新書推薦: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本书在内容上具有独创性,以民国时期的上海舞台作为研究对象,补充了舞台史和剧场学的研究,结构谋篇合理,有问题意识且贯穿始终,有自己的独特而深入的观点,行文通畅,可读性较强。
|
內容簡介: |
《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研究》偏重介绍民国时期舞台戏台的系统和舞台美术史料,梳理考察上海舞台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统计整理民国时期的各类演剧舞台;分析总结上海舞台民国时期的城市区域分布规律;分类分期整理民国时期不同剧场与舞台的演出关联关系;探赜挹览上海舞台系统的舞台美术状况及剧场舞台职员群体;整理统计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的遗存和现状。
|
關於作者: |
贤骥清,男,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讲师、戏剧戏曲学(舞台设计与演出史研究方向)博士、舞台灯光设计MA硕士,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会员。在《戏剧》《戏剧艺术》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二十余部舞台剧演出灯光设计工作。
|
目錄:
|
自序
弁论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研究的背景
一、民国时期
二、剧场学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研究的现状
一、研究现状及史料搜集
二、研究条件及资料分析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研究的价值
一、研究目的、方法与意义
二、研究困难及解决措施
第一章 概念辨析与舞台命名
第一节 剧场与舞台的基本概念
一、西方的剧场概念
二、中国的舞台概念
三、现代的舞台概念
第二节 剧场与舞台的演化轨迹
一、中国舞台的历史沿承
二、西方舞台的演化轨迹
第三节 上海的剧场与舞台命名
一、英文名称的命名习惯
二、中文名称的命名特点
三、上海舞台名称的演化脉络
第二章 舞台分布与迁变轨迹
第一节 城市南区的城厢剧场圈
一、九亩地(老县城)剧场圈
二、南市剧场圈
三、城厢剧场圈的华界特征
第二节 城市中区的租界剧场圈
一、大新街(湖北路)剧场圈
二、泥城桥(西藏路)剧场圈
三、跑马厅(西藏中路)剧场圈
四、大世界(西藏南路)剧场圈
第三节 城市西区的泛租界剧场圈
一、八仙桥太平桥剧场圈
二、淮海路复兴路剧场圈
三、延安路剧场圈
四、南京路剧场圈
五、沪西剧场圈
第四节 城市北区的苏州河北剧场圈
一、北市(苏州河)剧场圈
二、海宁路剧场圈
三、四川北路乍浦路剧场圈
四、吴淞路提篮桥剧场圈
第三章 剧场类型与舞台式样
第一节 传统戏曲类型的舞台
一、昆曲场
二、京剧场
三、粤剧场
四、越剧场
五、其它戏曲剧种类型的剧场
第二节 现代话剧类型的舞台
一、民国前期的文明新剧舞台
二、民国中期的职业化话剧舞台
三、民国后期的战时话剧舞台
第三节 其他类型的舞台及式样
一、影戏演出两用的舞台
二、舞厅类型的演出场所
三、民国时期的其它演剧场所
四、小结:民国时期的舞台类型
第四章 舞台系统与舞台美术
第一节 戏曲的舞台系统
一、戏曲戏台场面传统
二、戏曲灯彩砌末传统
三、戏曲机关布景系统
四、戏曲照明灯光系统
五、戏曲服饰化妆系统
第二节 话剧的舞台系统
一、话剧舞台装置系统
二、话剧景片道具系统
三、话剧舞美布景系统
四、话剧灯光照明系统
五、话剧服装化妆系统
第三节 舞台美术布景作品案例
一、民国时期戏曲布景案例
二、民国前期新剧布景案例
三、民国中期爱美的和职业化布景案例
四、民国后期战时话剧舞美案例
第五章 舞台美术师与舞台从业者
第一节 戏曲舞台布景师
一、上海布景师的缘起
二、戏曲布景师的三帮四派
三、戏曲布景师的传承脉络
第二节 话剧舞台美术师
一、文明新剧布景师
二、民国中期话剧布景师
三、民国后期话剧舞美师
四、话剧布景师传承脉络
第三节 舞美从业者的职位和职员
一、戏园的剧场职员
二、戏台的舞美职员
三、爱美剧时期的舞美职员
第四节 舞台工作规范与剧场管理
一、舞台工作规范
二、剧场管理规范
三、舞美行业协会
余 论 舞台佚失与舞台遗存
第一节 民国时期舞台的佚失状况
一、建国三十年间(1949―1978)佚名的民国舞台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10)拆除的舞台
第二节 民国时期舞台的遗存状况
一、遗存的民国舞台
二、遗存剧场的舞台资料
结语
附录:清末和民国时期上海舞台年表(1900―1949)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自序
上海作为近现代远东第一大都市、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中国话剧的诞生地、京剧戏曲的淘金场和海派戏剧的中心,堪称中华民国的演出之都,享有东方百老汇的美誉。民国时期的上海,繁盛的演剧活动孕育了丰厚的剧场资源和舞台史料,为研究中国戏曲改良、中国话剧成长及其演剧场所和舞台艺术提供了一座丰厚的宝藏。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研究的初衷虽然非并建立在民国热、剧场学、上海学等学术潮流之上,但确在这一学术背景之下。
一百年来,西方剧场学日臻成熟,研究视阈已经从作家作品的文本研究拓展到剧场舞台的场上研究,处于领先和领跑态势。西方学者不仅对古希腊、古罗马的露天剧场和近代欧洲的古典歌剧院、音乐厅有大量调查和详细研究,而且对现当代的剧场史料整理也极完整细致。譬如,英国伦敦有西区剧场的完整资料整理,美国纽约有百老汇大街的剧场分布、历史演变图录,等等。反而观之,国内的剧场学、剧场史、舞台史、舞美史诸研究则略显滞后。西方的示范与国内的阙失,既是深入研究的借鉴,又是拓展研究的号角,当下的现状使得上海剧场舞台研究成为一项亟待补阙的课题。
上海舞台研究的社会效益在于补阙、修史和鉴照。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剧场艺术现代化的发生历程,明晰中国剧场发展的演化轨迹,镜鉴现代城市剧院的规划建设。具体而言:一是填缝补阙,即结合剧场建筑学从剧场艺术和舞台艺术的角度,对剧场和舞台进行整理和归档,弥补剧场演出史和舞台美术史的空白阙失;二是修史立照,即通过考察上海传统剧场渊源,梳理上海近现代剧场形态,探究上海舞台演变轨迹,补阙上海断代剧场史。与此同时,时代的发展造成老剧场的逐渐消失,戏剧老人的离世造成舞台史料的逐渐湮没,因此断代的剧场整理可作阶段性档案,立此存照;三是古为今鉴,上海地区存在的大量场上史料,上海剧场艺术在中国近现代戏剧演化历程中所具有的先导特征、麻雀特点和丰富蕴藏不无共识,上海剧场研究贵在挖掘历史财富,传承历史精神,在此基础上由点及面拓展为对全国剧场的调查和研究,拓展为对戏剧演出史和城市文化史的宏观研究,具有试点与实验价值。
《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研究》一书作为《上海近现代剧场研究》的姊妹篇和减缩本,侧重介绍民国时期的剧场舞台系统和舞台美术史料。要点大略如下:第一,梳理和考察了上海舞台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认为上海舞台演出史研究存在空缺、剧场学研究和舞台史研究存在学科缝隙,上海舞台史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价值和意义。第二,统计和整理了民国时期的各类演剧舞台,得出上海舞台类型多样、遗存丰厚的认识,认为上海是研究中国近现代舞台演化历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模型,民国时期是上海舞台史研究的关键时期。第三,分析和总结了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的城市区域分布规律,描画出上海舞台在城市中的成长迁移轨迹,通过城市中心地理论解释了上海的剧场圈分布现象。第四,分类和分期整理了民国时期不同剧场与舞台的关联关系,认为舞台和演剧存在类聚和群分的现象,探讨了舞台的结构类型、坐落位置、大小规模与观众群、演出内容及演出团体间的因缘关系。第五,探赜和挹览了上海舞台系统的舞台美术状况及剧场舞台职员群体,认为上海舞台美术师在学习西方舞台美术、融合传统与现代时充当了的先锋军的角色,构成了民国时期乃至现代中国的舞美从业者主体。第六,整理和统计了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的遗存和现状,对舞台佚失情况进行了整理报告,提出重视保护,慎重开发的保护建议。毫无疑问,本项研究只是这一探索的起点。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剧场史和中国舞台美术史既是一块鲜少探索的学术空地,又是一块攀登艰难的学术高地。从历史学角度而言,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上海竟然没有一部《上海剧场史》,这不能不说是上海历史学研究的疏失,也是海派文化研究的缺憾。我们知道,上海剧场史在中国近现代演剧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典型特征,夸张些说,研究透了上海近现代剧场史就差不多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剧场史的大半,研究透了上海舞台美术史就差不多了解了中国近现代舞台美术史的大半,尤其是话剧舞台美术史的大半。
本书在此领域作了尝试性、先遣性的研究,因为蹊径独行,所以备尝艰辛。尽管如此,深入探究上海剧场历史文化、梳理城市剧场衍变文脉、考察舞台文化历史积淀、挖掘舞台专家历史名人,却是有利于戏剧戏曲学、剧场史、舞台美术史学科发展的筚路蓝缕之行。在此路上,笔者清醒得认识到个人研究水平、学术能力和研究经验的不足,因此深感惶恐愧憾。
学海无涯知无垠,刍荛烧灰待后人。
贤骥清
2016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