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本书重点探讨宋明理学与政教秩序的建构问题,通过疏理阳明学派自然思想及义理构架,指出阳明学派建立了一种个体性哲学,致力于探究由个体性奠基和生发的公共秩序问题,其思想背景则是宋明时代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刘宗周是阳明学派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其慎独哲学体系以极具创造力的方式解决了中晚明时代一直困扰阳明心学发展的思想难题,意味着王阳明提出的个体性哲学的真正完成。
|
內容簡介: |
本书探讨宋明理学与政教秩序的建构问题,通过疏理阳明学派自然思想及义理构架,指出阳明学派建立了一种个体性哲学,致力于探究由个体性奠基和生发的公共秩序问题,其思想背景则是宋明时代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解决平民化社会一盘散沙的局面)。
|
關於作者: |
陈畅,中山大学哲学博士,曾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哲学研究。
|
目錄:
|
序 冯达文1
导论 良知与自然:刘宗周慎独学论域构成及其开展
第一节 问题意识3
第二节 自然三义与阳明学学术发展6
第三节 研究方法、路径与结构27
上篇
第一章 无善无恶之辩与晚明理学困境以管志道、顾宪成为中心
第一节 思想史背景37
第二节 无善无恶之辩43
第三节 辩论双方立场分析69
第四节 评论79
第二章 孙慎行慎独学的义理结构
第一节 喜怒哀乐说87
第二节 隐见微显之独96
第三节 慎独功夫101
第四节 小结105
第三章 刘宗周中、晚年思想差异与分期问题研究
第一节 孙慎行对刘宗周思想的影响111
第二节 刘宗周中、晚年慎独思想之差异119
第三节 刘宗周思想发展分期127
第四节 结语131
下篇
第四章 论刘宗周晚年思想中的独体概念
第一节 独:作为气序的喜怒哀乐139
第二节 体:体用与形上形下之别150
第三节 小结157
第五章 何谓自然之道以刘宗周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批评为中心
第一节 管、顾无善无恶之辩中的《太极图说》163
第二节 刘宗周对《太极图说》的批判性诠释174
第三节 小结186
第六章 宋明理学中的研几义蕴以朱子、白沙、阳明后学、刘宗周为线索
第一节 朱子论几:严防认欲为理193
第二节 白沙论几:静中养出生生活泼的宇宙199
第三节 中年期刘宗周对白沙端倪说的批评及其困境205
第四节 阳明后学论几:中和分歧及其辩难困局214
第五节 刘宗周论几:存发一几、中和一理的解决方案222
第六节 余论230
第七章 牟宗三与刘宗周论寂感真几:比较与省思
第一节 牟宗三对寂感真几的论述236
第二节 刘宗周论寂、感、几242
第三节 牟、刘论述之对比考察250
第四节 余论256
第八章 理学与政教以刘宗周一心万化观的文本解析为例
第一节 思想史背景261
第二节 概念辨析与形上学结构272
第三节 思想史与社会政治义蕴289
第四节 结语300
第九章 在性理学与经史学之间论刘宗周物即是知,非知之所照格物思想及黄宗羲之阐发
第一节 牟宗三之辨析及其启示306
第二节 刘宗周气论哲学的思想结构313
第三节 物即是知,非知之所照释义323
第四节 刘宗周、黄宗羲与明清之际思想转型334
第五节 结语340
附录 论《明儒学案》的道统论话语建构343
参考文献358
后记367
|
內容試閱:
|
冯达文在我个人粗疏的宋明儒学研究中,不敢多谈刘宗周。原因有二:其一是,以为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已步入俗世化的通途。从思想史的客观变迁的立场看,刘宗周虽不无触及如何从形上先验回落到形下经验以冀有所经世的问题,但毕竟还是以气节与操守为终极追求,故难以置入思想发展的近代历程予以评估,尽管近代这种发展的趋向提供的价值意义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其二是,刘宗周本人在理论上有时候称盈天地间一气而已矣,有时候又说盈天地皆心也,这些不同说法以致使以圆教褒誉五峰蕺山(宗周)系的牟宗三先生,也不得不常以无实义、滞辞点出他在理论上的不足。有鉴于此,对刘宗周的讨论便显得无下手处。
本书作者陈畅君,2003年随我攻读博士学位,有意取难以把捉的刘宗周之学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历经四年之博览与玩味,2007年提交出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尔后又经过多年的不断修改,才终于使全书脱稿。陈畅君潜心于学术研究的创新与突破,其中甘苦可以想见。在他送来的这份书稿中,我终于看到,刘宗周思想自有其独特性与圆熟性。
本书紧紧扣住宋明儒学的一个中心话题开展对刘宗周的讨论。这个话题就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个人的主体性与礼法所要求的秩序的公共性二者的关系?
我们知道,程(颐)朱(熹)之学,以理为形上本体,在其赋予理以客观必然性意义时,无疑是通过把价值存在化而突显价值及相关礼法的公共性与他律性的。程朱的做法却使陆(九渊)王(阳明)一系深以为格格不入。陆子、阳明子主心即理,把理收归于心,极大地张扬了每个个体的自主自足性。然而又因为缺失一外在客观的、公共的标准,不免出现有猖狂者参之以情识,超洁者荡之以玄虚的种种偏向,以至于满街都是圣人,却没有几个勇于为国家天下担当的悲凉状况。
依本书的研究,刘宗周之学,毫无疑问是从阳明之心学出发的。然而不同之处在于:阳明子以无善无恶之心为形上本体,把有善有恶之意贬落为形下经验性的心理态势。刘宗周不然。他以意指心,把意本具的喜怒哀乐之情升格为本体。这一改变使心意更具活泼性与开放性,然却又不至于泛滥为感性情欲,因为宗周子注意到了存与发的区分。这一区分使他似乎回到了程颐子与朱熹子。可是,宗周子以为所存于中的不是理,而是气之机。心意的喜怒哀乐四情(四德),源于气机发动之四时流行。一心与一气,由之而贯通。心意作为活泼的主体,与气机在自然流动过程所呈现的秩序性、客观性与公共性,是一体的。由之,在宋明儒学发展的脉络中,个人的主体性追求,与公共社会的秩序建构得到了巧妙的整合。宗周之学,正在这里得以确立其在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
刘宗周的这种整合,也有学者指斥为把事实与价值、经验与超验作了混淆。按:较早地把天地之气与善恶、四时与四情等关联起来的是董仲舒。劳思光就曾批评,董子是把德性价值与存有,把应该与不应该混同了(详见所著《新编中国哲学史》二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尔后,在论及刘宗周时又认为,宗周子把超然的四情与经验的四时相配而招致了理论的混乱(详见上书第三卷下,第474页)。这些指斥之错失在于:他们对人与自然世界缺失生命的意识。从生命的视域看,恰恰不是人的认知活动,而是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生活,最能体现人的生命过程的活泼性与开放性;而人的生命过程及其情感的这种活泼性与开放性就来自于自然世界天地宇宙在生生不息的无限发展过程中的无私赠予(所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因之,这种生命情感与自然世界春夏秋冬的变迁节律便有着一种内在的关联。这种内在关联不仅为人的生命成长及其情感活动提供了存有论(春夏秋冬的往复)的依托,同时也为个体生命通过融入自然世界天地宇宙生生不息的无限发展过程的意义追求(所谓赞天地之化育)建构了价值论(喜怒哀乐的生发)的通道。由是,宗周之学作为独特的思想体系,毫无疑问自有其正当性。
本书除了对宗周子的思想有精细的辨析,检讨的范围还广及管志道、顾宪成、孙慎行、陈献章、黄宗羲和现代新儒学大家牟宗三的相关论说,许多分疏甚有见地。陈畅君本书之出版,诚然可以为读者提供晚明学术研究的若干新视角。
2016年5月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