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1.众多知名作家、学者、名人倾情推荐
本书具有一种让人无法抵御的艺术穿透力和思想感染力,仿佛一道道坚硬的亮光,带着生活的情和人生的理,直抵人心柔软处,让人读罢爱不释卷。
刘国芳 (中国微型小说之父、抚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陈志宏的文字朴实轻灵,感情真挚浓烈,以他那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的独特情怀,引导青少年读者在文字世界快乐地畅游。
张丽钧 (著名作家、*骨干教师)
陈志宏在日常生活中探究不常,孜孜以求表达自己独特的发现,诗意的文字给人以启迪,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一个个不凡的瞬间和那些被我们所忽略的美善和思想。
马国福 (著名散文家、中国作协会员)
陈志宏的作品自然灵动,充盈着质朴和天真,感人至深。难能可贵的是,他将探索的学术精神贯穿写作始终,使其文字具有不俗的思想力量。
杨阳 (《中国社会科学报》 副刊主编)
志宏的作品,文字间有师道,笔墨里蘸满真情,他用心地遣词造句,在纸上画出力量。他的文章灵动飘逸,总是能赋予心灵不竭的正能量。
谢胜瑜 (著名作家、《知识窗》杂志主编)
2. 国内首套阅读类语文教材辅导书系,中、高考作文与现代文阅读押题宝典
书中多篇文章入选全国高考和
|
內容簡介: |
这是作家陈志宏的最新感悟文字,书中的故事取自于作家身边的点滴细节,以感悟为经,用感情作纬,以爱与关怀为材质,精心编织一张细密的心网,抒发对人生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对成长的关爱、对爱情的守望、对亲情的呵护、对未来的乐观,以及为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坚守。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一篇文章伸出柔软的触角感知世风的凉热。本书里的文字写尘世中的乐见,悟语为平凡生活里的甜蜜素,期待每一个善良而挑剔的目光,在此留驻。
|
關於作者: |
陈志宏,男,汉族,江西东乡人。大学教师,《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杂志签约作家,南昌市散文学会副会长。担任教育部语文课题《中小学实效性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文学专家,江南系列散文入选多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多篇文章被编入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出版了《人生三道茶》《爱到极处成陌生》 《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幸福就在抬头间》等作品集九部。曾获第二届滕王阁文学奖等奖项。
|
目錄:
|
第一辑 拇指思维
说说话 3
江汉限无梁 6
人散新月后 9
人间的太阳 11
路 过 14
内心的谣言 16
心之声 19
恐惧与陌生无关 22
因为懂你,所以信你 25
掀开那块蒙住心灵的布 28
奇异的微笑 31
你笑,世界也笑 34
栀子花的清香 36
乐观地去错误 39
拇指思维 42
第二辑 不去打扰
在爱的怀抱里休憩 49
父亲的夏日汤 51
爱某一个,爱每一个 54
凌晨四点的月光 57
爱的力量 60
不去打扰 64
生病的母亲 66
永远在你身边 69
AIDS 是外星人的感冒 72
爱到极处成陌生 75
最珍贵的是活着 78
最温暖的地方 81
母亲传给我的两滴水 83
幸福云雾 86
爱丁堡的长椅 88
父亲是海我是沙 90
父亲的沙场 93
第三辑 月下漫步
茶亭 99
春来江南看秋景 101
乡间春晨 104
囚蜂记 106
月下漫步 109
武功山云海 112
江南春雨 115
慢十分的生活 118
唐诗里纳凉 121
七年一闲田 124
我们身边卑微的生命 126
唧唧堂前燕 131
心要多野才能这般淡雅从容 135
闲 人 137
第四辑 一鸣惊人
做有价值的派 143
柯利明的成功之道 146
风格与水平 149
时间给出的答案 152
误和助 155
优平方 158
母亲的力量 161
依顺是一种境界 163
一鸣惊人 165
路的尽头有鲜花 168
贴地飞行的青春 170
两块钱的人生哲学 173
人生清醒季 176
无话可说 178
大美有缺 181
第五辑 小善大爱
失而复得 187
人生五问 190
美善无翼自在飞 200
总有一记惊雷让你永远铭记 203
五元钱 209
考大学谁说了算 211
尊 重 213
永远不晚 216
不要透支别人对你的善意 219
走的人太多,路就难走 223
幸福从平衡点出发 226
小善大爱 230
凤凰花开 233
|
內容試閱:
|
说说话
隆冬时节,北风呼啸,群山深处,千年古刹里,僧人们正在修炼,修行的内容只有一个:守静。不言不语,让静思在心空飘荡;不声不响,让烦恼无声中消失。
突然,一阵寒风吹来,烛光摇曳不定,突然熄灭了。小沙弥率先打破了沉寂:蜡烛被风吹灭了!年长的僧人打了一个寒颤,毫不留情地训斥道:怎么能说话呢?不知道我们正在进行静默修行吗?第三位僧人听到他们在叽哩呱啦,很是生气; 你们都闭嘴,不声不响去把窗子关起来!最后一个得意洋洋,乐呵呵地说:哈哈,我是这里唯一一个没有讲话的人。就我修炼到家啦!
他们的修行以失败而告终。这些人以静默为修行目的,却都无法忍受不说话的烦恼,自觉不自觉地都开了腔、破了例。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说话有多么难啊!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艺术》一文中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我想说的是人类一说话,上帝就想哭。
笑,比哭好,我们乐见人家笑,讨厌别人哭。为了上帝笑口常开,不让他老人家哭,人类还是多思考、少说话吧。有时,缄口不言很简单,闭嘴而已;有时,沉默不语又是那么难,喋喋不休的惯性让唇舌根本停不下来,心声源源不断地往外冒涌,如永不停歇的泉眼。
一个人愿意开腔发声,往往面临着三大根本性问题和谁说?说什么?说多少?
和别人说话,寻常而普遍。不一样的是那些和自己说话的人。安东尼奥马查多说过:自言自语的人总是期待有机会与上帝对话。和自己说话,跟自己讲和,有神一般的光芒。一个人愿意对另一个人说话,是对他心的接纳;一个人喜欢自语自言,是对自己的宽容相待。虚与委蛇,言不由衷,说出的话都不是话,而是放出去的毒箭,于人于己,都是心的折磨。
相言欢,坦诚相见,灵魂相融。由此不难推导出一个理念:判断两个人会不会长久相交,就看两人在一起是不是有说不完的话,无怨,也不厌,相言甚欢。其特例是,结婚前,你最好扪心自问:等到垂垂老矣,看他白发苍苍,是否还愿意与之促膝谈心?如是,将是一桩完美婚姻;如否,此婚就悬了,必不能持久。
愿意说话后,就面临一个新问题:说什么?每个人的话语里都暗藏一根温度计,或直接或间接地标注了显明的温度值。所谓的话不投机半句多,其值定在冰点之下;解忧的暖心话,其值必定在最适宜的 37℃上下徘徊;让人心寒的恶毒话必在冰点以下。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温言多说无害,冷语多说伤人。话多话少,不在于量,质更重要。
《说苑》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颇有深意。
猫头鹰和斑鸠在森林里相遇了。斑鸠问:你要去哪儿呢?猫头鹰说:唉,别提了,我打算到东边去。斑鸠问:你怎么啦?为什么要去东边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想往东迁移。
斑鸠说:这好办呀,你只要能够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好了。不改变叫声,就算你迁到东边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
猫头鹰的话不动听,它不从自身找原因,反倒冤枉西村人。如果不是斑鸠来纠正它,它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儿了。
撒谎让人嫌,谎言人人恨。最大的谎言,不是骗别人,而是自欺欺人。
尼采说:欺骗他人其实是一种微不足道的错误,骗自己才会让自己变成可怕的怪物。猫头鹰一直自欺欺人地活着,乐不可支。
人可以自言自语,但切莫自欺欺人。自言自语也许会让别人觉得好奇,但自欺欺人就是他人眼中十足的大怪物。
蔡永康说:语言最美的时候,正是我们透过语言感受到彼此相互需要的时候,靠语言确认彼此的存在。人活一世,通过自言自语,搭建天梯,找机会与上帝对话。不能如愿,就擦亮语言这把钥匙,打开那扇我们渴望打开的心门,感受爱的存在,温暖彼此的心。
写作感悟:
人可以自言自语,但切莫自欺欺人。自言自语也许会让别人觉得好奇,但自欺欺人就是他人眼中十足的大怪物。
江汉限无梁
齐邦媛先是上南开中学,然后考到武汉大学外文系,读书的地方都在四川乐山。
抗战锋火连天起,学校南迁,齐邦媛跟随父亲也汇入浩浩荡荡的逃难队伍,道不尽的人间凄苦。以为南下就能安享净土,谁知日本飞机天天来轰炸。日军铁蹄践踏处,瞬间成为人间地狱,中国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痛,逃亡千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即便在乱世,也有鲜花怒放,教室里依然书声朗朗,亘古不变的爱情鲜亮如初。
去上课的路上,齐邦媛喜欢看路边的小花,泥土青草气息,混杂着淡淡的花香,十分好闻。朱光潜老师的课,她最喜欢。他那略带徽腔的讲授,像音乐一样,引领她进入神奇的艺术世界。印象最深的,是朱老师对教学的执着,他是教务长,公务再忙也会准时上课,而且对生活的困苦从不抱怨,内心澄静,如一面湖水。
有一堂课,朱光潜讲授华兹华斯的诗作《玛格丽特的悲苦》( The Affliction of Margaret , 作于 1804 年)。诗中,苏格兰穷寡老人玛格丽特每日念儿,泣涕连连。她的独子外出谋生,七年未归,杳无音信,一到晚上,
唤儿声声,使人心碎:你在哪儿?我亲爱的儿啊
朱老师念完天上的鸟儿有翅膀链紧我们的是大地和海洋,对同学们说,这诗句与南朝诗人谢脁那句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意境相近。他语带硬咽,稍微停顿又继续朗诵下去,直到最后两行:若有人为我叹息,他是怜悯我,而不是我的悲苦。朱老师取下了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阖上,快步走出教室。
身边有太多类似的可怜的妈妈、可怜的离人,让朱先生情难自抑。
齐邦媛把这些点滴细节都写进《巨流河》一书中。本书最感人的莫过于飞虎队成员张大飞写给她的诀别信。张大飞是她的东北老乡,父亲死在日本人手里,家仇国恨,激励他走上了从军之路。齐邦媛非常仰慕他,恋爱之花还没结果,她却收到一封史上最沉重的情书。
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
我请地勤的周先生在我死后,把邦媛这些年写的信妥当地寄回给她。请你们原谅我用这种方式使她悲伤。自从我找到你们在湖南的地址,她代妈妈回我的信,这八年来我写的信是唯一可以寄的家书,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我似乎看得见她自瘦小女孩长成少女,那天看到她从南开的操场走来,我竟然在惊讶中脱口而出说出心意,我怎么会终于说我爱她呢?这些年中,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这些年来我们走着多么不同的道路,我这些年只会升空作战,全神贯注于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诗书之间,正朝向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请你委婉地劝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这是大飞写给哥哥的信,齐邦媛从中看到与己有关的泣血文字,不禁想起朱先生吟诵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风云阔大无边,却留有鸟行之路;江汉看似不远,然而,无桥无渡的一弯浅水,竟是咫尺天涯。
亲人离散,阴阳两隔,天人永别,只因那场满负罪恶的战争。大飞去了,魂留长空,千怨万恨齐上心头,邦媛将之汇成一句话:战争是世上最坏的事情。
写作感悟:
风云阔大无边,却留有鸟行之路;江汉看似不远,然而,无桥无渡的一弯浅水,竟是咫尺天涯。世上情,有时近,有时远,人间爱,不论远近,一往而深。
人散新月后
画家朋友出新作,拍照,发我。圆溜溜的团扇画,如水一般慢慢洇在屏幕上,清亮,明晰,心神因之而宁静。峥嵘虬枝,乌黑岩石,淡淡云月疏疏风,月下树,树旁石,石上人,低眉女子静夜思。
溶溶月照进心间,淡淡风吹拂尘衣。
画中人有丰腴的体态、饱满的额,却掩饰不住从画幅里漫漶而出的凄清与哀怨。女子衣袂飘飘,颇有汉风唐韵,却在眉宇间收纳了唯现代人独有的忧愁和清怨。
一月一画一世界,一树一石一女子。
秋凉起,清欢至,心如月。喜欢画中宁静,月移的窸窸窣窣、灵魂的喃喃低语,透过画幅都清晰可闻。
画境如此,映衬出画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呢?
友人说,生日那天,亲友围炉而坐,同唱一首生日之歌,共食一盘生日蛋糕,欢腾过后是寂静。
曲终人散,一个人收拾残局,满屋子的亲友气息,抬头望,天上一轮明月,幽幽然,明亮如水。刹那间,灵感袭来,于是,执笔作画,人生多少悲欣,尽入这团扇里。
年少时,看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感触不深,只觉得画面简单、意境不深。三十而立,再来看,觉得那凄清的调子里,才是生活最真的旋律,不禁佩服之至。又过十年,看到友人的这幅团扇,竟不可阻遏地联想到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来。心才明了,这是极致的孤独、人生真实的况味。
友人毫不讳言,这幅团扇画,其情其境多少受丰先生画作的影响。不过,细品之,明辨之,画风不同,一个是有人之境,却太过空阔;一个是无人之境,却能感受到月残之前团聚的热闹。执画笔的手不同,通达到的内心自然不一样,反映到画作,就形成了迥异的风格。
友人笔下的月夜清辉冰冷,树欲静而微风轻拂,人欲静而心潮澎湃。
画中人,念时光匆匆流逝,华年早生华发,是为忧时;念亲友散尽,亲密无间的那个人却还在枫树梢且听风吟,是为怨人。丰子恺先生画的是残月,衬得刚刚亲友团聚的喜悦更加浓烈似火,而友人画中那轮圆月,却生生照见热闹之后筵席的孤缺,表达了内心圆润的向往。
人聚人散,月圆月缺,人生本来的面目,世界本真的模样。
高潮过后的虚空,是很多人自会经历的伤。记得央视名嘴朱军曾提过,某年除夕夜,主持完春晚,一个人穿过烟火渐熄的北京城,回到寂静的地下室,耳畔还是惯性的喧闹,现实却静得让人不知所措。这种感受,常人难以体会,算是人散新月后的极端版本。
人散新月后,说不尽的离愁别绪,是我们真切的人生。
写作感悟:
画家李莉新作《人散新月后》完稿后,第一时间,发给我看,月圆清冷,不由地让我思虑起人生来人聚人散,月圆月缺,人生本来的面目,世界本真的模样。
人间的太阳
与村里同龄的孩子相比,我去过的地方更多,走得更远。
四岁坐火车到省城看热闹,八岁上庐山赏景,至于那相去不到十公里的抚州市,逛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羡煞旁人。城市的繁华少有印痕铭刻于心,念念不忘的是那站立在大地之上钢铁巨人一样的铁塔,高耸入云,三条长长的辫子从远方延展过来,将所有的铁巨人一个个串连起来,然后,渐渐消失在影影绰绰的都市地平线上。
父亲说:看到这铁塔和高压电线,我们就快到城里了。
父亲是乡村民办教师,肚里墨水多,总喜欢用身边的东西教给我知识。他告诉我,铁塔上架的是高压电线,把远方电厂发的电输送到城里,经过变电站,高压电转为低压电,供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之用。在我正式接触物理学知识之前,早已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学到了不少电学知识。
煤油灯点亮暗夜的时代,电只是人们口耳相传的西洋景,像风一样,知道它的存在,却无法望其影、见其形。
电,照白了人间暗夜,照亮了我儿时的梦。
高压线、铁塔、电,这类词汇成了嘴里的常客,是我童年炫耀的资本。
那时,我渴望的远方,有电,有高楼,有长长的街道,哪怕再黑的夜也看得清路,因为有远照的高灯,哪怕再无聊的日子也会很有趣,因为有电视电影可看。
与其他村相比,我的故乡陈坊是方圆百十里最早一批用上电的村庄。
陈坊村紧邻抚河支流汝河。为了灌溉几百亩水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投资把电排站建在村口的汝河边。村里少数几户人家几经协商,凑钱,施工,悄悄把农电引入家中,供夜间照明。
暗了千年的乡村,一朝被电点亮,举村欢腾,成了村史里永不褪色的里程碑。
那时,电比油贵,一度电二三块钱,够我上初中一周的伙食费,一般人家只用五瓦十瓦的白炽灯泡,二十瓦的只有富户才敢用。白天保证抽水机用,入村的电闸断了,只有天黑才有电送来,很不稳,灯泡忽明忽灭,随时都有断电的可能。正因如此,煤油灯还不敢丢入历史的回收箱,属应急的必需品。
再后来,农电正式入户,用电相对便宜,加上之后的同网同价政策铺开,村里便响起了电视的声音,那一方小小的黑白窗口,让人们足不出户看遍天下。
电,不仅仅是光明使者,更是文明之神。
多年后,我如愿地踏入有电有高楼有长长街道的都市,那时,城乡处处竖电杆,拉电线,电网基本全覆盖,夜有霓虹,日有声形,家电运转起来,机器转动起来,给人们转来了幸福、文明和安康。
习惯了有电的世界,回想那与电无缘的童年,觉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短短几十年,时代变化之大,社会进步之快,欣喜之余,让人情不自禁地要为这个有电的世界点赞。今夏到访台湾,飞机晚点,夜里十二点才徐徐降落。透过弦窗,俯视夜台北,璀璨的灯光,炫目多姿,惊艳人眼。当天的日记中,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一地星河。
看过一张图片,卫星拍摄的夜地球,全球各处,明暗不一,哪里最亮,哪里就是最发达最富裕的地方,暗处则欠发达,有待迎头赶上。我想,完全可以启用一个电灯指数,用来衡量一国一地的发展程度,精准、直白,又不失科学。
想到儿时坐在父亲骑的自行车后座上所看到的大地之上那一座座铁塔、那一根根电杆、那一条条电线,现在我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那份激动与憧憬。
在我看来,电是开在人间最美最亮的花儿,将文明之香传遍四方。
写作感悟:
应《国家电网报》王飙先生之约,写了这篇与电有关的文字。中国字很神奇,某一个字增减一笔,会变成其他截然不同的字,比如日,随意延伸一笔,就变成田由甲申电。电是日字最美延伸,是竖立在人间的小太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