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毛承志的书画集,收入他编辑工作之余创作的中国画、扇面、书法、印章等美术作品。他的中国画师从岭南画派,写意大气;书法笔力虬劲、汪洋恣肆;印章古朴典雅。画集展现出一位老编辑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高远的人生境界。
|
關於作者: |
毛承志,笔名沙军、沙均、蕴青等。江苏镇江人。1928年3月生。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附中,后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48年参加革命。先后在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工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工作。1956年开始在《文艺学习》、《人民文学》等刊物当编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干校回到北京,在人民出版社工作,1977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评为编审,1990年离休,被群言出版社聘为副总编辑,到2000年完全离职。
高中时代在《平民日报文艺版》发表散文处女作《薄暮》。参加工作以后,编辑之余共发表诗歌、散文、文艺评论百余篇,出版过《花苑漫步》、《秋窗聘思录》等评论集。曾获得当代文学研究第一届、第六届优秀成果奖。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先后担任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秘书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选为中国小说研究会理事。
青少年时代就酷爱中国书法和水墨画和篆刻。曾师从岭南画派名家黄君璧先生的大弟子罗仲兰先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1991年参加中国中老年绘画展,两幅作品分别获得渤海活塞杯九一重阳全国老年书画大奖赛三等奖和优秀奖。离职后到美国,在佛蒙特中文学校教授中国画。在美国伯灵顿、蒙特利埃等城市的著名画廊、图书馆及中心地带举办过五次画展,受到各方好评。被佛蒙特艺术家协会破格吸纳为会员,参加各种活动,讲授中国绘画,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
目錄:
|
写在前面
《毛承志书画集》序
中国画
秋山2
山鸣谷应水生烟带雨云埋一半山3
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4
山中何所有岭上白云多5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6
幽澜云起8
仙根谁手握大地此花开9
丹青不知老将至10
恬淡无人见年年常自清11
春雷12
巅崖生飞泉13
云壑飞瀑图14
嘉陵秋意15
远山无墨15
大美九寨16
轻舟已过万重山16
飞泉触石17
劲节虚心18
看似三峡19
劲松奇石20
山远水长21
轻舟已过万重山21
不要人夸好颜色22
葫芦22
瀑布高寒韵独清23
千里云起24
红叶初浓水新凉25
故园风雨26
红梅迎春翠竹挺秀 27
香远益清28
巅崖出飞泉百尺散风雨29
青崖红树30
野水参差落涨痕31
近岸江声急31
香炉峰下32
云山钻峰入霄汉33
丹枫出林莽34
嘉陵秋意34
黄山云起松峰竞秀35
野泊闻鸟喧37
阿拉斯加大瀑布38
春山一语鸟空啼38
扇面
漓江烟嶂图/40
隔岸秀林莽41
江舟秋霖图 42
松风半岭有涛声43
大江流日夜44
百丈崖瀑布图45
峡江轻舟图46
多事秋风令人愁47
轻舟泊烟渚48
天高日暮寒山远49
黄山云起松峰竞秀50
山气日夕佳50
山高水长51
乐住山林51
园林图52
菊竹石三清图52
闲云不成雨53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53
白水明田流碧峰出山外54
江南水乡图54
翠竹图55
杨柳岸晓风残月55
双清图56
清风高洁56
秋高气爽57
红梅傲雪57
春山图58
山高水长58
书法
书李白诗《将进酒》61
野草迎风舞62
书范成大诗《横塘》62
千炼笔墨惊天地63
嗜书读画64
朱栏秀阁桥半月65
苍龙老树66
书一珍词《鹧鹄天》66
印章/67
留影/69
毛承志的书缘与画缘
|
內容試閱:
|
毛承志是一个特别爱书爱画的人。我刚认识他的时候,到小羊宜宾胡同三号院他的单身宿舍去玩。他住的是大院临街的那排房靠大门的一间小屋子,有八平方米左右。摆了一张单人床,三个书架,临门靠窗子是一张三屉桌,一把椅子;没有衣橱,衣服放在床底下的旧皮箱里。以后他告诉我这个皮箱是他爸爸曾经用过的,已经几十岁了,比他还大,他从西南联大附中上北京大学的时候父亲送给他的,跟随他从昆明到北京,虽然早就老化了,也没舍得扔。书架上每层都放两排书,三个大书架上的书把小屋装得满满的;靠后墙的那个书架和床之间,还摞着几个柳条箱,里边放着宣纸画谱之类的东西。再就是桌子上的文房四宝,在我眼里那些笔墨砚台都比较讲究。
他的书每本都用白色或浅蓝色的纸包了书皮,书脊上用他那特有的漂亮的钢笔字写了书名,书的扉页写着某年某月某日购于某地,并签有自己的名字或盖了图章。有的书皮已经微微发黄了,说明这书买的时间较早。书架用白色镂花布帘盖着,打开书皮,每本书都像新的一样。
我赞美他的书保护得好,他告诉我一有空闲就逛书店,见了喜欢的书就买。他的工资除了简单的生活费用,全都买了书。连辆自行车也没有,更没有存款,有时为了找一本心爱的书要跑好几个书店。
我们结婚以后,他这一良好嗜好保持不变。这也是我们俩的共同爱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再不允许人们逛书店了。而且下五七干校的时候,把房子退了,除了少部分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鲁迅全集》等书带走外,一些实在舍不得的书装在六个大柳条箱子里,三个放到他哥哥家,三个放在我侄女家。其余大部分书都卖给收废品的了,共卖了五大麻袋。当时我心疼得大哭了一场,回到干校我将卖书的实情告诉他时,毛承志却说了一句,以后如果有机会再买。运到干校的书,命运也并不佳,因为从来就没打开过箱子,那时即使马列书籍,也没时间读。那些精装的马列书籍,我辛辛苦苦地装到木箱里,用麻绳一圈挨一圈地缠紧,从北京托运到咸宁,堆在老乡家用天井改成的大仓库里,几年后又从咸宁运回北京,打开木箱一看,大部分被白蚁咬成沟壑相间的乱纸片。这就是毛承志心爱的书之悲剧命运。存在大哥家的书命运不错,前几年一次毛家聚会上,侄男侄女回忆说:二叔下干校时存到我家的那些书,我们都偷着看了。那时候从农村休假回来,呆在家里没事干,爸爸妈妈一上班,就悄悄从床底下把柳条箱拉出来,偷出一本书来看,看完一本再换另一本。那些世界名著都是那时偷着读的,越看越有兴趣,那是我们读书最多的时候,多亏了二叔这些书。不然,我们读的书就更少了。
改革开放后,每年都有书展。毛承志每展必看,开门就到,闭馆才归。他从不走马观花,而是认真仔细地看,不只看内容,还要看装祯、封面设计,乃至排版插图,一旦他喜欢,就买回家。有一次带的钱不够了,连吃午饭的钱都花光了,饿着肚子还坚持到闭馆时才回家。回来以后一边喊饿一边念叨那些好书,赞不绝口,饭也堵不住嘴。这样,我们的书又多起来了。
七十年代毛承志从湖北咸宁干校回来后,原来的工作单位中国作家协会已撤消,被分配到人民出版社,后又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从此他与书更亲近了,因为他的任务就是编书、出书,而且要出好书。八十年代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第二编缉室担任主任,该室主要负责出版文艺理论及现当代文学史著作,经他的手的确出了许多大家、名家的书,也不乏传世之作。像《周扬文集》、《胡风文集》、《何其芳文集》,王朝闻先生的《艺术概论》,唐弢先生主编的《现代文学史》和《唐弢杂文集》,蔡仪先生的《新艺术论》,朱寨先生的《中国当代思想史》等等。中年评论家的著作有阎纲的《文坛徜徉录》,翟墨的《艺术家的美学》,张炯和王淑秧合著的《丁玲评论集》,郭志钢等编写的《当代文学史》,童庆炳主编的中外文艺理论比较研究专著《诗学》,洪子诚和刘登翰合著的《中国当代新诗史》等。当时青年学者杨仪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出版,更是破格之举。杨仪后来当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所长,如今已是海内外知名的学者。
毛承志对书稿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亲切、深厚、执着,书稿就像他待嫁的亲生女儿,不允许她有一点瑕疵。无论是名家之作,还是无名小辈的处女作,他都同样用心。从书稿的总体价值到每句话、每个用词、每个字、每个标点,他都要仔细认真地审查,一直到他认为十分稳妥才放手发稿。经常为看稿子到深夜两三点钟,为了书的完美,他不怕疲劳,不怕繁琐,不怕麻烦,总是充满爱心地精心梳理打扮,直到自己满意才肯罢休。有一次,一位大学教师送来一部书稿,系多人执笔,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文字功力较差。毛编审用晚上少睡觉的办法,为稿子加工几个月。我看不过就问他,为什么不退回去让他们自己改?他回答我说:已经退回过了,其中一部分文字相差太多,必须再帮他们润色提高,不能让部分损害整体。其实,这应当是稿子主编的工作,主编偷懒,没有办法。我想这可能是熟悉承志的作者拿准了他的脉。我只有暗自发笑,随口说:真傻!真傻!口头上虽然揶揄他,内心深处我却由衷地敬佩,敬佩他这种无私奉献,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精神。
毛承志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离休后,应民盟中央宣传部部长,群言出版社总编辑李庶先生之邀,到群言出版社当副总编,负责终审把关。从1990年到2000年,从62岁又干到72岁,在这十年中他每天骑自行车从东四十条的东中街到东厂胡同(美术馆路南对面),风雨不误,再一次为出版好书尽心竭力,呕心沥血。在此期间,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精品图书,无不与毛承志的默默奉献有关。上海复旦大学老校长苏步青先生的《苏步青业余诗词钞》手稿,集有老先生早年诗词手迹190余首,是非常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书,就是毛承志亲自到上海两次拜谒苏老,从约稿到发稿一手促成面世的。苏老是著名的数学家,诗词方面的才华被数学成就所掩盖,很少有人知晓。书一出来向世人展示了老科学家的另一面,使埋没已久的真金,焕发出光彩。群言出版社做到了,毛承志尽心尽力了,此书已被浙江温州名人馆收藏。此间,他也曾全力扶持青年俊秀出版处女作,现在这些青年早已成为文学界的名人。像著名鲁迅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研究鲁迅的第一部专著,就是在群言出版社经毛承志极力推荐出版的。对这部书当时确有不同声音,毛承志坚持住了。
毛承志自己撰文著书依然是一丝不苟,他的每一首诗,每篇文章,每本书都是从血管里流淌出来的、有真情实感之作,所以他的《花苑漫步》和《秋窗骋思录》一问世,就非常受欢迎,并且得了奖。他写的有关九寨沟等散文,如诗如画,倾注着对祖国壮美秀丽河山深沉的热爱。
毛承志对文艺期刊的热衷不亚于图书,他在1956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就分配到《文艺学习》当编辑,负责文艺理论栏目。受到主编黄秋耘和副主编韦君宜的赏识和器重。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在他的责任之内曾经发表过刘绍棠论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章,并在刊物上组织了讨论,当时反响很大,追随的文章很多。到了1957年夏季,就成了大毒草。刘绍棠划了右派,毛承志在领导的保护下受到党内最严重的处分,免于定派,下放劳动。八十年代再见到刘绍棠时,他向我说:我和毛兄是一根绳儿上的两个蚂蚱。毛承志在下放期间表现突出,代表下放干部参加了石家庄下放干部表彰大会,1959年春节前劳动期满又分配回作协,由于《文艺学习》被停刊,他到了《人民文学》编辑部,还是当编辑。先后负责华北西北地区的稿件。经他的手发表过许多受读者欢迎的短篇小说精品,例如赵树理的《锻炼锻炼》,马烽、西戎合写的《赖大嫂》,长篇小说《刘志丹》节选等。八十年代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理论组的时候,应当时形势和广大读者的要求,创办了一个大型文艺评论季刊《新文学论丛》,编辑室的同志共同担此大任,没有专职编辑。刊物以刊登文艺理论研究文章、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评论为主,受到文艺界及高校中文系老师们的欢迎,刊载了许多有创见的文章,培育了一批青年评论家,著名学者曾镇南就是在《新文学论丛》上发表力作而闻名全国的。可惜由于经费缘故,不幸停刊了。毛承志为此惋惜不已,直到离世前还念叨《新文学论丛》。毛承志一生与书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喜欢书刊,用心血浇灌书刊,用生命保护书刊。他临终前在家里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今天我们去北京医院,要带哪几本书?至到今天还时时回响在我的耳畔。
中国画更是毛承志的至爱,他从中学时代和储辉月(在美国成为著名画家)一起跟随黄君璧的大弟子罗仲兰先生学画。在专注学习岭南画派的同时,又苦心孤诣地临模各派名家之作。在西南联大附中毕业后,他考取了徐悲鸿为校长的中国美术专科学院(即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因家中几个孩子都上学,他父亲一人工作负担不起,就劝他放弃学画,上一个省钱的学校。但他一直坚持这一爱好,只要有一点点时间,他就练习书法、画水墨画。而且特别注重基本工的训练,从一块石头、一朵云、一洼水、一片树叶画起,点皴涂染下狠功夫。不知用秃了多少枝毛笔,用去了多少宣纸。1963年10月我们有了儿子,因为我们大龄结婚高龄生育,组织上给他的自由时间多一些,晚上不再带稿子回家看了,本意让他多照顾一下我。可是他既不给我做吃的,也不帮我洗尿片,而是专心致志地画画,终于在孩子满月的那天完成了一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当时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大书呆子,被邻居传为笑谈。
他酷爱水墨画,也特别喜爱自然的山川,国内的黄山、庐山、黄果树大瀑布,每次有机会去他都依依不舍,这些名山大川的景色他几乎都能在心中默写。离休后到北美探亲,他也随身携带小画本和画笔,看到好看的山水树木,立即写生下来,以备随时入画。外出看到瀑布,就是踩着悬崖陡壁也要把它画下来。
毛承志一生淡泊名利,不谙人情事故,热爱大自然,视图书和绘画如同生命,对自己从青年时代就参加的革命事业看得比命更重。只可惜自己作画写书的时间太少太少,正当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给他出版画册之际,他突然与世长辞,没能看到画册的出版。我到女儿家养伤疗痛,追忆从前的种种,写此小文以为永久的怀念。
2016年5月写于美国密西根州安纳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