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民主与福利

書城自編碼: 293091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陈兆旺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4034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有引力书系:金马 巴拿马铁路悲歌
《 万有引力书系:金马 巴拿马铁路悲歌 》

售價:HK$ 112.7
人文与社会译丛:休谟的人生智慧
《 人文与社会译丛:休谟的人生智慧 》

售價:HK$ 78.2
高效时间管理:巧妙且明智地利用时间
《 高效时间管理:巧妙且明智地利用时间 》

售價:HK$ 66.7
完美咨询 原书第4版
《 完美咨询 原书第4版 》

售價:HK$ 86.3
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珍藏版)  [美]茜拉·科尔哈特卡
《 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珍藏版) [美]茜拉·科尔哈特卡 》

售價:HK$ 79.4
水悖论(“同一颗星球”丛书)
《 水悖论(“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78.2
空间微电子. 第二卷.空间用集成电路设计
《 空间微电子. 第二卷.空间用集成电路设计 》

售價:HK$ 250.7
罪恶与梦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罪恶与梦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35.7

 

編輯推薦:
本书通过对英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的案例分析,试图证明公民身份各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其限度的。作者认为,一个稳固的现代民族国家必须能够建立起相对均衡的公民身份制度,同时实现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与联通。
內容簡介:
民主与福利是否可以兼得?在历史上,两者的实现过程有何关联?其在不同国别发展的差异如何?本书以公民身份制度变迁为研究对象,并以民主概括政治公民身份的实现,以福利概括社会公民身份的实现,试图解答上述学术问题。全书集中分析了现代公民身份制度构建过程中民主与福利之间的时间起点、先后顺序、彼此权重以及相互之间的交叉互动或互斥关系,即可窥见公民身份制度构建与变迁的大致状况,并由此利用类型学上的理论勾勒其构建与变迁的路径差异,并从各国历史与现实的政治过程中去挖掘其内在的原因与机理。在研究方法上,以国家上层中间层社会底层这一社会(阶级)结构性因素去解释民主与福利的实现过程中的差异。作者以三层阶级结构性因素勾勒出八种典型的公民身份制度变迁模式,然后重点研究了三个比较典型的模式:即以英国为典型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以民主促进福利)、以德国为典型的权威主义模式(以福利抵制民主)、以美国为典型的自由主义模式(以民主替代或延缓福利)。
關於作者:
陈兆旺,1983年生,江苏盐城人。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政治学会会员,美国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政治学访问学者(2016年9月2017年9月)。2013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法学(政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公民政治理论、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等。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曾在《复旦政治学评论》、《战略与管理》、《理论与改革》、《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篇,参编教材3部,合著专著2部。
目錄
序1
导言1
第一章 导论6
第一节 相关文献综述6
第二节 问题的细化与研究路径22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与全书框架37
第二章 以民主争取福利: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55
第一节 英国公民身份制度变迁概况56
第二节 英国以议会改革争取政治公民身份的政治过程分析60
第三节 英国社会公民身份的济贫法替代及其政治实现的过程80
第四节 本章小结:公民身份实现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112
第三章 以福利抵制民主: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的权威主义模式136
第一节 德国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的概况139
第二节 争取政治公民身份的努力:改革与革命的变奏145
第三节 权利诉求的福利抵制与收买163
第四节 本章小结:公民身份制度安排的权威主义模式180
第四章 民主延缓与替代福利: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的自由主义模式198
第一节 美国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的概况201
第二节 政治公民身份的实现:争取普选权与大众民主209
第三节 美国社会公民身份缺损的民主制度分析225
第四节 本章小结:公民身份制度实现的自由主义模式248
第五章 国家建构与公民身份实现:公民身份要素间替代及其限度266
第一节 公民身份各要素与国家政权266
第二节 公民身份实现的三大模式与三大机制271
第三节 替代的限度:国家建构视角下公民身份各要素的互动与实现276
参考文献282
后记307
內容試閱
兆旺大作即将问世,受邀为序,深感荣幸。
关于近代国家演进过程中的政治公民和社会公民的研究并非始于马歇尔的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近代欧洲革命的意义、局限以及未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和必然性时就曾接触过这一问题,只不过他们当时使用的概念不是政治公民和社会公民,也不是民主和福利,而是政治解放社会解放人的解放劳动的解放这样一些概念。这些概念首先涉及了世界近代史(主要是欧洲近代史)范围内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或曰社会权利)的演进。
我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大学的,专业是历史学。记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上述概念框架曾经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欧洲近代史教学。但是那时的叙述是简单的和模式化的。当时关于这一问题的一般叙述是,在欧洲,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以超阶级的面目出现,联合其他受到封建统治压迫的阶级和阶层,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新的国家标榜自由平等,消除了不平等的封建等级身份及其等级压迫,所有的人都成为了公民国家这一政治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但是对于无产阶级而言,这种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只是形式上的。虽然随着封建体系的崩溃,劳动者摆脱了对于主人的人身依附关系超经济的强制,但是由于受到在革命后占据了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经济的强制,他们并没有真正获得自由。不仅如此,由于存在着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因此,无产阶级实际上也没有在政治上获得平等地位。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劳动和资本之间矛盾的激化,作为来自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代表资本主义国家的某种策略调整的结果,工人们开始获得了某些经济上的权利(或者叫作社会福利)等。在这种叙述中,一国国民的地位一开始就被区分为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两部分,并且认为,西欧的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获得仅是政治上的平等地位或曰政治权利,其并没有获得经济上的平等地位,并且,因为缺乏经济平等的保障,其政治平等也只是形式上的;其经济权利的获取在时间上晚于政治权利的获取。
在我看来,兆旺的研究贡献在于,通过对英国、德国和美国个案的深入研究,纠正了过去那种过于简单和模式化的叙事;有力地证明了,欧美国家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获取过程和一国历史、社会、政治,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就研究方法而言,其研究视角开阔,尤其重视特定历史、社会、政治背景对于公民权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恰好契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这一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还原近代公民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演进过程的复杂性。我作为一名曾经的历史系学生对此颇为欣赏,因为我能够从中又一次感受到历史研究之美以及正确的研究方法的力量。
作为一篇政治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兆旺的大作不能不在重现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抽象和提炼,并指点一下江山。这就是本书第五章所做的工作。对于学历史的人来说,这部分往往会让人觉得牵强和乏味。但是对于这部分,兆旺依然是通过历史学式的举例和阐述来完成的,这不仅维持了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以贯之,还满足了我这个学历史出身的读者的个人喜好。不仅如此,其所作的历史学式的举例和阐述还给予了我与本书继续对话的空间。就此而言,我也是非常欣赏的。
感谢兆旺,这是一本有分量的学术著作。
臧志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1月27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歇尔(T.H.Marshall)对公民身份(公民权)理论(citizenship theory)开创性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学术界得以复兴,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也开始展开广泛研究。而这一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其对3个世纪以来的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演进,即公民身份制度实现的精湛归纳。马歇尔的研究固然是为当时逐步兴起的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辩护,也的确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算是政治社会学对政治社会中底层民众权利诉求的重要理论创新(虽然下文将整理学界对马歇尔精英主义视角的学术批判)。马歇尔关于公民身份制度的变迁的研究是以英国演进式的发展路径为基准的,从中可以大致窥见西方社会自18世纪以来的历史性巨变。伴随着资本主义的逐步兴起,经济生产与商品贸易等领域的重要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的结构性重大变迁,以致国家建构(state building)过程的启动,加上连绵的国家间的战争、民族之间界分的明朗等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多多少少地反映了西欧社会底层大众的崛起[1],这些多引发了连绵不断的权利诉求。由于当时封建割据的历史遗产,加上抗争手段和技术的限制,导致起初的权利诉求多半是地方性或者部门性的。但是从近代民族国家逐步形成开始,底层民众的权利诉求对象逐渐转变为现代民族国家,随着民族国家活动的扩张和向社会的渗透,斗争的对象从个体的地方行动者,转向全国的决策中心。民族国家不仅使集体行动的对象集中在中央,还不知不觉地为通过国家干预来反对非国家对手提供了支持[2]。由此,国家理应是被动应对权利的诉求,同时也逐步通过公民身份制度性的建构与发展来调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这些多为国家进一步渗透到广泛的社会领域、汲取相应的社会资源、推动社会性的动员提供了便利。[3]马歇尔将公民身份界分为法律、政治与社会三个维度[4],同时结合3个世纪的公民身份实现过程,进而使我们对这个蔚为壮观的历史进程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
当然,批判者(如迈克尔曼[Michael Mann])提出统治者策略(ruling class strategy)理论,即马歇尔的所谓公民身份的实现只是几个世纪以来统治者策略的一种而已。[5]而社会学家特纳(Bryan Turner)则在曼的基础上引入被统治者一方,加入社会运动维度。[6]作为公民身份理论家,对马歇尔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在于他对公民身份制度演进所持有的和平进化论视角,而吉登斯和曼都是持冲突论视角的。[7]但相对而言,现有的这些理论解释还是比较粗放的,即对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的历史图景缺乏明确的梳理。而无论是和平视角还是冲突视角,对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的解释还是相对有限的,故此其理论归纳也有待于进行进一步地综合提升。当然,不管是从何种角度对马歇尔的理论进行批判,总还是围绕着他对公民身份内部三要素的界分以及公民身份与社会不平等等议题的讨论而展开。[8]
关于公民身份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类:一是对公民身份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研究,例如公民身份中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及其平衡等,即研究公民身份作为因变量受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对公民身份的社会政治效应的研究,即将公民身份作为自变量,看它是如何影响其他社会政治现象的,例如马歇尔研究的重点是公民身份与社会不平等之间关系。[9]本书将以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的不同路径及其差异性解释为研究内容,显然会更加集中于公民身份制度内部各要素的复杂辩证关系及其制度化,即公民身份各要素实现进程及其权重的差异。至于不同国家的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的路径如何影响社会发展及其进程则简单交代。
本书将以《民主与福利:社会结构与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的径路》为题,着重研究现代公民制度构建与变迁的路径差异,并从各国历史与现实的政治过程中去挖掘其内在的原因与机理。实际上,本书将公民身份制度构建与变迁的差异总体概况为民主与福利之间的辨析,即以民主概括公民身份制度的政治权利方面的诉求与制度化,以福利概括其社会权利方面的诉求与制度化。但是所谓民主与福利都可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具有多重性质,例如所谓民主完全可以以精英主义的宪政民主(constitutional democracy)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普选为基础的大众民主(popular democracy)的形式出现;福利可以以普遍的福利权利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可选择、可控制的庇护性供给等特殊形式出现,即只将部分的社会福利赋予特定的(一般都是相对强势的)社会群体。在本书的研究中,公民身份制度的政治维度,即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普选权的实现为标志的大众民主的形成。当然,最终的成年男子普选权的确定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本书将集中于底层大众的抗争及其追求普选权的过程,以及组织化与相应的政治参与。而每个国家的政治形态,特别是宪政民主与代议制民主制的发展情况等也都会对这个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实,无论是普遍性的还是选择性的国家福利出现之前,各国多多少少都会有地方性、部门性的福利供给。[10]当然,我们会更加关注国家层面的福利权利诉求的出现,及其被纳入政治议程的艰难进程等重要历史进程。这里所提出的相对更为复杂的民主与福利的内涵,不仅可能更为接近历史事实,同时因为他们之间的差异与复杂性也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比较研究的便利。
上文只是从实践与概念层面,对公民身份制度的政治与社会维度做一定的界分,即明确其实质性内容及其差异。而不同国家的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的实质性差异是如何呈现的则是更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由此引出现代公民身份制度构建过程中民主与福利之间的时间起点、先后顺序、彼此权重以及相互之间的交叉互动或互斥关系等诸多差异性问题,即可窥见公民身份制度构建与变迁的大致状况,由此做出类型学上的勾画,并能够从社会结构性差异等方面进行因果关系与因果机制的解释。
问题的缘由,一方面在于公民身份研究中,诸多学者对马歇尔所谓英国模式的批判与辩护,但是目前的文献还大致处于历史描述、历史事实陈述,或者是虽然也引入冲突视角,但是能够对其实际的历史过程进行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概括,并能够做出比较令人信服的解释还比较少、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源自于对当前中国学界所谓中国民生替代等现实问题的反思。[11]即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来看,我们都需要对人们的现实感悟做出历史的勾勒、原因的解释与理论的提升。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即有了本书的大体构思。当然,严谨的学术研究不仅要以精细的历史事实分析为基础,更应具有深远的理论抱负,而这又是建立在对现有理论的综合把握的基础之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