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102.4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5.8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42.7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5.7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102.4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6.2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7.9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9.4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了田丹女士数十首诗歌,十余篇散文。其诗歌清新、自然,意象优美,具有现代诗歌的特质。散文文笔流畅,立意深刻,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诗文中关于风景、自然、节日、家人的描写,如《写诗的季节》《夏日爱情》《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阳光》《日子》等,内容健康向上,透露出作者积极乐观、诗意的生活态度,能够为读者带来正能量。
|
關於作者: |
田丹,笔名陌幽、吻下满天飘雪,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对现代诗歌始终保持着无限热爱与创作激情。201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深造,10年的教学生涯中,写了大量关于现代诗歌主题的论文,多次获奖,其中《以诗对诗实现现代诗歌在教学中的多重对话》获北京市教科研论文一等奖,所写文章多次在《北京晚报》《语文周报》《海淀教育》等刊物上发表。
|
內容試閱:
|
记忆我们的文学历程《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阳光》代序李 怡田丹寄来了她的诗文合集《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阳光》,这是一位长期工作在基础语文教育第一线的老师真切的文学体验记录,翻阅这些质朴而充满人生真情的文字,我不觉想起了自己的文学历程,很愿意在这里写出来,与田丹共勉。我属于六十年代的人,这种出身先天性地将我与荒芜与空虚联系了起来。孩提时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文学经典,我的极其有限的阅读只能来自那些同样荒芜的语文课本和连环画。直到今天,我还对那些来自书香门第的作家学人心生艳羡。九十年代中期,身居台湾的伯父第一次跨越海峡,带来关于我早已不在人世的祖父的近半个世纪的消息,我才知道原来我家族的先辈早在40年代就撰写过《中国诗歌史》,晚年又有《金刚经解说》,不过,这迟到的信息已无法弥补我童年的遗憾,只能给人某些缅想的线索而已。六十年代,那样的荒芜属于整个国家。荒芜时代的些许色彩当然就格外重要了。感谢我小学时代的政治老师,一位从来不讲政治话题而把课堂变成小说连播的老太太,《三探红鱼洞》的阶级斗争主题远远不能掩饰其中的奇异的想象;感谢我的二舅,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同样拥有杰出的故事讲述才能的天才,《西游记》与《封神榜》的幻想世界足以令人着迷;80 年代初的应试教育,没有文学只有课文,幸好还有作文来延续我刚刚被激发的幻想。我最早发表的文字也不是文学而是一些数学题的证明问题,但我最终没有沿着二舅的数学道路走下去,因为高中文科班的相对轻松的学习方式和文学环境似乎让我找到了更为适应的氛围。真正深入文学的世界是大学本科以后的事情了。有一天我突然对新诗入了迷,在图书馆里读着一本又一本的现代诗集,甚至自己也开始在纸上涂抹起来。在这期间,谢冕先生应蓝棣之老师之请来北师大演讲,那带着朦胧诗论争岁月所特有的情绪和在此以后蓝棣之老师同样富有情绪感染力的现代诗选修课更是大大地增强了我对诗歌的兴趣。不过,此时此刻的诗歌与文学之于我完全是情智的连通,一切与学术无关。现在想来,这种较长时间的自由幻想与自由情感的历史倒是与当今某些功利主义的教育拉开了距离,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情感体验的意义,难道不是一种幸运,甚至一种财富?我的学术之路的开启缘自王富仁教授发表于《文学评论》的那篇著名的《呐喊彷徨综论》。80 年代震动中国学界的这篇宏论曾经掀起了怎样的思想风潮!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晚在图书馆阅读《文学评论》之时的那份不可遏制的激动。在那里,我感受到了一种真真切切的极具思想力度的学术的逻辑,哦,原来,真正的学术也可以像诗歌一样动人心魄!几个月之后,我鼓足勇气,将自己的处女作《论〈伤逝〉与现代世界的悲哀》呈到了王老师面前,一年之后,更将一篇三万字的长文《论中国现代新诗的进程》送到了《文学评论》编辑部王信老师的手中。这两篇文章先后发表在《名作欣赏》与《文学评论》上,我也从此宿命般地走上了文学研究的学术之路,而且始终都兼有两个方向:鲁迅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问题以及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问题,但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的学术思考都再难脱离文学体验的基础,而且越是到后来我越能够感受到这一点。我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研究最初是从宏观历史的角度进入的,这里显然昭示了 80 年代宏大叙事的影响。不过,我自己倒是比较偏爱那些关于个体诗人和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在关于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卞之琳、何其芳、戴望舒、艾青、绿原、穆旦、梁宗岱等人的研究中,我都努力通过自己的文学感受提出一些与过去迥然有异的看法:郭沫若的内在矛盾,徐志摩的重构古典情趣,李金发的心态扭曲,卞之琳的中国式理性,戴望舒的世纪病,艾青的叛逆,绿原的童真,穆旦的反传统姿态,梁宗岱宗教意识的限度,等等。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某些文抄公们的自毁声誉的行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被许多人看成是一件简单而没有多大意义的工作,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与这些低层次的阅读活动无关。我们今天读到的一些文学批评,它们的整个思想框架显然是直接取自另外一个更为宏大的思想系统,仿佛是为了证明这种思想的合理性,文学作品被随手拈来当作了例证。这里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于,如果文学批评、学术研究的思想不是从作品内蒸发而出,如果我们的文学研究最终与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没有关系,那么这样的学术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其实,批评家的意义正在于他能对文学作品提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思想也就是对感觉的升华。当然,纯思想的探索自有其价值,问题在于所谓的纯思想并不是我们所误解的纯粹逻辑层面上的推导,它实际上依然是思想家对世界的新鲜的独特的感受的结果,只不过由于他所感受的对象本身的某种宏观性、抽象性而使得这些的描述方式也呈现出了某些更为抽象的理性样式,尽管如此,这与那种纯粹逻辑层面上的语言游戏依然具有根本的差异。我坚持认为,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不是可有可无的低层次的活动,它恰恰就是所有文学研究的最坚实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观念,我们一向重视文学阅读和鉴赏,不仅在诗歌研究之外主编了《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一书,集中总结了一系列鉴赏的心得,在国内同类书籍中,自认为这是相当有特色的一本;多年来,但凡有师友拉差参加鉴赏书的编写,我大多是不曾拒绝的,王富仁老师主编《闻一多名作欣赏》,我主动承担了近十五万字的文字任务,此外,还曾与段从学兄合著过《穆旦诗歌鉴赏》,可惜因为出版社方面的原因,已经完成的书稿一直搁浅至今。正是这样细致的文学阅读给了我比较丰富的艺术体验,推动我走进了一个又一个文学家的精神世界,我认为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最基本的财富。关于鲁迅特别是《故事新编》的阅读是我最难忘的经历。那是 1989年的深秋,我所在大学的积极的支教运动将我输送到了四川渠县一个不通公路的乡村。每天晚上,我都蜷缩在一张窄小的课桌前阅读鲁迅。外面是深深的夜影,鲁迅作品是那所乡村学校里最容易找到的可借阅书籍,在经历了那一年燥热的春夏之后,文学与人生的互训有着怎样一种铭心刻骨的记忆啊!在我的遭遇与《故事新编》的图景,还有鲁迅的忧愤反讽之间,生命的联系似乎无须太多的解释和说明。一篇又一篇的阅读之后,我记录下了我一次又一次的心动。在为浓密的夜色所包裹的灯光下,我曾经将这些阅读的体验低吟给身边新识的朋友,然后在第二天走半小时的田间土路再搭船渡过洲河,通过小镇邮局寄往北京的《鲁迅研究月刊》。没有 E-mail 的年代,空间的距离令人怅惘,令人孤独,但也给人诸多反观自我的机会,没有电脑快速打字的年代,每一笔文字的刻画都仿佛凝结着人生的见证。文学如何让我们体验人生,人生又如何需要文学的拥抱,二十年之后的今天,依然记忆犹新!尊重自己的文学感受,将学术纳入生命体验的过程之中,我们才能有所质疑,有所创立。在现代性研究铺天盖地而来,几乎占据现代文学大半个天空的时候,我曾经提出过自己的警惕,《现代性:批判的批判》便来自我返回中国文学自身场景的真切感受,《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也试图更为具体地展示文学体验之于学术研究的有效性。未来的思考还可以延伸得更远。比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这些理所当然的历史命名方式:二十世纪毕竟结束,正在展开的二十一世纪是否就与二十世纪迥然不同了?我们是否又到了重新命名的时候?有人试图以现代一统江湖,将现代文学的称谓延续到今天,统称中国现代文学或现代中国文学,但新的问题恐怕是:现代是不是一个可以无限继续下去的概念?而且,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与文学发展过程中,显然存在着并不一致的文化格局、思想状况与艺术趣味,我们又如何更准确地描绘出它们的差异,甄别其个性呢?先秦两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固有的记时模式是否还有它特殊的效果?我们还能不能在回到自身历史演进的过程中重新辨析自己的命运?我正在致力的国家形态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命名思考显然更需要完整深入的文学体验。以上说的都是文学,那么,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对我们的更大的人生还有作用吗?显然,这些灵虚的沉淀尚不足以结束现实的蜗居,构建生存的高楼大厦,也不能够直接转化为金榜题名或者光宗耀祖的能力,更无力包揽民生的改进和制度的创新,社会和我们的思想都最终需要一种综合性的处理。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感受和体验是让我们恢复基本的触觉,从而学会辨认世界、把握人生的第一步。我想起了中国诗人穆旦的《被围者》:这是什么地方?时间每一秒白热而不能等待,堕下来成了你不要的形状。天空的流星和水,那灿烂的焦躁,到这里就成了今天一片沙砾。我们终于看见过去的都已来就范,所有的暂时包围围困是既有的社会环境对初生的生命的一种同化方式,在始终强大的环境中,被围的我们注定了陷落的命运,向权力低头,对秩序妥协,在平庸中满足,磨损的是理想,消亡的是信仰,增长的是狡黠,而所有这一切改变的展开,都无不以麻木的我们原本敏锐的感受为前提,不甘于平庸,不蜷缩于被围,这就需要复活我们的感知,提取我们真切的体验,犹如鲁迅当年在 S 会馆对话金心异: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鲁迅所忧虑的是感受复活了,却未必真能从被围中脱身,绝望之为虚妄 , 正与希望相同。而金心异却还在守望着希望,因为像他那样的新青年还不愿意否定突围的可能,1945 年的穆旦也具有这样的新青年气质:一个圆,多少年的人工,我们的绝望将使它完整。毁坏它,朋友!让我们自己就是它的残缺,比平庸更坏:闪电和雨,新的气温和泥土才会来骚扰,也许更寒冷,因为我们已是被围的一群,我们消失,乃有一片无人地带。穆旦宁可以自我的牺牲来造成包围圈(圆)裂隙,这可谓是一种悲壮的突围,即便不是我也一定有未来的他们完成最后的突围。想到这些文字,我不禁也对自己的人生多了一分遐想,也多了一分希望,也许,还多了一点力量。田丹是我指导的研究生,过去只知道她是一位有责任感的语文老师,今天看了这些文字,才知道她一直对文学怀有持续的梦想,我想这大概就是她成功从事语文教育的内在动力吧!与田丹一样,我也是一名语文工作者,在高校任教已经将近 30 年了。无论中学还是大学,纯粹的教育工作难免会将我们的生活固定化、模式化,逐渐地,我们就习惯了在某种思维甚至语言套路中生活,严格说来,这是相当有害的,就是这种模式会带领我们慢慢脱离真实的生命体验,将工作固化为一种惯性的行为,没有快乐,没有激情,也最终没有了创造。唯一幸运的是,我们毕竟还是语文老师,天然地与文学还保持了或远或近的联系,青少年时代的文学梦还没有离我们远去,那么,尽可能地保存一颗文学之心,在阅读、写作或者回忆中充实自己,是我们能够自我克服、自我超越的一条道路,正因为如此,我愿意和田丹分享自己的文学历程,也希望能够和广大读者一起分享田丹的文学历程。2016 年 8 月于峨眉半山洗净灵魂的尘埃
近日,收到田丹老师传来的诗文选集,同时,邮件中还嘱我写序。我从没有写过序一类的文字,心中不免忐忑,回复她,说自己情志老旧,心态粗陋,恐怕难于理解诗者的意绪。但她说不怕,又勉励说:相识多年,亦师亦友,多少写一点呗。于是,不再推辞,就试试吧。和田老师相识,也有十多年了。她曾是首都师大文学院的学生,我教过她课,指导过她的教学技能训练。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清爽、敏锐、健谈的女孩儿;她很善于调动自己的情绪,精于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细节。后来,还辅导过她的毕业论文写作,选题是诗歌教学方面的内容,几次当面研讨,感觉她思虑深切,文笔精致,言辞偏于感性。再后来,面临毕业,大家纷纷找工作,她也曾询问我初中与高中的差异、当老师好还是不当老师好等问题,似乎对将要面对的新挑战有些拿不定主意。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去一所高中校执教。于是,乐与痛的日子从此开始。初为师长,一切从零做起。教课、带班、教研、进修等等,琐琐碎碎的日子,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忙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又由于家远,天天都是披星戴月,往来奔波,寒暑不易。直到今天,这种循环往复的日子,仍在持续。而其中的滋味,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吧?用她的话说,就是累成狗还是优雅的活着。她的诗句,也诉说了自己的执着:
三尺讲台诉说着天职的乐与痛两间陋室笔墨夹着炊烟一种执着文字流淌着血液青春的激情洒在静止的书本中岁月变迁洗净灵魂的尘埃回忆变得丰满桃李满园田丹《我的双面生活》
这种执着的日子,似乎一转眼,许多年就过去了。期间,她修学教育硕士课程,拿到了硕士学位;她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归宿,走进了婚姻殿堂;她成为了骄傲的母亲,内心充盈着无尽的温柔她将自己生活、工作中的许多事情告知朋友,包括我;也将每天的感悟与情绪,化为一篇篇诗文,载于博客中,与大家分享。有时,她似乎活得很累,但我看不到一丝的颓废;有时,她会表现一抹忧伤,但泪水过后,仍然执着;有时,她有许多沉重、深切的思绪,但我更多感觉到的,是她精神生活的纯粹!现在,这凝聚了多年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内心体悟的诗文选集,终于要汇编成书了,作为她的朋友,我由衷地为她高兴!读她的诗文,我总会生出一种久违的怦然心动的感觉。那些动人的爱情宣示,那些纯美的亲子倾诉,那些逝去时光的亲切回顾,那些现实人生的独特体会,有时,会禁不住地想:她将自己的生活都诗意化了吧?她像一个忙忙叨叨的中学老师吗?请看下列诗句:
无数次的擦肩而过只为一次转身的你那绵绵丝丝的柔情像一抹化不开的颜料浓郁又华丽田丹《我的眼里只有你》
我只能远远的久久的傻傻的深情的望着你幻想过无数次与你冥冥中的邂逅幻想过无数次目送你离开的背影幻想过无数次拥你入怀的那份温情田丹《你是我的女神》
我知道我留不住你你也许并不在意你是夜空中的星是一场梦而我是待放的百合淡淡迷香田丹《注定》
假如,你依然属于我,我们还能否重复昨日的梦假如,你依然爱我,为什么当初选择离别的匆匆假如,我依然为你守侯,我们会不会再次的重逢假如,我把你毅然的抹去,你的心会不会为我停留田丹《为谁而唱》
当你第一次无意识的冲我笑当你第一次奋力的吃着小手指当你第一次不用搀扶成功的抬头当你第一次以武松打虎的姿势睡觉太多的第一次属于你也属于我
蓝色篷车盛着阳光的温暖纱布摇篮唤醒白色的云端甜美的微笑挂起爱的风帆悠扬的歌声飘向梦的彼岸我轻轻握住你的小手我悄悄在你耳边念起诗篇田丹《写给无忧无虑的你3》
我,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你看你如画的眉梢低垂的长睫毛你沉醉在自己的小世界有时微微皱起眉头有时又莫名的眯眼笑我,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你田丹《写给无忧无虑的你5》
断壁残垣稚嫩的笑声清晰的蝉鸣远了,远了
屋檐底下晶莹剔透的冰柱啊雨后墙缝里蜷缩的蜗牛淡淡清香的满树槐花儿啊石灰地上留下的粉笔印迹清脆撩人的自行车铃啊小豆冰棍儿的熟悉叫卖那个曾经背着书包的小小的我来过 又走了田丹《寻根》
柳条、槐花,青苔阶蝉鸣,蒲扇,漏雨床蚕尸,枯叶,迎风泪落雪,棉被,蜂窝煤
走不尽的是胡同暗藏的温情写不尽的是路旁奏响的笑语几平米的小屋诉说着几代人的故事几十户人家的小院布满着吵闹与欢乐田丹《消失的胡同》
读这样的诗句,不管谁怎么闹腾,我都会瞬间获得安宁!我期望,所有的读者,也能从她的诗语中,感受纯真,感受纯美,感受纯粹!因为:
我的诗中有多情的花草有沉淀的亲情有独处的静谧那是存放精神的殿堂那是安抚灵魂的地方田丹《写给无忧无虑的你1》
史大明2016年8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