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集了作者从事社会学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部分文章。全书共分为六个板块农民工权益劳动者观念企业组织社区社会不平等社会变迁与治理,每一个板块都按照文章出版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基本呈现了作者的学术发展经历。
|
關於作者: |
蔡禾,男,1954年12月出生于湖北武汉。现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中山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美国彼茨堡大学做访问学者,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982年2月任教武汉大学哲学系社会学教研室,1987年、1991年为武汉大学哲学系社会学教研室讲师、副教授,1991年、1994年为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学人类学学会会长、广东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兴趣为城市社会学。
|
目錄:
|
一 农民工权益
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
利益受损农民工的利益抗争行为研究基于珠三角企业的调查
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来自珠三角的实证分析
路桥建设业中包工头工资发放的逆差序格局
关系降低了谁的市场风险
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
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
农民工工资增长背后的不平等现象研究
二 劳动者观念
浅论企业文化形成的社会、历史因素中日文化比较
国有企业职工的改革观念研究
企业职工工作价值观浅析
从职工的权利认识看非正式约束的所有制差别及其影响
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工作满足感比较
企业职工的权威意识及其对管理行为的影响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比较
劳动自评、自主性与劳动者的幸福感基于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分析
三 企业组织
政企分离的社会学思考
论国有企业的权威问题
兼对安基G.沃达的讨论
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的二重性组织特征及其转变
企业生产资源获取方式的研究
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践研究一个案例厂的六十年变迁
劳动过程的去技术化、空间生产政治与超时加班
四 社区
社区建设:目标选择与行动效绩
制度变迁背景下的社区权力与秩序基于广州市一个城中村的研究
城市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以社区邻里关系为研究对象
五 社会不平等
社会分层研究:职业声望评价与职业价值
社会变迁与职业的性别不平等
广州市劳动人口职业获得分析兼析教育获得
谁拥有第二套房?市场转型与城市住房分化
六 社会变迁与治理
工业化与离婚率
论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
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村居民寻求社会支援的社会关系意向比较
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对周雪光、冯仕政二文的再思考
从利益诉求的视角看社会管理创新
从统治到治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大城市社会管理
|
內容試閱:
|
自序
本书收集了我从事社会学教学、科研工作以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部分文章,共32篇。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若以社会学在中国恢复重建的1980年为起点,我也算是闻道在先之人。1981年2月,我作为武汉大学哲学系77级学生来到南开大学参加教育部(当时称教委)在此举办的社会学专业讲习班,这是社会学恢复重建后第一个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的社会学专业班,因此常被国内同行调侃为黄埔第一期。但是若讲术业有专攻,则让我感到惭愧。因为当整理完这些文章后,想用一个名字来凸显内容主题时,才发现文章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是如此分散,以至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专业词语来概括它,最后只好以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这个似乎有点大而无当的标题作为书名。
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学术研究是一个超越别人又被别人超越的领域,当你年迈时可能会发现,你毕生的努力都已经不被人们重视,甚至发现是错的。确实,当我一篇一篇阅读自己在30余年职业生涯中发表的这些文章时,才发现有那么多的幼稚、不足,甚至错误,以今天的社会学学术评价标准来看,有些文章显得那么的缺乏专业性。不过,本书仍然将原文呈现出来,这不仅是基于我对学术道德的理解,更因为我希望从中能阅读到自己的学术发展经历。一开始我是打算完全按照文章发表的时间来编辑这本书的,但编辑出来后发现,这样的编辑实在是杂乱、跳跃,连自己都无法阅读下去。最后选择了现在的编辑方式,以农民工权益劳动者观念企业组织社区社会不平等社会变迁与治理六个板块对文章进行归类,但每一个板块里面仍然是按文章的发表时间来排序。尽管不能肯定读者是否能从这种分类和顺序中找到阅读兴趣,但我自己确实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学术发展经历。
其实,整理论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让自己有机会静下心来回忆学术发展的过程。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在工厂工作了6年半,其中5年半是在一家国营农场办的工厂。可能是这段经历让我对企业和劳工现象比较敏感,这一主题成为我最早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制的大背景使我的关注点主要放在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上。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农民工研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同时研究的聚焦也开始更多地转向社区、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变迁这些相对更为中观或宏观的问题上。对社会变迁的研究虽然在3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没有断过,但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后,它开始占据主要的地位,而且研究本身也开始从早期更多地描述和解释变迁,转向现在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实现社会治理,无疑这与整个国家已经从经济体制改革向社会体制改革转变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
经过这样一番整理,我突然发现原以为术业无专攻的研究并非完全没有学术企图,农民工组织社区社会,一个试图从微观、中观、宏观多层面认识转型社会的努力方向呈现了出来。
不止一次地有青年学者问我,为什么当年要从哲学转到社会学来。其实当年做这个选择完全不是因为喜欢社会学,因为当时根本不懂什么是社会学。77级在校期间的大学课堂,讲授的内容仍然是非常传统的,希望追求新的东西是内心强烈的冲动,而社会学这个被取缔30年的学科突然得到重生,这本身就对我充满了诱惑。35年的社会学职业生涯让我没有后悔当年的这个选择,尽管哲学训练让我在逻辑和思维方式上受益匪浅,但社会学这个学科能敦促我更紧密地与现实世界发生联系,能更紧密地把自己的经验世界与学术追求联系起来。
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政法分社的王绯社长对本书出版给予的支持!感谢赵慧英编辑为这本书的编辑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蔡少婉、冯晓敏、袁锐、张东、蒋帆、史宇婷等在论文整理工作中给予的帮助!
蔡 禾
2016年6月18日于康乐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