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如何实现可持续充分就业?怎样在发展中引入先富带后富的机制?
作者以令人信服的逻辑在阐明科技进步有净减少生产岗位、净增加学习劳动中,提出学习性就业,从而为实现充分就业开辟出更多的有意义的就业岗位。
创造性地把货币分为投资货币和消费货币,发现市场因消费货币不足而过剩。通过供给侧改革将相对过剩的产出配置到广大学习性就业中,使不利后富的因素变为成就后富的机会。
书中闪烁着诸多新思维、新观点;打破常规定式勇于创新使您读来耳目一新:各章围绕核心主张深入透彻严谨论述给人一种颠覆性的思想冲击。
|
內容簡介: |
如何实现充分就业?怎样在发展中引入先富带后富的机制?作者以令人信服的逻辑在阐明科技进步有净减少生产岗位、净增加学习劳动中,提出学习性就业,从而为实现充分就业开辟出更多的有意义的就业岗位。通过供给侧改革将过剩产出分配给广大学习性就业者,使不利后富的因素变为成就后富的机会。本书深入透彻地揭示事物本质使您茅塞顿开,开辟经济学研究新领域、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破解发展中难题,值得您一看究竟。
|
關於作者: |
邱引强,男,晋城市金融研究会副会长,山西证监局特派咨询员等职。先后在省级、*的杂志和报刊发表了《增殖税征收方法的改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架构设计》、《学习性就业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购房改为租房的制度安排》等理论文章。
|
目錄:
|
前 言/001
引 言 紊乱的经济
迄今为止,经济学研究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失业、非均衡等基本经济问
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破解,从而困惑着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宏观调控陷入诸
多的乱象、两难、无奈困境中。
一 经济学的困惑/003
二 刺激需求乱象丛生/012
三 国进民退之殇/018
四 诸多两难选择/020
五 促进就业的无奈之举/025
第一篇 生产力与学习性就业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学的困惑,本书深入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发现在
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种客观要求学习性就业。这是由于生产力承担
着生产消费品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两种职能,在两种职能的作用下,劳动生产率的不
断提高必然会使潜在生产就业率趋于下降,导致人力物力的过剩;与此同时,生产
技术构成的不断提高,也会相应地抬高生产就业者所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准入门槛。
两种力量驱使学习性就业呼之欲出,成为通过供给侧改革反映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一种诉求。
第一章 生产力及其目的和职能/033
一 人类改造自我的生产力/033
二 发展生产力的两种目的/038
三 修正生产力概念/045
四 发展生产力的两种职能/048
第二章 生产性就业结构转换/055
一 生产性就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055
二 对配第克拉克定理再认识/061
三 生产性就业结构转换的制约因素/066
第三章 潜在生产就业率的下降趋势/073
一 潜在产出与潜在生产就业率/073
二 潜在产出值与潜在人均产值增速比较/082
三 潜在生产就业率的历史下降趋势/094
四 生产性失业率及其递增趋势/100
五 科技进步对生产性就业影响的不同观点/104
第四章 学习性就业及相关教育问题/108
一 教育个人收益和教育社会收益/108
二 终身教育的发展与矛盾/120
三 学习性就业及客观要求/126
四 学习性就业与生产性就业相互转换/129
五 正确认识过度教育/131
第二篇 顶层设计与资金问题
为制订出一套有效、可操作的学习性就业实施方案,首先要对其顶层进行设计。
然而,如何解决学习性就业再分配的资金问题,便成为学习性就业顶层设计面临着
的一个似乎无法逾越的障碍。
第五章 学习性就业的顶层设计/141
一 相对过剩人力/141
二 可投入的人力物力/144
三 学习性就业的过渡阶段/147
四 一般规定和要求/150
第六章 学习性就业的资金问题/157
一 学习性就业的再分配要求/157
二 现行税收体制无法满足资金需求/161
三 非税收收入不足以弥补学习性就业资金缺口/165
四 教育基金也不是解决资金问题的办法/167
第三篇 货币、税收与学习性就业
为解决学习性就业的资金问题,从货币发行的再认识入手,揭示出货币纵横流
通结构存在着周期性的、趋势性的非均衡倾向,导致消费货币短缺,并与过剩产出
同方向倾斜。当把过剩消费品产出作为货币发行的物质保障,并将发行的货币直接
用于学习性就业,这不仅在供给侧成功地找到了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还能够增加
消费,达到经济均衡的目标。
第七章 货币的本质、发行及均衡/173
一 货币的本质/173
二 货币的发行方式及改进/180
三 货币供求均衡/185
四 货币流通结构及均衡要求/188
第八章 货币纵向流通结构的非均衡倾向/198
一 纵向非均衡/198
二 纵向非均衡的根本原因/205
三 纵向非均衡等式及其中的相互关系/208
四 纵向非均衡演变为经济危机/212
五 对经济危机的不同解释/218
第九章 货币横向流通结构的非均衡倾向/227
一 横向非均衡的根本原因及特征/227
二 横向非均衡演变为失业危机/231
三 现行宏观调控的缺失/234
第十章 发行税改革与学习性就业/242
一 供给侧分配体制的改革要求/242
二 发行税及其他税/243
三 发行税额度的确定及时效/249
四 发行税专项用于学习性就业/255
五 发行税的收支调节/262
六 确保发行税再分配收入用于消费/266
七 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268
第四篇 价值作用和实践探讨
利用过剩开展学习性就业犹如一把金钥匙,破解了缠绕在经济运行当中挥之不
去的失业、萧条、膨胀、贫富差距过大等矛盾和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学习性就
业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迫切需要付诸实践检验。这里仅以中国现有的国情为蓝
本,尝试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性就业事业。初次对中国开展学习性就业的探
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十一章 学习性就业的价值作用/277
一 为供给侧改革开辟出一条新的基本路径/277
二 可实现充分就业/279
三 成为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284
四 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291
五 破解了共同富裕的难题/296
六 促进自由劳动梦想成真/303
第十二章 中国现阶段开展学习性就业的要求和可能/307
一 学习性就业可解决一些重大理论问题/307
二 以学习性就业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11
三 现有的过剩人力/328
四 现存的过剩产出/333
五 战略规划及配套措施/340
六 做好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工作/345
后 记/347
|
內容試閱:
|
前言
人类社会刚跨入21世纪,便遇到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使得那些笃信宏观调控成功的经济学家、社会实践者目瞪口呆,也给世人再次敲响警钟,经济危机仍然阴魂不散,失业压力有增无减,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怀揣着一种忧虑责任感,促使我沉下心来,拿起笔杆,深入剖析危机根源,在揭示经济发展规律并认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中,寻求发生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方法。
为了充分阐明所提观点和主张的客观性、历史性、合理性,并构建出可操作的功能,本书主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以其特有的思路、论据和方法展开了系统的论证,从而构成了具有自我核心价值的系统性的论证观点。其观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以生产力的两种职能为依托,并应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充分阐明了随着科技进步潜在生产就业率处于不断下降趋势,生产性失业则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从而为学术界对科技进步究竟最终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还是促进就业岗位增加这个至今都争论不休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角度。
二是不仅揭示出市场分配有导致货币横向流通结构非均衡的失业危机趋势,而且还求证出货币的价值交换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制造货币纵向流通结构非均衡的固有倾向,并合乎逻辑地描述出货币纵向流通结构非均衡形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演绎过程。
关于查找非均衡经济的根源,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据此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经济学的经典作家马克思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入手,认为相对过剩即非均衡经济源于资本积累特有的方式,然而却以诗人般的意境描绘了建立未来社会的远大前景,这给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操作难度。另一位经济学的经典作家凯恩斯则认为,非均衡经济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但难以管控看得见的手伸向不该伸向的地方,且被滞胀所困惑。本书则另辟蹊径,提出利用过剩经济开展学习性就业的主张,为消除经济危机、实现充分就业、缩小收入差距引入了一种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互不干扰又相互作用的机制保障,同时也为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把自由劳动梦想变成最终现实提供了理论支撑。
即便有颠覆性价值的理论也总是站在前人业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获得,对某种观点持批评甚至否定态度,也包含有汲取探索性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推倒重来,本书也不例外。早在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就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但存在着挥之不去的经济危机;针对危机,凯恩斯开创了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使用宏观调控的先河;现代社会主义理论在认识到纯计划经济的弊端后,通过市场化改革,使市场经济具备了社会执行力更强更精准的宏观调整基础。这里则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为背景,为满足知识经济要求,通过开辟学习性就业的崭新事业,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中,寻找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可操作的宏观调控方法。
不可否认,本书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资本有机构成等基本原理,站在人类追求自由劳动解放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基础之上展开论证,并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缩小贫富差距上,通过货币发行,以更加温和的、容易让人接受的、给资本发挥作用带来更多机会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案,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本质追求一脉相承。同时还为促进新常态发展、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等问题提供符合逻辑的、更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中国正在进行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种可选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