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诗人在他自己的时代

書城自編碼: 293038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刘波
國際書號(ISBN): 9787537849098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2-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9.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未来特工局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編輯推薦:
这本诗歌评论是作者近年来对诗歌现场及实践的体味所做的评论,既有个案的分析又有大视野下对中国诗歌现状整体态势的跟踪。他以深厚的学养与艺术直觉对诗歌的历史进行了深层次的掘进,彰显了其强劲的实力与写作功底。这些文章对于诗歌写作者、文学评论者、文学爱好者甚至是一般的读者都有着必然的启迪作用。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别作的诗歌评论的集结。既有对诗歌创作整体态势的关照,也有对诗歌个案的竞彩分析,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对当代诗坛的深入体察。本书是一本理论性、艺术性较强的诗歌评论集,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诗歌的热爱。
內容簡介:
本书是作者刘波的文学评论集。与其说是对诗歌的评论、对诗坛现状的分析、对诗人现状的解读,到不与说是作者对诗的衷情一述。从这一篇篇文章里不但讲到诗歌发展历史不同阶段的演变,还包含了对诗人现状的担忧。
關於作者:
刘波,男,1978年生,湖北荆门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湖北省作协首届签约评论家。在《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扬子江评论》等刊发表评论文章多篇,出版有《第三代诗歌研究》《当代诗坛刀锋透视》《文学的回声》等。曾获得湖北文艺评论奖、后天批评奖、《红岩》文学批评奖等。
目錄
自由与开放的格局
诗歌与思想阅读札记之一
文化游戏与诗人的责任
诗歌与思想阅读札记之二
时代意志下的诗歌命运
诗歌与思想阅读札记之三
工具理性与灵魂书写
诗歌与思想阅读札记之四
诗意现实与日常生活
诗歌与思想阅读札记之五
政治现实中的美学审视
诗歌与思想阅读札记之六
第二辑
诗人在他自己的时代
论当下先锋诗歌写作的 常识
当今诗人需要增强新感觉力
传统伦理与诗歌美学的变迁
以先锋诗人的父亲书写为中心
论先锋诗人的持续性写作
以王小妮和于坚的创作为中心
论当下诗歌思想性写作的困境与出路
第三辑
在怎样的挑战和超越中登场
论 21 世纪 90 后诗人与诗歌
从青春书写到精神成人
论 21 世纪 80 后诗人与诗歌
在持续写作中探寻思想的出路
关于 1950 年代出生诗人的诗歌创作
诗歌的力量与我们的信任感
论 21 世纪女性诗歌创作
第四辑
诗是写给灵魂相通的人看的
杨克论
一个记者的诗歌美学
王寅论
被遮蔽的童话之美
小安论
拒绝背后的坚守与信念
李南论
无欲写作通往力量之爱
朵渔论
后记
內容試閱
自由与开放的格局
诗歌与思想阅读札记之一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的精华,它是修辞与想象结合的产物,旧体诗是这样,新诗亦当如此。从晚清黄遵宪创立新派诗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到 20 世纪初胡适的白话诗尝试 ,再到 21 世纪网络诗歌的盛行,中国新诗也有了近百年历史。在这百年里,新诗同中国社会一样经历了不断的演变与革新,新诗在语言和精神的自由场里凝聚了现代汉语的光芒,这也是自有白话文学以来,现代汉语使命得以充分完成的轨迹。
在每一个历史与文化的交接点,在每一段社会的转型与过渡期,诗人们总是通过我手写我口的方式,竭力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景。他们渴望自由的激情在诗歌中流露,其中有人性的解放,更有对时代自由与社会民主的诉求。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个体诗人孤独地表达情感,力求凸显自我的主体性;而在一个不自由的社会,诗人们总是喜欢拉帮结派,以此抵御他者的同化或攻击,这在百年中国新诗历程中甚至成为了一个常态。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自由,才是现代社会诗人最高的希望所在。

很多人会在痛苦与压抑之时去写诗,这对于年轻诗人来说更有心得与共鸣。当年胡适写新诗,是出于一种反叛旧体格律诗的冲动 (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西方现代诗的影响 ) ;而为诗歌所痴迷和疯狂的当代诗人海子,则是一个追求自我解放的典型。现代自由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个体灵魂的想象空间完全开放了,个体热情的现实可能性无限制地增多,产生出无尽的可能性诱惑。但是,人的自然身体体质并没有随着个体灵魂的想象空间的扩大而增质。身体的自由是现代社会的理想,而理想的自由社会的标志之一是,能够为每个人实现自己的个体热情提供最大可能的机会。 淤 而对于海子来说,或许是他的想象膨胀到了现实空间无法承受的地步,所以才有了其后来诗歌烈士的称号。他以那种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在火车轮下拦腰截断的戏剧化死亡方式,完成了自己一生短暂的精神之旅。在诗歌创作的后期,海子几乎丧失了理性,超越了现实的自由限度,而被虚无、狂热的激情所彻底俘虏。在非理性的极限里,他绝望了,语言已经满足不了他,只有死亡,才会让他感觉自由。
哲学家牟宗三认为自由就是理性,即精神上的自由。自由是在对理性的自觉中表现。争自由是争理性的实现,不是争现实生命上的方便与舒服。要恢复现代的自由主义精神,经过近代的发展,则是以古典的精神救助自由的精神,在中国儒家的立场上说,就是以人性通神性;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说,就是恢复宗教精神。因为在现在这个刺激麻木的繁华世界,若不稍微冷静严肃一点,自由主义决难恢复其精神性,作为推动社会的指导原理。 于 传媒学者麦克卢汉对艺术于人的外延也有着深入分析:艺术不仅是玩耍,而且是处在人为设计的传统模式中的人的知觉延伸。 盂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也不止愉悦人的感官,它是人的精神在语言上的延伸,而且这种延伸,让人的自由舒展不仅是在个体精神内部发生,而且是在整个社会形态内全面拓展。
有研究者称,自由的艺术就是那些不带任何功利性的艺术,一旦艺术具有了有用性 ,那就成了一种卑从的艺术 。 自由的艺术是一种意义隐藏不露的人类活动方式;卑从的艺术则是一种含有目的的人类活动方式自由的艺术之所以被称之为自由 ,主要还是因为其中并不牵涉目的的要素,它并不为社会功能或是工作的制约而存在。 淤 而关于诗歌写作的自由,法国学者加斯东 巴什拉曾有精辟的阐述:人越走向过去,记忆与想象在心理上的混合就越显得不可分解。假若希望加入诗的存在主义,则必须加强想象与记忆的结合。为此,必须摆脱那种概念特权强加于人的历史性记忆。那在日期的尺度上流动的记忆,没有在回忆的景物中足够停留的记忆,并不是充满活力的记忆。记忆与想象的结合使我们在摆脱了偶然事故的诗的存在主义中,体验到非事件性的情景。更确切地说:我们体验到一种诗的本质主义。在我们同时想象并回忆的梦想中,我们的过去又获得了实体。 于 所以,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很多诗人提出,诗歌应回到当下,回到日常生活,甚至应该回归到人本身。而诗歌再也不是那些难以接近或过度阐释的隐喻、象征,也少了凌空蹈虚的意象与故作高深。它应该是自由的表达,让诗人和读者们都能从诗歌里体验到一种诗的本质主义 。
诗的本质或许就是语言形态与想象方式最恰如其分的统一。记忆与想象在语言中获得了完美融合,不管它们是以抒情还是叙事的形式,其诗歌的核心仍然是要达到一定的精神与思想高度,最基本的是力避那种玄学式的晦涩,而让诗歌呈现出更清晰的面貌,同时也追求表达的多元美学与诗意的精彩可能。在挖掘诗歌的深意与活力时,更多诗人力求写作的原始感,或一种野性,似乎只有这种力量才能让诗具有无限的开放性 。自从朦胧诗人江河、杨炼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诗歌寻根实践后,新诗曾在意识形态情结渐趋消退的一段时间内,重新陷入了某种表达的困境,而无法达到超越性的语言与精神状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