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山水间

書城自編碼: 295639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施立松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019829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3-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0.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慈悲与玫瑰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云中记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7.0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5.0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78.2
拯救免疫失衡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5.8

 

編輯推薦:
1.《山水间》是一本充满人文情怀的诗意旅行文集,《散文选刊》主编、著名作家王剑冰倾情作序。
2.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作者施立松从浙江洞头这个海岛走出来,对山山水水有一种特别的衷情,她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细腻描写,是与其心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她的文字并非是走马观花,而是处处融入了激情与情感,情景相互交融。阅读《山水间》,是视觉的想象,更是心灵的触动。
3.《山水间》收入的作品既有已在人民日报、散文百家、散文选刊等重点报刊发表的作品,也有作者近期的新作,多篇文章还获得全国征文大赛奖。可以说,这是一次散文精品与新作的集中呈现。
內容簡介:
《山水间》是一部旅游散文集。作者施立松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温婉的笔调,把自己旅行中的景、人、物巧妙地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用诗意般的文字带着读者们走进那些或有名、或无名的山水间,领略美和温暖,关注爱和失落,获得全新的心灵体验。
關於作者:
施立松,东海边女子,百岛上生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民国风月》《民国风情》《民国风度》《真水无香》《欢喜》《秒杀爱情》等。发表散文随笔百万字,获孙犁文学奖等全国征文奖三十余次,多篇文章入选中高考试题和年度选本。
目錄
第一辑 闲时光里的遇见
拜访梯田
线装的南浔
宏村听雨
月沼之夜
西递春色
西栅之夜
西塘小巷
水乡乌镇
周庄夜韵
石浦老街
拜谒凤凰
丽江桃源梦
晓起之晨
丽水街
朔门街
古意民居苑
闲时光里的遇见

第二辑 归去山水间
秋行游步道
17℃的诗意
秋逢钱江源
与水相约
黄山行
九华三日
秋访西溪
梅雨潭
春游大均溪
抚仙湖:高山上一颗清澈的眼泪
洛塘河的前世今生
拜谒漈坑飞瀑
一滴水到一滴水的距离
诗意湘湖
烟雨千岛湖
南雁的箴言

第三辑 与天籁闲闲对答
等你,在芝堰
与天籁闲闲对答
晨访惠明茶
庆元小记
普陀,佛国的莲花
仙渡桃花会
鹿栏晴沙
夜宿神龙川
库村闲步
泰顺雾语
芹川的欢喜
读苍坡
老旧的林坑
美哉,下姜
里秧田村的清晨
邂逅石头村
清溪濯过的村庄
去仙居看油菜花
云和记
松阳古村落记
塘河记

第四辑 裁一段时光温柔岁月
裁一段时光温柔岁月
断桥夜行
青藤书屋
桂雨满垅香满径
在雨声里沉醉或醒来
雷峰塔:千年镇守,人间仰望
柒捌玖粥铺
醉吹横笛坐榕阴
那夜的诗行
念念风荷
开化龙顶
玫瑰之约
潇洒桐庐
齐溪的雨声
安吉访竹
明茶叙
当西湖遇上雪

第五辑 独爱此江南
最美海岛八月天
海岛的雪
积水沧浪一望中
独爱此江南
行走洞头
海岛之秋
在鲳鱼礁,抵达梦中的故乡
海外桃源别有天
二上鸟岛
洞头的冬天
洞头虎皮房
此间小坐也神仙
小村后垅
沙滩
未琢的天真
不如与花缠绵
仙叠岩琐记
內容試閱
序:施立松的文字山水
王剑冰


金黄的色块,浓烈地描抹,一点也不懂赋比兴的手法,不懂得起承转合,那么直白,又浓墨重彩,简直就像一个口直心快的孩子,迫不及待不管不顾地大声叫嚷着,春天了春天了。
我引的这段话,不是我的,是施立松散文《西递春色》中的话语。这些话语没有多少艳丽浮华,却亲切自然,感情浓郁。立松笔下的西递,何止是感染了立松本人,而是感染了所有读者。
你再看她的《宏村听雨》:雨是宏村的一把琴,春风如素手,指尖轻触,皓腕微扬,便有急一阵慢一阵的曲调,在宏村曲曲折折的巷弄里,在高高低低的粉墙黛瓦上,在幽幽暗暗的厅堂厢房中,在古艳和新绿间,铮铮琮琮,婉婉转转。写得这般灵动异然,神采飞扬,直把宏村的雨渲染成一场音乐会。
若果这些都是旁观的话,那么你看她的《梅雨潭》:我不该再走近你。如果我不能巧笑嫣然向你,如果我只能为你远远的跫音魂消魄落,为你盈盈的秋水形销骨立,为你曼舞的身姿衣带渐宽。我不该再走近你,不该让你看到我发梢鬓角沾染着的幽怨与潮湿,不该让你看到我眉心上浸沁着的无助和哀愁。我只该挽住你的相思,流窜在茫茫的人海;我只该握住你手心的温度,度一夕又一夕的寒凉;我只该在凡尘中向你不时地张望,我只该在黎明前向你说一回相思的梦呓。这哪是对着一潭碧水直言,简直就是跟一个有情人在倾诉。
还没有翻看几篇,我即刻想看施立松全部的文字了,好在她要为自己的一部游记结集。立松喜欢旅游,喜欢在游中留下记忆,而这个记忆又是多么的自我,这种自我,实际上是将温软的内心随着一块游一起品,而后又一块藏了。


施立松文字涉及的地方,有些是我去过的,有些是我没有到过的,而多数是我不曾写过的。于是我有了一次畅游的机会。我从急管繁弦或古韵清幽的宏村雨开始读起,等我品完了明眸轻漾、水袖轻扬、不云自悠卷,不雨自缠绵的梅雨潭,又离开了给你一份闲适悠然,让你微微沉醉的朔门街,我开始写这篇感受。
我喜欢《桂雨满垅香满径》《念念风荷》《17的诗意》,喜欢《秋逢钱江源》《普陀,佛国的莲花》《在雨声里沉醉或醒来》,还喜欢《与天籁闲闲对答》《醉吹横笛坐榕荫》《抚仙湖:高山上一颗清澈的眼泪》,光看这些文章的题目,就知道必有一种韵味在其中了。一篇篇读来,感觉这是一个极力享受着文学春天的使者,她不断地挥洒着自己热情奔放的灵感和智慧,不断地传递着新鲜的、透明的、温暖的文字的气息,让人们感知着由她带来的清雅、活泛和馥郁。你看她的文字:春天,那么近,伸伸手,就能握一把在掌心里。(《春游大均溪》)在心的回廊,时不时地开一扇窗,让春光来沉醉,让明月来狂欢。(《丽江桃源梦》)灿如烟海的金黄,仿佛所有的阳光,都被汇聚凝固成一望无际的绸缎。(《去仙居看油菜花》)从秋天的第一场雨后,我就开始编织等待的风铃。树梢飘落的黄叶,林间跌落的蝉鸣,草地上的霜降,瓦楞间的雪花,都被我织进风铃,我要站在立春的门槛上,把风铃高高挂起。(《立春》)这些句子,有的意境深远,想象超拔,有的比喻贴切,拟人形象。
善于描写,这是一个作家的能力的体现。好的描写会让人读出感情、内心,会引发超出描写对象的美感和意义。施立松常常使用素描的笔法,一点点画出景物的本质,她或也会用写意的手段,夸张地表明一种感觉,总之她运用得十分灵活,不拘泥于文字和事物本身,让我们感觉,一忽是那件描写的事物,一忽是那件事物上作家的心灵。即便是很小的题材,很小的抒发,立松也认真得毫不潦草。
《未琢的天真》,写她陪着母亲去庙里烧香。庙小得没有名字,要乘车,下车再步行才能到。与母亲相互搀扶着,在山海都未醒时出发,一路上野草鲜花葳蕤绽放,还有一只鲁莽的小蚱蜢跳进视线,也就有了小时的儿歌,那儿歌连八十岁的母亲都会。而后是晒满紫菜的成片的竹匾,山海人家袅袅的炊烟,打鸣的公鸡和吼叫的小狗,嘎嘎摇摆的鸭子。而母亲一路走来,竟然认识那么多的人,不时地打着招呼。立松将这些都写得很细腻。写到母亲拜着佛,仍然浓墨重彩地描画出庙前波澜壮阔的海景,最后亮出一句:忽然明白母亲为何舍近求远、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来。这小村小庙的幽美,全在这一片未凿的天真里。文章展现的不仅是海岛的美,还有信佛的母亲心里那片阔达的天地。
《秋访西溪》,也就是篇千字文,一处小景,铺排展现得却是那般宏大的意象,像一幅画,轻锋重笔都生力,粗条细线尽相宜。众多的港汊,鳞状的鱼塘、成群的鲳条鱼、凫泛的鸭子,这是水上的;疏落的芦花、凋零殆尽的柿树、百年老樟树、寂寞的石碑,这是地上的;还有人,穿印染花布衣裳上茶的小妹、手里纳着鞋底儿却不停打着瞌睡的老妇人、嘻嘻哈哈照相的年轻人,正在捣年糕的女人和小伙儿。使这些纷繁的画面灵动起来的,是云烟,阳光和思想。
随便打开一篇文章,你都会找到你的自信。这自信源于对施立松散文的逐渐了解。在立松的文字中,你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的晦暗和忧郁,即使是有那么几句关于怅惘心绪的,也即刻被迷人的景象所替代。阅读中也感觉不到任何的鄙言累句与磕绊佶屈,就像一股沾满阳光的轻盈的风,在山野间吹。这样的女子该着是属于文字的,而反过来说,这样的文字该着是属于这样的女子的。她同样精明,敏捷,她的感觉很浅,感想很灵,感知度却很深,她对任何事物都怀有一种热情,这是文学所必需的。而施立松原来是一位医学工作者,就像鲁迅,骨子里是文学,先前熏染的味道却是来苏。这之间有什么相通的吗?要说相通,或许就是净洁、细致、认真,对所接触的敏感、上心。施立松从小生活在岛上,她有不少文字是为洞头写的,如《行走洞头》《海岛的雪》《未琢的天真》《积水沧浪一望中》,还有《海岛之秋》《在鲳鱼礁,抵达梦中的故乡》《二上鸟岛》《海外桃源别有天》等,这些散文写海岛的景象,海岛的生活,海岛的变化,显出别样也见出真情,突出了洞头的美丽。可见她对家乡的热爱。从文字里知道,她的祖辈和父辈都是打鱼人出身,爷爷和他的白底船还被征用支援过解放舟山的大军,并且荣立了二等和三等功。施立松是实实在在的渔家后代,她的身上有着渔家人的豪爽、坚韧和质朴的性情,作为渔家女儿,当然又多了一种灵秀和聪慧。从立松诸多的散文中可以看出,她是喜欢水的,收在这个集子里沾水的文章就有二十五六篇。大概与她的生活有关,凡临水者,怕都沾了水的灵气,何况立松临的是大海呢?


我一直认为,游记或者说地理散文是难写的,由此我始终对其有一种敬畏和排斥,不是非得要写,不敢轻易动手。施立松或是知难而进了,似乎是她每到一地都能顺手写出关于那个地方的文字。就像一个能力很强的裁缝,很自信地对一块料子下手,而且必然是刀刀合缝,剪剪得体。好的裁缝实际上也是出色的设计师,他不仅会突出你突出的优点,而且会发现你隐性的优点,所有张扬和点缀都不动声色般自然。即使是皱褶和暗部,也使绽放出绝好的透视效果。而这些绝对是要带入个人感情的,绝对是富于激情之中的。不可想象没有激情的作品会释放出生动的光泽。以前遇到有人请书法家写字,书法家说现在没有情绪,改天写了送你。当时不解,写个中国字也要情绪吗?等我后来练字时,才懂得这个必须以经验才能懂得的道理。
那么,施立松一定是处在一个情绪高昂期,似一口气写出了这许多作品。这些作品总是人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中的人一刻都没闲着,总是扯动着你的视线,你知道她此刻在看什么,想什么,说什么,而那些看,那些想,那些说又是那么与众不同,充满着童心般的率真与奇想,佛心般的宽广与深沉。
和同伴去白迭,一个海岛小渔村,在立松的眼里和心里,也带有着感情色彩,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亲切,语言就有了这种自然和亲切感。她说杜鹃在山岗放了一把火,把漫山遍野燃烧得春意勃勃;她说挂念着那海,便起身往海边去;她说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它还没有消失的时候,去亲近它,珍惜它,去见证它的存在和美好。她是完全地融入了大自然之中,享受、沉浸、缠绵的过程是毫不吝惜的语言的凝情。
生活不能一味地少女般烂漫,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坎坷,施立松也会有某种不快,你看她的《仙渡桃花会》:那一年春天,生活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受伤的心只想远远地走开,到陌生的地方,像受伤的兽,独自舔舐伤口。就这样,没头没脑地,来到仙渡。可贵的是,即使有着受伤的心,也依然让文字焕然,将仙渡比作了另一个可以畅怀的友好。景象是可以排遣的,交流的,排遣只是客观的利用,交流则是有着主观意动的色彩。立松选择的是后者,所以她在忧伤上盛开了一个仙渡,践约一般,与那青山绿水里娇艳的精灵相会。
她去普陀山,带着三代人对于普陀佛国的仰慕。终于登上那片心中的圣地,她多有感慨,这感慨写得诸般深挚,直达岁月与灵魂,在施立松的心里,那哪里是一座岛,而是托举着佛的一座莲。这是独有的心象认知,也是艺术的认知。文章前面尽情铺展,收尾时却突然收转:在普陀的过程,是一件一件放下的过程。放下惶惑,放下烦乱,放下肩头掮着的沉甸甸的欲望,放下心底里的尘埃、挣扎和迷茫。是夜,我酣然入睡,那久治不愈的季节性失眠,在普陀,不药而愈。
她写《鹿栏晴沙》,一开始就对晴沙产生好奇,难道沙也分阴晴?在下面的接触中,对那片晴沙竟然有了这样的感悟:沙滩总有这样的魔力,轻描淡写的,就抹去一切痕迹,甜蜜的,或惆怅的,欢乐的,或悲伤的。或者,唯其如此强大的修复能力,才能长长久久美好如初。你带走欢乐,留下的伤痕,沙滩自会收拾。或许,沙滩原本就是大海赐予陆地的小情小调,浊浪排空,惊涛拍岸的跌宕之外,总要有舒缓如长调短歌的沙滩来平衡,来调和,世界才张弛有致,冲淡宁和。
实际上,我还是觉得施立松是不善于张扬的,即使激动得心内打雷,表面也只是微露,所以她展现的文字总是语近情遥,含蓄隽永,纯然而不幼稚,美质而不矫揉。要想保有这种品位和气质,不単靠功夫,还要凭学养。这个学养来自两方面,一是智性,二是悟性。智性有先天的因素,天生使其对文字敏感,对事物敏锐,操作起来也就顺心得手。悟性则是具有接受和学习的能力。这些立松或都是具备的。


地理这个词在当今出现得越来越多了,带有地理词语的杂志和书籍也渐渐显现出热销的情形。为什么?就因为它同旅游搅在了一起。旅游不只是过过眼瘾、腿脚的瘾,还要过过拍照的瘾,进而精神的文字的瘾。旅游的热流与知识的相对高势当有关系。走了看了,自然地想要产生用文字表达的欲望。表达也会分出几种:一种是表明自己到过某地,带有记述、张扬甚或炫耀的意味,差不多以流水账的形式出现。一种是心灵的表述,展示其境其情的和鸣,抒情的意味较浓。还有一种是将景物与人文相衬,将自然与社会相映,融入境遇与人生的哲性思考。头一种当然入不了文学的场子,后两种则可是文学的宾客。旅游的人越多,文化层次越高,就越显出地理散文的不好写。这也就对新地理散文提出了一个高的要求。不露痕迹,又让人记住了地理方位及特点,并从中获取更多审美信息的散文,当是我们追寻的方向。地理一词咱把它看在写作上,就是不要在地上下大功夫,而要在理上用劲,就如游记不在游上刻意,要在记上用心一样,这个理和记就是理性的记,记下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思考、独特的感怀。地理散文写好了便是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欣美之旅。地理散文应该包括游记,但不完全是游记,它也有不游的成分,而游记则必然地涉及地理。我们现在能够更多地看到自觉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展示生命体验和精神追索的散文,这是成熟的理性的文字。
以上这段文字是我曾经就旅游散文发表的一段看法,拿过来,实际上也是对施立松旅游散文阅读后的总结,立松散文展现了我要表达的意思,而且是我的表达的最好注解。
好了,施立松在山水间徜徉,我们在施立松的文字山水间流连。她的归去,是一种向往,一种寻觅,一种沉迷和享受,我们何尝不是呢?


宏村听雨

雨是宏村的一把琴,春风如素手,指尖轻触,皓腕微扬,便有急一阵慢一阵的曲调,在宏村曲曲折折的巷弄里,在高高低低的粉墙黛瓦上,在幽幽暗暗的厅堂厢房中,在古艳和新绿间,铮铮琮琮,婉婉转转。
初到宏村,雨正急。天空像一把巨大的喷水壶里刚灌满了水,微倾,古槐香樟红杨白果,便忙碌了起来。细长的扁圆的齿状的叶片,都是新萌的,筋骨还嫩着,叶也如刚出壳不久的鸭毛,鹅黄中带了点翠,翠中隐了几缕黄,像包着金子的绿缎,太薄了,透出灿灿的金光。嫩叶承接着雨点,接不住,错手一抖,就弹到另一片叶上,再落在树下缓缓走过的伞面上,伞下的人,侧了耳来听,急管递繁音,竟不似徽派的章法。脚下的步子便乱了,雨点打在青石道上,溅起细细碎碎的水花。一幅原该写意的画,竟用了泼墨的手法。
村口南湖的水也乱,原本她清清澈澈的心,老老实实地把一块碧绿磨成一面水镜,将岸上的粉墙黛瓦,拱桥树影规规矩矩地抄写下来,再版成一幅长卷,让来来往往的人细细地读,轻轻地叹,幽幽地赞,把自己的身影变成她的一部分,收进相机里,也收进心深深处收藏美的屉格,待夜深人静,再拿出来把赏细咂。可是,雨把她点成密密麻麻的凌乱不堪的文字,表意不清,内容繁杂,好似许多话七嘴八舌地讲来,简直乱成一锅粥。
幸好湖中那一茎茎枯荷,不急不躁站着,倾心尽力地为这些文字断句。或许,她最能听懂,那淋漓尽致噼里啪啦中的乐声里,诉说的只有一个追忆的主题,是哩,追忆的声音里怎能少得了这一段淋漓尽致。在荷的记忆中,那曾经的繁华,而后的宁静,此刻的寂灭,和即将再次到来的生发,也是一部恢宏的交响乐章。
一行麻衣的鸭在湖面自由滑行,雨密集如鼓点,它们忽而把自己排成简短的诗行,忽而又弯成舒缓的长调,雨简直就是它们的指挥棒。它们不懂得躲雨吗?又或许,它们就像顽皮的孩子,雨越大,越管不住脚步,筑堤啦,挖泥啦,泼水啦,再不然,踩了满身泥水,淋了满头满脸的雨水,还哧哧笑成傻子一样。
锦鲤远比麻鸭乖巧。它们远远地躲在水下听雨,像那些歌楼上的少年,虽没有红烛昏罗帐,可雨点制造的层层叠叠的波纹,是三弦的细澜,是琵琶的轻涛吧,细细密密的雨声是隐隐的箫鼓,幽幽的风笛吧,你看,它们游动的身姿如此轻悄曼妙。
几棵柳在岸上,新绿的头发上滴着水,却依然向湖中探去。她们要钓几尾鱼跃,表达她们那挡也挡不住的生机,还是钓几许翡翠,装点她们喷薄而出的春意,或许,只是钓几笔粉墙黛瓦,映衬她们无可匹敌的新绿,再钓几片树影,织一段春天的锦吧。古村在雨中苍老,她们在雨中新生,年年岁岁,总有这样一阵急雨,这样一段急管繁弦,唤她们醒来、归来。
还是画桥最为从容,悄无声息地在湖中央划一道线,雨声喧闹的南湖就分成了两半,左边苍茫,右边清越,那些擎着伞花走过的人,那些牵马走过的故事,还有与春天一起到来的我,都在雨中,听到了等在村口的悠远的相思。雨细了些,斜斜地,如燕子斜掠的翅膀。画桥上小立,远山如黛,天色苍凉,雕甍灰瓦点染着星星点点的苍苔,粉墙木门绘描着斑斑驳驳的图画。村子那么旧,四百年风雨浸染,寸寸都是沧桑旧颜,可是,又旧得那么丰富,那么雅致。
南湖书院,檐雨还在滴答,四角的天井,雕甍拉起一方檐雨连接而成的珠帘。志道堂前,那些木桌椅上,飘忽的烟雨浸润出一道道旧纹,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可曾经的懵懂少年,是否手持书卷,口中唱诵诗文,而耳朵已被雨声拐跑,端坐的身姿已随滴答滴答的节奏摆动。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年少听雨,最爱这四二节拍,轻松明快,适合少年驿动的心境。小巷深处,八字开的大户人家,门楣已老,砖雕掉灰,红灯笼却新崭崭的,曾经的红漆大门已成褐色。两个铜环钉在一只张翅的银蝶上,轻轻一触,叮咚有声。推开厚重的门,青苔缕缕,将黑灰的地面描成一地的旧画。墙角一口大瓷缸,浮萍数粒,新荷几片,雨落缸中,漾开一片涟漪。芭蕉叶老,却禁不起春雨的挑逗,滴答的雨声早把人引入那些久远的年代。徽商曾经遍布大江南北,留守在老宅的女人们,一任寂寞把岁月过老。夜来,雨掀动冰冷的瓦片,雨轻敲沉寂的窗棂,那或急或缓的噼叭声,怎么敲打着深闺女人寂寞的心房,又怎么洇开不可收拾的思念和幽怨?谁家枕角,不曾被雨声一遍又一遍翻动;谁家的屋檐,不曾被雨声一次又一次惊扰!厅堂两侧依墙放置的半圆花梨木桌,一生中能有几回团圆?夫妻隔着迢迢长路漫漫岁月,圆桌何辜,却要日日相见而不能相聚?于是,听雨点如诗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在小巷拐角处,遇见徽墨酥。小门小户,却也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天井虽小,也养一缸荷,厅堂不大,也有左瓷瓶右铜镜,自鸣钟一个,太师椅两把,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一联道尽其中真味。小小的作坊做的,却是御赐的一品玉带膏和徽墨酥。作坊的主人最是清雅,新泡的茶水袅娜着,新出炉的玉带膏拿在手中,只见他手起刀落,便薄如云片。切完一条,他便坐下来品一回茶,翻几页诗书。他说,雨天最好,玉带膏、徽墨酥,多了些湿润,才糯软柔韧,不会干涩松散。只是雨天也适合品茗读书,雨声中读诗书,诗韵更长哩。接了他递来的徽墨酥,含在嘴里,唇齿噙香。香甜不失清爽,细腻却有嚼香。所以流传了数百年,还以独特之姿,在小巷深处,引来一拨拨歆羡的唇齿。嚼着香酥,听着细雨,感觉那雨也带了丝丝清甜,那雨声虽细,却是江南丝竹的清音。
一截土墙,围住一个不大的院落。回廊里,竹椅木桌,新茗香飘。廊下听雨,雨声沙沙,仿佛一把胡琴,喑哑着低语着,那语调像一把细毛刷子,一下一下,拨动你心底那一根根触须,痒痒的,却又分外熨帖。一树白牡丹开得正好,含苞的,半开的,盛放的,把枝头点缀得热热闹闹富富贵贵。一向不喜欢太过招摇太过喜气的花,这会儿,看雨珠滋润得珠圆玉润的花瓣,心底里却也欢喜。一弯碧水绕廊而过,几瓣落红荡荡悠悠,仿佛一阕清雅小令。竹篱旁依着一架紫薇,粉色的花沾着晶亮的雨珠,妖娆得让人挪不开眼。花窗外,小巷里悠悠走来一把红伞,伞下白衣飘飘的女子,踏着如歌的行板,写一行悠长又忧伤的《雨巷》。
宏村听雨,雨是一把琴,弹奏的是徽州古韵,调用水磨,声何婉转,拍捱冷板,情最缠绵;宏村听雨,雨是一把琴,咿咿呀呀的,牵出那些走过的人,绵绵长长的思念。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