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对专利联盟的研究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尚存局限性和亟待深入研究的理论缺口。本书正是对相关研究的丰富和扩展,以便更深入的理解专利联盟的本质。近年来我国企业也开始积极运用专利联盟手段参与世界竞争,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专利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关注专利联盟的组建。本书内容将有益于此方面实践的开展。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竞争效应创新效应联盟形成等专利联盟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不同切入点构建博弈模型,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议,为我国有关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专利联盟政策提供参考。本书首先对国内外专利联盟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并分析专利联盟研究现实基础的专利丛林;其次分别从专利联盟的内部规则和外部市场的产品关系两个角度,分析专利联盟的竞争效应;再次分别从序贯创新和累进创新两个角度,分析专利联盟的创新效应;*后探讨影响专利联盟形成的条件和因素,给出联盟形成困境的解决方案。本书的研究将对我国专利联盟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本书适合知识产权领域的从业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
關於作者: |
马大明,男,1982年生,东北大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后。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先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项。在《管理科学》、《产业经济评论》、、《科研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目錄:
|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内容与结构
1.3.2研究方法与特色
第2章文献综述
2.1专利联盟的概念
2.2专利联盟的竞争效应
2.2.1基于互补问题的基础研究
2.2.2聚焦专利市场的扩展研究
2.2.3垂直市场结构下的扩展研究
2.2.4小结
2.3专利联盟的创新效应
2.3.1序贯模型
2.3.2平行模型
2.3.3实证研究
2.3.4小结
2.4专利联盟的形成问题
2.4.1问题根源
2.4.2解决路径
2.4.3与相关研究的结合
2.4.4小结
2.5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第3章专利丛林的产生及影响
3.1专利丛林问题提出
3.2专利丛林的产生、发展及表现
3.3专利丛林的经济影响
3.3.1对创新研发投资的影响
3.3.2对竞争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3.4专利丛林的度量
3.4.1片段化指标
3.4.2网络密度
3.4.3三角阻碍
3.5本章结论
第4章专利联盟的竞争效应
4.1有效率的联盟定价权分配
4.1.1模型构建
4.1.2模型均衡
4.1.3福利分析
4.2在差异化产品市场上的效应
4.2.1模型构建
4.2.2模型均衡
4.2.3福利分析
4.2.4模型的扩展分析
4.3本章结论
第5章专利联盟的创新效应
5.1专利联盟的序贯创新效应
5.1.1模型构建
5.1.2模型均衡
5.1.3结果分析
5.2专利联盟的累进创新效应
5.2.1专利竞赛模型
5.2.2均衡模式分析
5.2.3联盟规则影响分析
5.3本章结论
第6章专利联盟形成的条件与机制
6.1基于进化博弈的专利联盟形成
6.1.1对称专利联盟的形成
6.1.2非对称专利联盟的形成
6.2基于公共产品供给视角的专利联盟形成机制
6.2.1专利联盟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
6.2.2专利联盟形成机制设计
6.3本章结论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高新技术产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半导体、生物科技、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片断化和重叠专利犹如洪水般泛滥,生成了密集的专利丛林。专利联盟是专利权人授权联盟管理机构营销及打包许可其知识产权的联合组织,它将离散的专利打包在一起,为专利丛林问题提供了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当前专利联盟的产业影响逐渐增强,正日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主导范式,并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在我国DVD产业被DVD3C、DVD6C、MPEG等专利联盟收取高额许可费后,政府和企业也清晰地认识到,专利联盟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存在巨大影响,加强专利联盟建设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书围绕 竞争效应创新效应联盟形成等专利联盟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从不同切入点构建博弈模型,系统讨论了专利联盟的本质,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议,为我国制定合理有效的专利联盟政策提供支持。围绕这三方面问题,本书的研究工作和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国内外专利联盟三大基本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专利联盟的竞争效应、创新效应和联盟形成问题,是专利联盟在学术研究中的基本界域,也是各国公共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理论模型,分别对相关研究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就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展望。以期把握专利联盟理论及各国政策演变趋势,为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专利联盟政策提供参考,推动专利联盟实践的发展。
2作为专利联盟研究的现实基础,全方位分析了专利丛林问题
首先,从产生、发展、影响等三个角度分析了专利丛林问题。结果表明:专利丛林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当前技术复杂化趋势,而且专利丛林问题是一个自我强化的系统,个体的理性应对会造成进一步严重化的结果;专利丛林在事前会抑制研发投资,在事后会放大专利权人的垄断力量,削弱市场竞争并损害社会福利,由此对市场效率产生很强的负面作用。其次,评介了片段化指标、网络密度与三角阻碍等三种专利丛林度量方法;最后,提出了专利丛林问题的对策,并指出建立专利联盟是解决专利丛林问题的根本方法。
3分别从专利联盟内部规则和外部市场的产品关系两个角度分析专利联盟的竞争效应
基于互补专利联盟模型,引入定价权分配这一重要内部规则的考虑,分析联盟定价权分配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给出有效率的联盟定价权分配规则。结论表明:相对于无联盟情况,互补专利联盟总会提高社会福利;定价权由纵向一体化企业掌握的联盟能够更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但有可能无法形成;相反,定价权由专业R&D企业掌握的联盟提高社会福利的作用较弱,但联盟形成不受市场条件影响。
针对 上游许可专利,下游生产差异化产品的纵向市场,构建了同时描述上游专利关系和下游产品关系的动态博弈模型,得出专利联盟提高社会福利的充要条件。结果表明,当且仅当上游专利的互补程度足够高时联盟才能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但联盟总会提高专利权人的利润。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许可费形式及企业横向、纵向一体化等条件下的竞争效应。
4分别从序贯创新和累进创新两个角度,分析专利联盟的创新效应
在序贯专利竞赛背景下构建了博弈模型,比较不同情况下企业研发投资和专利许可行为,得出联盟对各阶段研发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受专利关系的影响,专利联盟总会提高各阶段研发强度,因此是鼓励创新的;且联盟能抑制领先者垄断市场的动机,提高外部参与者研发投资积极性;但仅当专利互补程度足够高时,联盟才能长期提高社会福利。
针对累进创新条件下专利联盟对研发投资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企业研发投资随已产生专利数量变动的动态模型,得出联盟对企业各阶段均衡研发投资的影响,并分析了许可费率及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联盟的存在解决了专利丛林问题,在联盟形成前使各企业均衡投资水平逐渐提高,并在联盟形成后使企业保持稳定的研发投资动机;许可费率越高(低)则被许可企业的均衡研发投资水平越低(高),而联盟存在一个最优许可费率,使成员专利价值和研发投资达到最大化;规模较大的联盟对潜在成员的研发激励效果更持久,规模较小的联盟对潜在成员的研发激励效果更强劲。
5探讨影响联盟形成的条件和因素,并给出一个联盟形成困境的解决方案
从专利权人的有限理性和重复博弈角度出发分析了专利联盟的形成,分别建立对称与非对称专利联盟形成的进化博弈模型。结果表明:专利联盟更容易在弹性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形成;与事实标准建立以后相比,在事前组建的专利联盟形成可能性更大;通过多方途径保护和提高加入联盟的专利权人的利润,并抑制阻碍联盟的专利权人的利润,是促进联盟形成的关键;与专业R&D企业相比,纵向一体化企业有更强的动机加入联盟。同时,健全与完善相关法规及配套服务,对联盟形成也是有益的。
将专利联盟纳入公共产品的范畴分析,给出联盟形成困境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从本质和技术界定两个层面分析了专利联盟的公共产品属性,证明专利联盟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次,设计了一个G-C机制,它使专利权人如实报告联盟的影响,在公平自愿的基础上加入帕累托改进的联盟,并否决非帕累托改进的联盟;再次,向G-C机制中引入Clarke税,在联盟成立的情况下抵销政府的高额补贴支出,在联盟不成立情况下惩罚垄断专利权人;最后,指出政府在设计专利联盟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