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质量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書城自編碼: 296041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程虹
國際書號(ISBN): 9787301278772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30000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114.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慈悲与玫瑰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云中记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編輯推薦:
进入新常态以后,劳动力红利趋于消失,传统的要素驱动型模式难以为继,如何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是当前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从质量创新角度出发,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道路,提供了兼具理论性、现实性与可行性的路径设计,提出质量的创新是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动力。
《质量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对质量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质量创新对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作用机制、质量创新对于微观主体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效应、质量治理体系改革对于微观产品服务质量与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的“双提高”的政策绩效、质量提升对于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等关键问题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用武汉大学质量院主导开展的 “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 “中国质量发展观测调查”的大样本一手数据,增强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质量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性、数据独特性和政策实用性,对于政府和企业相关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內容簡介:
进入新常态以后,劳动力红利趋于消失,传统的要素驱动型模式难以为继,如何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是当前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质量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提出,质量的创新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创新形式之一,并且其能够实现新常态下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
书中所提出的质量创新理论,经济增长质量理论,质量治理理论等,既具有重要的理论原创性,同时还大量使用了一手的调查数据和案例,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具有深刻的解释力。同时,本书大量地研究经济发展的政策问题,对于政府和企业应用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可读性。
關於作者:
程虹,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管理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质量院院长,《宏观质量研究》主编,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网络预警方法研究》首席专家。
目錄
目录

第 一 部 分

**章质量创新与经济发展质量 003
**节质量创新能力不足约束了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003
第二节质量创新的内涵 004
第三节质量创新是宏观经济重要的供给侧管理 009
第四节以质量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政策建议 014
第二章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一般理论 021
**节现有经济发展质量理论缺乏微观基础 021
第二节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新定义 023
第三节基于微观产品质量的经济发展质量理论 024
第四节微观产品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实证分析 029
第五节政策建议 032第三章经济发展质量
——模型建构与测评方法 033**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现实需求 033
第二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理论假设 034
第三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模型设计 036
第四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039
第五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测评方法 042
第六节结论与政策启示 049第四章中国经济的转型
——从“速度时代”到“质量时代” 050**节“质量时代”的提出 050
第二节“质量时代”具有现实和理论的必然性 051
第三节“质量时代”的主要特征 053
第四节“质量时代”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 060第五章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
——质量强国 068**节质量强国是内生增长的重要途径 068
第二节质量强国的背景分析 070
第三节质量强国的路径与手段 076
第四节质量强国的资源与要素 080
第五节质量强国的制度基础 085
第六节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政策启示 090
第六章质量创新: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094
**节质量创新为何能够成为新动力? 094
第二节质量评价变化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趋势高度一致 095
第三节质量评价结构变动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变动 097
第四节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抑制了我国有效需求的增长 099
第五节城乡质量二元性的降低缓解了我国经济的二元性 102
第六节产品质量评价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106第 二 部 分
第七章企业转型升级
——基本状况与路径选择 111**节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111
第二节企业转型升级的全面调查——CEES数据介绍 112
第三节企业转型升级现状的特征性事实 116
第四节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130
第五节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35第八章“速度型盈利模式”与“质量型盈利模式”
——企业绩效的异质性 139
**节“速度型盈利模式”与“质量型盈利模式”解析 139
第二节速度型盈利与质量型盈利分化的模型建构 142
第三节研究数据说明 149
第四节质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153
第五节结论与政策建议 158
第九章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161
**节质量竞争力研究回顾 161
第二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理论内涵 164
第三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测评模型 167
第四节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171
第五节政策建议 173
第十章质量安全、风险治理与企业发展 175
**节大数据时代的质量安全风险治理 175
第二节文献回顾 177
第三节基于互联网的质量安全风险分类模型 179
第四节对模型的一个实证分析 182
第五节结论与政策建议 188第十一章质量创新与内需增长
——来自消费者调查的实证分析 190**节质量创新为何能拉动内需 190
第二节文献回顾 191
第三节评价方法、模型建构与数据解释 195
第四节质量创新与内需增长——一个实证分析 198
第五节政策建议 213第十二章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
——来自不同人群的实证分析 216**节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回顾 216
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的数据分析 218
第三节不同群体的环境质量评价——特征性事实 220
第四节不同群体的环境质量评价——进一步的讨论 227
第五节政策建议 229
第 三 部 分

第十三章中国质量治理的历史分析 233
**节古代质量治理体制的当代价值 233
第二节秦汉时期政府对官私造产品质量实施直接管理 236
第三节唐宋时期政府对商品质量逐步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241
第四节明清时期政府对商品质量实施间接管理基本定型 249
第五节政策启示 256
第十四章美国质量治理的比较分析 259
**节中美质量治理绩效的差异 259
第二节美国质量治理特征之一: 风险驱动 261
第三节美国质量治理特征之二: 独立监管 268
第四节美国质量治理特征之三: 共同治理 273
第五节政策启示 278
第十五章经济发展质量的治理理论 282
**节经济发展质量治理的研究回顾 282
第二节经济发展质量治理的理论假设 283
第三节经济发展质量治理体制的框架设计 286
第四节政策启示 290
第十六章经济发展质量治理的改革与创新 291
**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质量治理 291
第二节现有经济发展质量治理体制的问题分析 294
第三节经济发展质量治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安排 299
第四节政策建议 305第十七章经济发展质量治理的案例研究
——基于利益一致性的标准 307**节标准在经济发展质量治理中的作用 307
第二节标准治理的一个案例——沙湾镇洗水机联盟标准 309
第三节联盟标准利益一致性的理论分析 313
第四节现行标准体制的利益矛盾 321
第五节政策建议 325第十八章质量治理的绩效
——基于行业差异视角的实证研究 329**节治理绩效研究回顾 329
第二节质量治理绩效的一个新视角——基于行业差异 331
第三节数据说明 333
第四节实证检验 338
第五节政策建议 341第十九章质量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质量
——趋势与展望 342**节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342
第二节总体质量呈现波动性上升 343
第三节质量满意需求超过质量安全需求 346
第四节质量安全呈现总体向好的根本性逆转 349
第五节微观产品和服务质量成为驱动经济发展质量的创新要素 351
第六节通过改革促进微观产品质量与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的“双提高” 354
参考文献 359
內容試閱
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三十余年未有之巨变。近五年来,宏观GDP增速不断探底下行,从2011年的9.2%逐渐下降到2015年的6.9%,“L”形经济走势下宏观经济的整体回暖仍未明朗;与此同时,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出口增速从2011年的20.3%快速滑落到2015年的-1.8%;而多年来“稳增长”所依赖的投资驱动、需求刺激等政策,其边际收益也逐渐下降。近五年来,尽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始终保持着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98%的快速扩张,然而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的增速,却从2011年的25.4%跌落到2015年的-2.3%,投资效率不高且难以持续。此外,虽然政府在耐用消费品、生活性服务业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消费补贴、信贷刺激等优惠政策,然而国内需求却始终难以提振。剔除价格因素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更从2011年的17.1%逐年下降到2015年的10.6%。站在2016年的当下,我们不免疑问:为什么传统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对于宏观经济增长的拉动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曾经屡试不爽并有效支撑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总需求扩张政策,为什么出现了边际收益递减甚至“政策失灵”?中国的经济发展究竟出现了怎样的结构性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性改革路径又究竟是什么?
对于上述问题的探索,既是国内经济学界一直研究的热点,更事关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方向与前途。尤为严峻的是,在人口红利减退、劳动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留给中国经济通过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的战略机遇期已然不多,结构调整任务日益紧迫。一方面,对于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而言,如果听任其沿着既有惯性在低要素成本推动、大规模投资需求刺激的老路上颠簸前行,则将在内生增长动力衰减、外部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或在较大概率事件上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而难以自拔,使经济发展失去十年甚至二十年。另一方面,如果准确找出困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增长的关键瓶颈,则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明确、有效的路径指引,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稳步提高,进而实现中国经济发展从速度型的1.0版本向质量型的2.0版本的华丽转身。
然而,困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基于研究视角的差异,现有文献对此给出的解释也有所不同。然而,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经济增长的宏观角度进行定量观察,学者们则普遍发现如下特征性事实:尽管中国经济在长期保持了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数量、规模的快速扩张并未引致产业结构状况、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相应提高,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此外,来自于国际经济学、内生增长理论的大部分微观经验证据表明,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相比,众多的中国企业仍处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环节,产品质量不高,消费替代弹性较大,溢价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内生调整能力较弱,企业经营发展容易受到外部市场需求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劳动经济学领域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在人口红利背景下,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中国的长期高速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供给,然而劳动力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健康状况等人力资本质量与先进经济体的差距仍然较为明显,投入的要素质量不高也显著制约了中国经济从质量阶梯低端向质量阶梯高端的跃升。总结上述现有研究,我们发现:
微观要素投入和产品质量不高是造成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偏低的重要原因,而切实提高质量创新能力,则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本书以《质量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为题,系统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上述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本书共有十九章,分成三个部分。从宏观角度出发,本书**部分首先对质量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通过对发展经济学、内生增长理论的系统梳理,该部分对质量创新、经济发展质量等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行了清晰的理论界定,并从经济学角度对质量创新与经济发展质量的测评体系、作用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理论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完整的模型构建。在此基础上,该部分结合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运用大规模的一手调查数据,还对质量创新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提出了具体的相关政策建议。
理论分析发现,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是制约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提高微观主体的质量创新能力,则能有效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需求,对于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再平衡、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可持续增长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微观企业的质量创新状况究竟如何?不同群体消费者质量需求的评价现状究竟怎样?质量创新对于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产业质量竞争力的提高又具有怎样的作用?由于一手经验证据的缺失,现有研究对上述问题的实证研究并不充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书第二部分将系统运用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2012—2015年“中国质量发展观测报告”等微观数据,对当前中国企业质量创新现状、不同群体消费者质量需求评价状况等问题首次进行定量考察。在此基础上,该部分对当前中国企业如何从“速度型盈利模式”向“质量型盈利模式”转型升级,如何提升质量竞争力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基于质量创新的“质量型盈利模式”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差异化、多样化的质量需求,从微观角度将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质量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向因果效应,并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全要素驱动型”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调查数据也揭示出,现阶段中国微观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仍然不高,消费者的质量满意度依然偏低,众多企业仍然延续传统“速度型盈利模式”的固有惯性向前发展,质量型发展的转型升级仍然步履蹒跚。中国微观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遇到了怎样的制度阻碍?以历史为镜鉴,以他山之石为观照,中国的质量治理水平应如何提升,质量治理方式应该如何改革?为此,本书第三部分的相关章节,则给出了笔者对于上述问题的若干思考。在这一部分,通过对传统中国质量治理体制的长时段梳理,揭示出中国质量治理从“政府单一主导”向“市场多元共治”演进的历史脉络,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治理方式的改革路径、制度安排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通过对美国等成熟市场经济质量治理方式的系统分析,并基于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该部分提出了经济发展质量治理一般性理论。在此基础上,运用现场案例访谈、一手调查数据计量分析等方法,本部分还对代表性行业质量创新的经典模式、现阶段政府质量治理的政策绩效等问题展开了细致的实证研究。通过长时段的历史梳理、详细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笔者认为:为实现中国质量从侧重于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等“底线型要求”向满足消费者差异化、多样化质量需求等“发展型目标”的转型,首先,应加快改革政府主导的质量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力量。其次,要切实改革现有质量治理体制中不利于企业质量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扭曲因素,激活微观主体,通过提升要素投入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以实现更高的质量收益,使基于消费者需求评价的市场选择机制成为引导中国微观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动力。*后,大力推动质量信号的市场化改革,加快转变中国现有行政主导下的质量信息供给体系。促进标准、认证、认可等领域第三方质量中介服务机构的广泛培育,*终构建符合经济发展要求、以“政府、企业、消费者、第三方机构”等市场主体多元共治为特色的质量治理体系。
同本领域其他研究著作相比,本书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本书的研究视角较为独特。与现有经济学著作多从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等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制度改革、人力资本提升等长期性因素角度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有所不同,本书首次从质量创新角度出发,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道路,提供了兼具理论性、现实性与可行性的路径设计。围绕质量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研究主题,本书对质量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质量创新对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作用机制、质量创新对于微观主体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效应、质量治理体系改革对于微观产品服务质量与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的“双提高”的政策绩效等关键问题,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均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与现有质量研究著作多从企业质量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模型等角度进行探讨有所不同,本书对于质量问题的研究,则始终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视野,着重研究质量创新、质量提升对于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质量创新对于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型”转向“全要素驱动型”的关键影响,而不囿于产品质量管理、企业质量管理的微观视角。
第二,对于大量一手调查数据的系统应用。与现有著作多运用统计年鉴数据、官方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有所不同,本书各章对于质量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均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2012—2015年“中国质量发展观测报告”一手调查数据。上述调查均由笔者所在机构主导开展,并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国图卢兹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机构的知名学者共同参与。基于前后多年的试错调整、大规模的人员资金投入与严格的质量控制,上述调查数据在样本抽样随机性、指标问项多元性、样本信息及时性上均达到了很高的质量标准。运用上述一手调查数据对质量创新、经济发展质量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既可有效解决宏观经济数据由于难以规避“加总谬误”,从而对实证研究结论的偏差影响,也可有效解决由于官方公开调查数据具有较强的时滞性,从而对研究结论具体政策价值的潜在干扰。同时,本书各章研究均采用相同的调查样本进行量化研究,也避免了数据来源不一致性所造成的样本选择偏误,有力保证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与可靠性。
第三,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现有著作或仅从理论上对质量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或仅采用简化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检验有所不同,本书各章对于质量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均较为系统、全面地采用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借鉴发展经济学、内生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本书对于质量创新与宏观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的一般性理论、利益一致性的标准理论等重要问题,采用规范的经济学理论分析范式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书各章分别采用工具变量法、联立方程估计、倾向得分匹配等主流的因果效应识别策略,对质量创新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的贡献度、质量型盈利模式对于微观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效应、质量治理的政策绩效等相关问题,也进行了严格的计量分析。基于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书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逻辑自洽性,也使本书对上述问题的政策建议具有了更高的可信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