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以具有学术规范的访谈方式,走访城郊百姓及其后人,让访谈对象自己说话,讲述他们在这座城市所经历的生活、感受,以及对祖先的记忆。 口述史界重量级作品
口述史学者定宜庄*力作,学术成果*权威、*经典的总结
涵盖老北京各个阶层
北京城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各阶层人民共同缔造了老北京
可读性强的硬学术
一改学术书晦涩难懂的文风,文笔轻松幽默,访谈对象极其鲜活
|
內容簡介: |
北京的城郊与北京城息息相关,既是城市的延伸,又是城市的边缘,是北京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走访了刘子扬、关俊民、张强等世代居住于北京城郊的人物,运用口述史料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法,将他们与城市的联系、北京城郊与北京城的关系一一加以呈现,立足于城市史的角度,将京郊与京城的发展、变迁及相互作用关系,全景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關於作者: |
定宜庄,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史、满学。主要著作有:《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与人合作)、《中国知青史(初澜)》。近年致力于口述史的实践与研究,出版专著《十六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史读本》(与人合作)等。
|
目錄:
|
序言1
一那条进京的古粮道刘子扬口述1
二从架松到劲松28
(一)白四口述31
(二)关俊民口述46
附录历代肃亲王世系简介75
三勤行的手艺张强口述77
四坟户春秋何淑玉口述93
五清华园边内三旗司文琴口述100
六大有庄与骚子营赵颐口述118
附录到沙漠上来了一直没受罪白惠民口述(片断)133
七蓝靛厂边清水河138
(一)我就在这儿生这儿长胡福贞口述139
附录一胡女士唱的民歌民谣160
附录二赵之平:我这一辈子(我的幼年时代)(初稿)(节选)162
(二)蓝靛厂几代回民之后金宝琴口述16八八健锐营走出来的八旗后人吴淑华口述203
九圆明园变成废墟之后217
(一)李中信、陈克明口述217
(二)王佟生口述233
十西苑一条街254
(一)周桂芳口述255
(二)高淑瑞口述277
十一京北回族第一村黄炳成、李守勋口述298
后记321
|
內容試閱:
|
本卷序言
本卷中各篇访谈的被访者,都居住于北京城的郊区,也就是北京城的城墙之外,所以我以《城墙之外》为本卷口述命名。
不过,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说的城郊,指的并不完全是北京市郊现辖的行政区划。如果约略言之,在北京的城墙未被拆毁以前,城墙之外就是城郊;在城墙被拆毁之后,郊区一度曾指二环路以外。事到如今,城里城外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模糊,三环之外有四环,四环之外有五环,五环之外有六环,环环相扣,也许不再有止境,通州、房山不是都已经与海淀、朝阳一样称区了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人们还常常挂在嘴边的进城、出城等词汇,不知不觉间就已不再使用了。总之,清朝灭亡已近百年,北京城郊的界限一直处在变化和扩大之中,但详叙这一沿革,并不是这本口述史的事。所以,我这里所谓的城郊,可以简而又简地一言蔽之,就是与城墙以内的这座城市关系特别密切的城外。当然即使这样,这个城外的范围也过于广阔,我其实只是在这些地方选择了几个零星的点,或者说,就是选择了几个人。而这些人,并不像人们想当然地以为的那样,是农民、乡下人,从他们自己甚至再上溯到他们祖上,往往都不是农民,尽管他们中的一部分,在1949年之后曾被划入农民户口。
本来,对于一部讲述北京人的口述史来说,仅仅城墙之内的百姓生涯,已经足够完整,足够独立成篇,而我之所以还要冒画蛇添足的危险,在城郊选择几点和一些人,而且专列成编,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北京的城郊虽然也以耕地农田为主,却不是一般人们想像的农村,而有着与城市息息相关的特性,尤其在城市与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之间的、围绕城市的地段,那是城市的延伸,是城市的边缘,也就是说,是城市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个地段内,生活着大量与城市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口,对这些人和他们与城市的联系,我会在下面的部分一一展示出来。再者,城内与城郊的边界,本来就不是固定和绝对的,城郊的外来人口,有一天会成为城里人,城里人也会因贫穷或其它各种原因迁居城外,这是一个川流不息、生生不已的过程。
不了解城郊,对城市的了解就不可能是全面的,但多年来对于京城郊区的研究,虽然也受到少数学者的注意,[我见到的,如尹钧科先生著《北京郊区村落发展史》和相关的几篇论文。但作为国内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却似乎仅此而已。]但从整体上说,还几乎是完全的空白,这也曾影响到我对北京城郊的认识。在这里,我选择的虽然只是区区几个点,但这些被访者给我讲述的故事,已经使我对北京城郊的了解,有了与以往很大的不同。
我选择的这几个点,以位于京城西北郊的居多,这有客观与主观的原因。从客观上说,由于清代皇帝活动的另一个中心圆明园就位于京城西北的海淀,这一带确实较其它地带与城内的关系更紧密、更引人注目。从主观上说,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这里更熟悉更有人脉,也更觉亲近。而对京郊其它地区,有很多我至今仍很陌生。总之,北京的城郊,这是个太大的题目,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来说,这只不过是个连正式的开始都算不上的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