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现有的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阐明世界城市网络的基本概念、分析内容、测量方法、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方法等最基本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世界城市网络的整体样貌做出描述和分析,并找出北京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位置。本书不满足于仅仅把城市网络思想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对待,而是努力将其上升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并研究北京如何落实这一新战略。
|
關於作者: |
齐心
男,1969年出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曾于2008年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赴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现为北京市社科院城市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及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城市管理学会智慧城市专委会主任,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治理及管理、城市人居环境问题。
|
目錄:
|
第一章 导 言 1
第一节 世界进入城市时代 1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 1
二、城市功能的提升与世界城市的出现 4
三、城市联系的扩展与世界城市网络化 5
第二节 北京迈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8
一、国内城市国际化背景 8
二、北京城市国际化进程 9
三、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决策的出台过程 10
第三节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6
第一节 世界城市研究:从属性到关系 16
一、世界城市研究的兴起 16
二、世界城市研究的转型 20
第二节 城市外部联系研究:从地方到全球 21
一、中心地 22
二、城市体系 23
三、世界城市体系 25
第三节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 27
一、基础设施法 28
二、要素流动法 30
三、组织机构法 31
第四节 国内关于城市网络的研究 34
一、评介性研究 35
二、实证性研究 36
三、政策性研究 37
第三章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操作化 39
第一节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数据问题 39
一、世界城市研究的数据匮乏问题 39
二、世界城市网络研究中的属性数据与关系数据 43
第二节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测量方法 45
一、基础设施法 45
二、组织机构法 48
三、要素流动法 56
第三节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56
一、数据收集方法 56
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58
第四章 北京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 60
第一节北京在 GaWC 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 61
一、GaWC 对世界城市网络的测量方法 61
二、GaWC 对世界城市网络的刻画 62
三、北京的地位及其变化 68
第二节 北京在世界 500 强企业网络中的地位 69
第三节 北京在世界航空网络中的地位 72
第五章 以属性衡量北京世界城市网络地位 76
第一节 城市的世界地位从何而来 77
第二节 北京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的框架及特色 79
一、北京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的框架 79
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的特色 81
第三节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的测评方法及结果 82
一、北京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的测评方法 82
二、北京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的测评结果 82
第六章 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87
第一节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及非首都功能的界定 87
一、打造首都发展新平衡态 87
二、北京城市功能体系 88
三、非首都功能的界定 89
四、本章的研究思路 90
第二节 前一阶段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进展 91
一、产业疏解 91
二、非经济功能疏解 92
三、功能疏解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93
第三节 前一阶段疏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94
一、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不足 94
二、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滞后,政府缺乏工作抓手 94
三、功能疏解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疏解成本高,社会风险大94
四、产业疏解及其带动的人口疏解效应不明显 95
五、行政及社会服务功能疏解尚待启动 95
六、京津冀间基于共同得益的协同共治体系建设是长期任务95
七、向京津冀疏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混乱无序现象 96
第四节 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96
一、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 96
二、加快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的制定 97
三、加大投入,运用经济杠杆加速产业和功能的疏解 98
四、从市级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入手,加快疏解非经济功能 99
五、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更好承接北京城市功能的转移 100
第七章 北京城市病的综合测度及趋势分析 103
第一节 城市病的测度问题 103
一、已有的城市病测度研究 103
二、城市病测度的基本思路 104
第二节 北京城市病的综合测度 106
一、指标选取 106
二、度量方法 107
第三节 北京城市病的度量结果及趋势分析 110
第八章 提高北京水系统承载力研究 112
第一节 水系统承载力的概念及研究 112
一、承载力概念的由来及界定 112
二、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 113
三、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119
四、本章主要思路及框架 122
第二节 北京市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基本状况 123
一、水资源总量分析 123
二、水资源利用分析 126
三、水环境分析 129
第三节 北京市水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计算 131
一、北京市水系统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 131
二、北京市水系统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价 133
第四节 北京市水系统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仿真 136
一、模型的建立 136
二、模型各子系统方程及参数的确定 137
三、模拟结果 142
第五节 北京市水系统可持续发展建议 145
一、构建与水系统承载力相匹配的人口综合调控体系 145
二、立足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综合管理 147
三、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制体系 148
四、复原城市水文化以疏通文化水脉,以文化推动公众参与149
参考文献 151
后 记 165
|
內容試閱:
|
第二节 北京迈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一、国内城市国际化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并越来越被卷入到全球化的历史进 程中去,城市日益成为对接国内外经济大循环的关键节点。正是在这种背景 下,我国众多城市对增强自身功能及提升世界地位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纷纷提 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 最早提出创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是大连市,早在 1988 年 10 月中共大连 市委书记毕锡祯就提出把大连早日建成开放度高、吸引力强的贸易金融中心 和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后,国内更是形成一股建设国际 性城市的热潮。1990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时提出把 上海建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世界城市。1990 年 6 月,国务院在关于海 口城市规划的批复中指出:把海口市建设成为具有热带风光和海滨城市特色 的外向型世界城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由沿海向沿江和沿边的不断深入,一些内陆中心 城市和少数边贸城市也提出了发展国际性经济功能、建成国际性城市的设想。据不完全统计,到1995年全国就有50多个城市打出了诸如建设国际化大 都市之类的旗号。到 2004 年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已有 183 个城市提出要建 立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2007 年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有广州、深圳、大连、西 安、南京、宁波等 6 个城市以国际性大都市、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性港口城市 等作为战略定位。 2008年以北京奥运会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为契机,国家开始正式把建立 世界城市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行动中来,世界城市真正成为了我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明确目标。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 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0 年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 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城市。同年国务院批复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 要(2008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使珠三角地区形成全球最具核心竞 争力的大都市圈。
二、北京城市国际化进程
北京的城市国际化进程肇始于改革开放之初,经历了从国际交往中心、 现代化国际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再到世界城市的演化阶段。上世纪 80 年 代初,中央就提出,北京应该成为国际交往中心。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要求北京市要为党中 央、国务院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为全市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日 益良好的条件。。1993 年 10 月,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 2010 年)》的批复中提出将北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各项公共服务设 施、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 市。2001 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到 2010 年构建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到 2020 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 大都市,到 21 世纪中叶使北京成为当代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003 年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将北 京的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世界城市,是世界级经济中心城市、世界级的京津大 都市区核心城市。2005 年 1 月 12 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北京城市总体 规划(20042020 年)》经讨论获得原则通过,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 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提出要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 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首都在国家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发展首都经济, 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北京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中 唯一以建设世界城市为目标的城市 .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致力于应对危机的积极行动,成为稳 定世界经济、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在国际经 济体系中的作用,促进了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层次的提升。尽 管受到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北京的经济总量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 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地突破了 1 万美元。北京通过承办 2008 年奥运 会,增进了全世界对北京的了解,提升了北京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北京的发 展提供了新机遇。在这种背景下,中共北京市委第十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北京 建设世界城市的奋斗目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同。 从国际城市到世界城市,变化的绝不仅仅是名词,而是体现了北京在城 市国际化道路上的巨大跨越。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如果说国际城 市重点是引进来,即寻求与世界城市体系对接并融入其中,那么,世界城 市重点则是走出去,即极大地提升自己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强化对 其他城市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因此,从国际化城市到世界城市,显示北京在城 市国际化问题上由被动国际化向主动国际化的转变。北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 受国际化浪潮的影响,而是开始考虑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如何扩大城市的影 响力和控制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