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美的交响世界:川端康成与东山魁夷

書城自編碼: 295751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川端康成 东山魁夷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555245957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80/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27.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通官绅之邮:江苏地方精英的角色(1905—1914)
《 通官绅之邮:江苏地方精英的角色(1905—1914) 》

售價:HK$ 101.2
埃隆·马斯克品牌管理手册
《 埃隆·马斯克品牌管理手册 》

售價:HK$ 67.9
史家讲史:三国史新论
《 史家讲史:三国史新论 》

售價:HK$ 66.7
资本运作II:高增长企业的操盘逻辑
《 资本运作II:高增长企业的操盘逻辑 》

售價:HK$ 90.9
抢占心智第一:一本书吃透定位实战要领(“定位之父”艾·里斯传承人张云全新力作)
《 抢占心智第一:一本书吃透定位实战要领(“定位之父”艾·里斯传承人张云全新力作) 》

售價:HK$ 71.3
这就是孤独症:事实、数据和道听途说
《 这就是孤独症:事实、数据和道听途说 》

售價:HK$ 57.4
男性困境:他们内心的创伤、恐惧与愤怒
《 男性困境:他们内心的创伤、恐惧与愤怒 》

售價:HK$ 67.9
财之道丛书·国家的贫困与繁荣
《 财之道丛书·国家的贫困与繁荣 》

售價:HK$ 7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1.0
《藤花与草莓》
+

HK$ 128.7
《我在美丽的日本:东瀛美文之旅》
+

HK$ 197.4
《和风景的对话》
內容簡介:
日本*伟大的文学家与*伟大的画家关于艺术的私人对话录!
關於作者:
川端康成,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代表作《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睡美人》。个人收藏150多件美术品,国宝级的就有3件。
东山魁夷,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画作《春晓》由日本政府赠送给毛泽东。散文《一片树叶》成为2002年高考北京卷的现代文阅读题,分值18分。散文《我们的风景》收录在人教版9年级上册、鄂教版9年级上册的教科书中。?随笔《听泉》收录在长春版9年级下语文教科书中。
目錄
译 序 惟美永恒林少华第一章 文豪与画家:灵魂的交流第二章 东山魁夷:川端康成凝视的风景画第三章 川端康成:终生寻觅的美之世界关于川端先生的回忆 柳孝川端康成与东山魁夷:心的交流平山三郎两座歌碑:展览会策划的轨迹水原园博川端康成东山魁夷简略年谱幽处的謦欬:写在《美的交响世界》编后朵夫
內容試閱
译序:惟美永恒林少华这是一本关于美的书。不是美术史,也不是美学专著,是关于美的书简、随想和漫谈。不用说,日本也好中国也好,人们总是谈钱的多,谈美的少,谈艺术之美的更少。而这本书谈的恰恰是艺术之美。而且主要是川端康成这位文学之美的构筑巨匠同东山魁夷这位绘画之美的创造大师之间的私人交谈二OO五年,川端康成致东山魁夷的四十通书简和东山魁夷致川端康成的六十通书简被偶然发现。发现者当即产生了莫大兴趣:总共一百通代表日本文坛的第一人和画坛的第一人究竟互相说的什么呢?关于这点,东山在川端去世后不久发表的悼念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同先生得以交往那么长时间,想必是因为我们之间谈论的只限于美,其他几乎概不涉及。而且,除了触及美,我不能另有话题。我同先生得以傍美而生,这是何等幸福的事啊! 这就是说,书简中透露的几乎全是关于美的信息、关于美的互通心曲。正如书名所示:美的交响世界。作为读者,在两人俱已离世的今天,能够通过这些书简、通过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和精美画图进入美的交响世界,倾听两位艺术家的心曲,感受两人百般寻觅和品评的美,这同样是何等幸福的事啊!那么,两人关于美究竟说了什么呢?足以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东山绘画之美和川端文学之美,以及日本美具有哪些倾向性、独特性呢?也是因为东山是画家,而川端又特别喜欢画和懂画的关系,所以川端就东山绘画之美谈的相对多些。概而言之,一是静谧(安谧、静寂),二是纯粹(纯净、纯朴、清新、清爽),以及由此酿成的无可言喻的灵魂渗透力。面对东山风景画,人们深切体味出了日本的自然,发现身为日本人的自己的心情,获得静谧恬适的慰藉,沉浸在纯净慈悲的温情中。 川端说他家中所有房间无不挂有东山的画,只要不外出旅行,无日不对之出神。即使住院时也每天与之相对。何以如此呢?上面的话不妨视为主要原因。 川端随即断言:最高艺术如一切最高艺术所表现的必须是渗入人们灵魂深处并使之觉醒的东西,而不能止于短时美感。(中略)当今大部分艺术的寿命都变短了。可我相信,东山风景画有可能成为与世永存的现代绘画。观看东山北欧系列写生画,川端从中读取了一种静谧而遒劲的生之感动;而《残照》则让这位文学家返回自己青少年时代心的故乡。这些说法,既表达了川端对东山绘画的由衷欣赏,又是川端的美学思想,尤其是对绘画之美日常感悟和随想的结晶。简言之就是:在纯粹的静默中传达使灵魂得到慰藉和升华的美。那么东山对川端文学之美是如何看待的呢?谈论川端先生,势必触及美的问题。谁都要说先生是美的不懈追求者、美的猎手,能够承受先生那锐利目光凝视的美,实际上不可能存在。但先生不仅仅捕捉美,而且热爱美。我想,美是先生的休憩,是其喜悦、安康的源泉,是其生命的映射。在前面提及的那篇悼念文章中,东山进一步以川端《反桥》《阵雨》《住吉》这三部曲为例,认为是美到极致的三部短篇小说。尤其《反桥》,先生对于幽深旷远之美那炉火纯青的感受性化为涌流的联想彩绫从纺织机流淌出来。进而认为川端以大跨度的步履从日本的混乱中坚定地支撑日本文化的精髓。并在川端去世三年后的一九七五年的一次演讲中高度评价川端文学:日本独特的美,由川端先生作为当世罕见的文学作品结晶并且展示给世界上的人们。一言以蔽之,川端是日本美的捍卫者和传承者。关于何为日本美或日本独特的美,东山引用川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中的结论:同禅一脉相承的虚无(虚空无)。而这同东山纯粹的静默未尝不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不过,将两人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并不仅是这种对异曲同工之美的追求,此外还有一点:孤独。川端两岁丧父三岁丧母,十五岁失去了最后亲人祖父,彻底成了孤儿。而东山在日本战败前后相继失去了父母兄弟等所有亲人,只夫妻两人相依为命。东山认为川端之所以对他那般亲切,抑或是先生和我,同样强烈怀有珍惜两颗孤独的心的相遇这样的心情所使然。如果说有第三点,那就是战争在两人美之旅程中的作用。有一种情况可能让不少中国人意外。据川端文学研究会理事平山三郎介绍,以出色的感受性和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心灵精髓之颁奖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战前并不中意日本文学以至日本这个国家。川端一九三六年在《东京新闻》撰文:因为需要,近来散漫地读了一点日本的古典文学。(中略)例如王朝和江户的小说,用和读我们今日作品没有多少不同的读法读的结果,总而言之是应该失望的。空虚的凄寂感淹没了我。并且将贯穿于日本古典文学的日本式抒情斥为喝自己恶血的苦涩。至于日本这个国家,川端在一九三五年连载于《读卖新闻》的文艺随笔中说得甚是明确:日本这个国家很糟糕。没有文学精神,没有文学传统,乃是我们国土的罪孽。 然而战争改变了川端。尤其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我在战争越来越惨的时候,每每从月夜松影中觉出古老的日本。我的生命不是我一个人的,我要为日本美的传统活下去。 (《天授之子》)战后一九四七年发表的随笔《哀愁》进一步表示:战败后的我,只能返回日本古来的悲戚中去。我不相信战后世态人心,不相信所谓风俗,或者也不相信现实那个东西。就这点而言,确如平山三郎在此书附录中所说,川端由于战争这个死亡而得以邂逅永恒,得以追求超越一己肉体生命的永恒。换言之,面对战争的灾难和战后日本混乱的社会现实,川端痛感只有日本美,只有回归传统,才能使自己得到解脱,进而使日本得到拯救。无独有偶,东山艺术之美也有战争因素。东山于日本已经全面战败的一九四五年七月下旬入伍,八月上旬奉命向熊本城进发。在烈日当头的正午时分,东山大汗淋漓地站在熊本城天守阁遗址远望苍翠的原野和迷蒙的远山,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自然风景的美。他在散文集《寻觅日本美》中写道:心眼因风景而开的体验,最初是在战争正吃紧期间获得的。在不能不自觉自己的生命之火即将切切实实熄灭的状况中,自然风景第一次作为充实的生命体映入自己的眼中。自不待言,战争是将人置于生死极限的特殊环境。而川端和东山却因此开启了感受风景之美,感受传统日本美的心眼。用川端在《临终的眼》中引用芥川龙之介的话说,自然所以美,是因为映在我临终的眼。用川端本人接下去的话说,一切艺术的终极,都是这临终的眼。东山视之为维系两人的又一条纽带。他说:战争即将结束时,我从死亡一侧观望风景,因风景而开眼纵使这种由死而生的人生之旅具有同先生心心相印的东西,而先生之所以对我那般亲切,想必也还是因为我是基于达观的单纯质朴的感受者,而并非意志性分析者和构筑者,是因为我是从放弃自我的地方出发,将自然中所有的生之现象视为恩宠而一路修炼不才之身的缘故。换言之,美是对生死的了悟,亦即对生的救赎和对死的超度。这是回荡在川端和东山美的交响世界中主旋律的内核,因而也是我们开启东山绘画之美和川端文学之美的钥匙。一般认为,日本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主要在于审美表达。那么,这本书所谈日本独特的美日本美究竟美在哪里呢?或者莫如说,东山引用的川端虚无也好,川端赞赏的东山的静谧纯粹也好,可以直接理解为日本特有的美吗?在此我不由得想起最近读的木心。木心自认为是日本文艺的知音。他在《文学回忆录》关于中世纪日本文学的第三十讲中讲道:我是日本文艺的知音。知音,但不知心他们没有多大的心。日本对中国文化是一种误解。但这一误解,误解出自己的风格,误解得好!这里说的心,想必指的是思想。木心在同一讲中说日本有情趣,但没有思想。有,也深不下去。日本本国一个思想家也没有,都是从中国拿去和欧洲来的思想。那么误解(而且误解得好)指的是什么呢?学画出身的木心不仅没有举画为例加以说明,而且断言日本不出大画家,不过是国门内称大。相比之下,他讲的是文学。为此举了从明日起去摘嫩叶,预定的野地,昨天落了雪,今天也落雪等几首诗(短歌、和歌、连歌),评论道:很浅,浅得有味道,日本气很强。好像和中国的像,但混淆不起来。抱着原谅的心情去看这些诗,很轻,很薄,半透明,纸的木的竹的。日本味。非唐非宋,也非近代中国的白话诗。平静,恬淡。不见哪儿有力度、深度,或有智慧出现。你要写却写不来。怪味道。甜不甜,咸不咸,日本腔。最后举了这样一首:春到,雪融化。雪融化,草就长出来了。评语仅四个字:傻不可及!但不管怎样,日本独特的美或日本文艺的独特性在木心那里是得到了认可的。用刚才木心的说法,就是浅轻薄平静恬淡以至怪傻由此构成了别人学不来的日本气日本味日本腔。这也大概就是所谓误解出自己的风格。不错,平静恬淡可以从东山绘画得到印证;加上浅轻薄甚至怪傻,亦不难以从川端名作《雪国》《千只鹤》和《睡美人》中找到注脚。但这些究竟是误解中国文化中的什么而误解出来的,木心却语焉不详。这也不宜苛求木心,毕竟他不是日本文学专家,讲稿也并非专题学术论文。应该说,较之系统性理性思辨,木心口中的更是出于诗性感悟的一得之见。于是我只好查阅日本文论家、美学家们花大力气归纳出来的三种日本美:物哀幽玄寂。据北师大教授王向远在其论文集《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中考证,这三种美学概念都与中国古典有关。限于篇幅,这里仅以幽玄为例。幽玄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是作为宗教哲学词汇使用的。而被日本拿走之后,则用来表达日本中世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所谓幽玄,就是超越形式、深入内部生命的神圣之美。也就是超凡脱俗,追求优雅和崇高。诸如含蓄、余情、朦胧、幽深、空灵、神秘、超现实等,都属于兴入幽玄之列。后来逐渐渗透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层面。例如作为日本女性传统化妆法,每每用白粉把整张脸涂得一片惨白,以求幽暗中的欣赏效果;日式传统建筑采光不喜欢明朗的阳光,窗户糊纸并躲在檐廊里仍嫌不够,还要用苇帘遮遮挡挡,以便在若明若暗中弄出幽玄之美;甚至饮食也怕光,如喝大酱汤(味噌汁)时偏用黑乎乎的漆碗。汤汁黑乎乎的,上面漂浮的裙带菜也黑乎乎的,加上房间光线幽暗,致使喝的人搞不清碗里一晃一闪有什么宝贝。大作家谷崎润一郎为此专门写了一部名为《阴翳礼赞》的书,赞美道:这一瞬间的心情,比起用汤匙在浅陋的白盘里舀出汤来喝的西洋方式,真有天壤之别颇有禅宗家情趣。这大约可以理解为木心先生的误解之说误解出自己的风格,误解得好!当然木心那个年纪的人(木心生于一九二七年)对日本的感情尤其复杂,说好之余,总忘不了嘴角一撇曳出一丝不屑:怪傻!言外之意,不就喝个汤嘛,何必故弄玄虚!如此考证下来,不妨认为,日本美以至整个日本文化,追根溯源,总要追溯到中国来再次借用木心的说法,按说他们的文化历史,不过是唐家废墟但日本误解(或正解)得好,至少将唐家的若干概念及其内涵推进到了无以复加的极致境地。从而产生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日本美。大而言之,有《源氏物语》,有浮世绘,有东山魁夷和川端康成。小而言之,有十七个字(音)的俳句。对了,你看俳圣松尾芭蕉写的:可惜哟,买来的面饼,扔在那里干巴了。黄莺啊,飞到屋檐下,往面饼上拉屎哦。鱼铺里,一排死鲷鱼,呲着一口口白牙。如何,以屎入诗,以丑为美,够独特的吧?换个说法,以美为美,不算本事,以丑为美,才算本事。也可换成那句俏皮话: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不开玩笑了,言归正传。请允许我挪用此前拙译两本书译序中的两段话来结尾。一段是拙译川端康成《雪国》译序中的:
在火车窗玻璃中看见外面的夜景同车厢内少女映在上面的脸庞相互重叠,这是不难发现的寻常场景。但在《雪国》中成为神来之笔,以此点化出了作者所推崇的虚无之美美如夜行火车窗玻璃上的镜中图像,是不确定的、流移的、瞬间的,随时可能归于寂灭、任何使之复原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反言之,美因其虚无、因其归于无而永恒,而成为永恒的存在、永恒的有。
另一段是拙译东山魁夷《青色风景》《橙色风景》《白色风景》之风景三部曲译序中的:
捧读当中,不难看出东山先生作画的过程就是对美,尤其对日本美的寻觅和发掘的过程。他始终在思索:日本美究竟是什么?它同西方美、同中国美的区别究竟何在?其大部分文章都留下了这方面思索的轨迹。综合起来,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传统审美意识或曰日本美,一般不尚崇高、雄浑、豪放、恣肆、飘逸和洒脱,而更注重简洁、质朴、洗炼、静寂、冲淡和优雅。日本人这方面的感受和表现力也分外敏锐细腻。较之西方美的昂扬、凌厉和工致,它显得内敛和朴实;较之中国美的大气、写意和深刻,它显得本分与谦和。表现在绘画构图上,日本风景画很少从开阔的视野收纳风景,而大多撷取自然的一角,以便充分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和,表现造化的微妙。
最后我还想说一两句。这本书中文版的问世,首先得益于青岛出版集团董事长孟鸣飞先生他的职业眼光当即看出了日本顶级文学家同顶级画家谈论审美这一顶级人生境界的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其次得益于编辑申尧君的耐心等待译文一拖再拖,拖到暑期总算在乡下赶出初稿了,而又拖到年底才校阅完毕。这么说也许有人误解,但我有时的确很怀念和羡慕全然默默无闻时代的自己那时候的自己可比现在的自己效率高多了!二○一五年十二月十一日于窥海斋 时青岛洪波涌起海天苍茫


在《十便十宜图》之中,池大雅描绘的是笠翁隐居生活之妙,芜村描绘的是彼处季节、晨昏景色变化之妙。大雅构图自由,笔致柔软,陶醉于大体相近的色调,画面小而外沿大 ; 与此相比,芜村则苦心追求变化,水墨画趣亦带入其间。纵使抛开大雅与芜村作为南画家才华高下不论,至少就这一对册页而言,也有人说大雅出色。尤其当今文学家中持此说者居多,我亦同感,但也想同情芜村。而且,美术史专家中也有不少人谓这里的芜村并不那么相形见绌,其中《宜晓》大约是佳作之一。总之,作为南画册页的名作早已为人知晓,亦被指定为旧国宝、新国宝。来我处已十年有余。由于有此册页,我甚至得到了古美术品收藏家的声誉。
五月二十八日市川东山魁夷致镰仓川端康成
今年雨多,郁闷时日绵延不绝。一向可好?谨致问候。终于得见尊颜,令人欣喜有加。面聆诸多高论,内子亦很感激。往下想必继续忙碌。每天早上拜读大作《身为女人》,无不兴味盎然。对了,由《朝日新闻》主办的『我的风景』写生画展将于六月一日至六日在银座松屋举行,展出近作三十幅。若蒙百忙之中光临高览,将深感荣幸。姑且斗胆相邀。夫人处匆匆不另,务请代为致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