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內容簡介: |
民间影像编委会编写的《民间影像第7辑》以 **手的历史影像为线索,来呈现一个个历史片段,强调细节、强调过程,关注日常生活。建筑、人物、事件,工作、学习、生活、家庭、师友,点点滴滴,呈现鲜活的民间生活场景。这些记忆既是个人和家族的,也是民族和国家的。我们愿意和您一起分享,无论苦难还是欢乐。
|
目錄:
|
特稿 1933,慰问长城抗战伤兵之旅 约园杂忆 它们 风雨同声悲陆沉记正声诗词社 川江上的西山钟楼 中苏友好大厦 我们 中苏友好大厦设计亲历记 江湾老宅忆旧 八千里路云和月 援建坦赞铁路亲历记 他们 首位为抗日牺牲的外籍飞行员 追思先父臧启芳 姥姥琐忆 现场 太和殿受降,见证古都北平伟大荣耀 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出厂 影像笔记 赵元任日记里的中国科学社常年会 1947年胡文虎的平津之行
|
內容試閱:
|
风雨同声悲陆沉记正声诗词社 张春晓 1942年冬,成都金陵大学五名学生成立了正声诗词社,沈祖棻、高文、程千帆、刘君惠、陈孝章等担任指导教师。社团较为频繁地活动至1947年10月,除了先后加入诗词社的14位学生社员,诸多前辈学人如林山腴、汪旭初、汪辟疆、沈尹默、庞石帚、萧中仑、程穆庵、陈寅恪、刘永济、谢无量、向仙乔、吴雨僧、潘重规等均曾在其刊物上发表作品。他们在五四新文学冲击下,共同寻求旧文学的生存发展之路,以师弟传承的方式,继承诗词雅正传统的同时赋予作品时代的内容,延续着忧国忧民士的精神。
正声始末 1942年春,程千帆、沈祖棻夫妇来到成都金陵大学执教,沈祖棻开设的词选课聚集了金陵大学、华西大学以及四川大学爱好诗词的学生。稳定的授课时间和循序渐进的练习为正声社的成立提供了契机,金陵大学中文系邹枫枰、卢兆显,国文专修科杨国权、池锡胤,农艺系崔致学等五名学生遂于是年冬创办了正声诗词社。1943年秋,杨国权于《八声甘州》小序中写道:成都西郊,有小阜日琴台,故老流传,谓是司马长卿遗迹,杜老宝靨罗裙之诗所由作也。国战既起,就其地钻隧以避寇机,乃知其为前蜀主王建陵寝。中央研究院遂派人发掘经年,墓制遗物稍稍可睹。
癸未秋初,与同窗诸子往游,庆符胡君、华阳邹君、三水卢君,既先后为诗文以纪其事,余更步梦窗韵成此阙,亦班孟坚所谓怀旧之畜念,发思古之幽情也。
这正是诗词社草创成员活动的真实纪录。
1944年初,正声诸子相继出版了两期《正声》杂志。由于社员面临毕业,是年春天,程千帆、沈祖棻推荐金陵大学中文系刘彦邦与陈荣纬、金大国文专修科萧定梁、四川大学中文系宋元谊女四人人社。7 月,《正声》丛书第一种《风雨同声集》出版,封面和扉页分别由庞石帚和高文署签,集中收有杨国权《苾馨词》30首、池锡胤《镂香词》26首、崔致学《寻梦词》30首、卢兆显《风雨楼词36首。章士钊在论近代诗家绝句中赞道:大邦盈数合氤氲,门下门生尽有文。新得芙蓉开别派,同声风雨已堪闻。又自注日:沈祖棻为程氏妇,其门人已刊《风雨同声集》词稿。秋天,正声社新加入华西大学中文系王文才、刘国武,四川大学中文系王淡芳、周世英,武汉大学中文系高眉生女五人。老社员卢兆显和杨国权毕业后仍继续参加正声活动,11月的《正声》诗词刊第三四期合刊即是这段新老交替时期的产物。
尽管人事变动较大,9月沈祖棻转到成都华西大学教书,程千帆一度任教成都中学,社员亦从金陵大学拓展至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四所学校学生,这是正声社活动非常稳定的一段时期。成员们每两个月选择一个节假日,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 的茶馆或新南门外枕江茶馆聚会。据刘彦邦《抗日战争中的正声诗词社》回忆: 会间,社员们分别出示上次由指导老师命题的习作,互相观摩与交流学习心得,议论古今诗词作家的作品,自然也要谈谈社务情况与问题。会后师生醵金聚餐、能豪饮的社员还互相赌酒,尽欢而散。我记得这段时间聚会时,多半由沈子苾师为下次习作命题,因为程千帆师在、944年中秋后已应武汉大学之聘去乐山了。社员呈交的习作,沈师总是不惮其烦地仔细修改,好的加点加圈以至密圈,坏的批示疵病所在或不予圈点。发还以后,我们都能从沈师修改的词句或圈点中有所领悟。
1946年春至1947年春,《西南新闻》报以双周诗词专栏形式刊出《正声》33期,刊头由华西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闻在宥题写。每期稿件由社员轮流组稿,征求其他社员意见后,再由指导老师最后定稿。促成正声诗词社与《西南新闻》合作的是导师陈孝章,长达一年的专刊连载,使正声诗词社的影响力从校园辐射到社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高文、程千帆、沈祖棻先后离开四川,然而以诗词缔结的师生情谊并未就此中缀。
程千帆转至乐山武汉大学,仍通过书信往还认真批复学生的诗歌。1946年8月,沈祖棻因病辞去华西大学讲席,11月11曰、12月31日在上海和武昌均有致卢兆显、宋元谊、刘彦邦书信,探讨诗词创作。沈祖棻《书札拾零》共存37通,其中31通是和正声从游诸子所通书信。她为学生们改定词作,更循循善诱,如元谊弟应多读北宋作品,勿徒注意雕饰,以免辞胜于情。兆显弟作,情意深刻而不免流于生硬晦涩,有辞不达意之病,又觉情胜于辞。彦邦弟人手甚正,则须力屏粗俗、熟滥、轻绮诸病。昔孔子有才难之叹,今日尤甚。弟等当自强不息,勿负佘望也、望能循序渐近,持之以恒,须志大而心虚,精勤不倦云云。
1947年,正声诗词社在成都的九名社员,两人在机关工作,两人在中学任教,另五人就读大学四年级。这年10月,诸人于忙碌之中编印了《正声》诗词刊新一期,封面则是高文从南京寄来。新一期的刊出,标志着正声诗词社活动告一段落。P40-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