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在新时期文学作家中,似乎还没有哪位像韩少功一样,对文学的探索和创新,充满了那样饱满、执著的精神。韩少功不是那种当红一时的先锋派作家,但他却是一个真正的先锋作家。他具有永不枯竭的创造能力,几乎一篇是一个样式,既不复制自己,更不重复别人。作为国内一线知名作者,他在市场上也很有影响力。
|
內容簡介: |
《西江月》是著名作家韩少功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22篇短篇小说。根据内容,作者将这些小说分为玄幻体、卡通体、缺略体、散焦体、常规体五个板块。韩少功的短篇小说立意新颖,结构多变,语言到位,在文学手法上具实验性,思想探寻上具先锋性,整体艺术水平非常高,颇具艺术价值。
|
關於作者: |
韩少功,湖南长沙人,中国当代杰出作家。曾任海南作协主席、海南文联主席、《天涯》杂志社社长。寻根文学的实践者,当今时代的思想者、开创者。代表作有《暗示》《山南水北》《马桥词典》等。
|
目錄:
|
玄幻体
归去来
鼻血
余烬
山上的声音
暗香
卡通体
飞过蓝天
老狼阿毛
第四十三页
缺略体
801室故事
方案六号
故人
西江月
生气
散焦体
收水费
北门口预言
土地
能不忆边关
常规体
领袖之死
白麂子
生离死别
末日
怒目金刚
附录
韩少功印象及延时的注释
|
內容試閱:
|
台湾版序
冷静的完美叙事
好看的忧伤故事
钟文音
韩少功是认识内地硬派作家的一个重要关键字,他的厉害之处,是在于小说叙事时所埋藏的那种锐而不尖的东西,直勾着你的眼读下去,但又不伤到你的心。
韩少功的小说,是我长期关注的作品,当然除了韩少功小说的魅力外,这也和我的私心有关。
好像提起韩少功,我辈就将他和其经典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连在一块儿,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韩少功的中文优美文笔翻译之下,显得如此的情韵缭绕,这个译本是我书架上的永恒经典。后来有出版社重新出版翻译此书,我却无法再读其他版本,可见韩少功的中文魅力。
这本韩少功的《鞋癖》,和之前联经出版的《红苹果例外》非常近似,都是短篇小说集结成书,且大多仍不脱写实基调,对话灵动,叙述统一,颇有为内地一整个世代衍生的乱象,重新加之解码的气魄。
小说里有两个叙述观点,一个我,一个他,不论是走进角色叙述的我,或是以旁观叙事的第三人称他,韩少功都将故事切进内地的黑暗面,他以带着黑色语气的讽刺荒诞角度,将内地当代社会百态栩栩如生地以文字演出。为何我说是演出呢?因为韩少功的小说魅力就是对话,活灵活现的对话,宛如场景现前,很具视觉感与生活趣味,加之保有地方性语言,极其生猛。
我一直认为内地小说在地方语言的保有下,显得特别生猛与张力十足,可惜台湾小说却多将地方语言一致汉化(又或是特地台语客语与原住民语音译化书写的极端),使得台湾小说的叙述面目易趋于一致(或因刻意语言分界而和读者脱钩),少了内地多种语言的繁花似锦。
也因此韩少功的对话语言,在我读来显得特别突出,他的作品通篇几无形容词,不让形容词来烘托渲染人物,而多直写人物动作和情境对话,以故事带故事,以人说人,毫无多余赘词。他的短篇小说在我看来,具有为百姓发声的力道,故事开头下的力道颇重,结尾却往往怅然。
读韩少功的小说往往发现,结尾才是高潮,简笔几句结尾,竟是精华意赅之所在。我随便举个例:《领袖之死》结尾:他该下决心娶个女人了。《故人》结尾:这些疯子现在也能唱香港流行歌了。《山上的声音》结尾:那支烟,永远留在山里面了,也许我眼下来能找得到。《鞋癖》的结尾更妙,复活的父亲找上门了,我听到阳台那边,父亲坐的藤椅咯嘎一声。
结尾往往是想象力的开始,悠远的开始。
这一本短篇小说集《鞋癖》,集结韩少功作品的时间漫长,从1987-2009年,跨越十多年的二十一篇短篇小说,几乎是一个动荡时代的缩影,从文革伤痕末梢,一路疾走至开放后人心浮动向钱看的种种荒诞,因为有了历史的时差,所以小说人物的荒诞历程不显而彰。于今读来,有些短篇小说竟成了鉴往知来的社会剧,韩少功的小说具有十足的社会性,挑动了内地人心身处时代晃动的微妙神经。
这本集结的短篇小说里,我个人很喜欢《鞋癖》这一篇,这一篇有点像是写实内地版的王文兴名作《家变》的缩影与变形,一个父亲不见了,母亲和儿子却都希望他死了,因为死了比活着光彩,死人不麻烦,真正带来麻烦的是还活着的人,至于为何对鞋子有癖好?一开始断定父亲死,是因为找到的一双鞋,小说末端则云开见月,原来鞋子是当地人送死迎生最重要的对象,骂人还用你祖宗八代没鞋穿为要命诅咒,读来让人莞尔(竟至颇有异国情调之感)。
韩少功的小说通篇情韵深厚,但在叙事时却冷静异常。韩少功的小说,一直保有这样的冷静基调,但那暖热的情感却总是渗透纸背。
韩少功经典名作《马桥辞典》并不是很亲切的小说,但短篇小说却是例外,毫无韩少功那种淡漠的远观书写,每一篇读来都十分亲近(可喜可爱但又可憎社会百姓与官场人物现形记)每一篇小说里,都可见到韩少功对人物心境的挣扎无奈,或自我嘲讽的凌厉书写。
80年代末,内地首批富裕者多半入过牢,他们带着出狱后的城市户口开始了新生活,经历过极穷与极富的生命两极。这种两极与时代轨迹的生活叙述,或许也为韩少功叙述的手法带来了转变,他一方面以生动对话来浮现人心的真正所想与所掩,一方面回头写人物在时代跳动里所紧握与失落的细节。这本书虽是短篇小说集,但集结到一个程度,竟也刻画了一个晃动时代下城乡里的无尽小故事。
比如收录的《领袖之死》,台湾人读来应该也有共鸣,这也让我想起南美作家马奎斯的短篇小说集,有近似的旨题书写与国族变动下人物内心的多重凝视。
在这里,我说一个题外话。
我们都知道,内地知名小说家在台湾出版小说,未必能造成像在内地一样的热潮,主因是文字叙事的隔阂,以及情境和台湾大相径庭。
内地是小说故事的粮仓,生长于无故事年代的我辈(出生于60年代末期后的作家)应该都很羡慕那取之不尽的小说故事粮食,但我读韩少功的小说,也体悟到作为一个台湾小说写作者,或许只能好好欣赏对岸名家之作,确实只能是欣赏,想偷点小说法宝都有点难,因为我发现不独是两岸文字使用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故事的源头与叙事方法差异也甚大。
以韩少功为例,他的社会经验与地方写实书写,其实也是内省的再现,荒谬只是其叙述主调,保有对纯粹小说的极度语言自觉。相反的,台湾小说则多走向极度个人化与内化书写,关于写实,其实往往是不写实的,或说虚构往往指向写实,虚实光暗交错,使得台湾小说也产生了自己的独特情调,但和内地小说已然大异其趣,也因此韩少功的小说给了我不同界面的欣赏,像是在看一部又冲突又协调的好看电影。
这也可以说明为何我比较喜欢他的短篇小说,都不是他近期所写的,我喜欢这本书收录的短篇小说,多是他八、九十年代所写的小说,我喜欢他锐而不尖、谐而有趣,在嘲弄下隐含着难以言尽的伤怀书写。
无可挑剔的完美叙述,无可逃遁的残缺人生。
谁能不读韩少功?
至少我不能。
西江月
人们以为他是傻子,其实他识得字,会搓绳,能编筐,还收集各种男女旧鞋,大概有鞋业研究兴趣。他只是有点懒,对各种招工告示漠不关心,碰到有人雇他挖沙或者卸煤也只当耳边风,情愿守在街边晒太阳,玩蚂蚁,磨石子,放出一个个哈欠,把自己固定成一处街头风景。
他一双耳朵很灵,薄薄的肉片微微一颤,就能听见远方似有若无的锣鼓或鞭炮,能辩出那是红喜事还是白喜事。他嗖的一下及时现身那里,一身万国装五颜六色大小不齐男女混杂又洋又土,浓浓馊臭还让人们掩鼻而退,呼吸困难,差一点作呕。
这里没有龙贵,到别的地方找去!主人知道他经常寻找一个叫龙贵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