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1.8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編輯推薦: |
《登山观海:146位管理学研究者的求索心路》:146位管理学人共同写就的管理学“山”“海”经,自述学问之路上的教训、困惑与心得,展现管理学研究的别样人生。
|
內容簡介: |
《登山观海:146位管理学研究者的求索心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是一本由146位管理学人共同写就的“山”“海”经。主编周南是教育部聘任的企业管理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作者包括40位教授,72位讲师、助理教授和副教授,5位在企业和政府工作的管理人员,29位博士研究生。作者们自述学问之路上的教训、困惑与心得,以期对现在或未来的同路人有所启发和帮助,并向不了解这条道路的读者们介绍一种别样的人生。
|
關於作者: |
周南,福建古田人,1952年生,福建沙县插队知青,福州大学工农兵大学生,1981年考上中国教育部出国研究生,在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犹他大学分别获得工商管理硕士与市场营销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美国与加拿大的大学执教,获终身教职。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学系教授、武汉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是教育部聘任的企业管理学科的第一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世纪90年代起,主要讲授EMBA课程与指导博士生。
|
目錄:
|
前言:从“读书人”到“学问人”
作者工作单位和姓名
第1部分 看山是山,看海是海
1-1将自己逼入困境,就有希望陈安然
1-2理想从转变开始,现实却在挫败中挣扎 陈鑫
1-3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池韵佳
1-4 学会面对挫折而不放弃 冯文婷
1-5求真是场耐力跑 郭昱琅
1-6鱼之乐黄 莉
1-7深海沉心,走向独立李苗
1-8为文章找一个家廖俊云
1-9进终南山与读博林舒进
1-10在改变中坚守,在坚守中调整柳 娟
1-11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罗佳
1-12被拒稿的感悟沈璐
1-13痛则通,不痛则不通陶然
1-14战胜怯懦,勇往直前王凤玲
1-15坚持,梦想总会实现王进
1-16一位“门边妹”王 璐
1-17世道唬人后退,生活逼人前进王伊礼
1-18“读博”和“赌博”伍健
1-19与其抱怨,不如努力 肖振鑫
1-20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解尚明
1-21一趟艰难而旖旎的学术之旅熊 琪
1-22坚守、坚持和舍弃许销冰
1-23 我读博成长的四个阶段闫泽斌
1-24 运动给我精神陪伴于 雪
1-25 选择直博的“偶然”与“必然” 余伊琦
1-26 学术的终极价值反思袁靖波
1-27 内因与外因张 健
1-28 女·博士郑斯婧
1-29 当头一棒,慢慢开窍 朱文婷
第2部分 看山不是山,看海不是海
2-1 脚踏实地,继续努力 白璇
2-2科研是一场修行白 寅
2-3多一份平和,少一份犹豫才凤艳
2-4从什么是“好”的服务说起 陈 可
2-5 小“青椒”初炼成 陈星宇
2-6 学着做,自己做,教人做 崔楠
2-7 一段不忘初心的旅程,一次义无反顾的修行 丁瑛
2-8 此心安处是吾乡董婥嫣
2-9 发表文章的运气和底气 董维维
2-10 兴趣驱动,严谨治学董英杰
2-11 在沉稳的坚持中成长杜楠
2-12 为人生积累一些厚度杜鹏
2-13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冯小亮
2-14 就算有好老师,自己还需坚持不懈 高华超
2-15 研究问题与研究品位龚诗阳
2-16 师恩难忘郭 锐
2-17 研究是为了免于欺骗的人生韩巍
2-18 教育之本, 以人为本 何雁群
2-19 做有价值的管理学研究 贺和平
2-20 想有好结果,首先要努力 贺远琼
2-21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胡国栋
2-22 师恩浩荡,笔拙纸穷 胡琴芳
2-23 一件学不会的事贾 芳
2-24 踏歌而行贾利军
2-25 坐上研究这辆过山车江岚
2-26 乘着歌声的翅膀柯丹
2-27 困境中请保持一颗温柔的心 李小玲
2-28 形不同,神相似刘红阳
2-29 同时做好教学和科研,岂不乐哉! 刘洪深
2-30 坚定向前,是她唯一的选择刘新燕
2-31 社交媒体时代的教学反思刘雁妮
2-32 读博正能量卢志森
2-33 我与两位师长的故事牟宇鹏
2-34 做研究,难也不难彭 玲
2-35 学问与生命——记老爷子的“游学课”彭璐珞
2-36 如何敲开研究的大门孙瑾
2-37 承受挫折,不断成长田鼎
2-38 改文字,修心性 童泽林
2-39 教学之路,始于“自卑”万炜
2-40 此动机非彼动机王丹萍
2-41 坚持,调整,向往远方王殿文
2-42 多读,多想,多投王峰
2-43 不念过去之无所成,不畏将来之有所败 王辉
2-4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江安
2-45 为一个梦想而努力 王凯
2-46 乐在其中,苦也甘 王立磊
2-47 事成,是因为缘分修到了 王新刚
2-48 研究之路,贵在坚持 王雪华
2-49 搬出“地下室” 王 毅
2-50 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叫教研韦夏
2-51 坚持与信任 肖莉
2-52 练好基本功,勤思考、多动手 谢毅
2-53 纪念我“无趣”的读博历程 谢志鹏
2-54 学做事,学做人 熊小明
2-55 浪子回头,不惑于情许志炜
2-56 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不算晚 杨 艳
2-57 寒冬教给我的道理 杨 治
2-58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姚 琦
2-59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余樱
2-60 从自卑、逃避到匍匐前行 袁兵
2-61 每天都学些新事物 曾仕龙
2-62 心向往之,唯一“诚”字耳 曾宪聚
2-63 走在寻找课题和创新的路上 曾小铧
2-64 难亦乐! 张 辉
2-65 不脱尘世,不离本心 张 慧
2-66 学术生涯的“一五”规划 张磊楠
2-67 学习与生活 张 宁
2-68 响必应之于同声,似苦实乐 张 琴
2-69 真理一线间 张涛
2-70 谋定而后动,功夫在平时 赵 君
2-71 磨砺与感恩 郑冉冉
2-72 我当“洋插队”那几年 郑煦
2-73 虽千万人,吾仍往矣 周 玲
2-74 不忘初心,勇攀高峰周茵
2-75 虽不绚烂缤纷,但也新奇无比 周元元
2-76 工作与育儿 朱华伟
2-77 坚持,本身就是一场胜利 朱丽娅
第3部分 看山还是山,看海还是海
3-1 非新无以为进崔耕
3-2 格物致知,经世济用 董大海
3-3 创造个人价值,让学校伸出终身教职的橄榄枝 窦文宇
3-4 人生无岔路 杜建刚
3-5 半路出家,安身立命费显政
3-6 研究三味付晓蓉
3-7 青年学者科研论文的常见薄弱点何佳讯
3-8 与学生共同成长黄静
3-9 好的研究是慢慢长出来的黄敏学
3-10 亲历中国市场营销学科的转型 蒋青云
3-11 行成于思,行胜于言景奉杰
3-12 慢慢地,你就会了 黎建新
3-13 智者相伴,书籍相随 李国鑫
3-14 春风夜放花千树,“新”星耀满路李娟
3-15 思维的厚度决定文章的高度 李永强
3-16 登上学术殿堂之要径 李元墩
3-17 教书育人,永远在路上 连漪
3-18 能舍能得,学问自成刘世雄
3-19 浅议本土社会科学研究的四个问题彭泗清
3-20 在学业上苛求,在生活上关怀寿志钢
3-21 尽泼深泥向楚畦苏晨汀
3-22 不花钱办活动,何以让众人欢欣踊跃? 田志龙
3-23 磨难是财富,感恩常挂心 万后芬
3-24 求学和治教中的纵深感与格局观汪涛
3-25 且行且珍惜 王永贵
3-26 漫谈为学为师与为政夏春玉
3-27 团队有力量,合作出效益谢庆红
3-28 授业首授志,立言先砺心徐光
3-29 修道之谓教 徐岚
3-30 两则比喻 杨海滨
3-31 学术论文的影响力杨志林
3-32 源于实践,顶天立地杨智
3-33 亦师亦友促成长曾伏娥
3-34 一个“土鳖老青椒”的第一篇SSCI论文闯
3-35 感恩丰盈于心 张广玲
3-36 用心、耐心、信心 张剑渝
3-37 忙碌而快乐着赵卫宏
3-38 自信源于阶段性成功 周志民
3-39 学术性还是思想性?这是一个问题 庄贵军
3-40 写到导师搞不懂,你就能毕业周南
3-41 和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周 南
3-42 武夷山水甲桂林? 周 南
3-43 史蒂文·斯梅尔无所畏惧的好奇心周 南
作者人名索引
后记: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
內容試閱:
|
前言:从“读书人”到“学问人”你正在看这本书,既是在读书,也是在求学问。书中的每位作者都走在从“读书人”到“学问人”的路上。每位读者也一样。读书,其实是读书背后的人。读人以明己。了解了别人,可以更“明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只要“读”,还要“学”和“问”。学作者,长知识和经验;问自己,增才干和智慧。从“看到”,到“想到”,再到“悟到”,直至明明白白。“明白”是为了“用”。古人治学,强调“知行合一”。“知”是明理,“行”是实践。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无以奏“知”之效。能身体力行,方是真学问。“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然而,无论求知还是力行,都如负重登山,也像逆水行舟,总是步步维艰,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饱浸着泪水与汗水。因而,伴随着一点一点进步的“感”和“悟”,真切、动人。本书是146位学者在“山”与“海”之间跋涉求索的感悟汇总。作者们在管理学学术生涯中,登“书山”,观“学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意行诸文字,便有了这本随笔集。书中作者们经历过的这许多“故事”,既有“辛酸历史”,也有“辉煌过往”,还有“武功秘籍”,个中酸甜苦辣,待由读者们自行品鉴。作者们自述学问之路上的苦与乐,其共同的初衷是将求索的教训、困惑与心得与读者分享,以期对现在或未来的同路人有所启发和帮助,并向不了解这条道路的读者们介绍一种别样的人生,帮大家打开老子所说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作者们的研究方向大多为市场营销。其中在高校学习或任教的有141位,在企业和政府工作的有5位;来自中国内地的有128位,中国香港15位,中国台湾1位,加拿大1位,美国1位;按学术资历,可分为“初窥堂奥”的博士研究生(29位,其中有1位立志读博、2位将于2016年秋季开始读博的“准博士生”)、“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77位,包括72位讲师助理教授与副教授,以及5位在企业和政府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久经沙场”的资深学者(40位,教授)三类。对应以上作者类别,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一、看山是山,看海是海;二、看山不是山,看海不是海;三、看山还是山,看海还是海。每一篇都是作者心路历程的直抒,未必成熟,却一定真诚。大家现身说法,活生生,实在在,既有彷徨,也有期待;既有艰辛,也有喜悦。苦乐参半,笑泪交加。书中没有长篇大论,每篇随笔都不超过两页。随手一翻,左右两页即为一篇。每篇末尾都附有“作者简介”和“周南感言”。作者简介包括“师承”信息,以示对师长的尊敬与谢忱,也为年轻人作出榜样。为方便读者阅读时查找,书前有“作者工作单位和姓名”,书后有“作者索引”。此外,还配有与我自己学术生涯有关的40张照片,以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最后,登山,可见“白日依山尽”,挣扎中,难知何处是巅峰;观海,可见“黄河入海流”,奋进中,不知哪里是彼岸。人在,梦在,从“读书人”到“学问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谬误之处,敬请斧正。周 南于香港骏景园2016年5月8日
黄敏学:好的研究是慢慢长出来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记得15年前,给我介绍国外学术研究的徐淑英老师,告诫我们研究是一个过程,过程越痛苦,结果可能越幸福。有时候,我对学生讲的话也是讲给自己听的。“失败之后再坚持,那失败只是行进的挫折;失败之后就放弃,那失败就是最终的结果。”曾经听与我长期合作的方二老师讲:有一次他去拜访美国的一个“大牛”,祝贺他发表了40多篇顶级A类学术文章,成为最丰产的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这位“大牛”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电脑打开给方老师看,“你只看到我发表的文章,我电脑里还有近200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就是一个项目,它们可能没有机会发表了”。“大牛”成功背后的故事,让我理解了研究是一个过程。开始时,我非常关注选题,总想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所谓前沿问题,想引领研究潮流,结果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的理论积累和研究方法还达不到。后来发现结合自己研究专长来探寻问题,反而可能找到更有价值的问题,也更能做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研究来。在听了很多著名学者的讲座后发现,这些学者讲的问题好像都是平常的问题,但是对问题洞察的深度和发现的结论让我们耳目一新、心悦诚服。最后总是会问:为什么我们自己想不到呢?后来也有很多学生在讨论会上问类似的问题,我说,好的文章是慢慢长出来的。你积淀的深厚的理论土壤,加上你掌握的方法所带来的阳光和雨露,会使你的想法的根系越来越发达,吸收的养分就会越来越多,你的逻辑树干也就长得越来越挺直和粗壮,假以时日,这棵大树自然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而后结出丰硕的文章果实,让旁人赞叹不已。指导学生,其实就是多一个研究合作伙伴,虽然这些研究小伙伴开始时有些莽撞,但有时正是他们的无畏给我们做老师的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从内心来说,我要感谢我指导过的学生,他们每次讨论都有新问题、新困惑和新思考、新理论,是他们引领我去关注多样的文献,推动我去学习最新的方法,激励我去寻求最好的数据资源,也逼迫我去不断创新和突破自己。我曾经指导的硕士生才凤艳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时,跟我分享了她在香港科技大学学习的实验研究方法资料;我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李小玲让我去学习并了解VAR模型;我指导的王峰、王殿文、肖邦明等博士生(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联合培养)推动我去学习二手数据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我指导过的博士生周元元让我了解了服务补救领域不少的新文献。任何一个收进来的博士生都是有潜力的。如果能够在第一年利用他们的“无知者无畏”,在某个领域做出一个研究并能写出文章投稿,将会极大地增加他们的信心;在第二年,他们阅读的文献会越来越多,知识积累得越来越丰富,常常会出现“有知有畏”的状况,认为很多研究大家都做了,自己做什么都不行。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将第一年启动的研究结合他们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深入进去,同时利用投稿反馈的意见来修改、完善论文,无疑有助于他们突破这个时期知识越多、信心越少的困惑阶段。度过第二年的挣扎期后,如果能够通过修改,使得有文章被接受或者进入第二轮,将有助于他们建立信心,进入“有知无畏”的阶段,他们知道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然后会根据研究需要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是局限于已有知识和理论框架去做,而是根据创新需要去有突破地做。正因为自信心的建立,很多学生在国内的《管理世界》《心理学报》等,国际的《营销研究学报》《营销学报》《商业研究杂志》《欧洲营销学报》等顶级和有影响力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教研相长就是我研究提升的康庄大道,我非常高兴能一直走下去,成为我的导师甘碧群那样的老师,在学生毕业之后更受他们的爱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青年才俊扶上马再送一程,让他们得以茁壮成长。周南感言:“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汉·刘向《说苑·建本》)。我和黄老师合带过几个博士生,知道他对学生的要求严, 对自己的要求比对学生还严。学生们跟我说,星期天早上,他到办公室后,会打电话查看学生是否已经来学校看书,或开车带学生去收集资料。他们读书时敬畏他,毕业后想念他。严师带高徒,毕业有前途,人生有奔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