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編輯推薦: |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中心执行主任徐家良教授担任主编,每年出版两期。本集刊主要有主题论文、书评、访谈录、域外见闻四个栏目,主要发表市民社会、非营利组织、国家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首发论文。
|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涉及慈善组织治理、慈善组织发育、民间组织倡导、社会企业发展、社会组织危机管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书评部分对《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与草根组织一个正式组织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进行了评述;访谈录分别记录了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嘉定工作站菊园新区社工金婉仙进行的公益实践和台湾财团法人海棠文教基金会的创新实践;域外见闻介绍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南希贝尔埃文斯非营利与公益组织研究中心。
|
關於作者: |
徐家良,男,1963年4月出生,浙江慈溪人。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基地主任。曾任教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长三角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理事长、上海市公共事务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浦江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第三部门研究》主编、《中国非营利评论》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研究专长:第三部门与公民社会、公益项目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非营利组织评估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民政部项目、北京市政府项目、上海市政府项目等40多项,其中2011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中国社会组织建设研究,2014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深化改革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化研究。
|
目錄:
|
主题论文
慈善组织治理的光与影:作为治理工具的信息披露
【伊芙琳布罗迪 著 李 芳 孙旖旎 译】
慈善组织培育中的价值链延伸
以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为例【褚 蓥】
民间组织倡导有效性研究【刘海英】
社会融入视角下的社会企业发展【李 颖 褚彩霞】
近代社会组织的危机治理研究以1915年上海南汇风灾为例【董 强】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的PPP模式研究【马 亮】
书 评
试论组织民主管理中的一致性与分裂性
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与草根组织一个正式组织的社会学研究》【苑莉莉】
访谈录
做社会工作不可得过且过
专访新航社区服务总站一线社工金婉仙【张其伟】
台湾海棠文教基金会前执行长陆宛苹谈机构发展历程【薛美琴】
域外见闻
华盛顿大学南希贝尔埃文斯非营利与公益组织研究中心概述【李继刚】
稿约及体例
致 谢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
內容試閱:
|
主编的话
2016年上半年,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在出国访问、智库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访问日本、英国、韩国和美国,了解国外最新发展动态;入选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召开《基金会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研讨会,向中央有关部门和民政部递交《基金会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专家意见稿。经过梳理,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上半年主要做了如下12件事,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一件事,访问日本进行学术交流。1月5~7日,应邀访问日本同志社大学,向日本学者了解日本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情况。
第二件事,访问英国进行实地调研。1月13~20日,参观考察英国慈善组织,与英国学者和实务界负责人交流慈善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规则。
第三件事,担任社会组织带头人的公益导师。2016年度社会组织带头人星火培育计划由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由两新组织公益同行专项基金支持,我应邀担任社会组织带头人的公益导师。6月6日,我为2016年度社会组织带头人星火培育计划成员做了如何写专报的讲座。
第四件事,为了宣传和正确解读《慈善法》,参加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主办的《慈善法》专题培训不下10次,这是今年上半年的重头戏。3月25日,为上海真爱公益基金会员工进行《慈善法》专题培训。4月15日,在上海浦东基金会服务园做题为《慈善法》解读的报告。4月17日,为爱佑慈善基金会举办的爱佑益 2016公益机构CEO班做题为慈善公益的政策环境与应对的报告。 4月26日,应杭州市民政局邀请,做题为《慈善法》解读、创新与发展的专题辅导报告。4月27日,应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人文大讲堂、湖州市民政局邀请,做《慈善法》与社会组织发展的新机遇的主题演讲。5月10日,在上海为新疆克拉玛依市慈善总会分别做十三五慈善事业发展与趋势和《慈善法》解读的报告。6月2日,应黄浦区统战部邀请,为宗教界人士做题为深入解读《慈善法》,弘扬民族宗教慈善精神的报告。6月3日,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做题为社会组织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6月15日,在国家行政学院做题为《慈善法》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及应对的报告。6月23日,在浙江省委党校,为浙江金华市红十字会各区县领导做题为《慈善法》与社会组织的新发展的报告。
第五件事,赴韩国参加学术会议。4月18~22日参加中韩社会经济国际学术会议,并参访相关社会企业。这是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与韩国忠南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后举行的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中心成员卢永彬、俞忠植与我一同参加。
第六件事,第三部门研究中心正式成为上海高校智库。5月,中心入选2016年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这是继2014年1月,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上海交通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命名成立后,又一重大突破,说明中心的工作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该计划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6年3月启动的项目,旨在打造一批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高校智库,使上海高校智库成为开展决策咨询的重要机构、探索高校科研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决策咨询人才以及引领公共舆论和支撑公共外交的重要基地。
第七件事,赴美国参加学术会议。3月18~22日,参加在美国西雅图市召开的第77届美国公共管理学会(ASPA)年会,与美国学者讨论非营利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第八件事,邀请有关领导到中心介绍购买服务情况。3月15日,邀请长宁区民政局副局长、社团局局长赵仲星做题为长宁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实践探讨与发展趋势的讲座。4月14日,邀请闵行区民政局副局长、社团局局长李保平介绍闵行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实践与经验。
第九件事,参加社会组织活动,发表专题演讲。5月14日,受邀参加山东省泰安市2016泰山论坛暨青螺公益泰安论坛,做公益组织在区域协作中的发展机遇与方法的主题演讲。6月3日,出席上海盈浦社区基金会2016年度项目评审会,并在评审会前做动员。
第十件事,举办两个条例的研讨会。6月24日,中心举办《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和《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研讨会,来自全国高校、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的40多位代表参加本次会议。会后工作人员把专家意见稿发中央有关部门和民政部。
第十一件事,为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做一些专题讲座和报告。3月11日,应长宁区民政局邀请,做题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实践的报告。4月14日,在华东理工大学做题为社会管理的几个问题的报告。5月3日,受邀在北京科技大学做题为《慈善法》对社会组织的作用和影响的报告。6月21日,在浦东干部学院,为青海厅局级干部班做题为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报告。
第十二件事,召开学术会议,举办一系列讲座。1月22日,中心承办中国社区基金会与社会共治研讨会。研讨会就社区基金会与社会共治议题做了全面的讨论。5月7日,邀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教授做客文治讲坛和第三部门双周论坛,做题为社会企业与牟利企业的学术讲演,提供了社会企业研究新的思路和方法。5月8日,承办第五届经济与社会研究学术研讨会,15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经济与社会的宏大学术论题。5月18~19日,中心与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西南大学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慈善法》与社会组织发展重庆高峰论坛。 6月17日,中心举办社会企业认证指标研讨会,有五家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到会参加。
经过梳理2016年上半年的工作,可以说,中心几乎是在高强度的节奏中度过每一天。
本卷的论文,共有6篇。第一篇我们约请青岛大学法学院李芳副教授、研究生孙旖旎翻译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芝加哥肯特法学院伊芙琳布罗迪教授所写的《慈善组织治理的光与影:作为治理工具的信息披露》一书中的部分内容。990表作为美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重要工具,是潜在捐赠者、政府人员、媒体、专家以及慈善组织董事会、员工和志愿者们最容易获得的数据来源。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披露的作用,慈善组织和监管者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治理和披露程序;监管者应严格要求慈善组织按规定进行注册和报告;监管者要实施透明化行动,审查慈善组织与相关第三方的关联交易。同时,伊芙琳布罗迪强调,慈善组织的自愿披露、媒体报道、同业监管者和第三方监察者是提高慈善组织透明度的重要因素。第二篇论文由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褚蓥撰写,题目为《慈善组织培育中的价值链延伸以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为例》。论文基于对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三步走战略的研究,发现该基金会从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入手,改变自身定位,逐步发展出项目大赛-创客基地-公益创投的价值链条。而且这一价值链延伸对基金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三篇论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刘海英所写,题目为《民间组织倡导有效性研究》。本文认为提高民间组织倡导和参与治理的专业能力是实现社会共同治理的前提之一。民间组织倡导是不同群体在变迁的中国社会空间中为争取各自权利而开展的一种非暴力方式和过程。民间组织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共识之下,存在建基于不同阶层、不同理论基础之上的倡导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理念、目标、策略和手段等方面。研究发现,中国民间组织大部分还处在一般公民参与的最初阶段。为了提高倡导有效性,应建设强有力的支持网络;重视和梳理已有的经验,提升倡导专业性和有效性;行业也需要开展务虚讨论,重视思想、理论资源的影响和作用。第四篇论文为杭州市行政学院博士李颖、澳门大学书院导师褚彩霞博士所写,题目为《社会融入视角下的社会企业发展》。论文围绕社会企业对目标群体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社会企业在促进弱势群体社会融入中的作用。以经济-社会目标与治理结构为分析维度,本文对中国当下成长中的社会企业进行分类,明晰社会融入的具体内容,分析各类社会企业影响目标群体融入社会的途径与有效性。案例比较的结果显示,以经济为导向的社会企业有助于弱势群体所在的社区提升经济自主性并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社会目标导向的组织则为深度参与组织活动的管理者提供更多社会交往的机会,并有助于提升其社会融入的可能性。第五篇论文由上海海关学院培训部(海关总署党校)副研究员董强所写,题目为《近代社会组织的危机治理研究以1915年上海南汇风灾为例》。论文认为近代社会组织在社会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15年上海南汇风灾发生后,义赈会通过募捐、借贷、筹募金融产品等多种途径化解社会危机,推动社会危机治理方式的蜕变与革新。第六篇论文由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讲师马亮撰写,题目为《我国基础设施项目的PPP模式研究》。基于基础设施项目领域的调查研究,论文较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对 PPP模式内涵的主要观点与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在基础设施项目中采用PPP模式的成效及主要问题,通过总结国外基础设施项目中运用PPP模式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基础设施领域有效实施PPP模式的相关政策建议。
除以上六篇论文外,本书还有书评、访谈录和域外见闻三部分。
书评栏目由上海交通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苑莉莉以《试论组织民主管理中的一致性与分裂性》为题对《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与草根组织一个正式组织的社会学研究》一书做出评论:主要从篇章结构与主要观点、研究逻辑与资料分析、反思与启发三个维度,以问题递进的形式展开相关评析。本文从控制时代的背景引发出当时人们所思考的三个主要问题:组织的本质是什么?民主化的实质是什么?批判性地审视组织行动又会发现什么?在分析既有研究者的关注方向之后,作者从有益于草根组织的民主管理政策和草根组织之间的关系入手,侧重分析增选机制对领导行为、结构和政策变迁产生的影响。 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访谈录栏目中的人物访谈介绍了新航社区服务总站一线社工金婉仙。正如题目《做社会工作不可得过且过》所明示的,金婉仙对工作全身心投入,思考问题周全,从事司法社会工作十余年,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方面提供了出色的专业服务,曾先后被评为中国社会工作协会2012年年度中国最美社工、2014年度上海市十大社会工作突出贡献人物。
访谈录栏目中的机构访谈介绍了台湾财团法人海棠文教基金会。通过访谈前执行长陆宛苹,了解到基金会一方面希望为台湾社会尽绵薄之力,另一方面也愿意以民间团体的力量,增进两岸的交流,促进两岸教育文化、福利服务、产业发展之公益事业,成为非营利组织管理者的最佳补给站。
域外见闻栏目介绍了华盛顿大学南希贝尔埃文斯非营利与公益组织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该中心主要通过研究、教育和社区参与三种途径达至增进非营利和公益慈善领域智识、增强非营利和公益慈善领域活力的目标。研究中心主要集中于非营利和公益机构的政策角色和服务变革,并通过网站和社区参与传播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叶必丰处长,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钟杨教授、党委书记曹友谊等领导对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和《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给予许多的特殊政策,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感谢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和杨沅泽的热心支持。与前几期一样,除了约稿以外,本期已经有多篇论文投稿,这说明《中国第三部门研究》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杨群总编辑的关心及编辑们的辛勤工作!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将努力为国内外第三部门学术界、实务界和管理机构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平等对话的平台,倡导有自身特色的学术规范,发表创新性的论文,追求对理论的贡献。我们共行,我们一同成长!
徐家良
2016年6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