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編輯推薦: |
万卷出版公司纸老虎系列首批诚挚呈现
打造散文经典铸就阅读殿堂
当代中国写作名家手笔构筑温情实感散文世界 聆听他们自由自在发言
深度领会当下生存况味
|
內容簡介: |
《你为何对我感到失望》
本书是著名作家苏童先生的散文作品集,这些作品非常平实,有关于中国市井的人与事,有关于读书写作的评论,有关于社会现象的评论。虽说旧作较多,但是苏童先生的散文读来让人感到亲近、自然,同时带着细腻丰富的情感。
《桃花飞尽东风起》《你为何对我感到失望》
本书是著名作家苏童先生的散文作品集,这些作品非常平实,有关于中国市井的人与事,有关于读书写作的评论,有关于社会现象的评论。虽说旧作较多,但是苏童先生的散文读来让人感到亲近、自然,同时带着细腻丰富的情感。
《桃花飞尽东风起》
本书收录了叶兆言先生的散文随笔作品68篇,在本书中,我们既能读到像《回味中的长江三鲜》《买了垂丝海棠》这些描绘江南一带吃喝玩乐的随笔,也能品味到作者在《江南文人》和《江南女子》等篇幅中所表达的人文情感,《在金华的李清照》与《不喜欢屈原的理由》等评点古代文人的作品让人读来觉得生动有趣。难得的是在《郴江幸自绕郴山》《革命性的灰烬》这些散文中,作者记录了许多著名作家在生活中的真性情,《郴江幸自绕郴山》讲的是其父辈的文学大家,《革命性的灰烬》一文讲的则描绘了作者这一代作家,如北岛、马原等人的文学创作日常,那些从被拒稿,到努力读书写作,再到如何成名的过程。值得期待的是,本书收录了一些叶兆言先生未发表过的随笔,看那一代文人的精神与气质,让人怀念却不可复得。
《我的自语打扰了你》
本书是著名作家张炜的散文随笔集,共分为四辑。辑一田野的故事从创作离不开真实的土壤切入,漫谈作者童年及校园时期的生活回忆;辑二难忘观澜选取了几处算不上是名山大川的旅记,但凡是这样并不起眼的城市或乡村,在作者的笔下仍叫人流连难忘;辑三精神的地平线是作者漫谈阅读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自己文学创作的轨迹;辑四山凹之月则是探秘人内心深处的感与想。作者的表达细腻而优美,文学性强。同时,我们选取了作者不同时期的照片,来传达这一代文人的精神面貌。
《用破一生心》
这本书是作者关于历史文化与游记感悟随笔散文集,文化类的包括作者对往昔的回忆,作品抒发的是一种别样的情怀。这是一种给人亲近、质朴、纤尘未染甚至有些前现代意味的生活图景。游记散文收录了包括作者游走英国、叙利亚等国的游记。作者关注每一座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现状,文笔生动,令人神往。
《我有南海四千里》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刘醒龙多年来发表的散文精品。刘醒龙先生的散文创作多以乡土乡村为主题,在记忆与现实的时光交错中,如歌如泣地抒发乡土情结;以富有哲思的文字深层次地思考与追问城市与乡村的关联,热切地呼吁对乡土乡村的人文关怀。
《我在此生此世界》
本书选取了陈原先生64篇散文作品,与每个人的生活一样,作者的作品始终没有离开大地与尘土,在看似平实的作品中,蕴藏着一段段让人深思的真实故事,在作者的笔下富有张力。
除此之外,还收录了作者的当代文学评述和人物评述,多是对人性的探究与反思,文字直白,很容易被读者接受;更具特色的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独特见解,为那些我们身边的人或事做以全新定义,看似调侃,却有内涵深意。
|
關於作者: |
苏童,1963年生,江苏苏州人。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分配到南京艺术学院工作。1 9 8 6年调入《钟山》杂志社任编辑。1991年转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中篇代表作有《1934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等,长篇小说有《米》《我的帝王生涯》《紫檀木球》《城北地带》《碧奴》《河岸》等。
叶兆言,195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原籍苏州,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曾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其家学深厚,祖父叶圣陶先生更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叶兆言著有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太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叶兆言文集》(七卷)、《叶兆言作品自选集》等。《追月楼》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江苏文学艺术奖。苏童,1963年生,江苏苏州人。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分配到南京艺术学院工作。1 9 8 6年调入《钟山》杂志社任编辑。1991年转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中篇代表作有《1934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等,长篇小说有《米》《我的帝王生涯》《紫檀木球》《城北地带》《碧奴》《河岸》等。
叶兆言,195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原籍苏州,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曾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其家学深厚,祖父叶圣陶先生更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叶兆言著有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太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叶兆言文集》(七卷)、《叶兆言作品自选集》等。《追月楼》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江苏文学艺术奖。
张炜,当代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张炜文集》48卷。作品译为英、日、法、韩、德、塞、西、瑞典等多种文字。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独药师》等20部。
《古船》等入选新文学大系,作品获优秀长篇小说奖、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茅盾文学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奖、《亚洲周刊》全球十大华文小说之首等多个奖项。
《半岛哈里哈气》《少年与海》《寻找鱼王》获全国五个一奖、中国好书奖、畅销书奖等20余顶。
王充闾,著名散文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作协主席。曾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出版有散文随笔集《柳荫絮语》、《人才诗话》、《沧浪之水》、《春宽梦窄》、《面对历史的苍茫》、《沧桑无语》、《何处是归程》、《淡写流年》和诗词集《鸿爪春泥》、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
刘醒龙,1956年1月10日生于湖北黄州,著名作家。曾任英山县水利局施工员、阀门厂工人,黄冈地区群艺馆文学部主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痛失》《弥天》《圣天门口》《天行者》,以及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出版有多卷本小说集《刘醒龙文集》等。2011年8月,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陈原,生于1965年,山东临清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全委委员、山东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全国冶金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散文集四部:《祖父是一粒粮食》《大地上的河流》《大地的语言》《在大地上走丢》。其中《祖父是一粒粮食》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 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是那一套丛书在全国范围内入选的唯一一部散文集,也是山东省首次有作品入选该丛书;季羡林先生为《大地上的河流》题写了书名;《大地的语言》入选省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主编的文学鲁军新锐文丛;《在大地上走丢》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主编的中国作家一线丛书。
|
內容試閱:
|
说到欲望,曾国藩原也无异于常人。经书上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出生在农村,少年时代也是生性活泼,情感丰富的。十多岁出外就读,浪漫不羁,倜傥风流。相传他曾狎妓,妓名春燕,于春末三月三十日病殁,他遂集句书联以悼之:未免有情,忆酒绿灯红,此日竟随春去了;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几时重见燕归来?一时传为佳构。至于桎梏性灵,压抑情感,则是系统地接受了儒家思想,特别是程朱理学之后。其间自有一段改造、清洗的过程。他原名子城,字伯涵,二十一岁肄业于湘乡书院,改号涤生,六年后中进士,更名国藩。涤生,取涤除旧污,以期进德修业之意;国藩,为国屏藩,显然是以国之干城相期许。合在一起,完整地勾画出儒家修、齐、治、平的成材之路,也恰切地表明了他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终极追求。目标既定,剩下来的就是如何践履、如何操作的问题了。他在这条漫漫人生之路上,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选择:一方面要超越平凡,通过登龙入仕,建立赫赫事功,达到出人头地;一方面要超越此在,通过内省功夫,跻身圣贤之域,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达到名垂万世。这种人生鹄的,无疑是至高、至上的。许多人拼搏终生,青灯皓发,碧血黄沙,直至赔上了那把老骨头,也终归不能望其项背。某些硕儒名流,德足为百世师,言可为天下法,却缺乏煌煌之业、赫赫之功;而一些建不世功、封万里侯的勋臣宿将,其道德文章又未足以副之,最后,都只能在徒唤奈何中咽下那死不甘心的一口气。求之于历代名臣,曾国藩可说是一个少见的例外。他居京十载,中进士,授翰林,拔擢内阁学士,遍兼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侍郎,外放之后,办湘军,创洋务,兼署数省总督,权倾朝野,位列三公,成为清朝立国以来汉族大臣中功勋最大、权势最重、地位最高之人,应该说是超越了平凡;作为封建时代最后一位理学家,在思想、学术上造诣精深,当世及后人称之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甚至被目为今古完人,也算得上是超越了此在吧?可是,人们是否晓得,为了实现这两个超越,他竟耗费了多少心血,历经何等艰辛啊?只要翻开那部《曾文正公全集》浏览一遍,你就不难得出结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是一个终生置身炼狱,心灵备受熬煎,历经无边苦痛的可怜虫。功名两个字,用破一生心。他自从背负上从儒家那里承袭下来的立功扬名的沉重包袱之后,便坠入了一张密密实实、巨细无遗的罗网,任凭你有孙悟空那样的冲天本领,也难以挣破网眼,逃逸出去;何况,他自己还要主动地参与结网,刻意去做那缀网劳蛛呢!随着读书渐多,理路渐明,那一套立德、立功、立言的终极追求,便像定海神针一般把他牢牢地锁定在无形的炼狱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