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本书针对化学分析的逻辑顺序将分析的一般步骤安排在前半部分(第二章),并补充了绝大多数分析化学教材没有的定性分析的内容(第三章),在第四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中增加了Excel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內容簡介: |
《分析化学》是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一章,以化学分析为主,介绍部分光度分析(分光光度法)的内容。按照读者的认知规律,内容安排如下:绪论、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定性分析、误差及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滴定分析、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分离与富集方法等。为了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章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分析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环境、药学、医检、食品、生物和冶金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与分析化学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时清亮,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1982年至今承担分析化学、大学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曾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目錄:
|
第1章绪论11.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1.1.1什么是分析化学11.1.2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1.1.3分析化学的作用11.2分析方法的分类21.2.1化学分析方法21.2.2仪器分析方法31.3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31.4分析化学的发展31.4.1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41.4.2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4第2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52.1分析试样的采取和制备52.1.1取样的基本原则52.1.2取样操作方法62.1.3湿存水的处理72.2试样的分解72.2.1无机物的分解82.2.2有机物的分解102.3测定方法的选择112.4分析结果准确度的保证和评价12思考题与习题14第3章定性分析153.1导言153.1.1反应进行的条件153.1.2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163.1.3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173.1.4系统分析和分别分析173.2阳离子分析183.2.1常见阳离子的分组183.2.2第一组阳离子的分析183.2.3第二组阳离子的分析203.2.4第三组阳离子的分析253.2.5第四组阳离子的分析293.2.6两酸两碱系统分组方案313.2.7阳离子Ⅰ~Ⅳ组H2S系统分析简图323.3阴离子分析323.3.1阴离子的分析特性323.3.2分析试液的制备333.3.3阴离子的初步试验333.3.4阴离子的分别鉴定353.4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373.4.1试样的外表观察和准备373.4.2初步试验373.4.3阳离子分析383.4.4阴离子分析383.4.5分析结果的判断38思考题与习题38第4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394.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394.1.1准确度与误差394.1.2精密度与偏差404.1.3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414.1.4误差的分类及减免误差的方法424.1.5随机误差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434.1.6有限次测定中随机误差服从t分布444.1.7公差464.2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474.2.1可疑数据的取舍474.2.2显著性检验494.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504.3.1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514.3.2数字修约规则514.3.3数字运算规则524.4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534.5Excel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54思考题与习题58第5章滴定分析605.1滴定分析概述605.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605.2.1滴定分析法的分类605.2.2滴定反应的条件615.2.3滴定方式615.3标准溶液625.4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625.4.1物质的量浓度625.4.2滴定度635.5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645.5.1被测组分的物质的量nA与滴定剂的物质的量nB的关系645.5.2被测组分质量分数的计算655.5.3计算示例66思考题与习题68第6章酸碱滴定法706.1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酸碱质子理论706.1.1酸碱定义706.1.2酸碱反应716.1.3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716.1.4酸碱解离平衡及相对强弱716.2不同pH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分布曲线736.2.1一元酸736.2.2二元酸746.2.3三元酸746.3酸碱溶液pH的计算756.3.1质子条件756.3.2一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776.3.3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786.3.4其他酸碱溶液pH的计算806.4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836.4.1指示剂法836.4.2电位滴定法866.5一元酸碱的滴定876.5.1强碱滴定强酸876.5.2强碱滴定弱酸896.5.3强酸滴定弱碱916.6多元酸、混合酸和多元碱的滴定926.6.1多元酸的滴定926.6.2混合酸的滴定946.6.3多元碱的滴定956.7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956.7.1酸标准溶液956.7.2碱标准溶液966.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计算示例976.8.1应用示例976.8.2计算示例1006.9酸碱滴定法终点误差1026.9.1滴定强酸的终点误差1026.9.2滴定弱酸的终点误差1036.10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1046.10.1非水滴定中的溶剂1046.10.2溶剂的性质1056.10.3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1056.10.4非水溶液滴定条件的选择1066.10.5非水滴定的应用106思考题与习题107第7章配位滴定法1127.1导言1127.2乙二胺四乙酸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1137.2.1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1137.2.2乙二胺四乙酸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1147.3影响乙二胺四乙酸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1167.3.1乙二胺四乙酸的酸效应1167.3.2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1177.3.3条件稳定常数1187.3.4配位滴定中适宜酸度范围的选择1197.4配位滴定曲线1217.5配位滴定的金属指示剂1227.5.1金属指示剂1227.5.2金属指示剂的要求1227.5.3常用的金属指示剂1237.6混合离子的配位滴定方法1237.6.1控制溶液酸度1247.6.2掩蔽和解蔽方法的运用1267.6.3其他配位滴定方法1287.7配位滴定的滴定方式1287.7.1直接滴定1297.7.2返滴定1297.7.3置换滴定1307.7.4间接滴定1317.8终点误差131思考题与习题133第8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368.1氧化还原反应平衡1368.1.1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极电位1368.1.2条件电极电位的影响因素1388.1.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408.1.4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1418.2氧化还原滴定原理1448.2.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终点的确定1448.2.2试样的预处理1478.3高锰酸钾法1488.3.1高锰酸钾法简介1488.3.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1498.3.3应用示例1508.4重铬酸钾法1518.5碘量法1528.5.1碘量法原理1528.5.2标准溶液1538.5.3碘量法的应用1548.6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1568.6.1硫酸铈法1568.6.2溴酸钾法1568.6.3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法1578.7氧化还原滴定有关计算158思考题与习题161第9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1659.1重量分析概述1659.1.1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1659.1.2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1659.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669.2.1沉淀平衡与溶度积1669.2.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669.3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1689.3.1沉淀的类型1689.3.2沉淀的形成1689.4沉淀的纯度1699.4.1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1699.4.2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1719.5沉淀条件的选择1719.5.1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1719.5.2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1729.5.3均相沉淀法1739.6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与灼烧1739.6.1沉淀的过滤与洗涤1739.6.2沉淀的烘干与灼烧1749.7重量分析的计算和应用示例1749.7.1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1749.7.2应用示例1759.8沉淀滴定法概述1769.9银量法确定终点的方法1769.9.1莫尔法1769.9.2佛尔哈德法1789.9.3法扬司法1799.9.4电位滴定法180思考题与习题180第10章可见分光光度法18210.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8310.1.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8310.1.2光的吸收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18510.1.3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18610.2分光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18710.2.1仪器的基本构造18710.2.2仪器的类型18810.3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19010.3.1显色反应的选择19010.3.2显色剂的选择19010.3.3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19110.4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19210.5吸光光度法的应用19410.5.1定量分析19410.5.2示差分光光度法(量程扩展技术)19610.5.3动力学分光光度法19710.5.4配合物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198思考题与习题199第11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20011.1沉淀分离法20011.1.1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20011.1.2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20211.1.3共沉淀分离法20311.2溶剂萃取分离法20411.2.1分配系数、分配比和萃取效率、分离因数20511.2.2萃取体系的分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20611.2.3有机物的萃取分离20811.3色谱法20911.3.1纸色谱20911.3.2薄层色谱法21011.4离子交换分离法21211.4.1离子交换树脂21211.4.2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法21411.5现代分离技术简介21611.5.1固相萃取21611.5.2液膜分离法21711.5.3超临界流体萃取218思考题与习题218附录220附录1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常数220附录2常用酸溶液和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221附录3常用的缓冲液222附录4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24附录5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 KMY)226附录6一些金属离子的lgMOH值226附录7标准电极电位表(18~25℃)227附录8条件电极电位()228附录9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229附录10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2003年)229附录11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230参考文献233
|
內容試閱:
|
为适应新形势下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特点,结合国家和学校教材建设的十三五规划,我们组织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编写这本《分析化学》教材。本教材可供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环境、药学、医检、食品、生物和冶金等专业使用,并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和相关科研人员、教师参考。为了充分体现教材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完整性,我们在总结现有大量相关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增减和重新编排,对有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提炼。本教材的主要特点在于:针对化学分析的逻辑顺序将分析的一般步骤提到内容的前半部分(第2章),并补充了绝大多数分析化学教材中没有的定性分析的内容(第3章),在第4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中增加了Excel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本书由时清亮和潘炳力任主编,吴峰敏和郑英丽任副主编。第1章、第2章、第4章、第10章、第11章由吴峰敏编写,第5章、第6章、第9章由郑英丽编写,第3章、第7章、第8章、附录由潘炳力编写,由时清亮通读全文并审阅定稿。参与本书编写、图表整理、校对工作的还有魏风军、张春飞、赵菁、徐华、朱常宝、高振昊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河南科技大学教材出版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5GGJS-051)和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62102310086)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参考了同类教材和有关文献,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6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