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編輯推薦: |
本系列教材作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材,坚持科学发展观、力求严谨、注重与时俱进;在吸收国内外素质教育权威专家学者*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融入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依照素质教育所涉及的问题和施教规律、根据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全面贯彻国家新近颁布实施的《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暂行办法》等素质教育法规及管理规定;注重结合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强化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注重教学内容和教材结构创新。
|
內容簡介: |
本书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为配合国家实施的全民素质教育工程,为帮助大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和收藏鉴赏能力,结合中外艺术品古玩市场发展,系统介绍和田玉、翡翠、水晶、玛瑙及紫砂壶的收藏与赏析知识,并注重分析挖掘内涵、传承精髓、提高鉴赏审美能力。 本书具有内容丰富、案例鲜活、继承传统、强化素质培养等特点,因而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校及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社区居民陶冶情操、传承文化、普及素质教育的培训教材,并为中外艺术品鉴赏与收藏从业者提供必要的指导。
|
目錄:
|
绪论1
第一篇和田玉
第一章和田玉概述7
第一节和田玉的历史7
第二节和田玉的开采及使用16
第二章和田玉的鉴别与收藏20
第一节和田玉的鉴别20
第二节和田玉工艺品的选购24
第三节和田玉的收藏26
第四节和田玉的保养与把玩28
第三章和田玉文化31
第一节漫谈和田玉的文化资源31
第二节玉石奇特的保健作用33
第三节佩玉洁身明志祈福平安34
第四章和田玉精品赏析40
第二篇玛瑙
第五章玛瑙概述49
第一节玛瑙基础知识49
第二节玛瑙文化54
第六章玛瑙的鉴别与选购60
第一节玛瑙的鉴别与收藏60
第二节玛瑙的选购与保养65
收藏艺术作品鉴赏
目录
第七章玛瑙精品赏析72
第三篇翡翠
第八章翡翠概述79
第一节翡翠的界说79
第二节翡翠的交易81
第三节翡翠赌石87
第九章翡翠的鉴别与鉴定91
第一节翡翠的鉴别91
第二节翡翠首饰及工艺品的鉴定93
第三节翡翠的分级及价值评价96
第十章翡翠精品赏析99
第四篇水晶
第十一章水晶概述107
第一节水晶基础知识107
第二节水晶观赏石113
第十二章水晶的收藏与鉴别117
第一节水晶文化117
第二节水晶的收藏与鉴别120
第十三章水晶选购与保养128
第一节天然水晶原石的选购与保养128
第二节水晶制品的选购与保养132
第十四章水晶精品赏析137
第五篇紫砂壶
第十五章紫砂壶概述143
第一节宜兴紫砂茗壶的发端143
第二节紫砂茗壶的发展历史144
第十六章紫砂茗壶的收藏与把玩152
第一节紫砂茗壶的选购和收藏152
第二节紫砂壶的泡养和把玩154
第十七章历代名家名壶赏析158
参考文献175
|
內容試閱:
|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国家繁荣,为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地增长,为提高行业企业、新型产业的创新发展竞争力,国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并在全国普及推行素质教育,意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强化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盛世兴收藏。收藏是一种传承历史和人类文明成果的手段,是陶冶性情兼能再次提高文化含量的上佳方法。收藏的不仅是文物,还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生智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财富的极速增长,催生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和相伴随的收藏热。收藏热既是对文物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人类历史文化尊重与传承的具体体现,人们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和价值观的提升,收藏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和文化素养水平提高的象征。如今人们开始大规模地涉足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领域,我国逐渐进入全民收藏的时代,这无疑是文化复兴和经济活跃的重要标志。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已被提名为中国的国石。尊称为玉中之王的翡翠,晶莹剔透、青翠欲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翡翠闪烁着东方文明智慧的光芒,也是值得人们收藏与珍爱的璀璨明珠。水晶不仅具有自身的高品质和精良的制作工艺,而且其升值和收藏潜力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玛瑙的花纹和颜色丰富多彩,所以又有千种玛瑙万种玉的说法。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玛瑙和珍珠并列为珍宝。宜兴制陶业历经5000多年的演进和发展,紫砂壶由于其古朴雅趣的特点,业已演变为一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和人们趋之若鹜的收藏珍品。《收藏艺术作品鉴赏》既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大学生就业、从业、创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技能。针对当前我国以绘画、雕塑、鉴赏、收藏、拍卖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急需大量艺术作品收藏和鉴赏专业人才,本书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色教材,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本书的出版对协助大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走上社会就业创业具有特殊意义。本书共五篇,十七章,以学习者素质培养为主线,为配合国家实施的全面素质教育工程,为帮助大学生提高艺术修养、收藏鉴赏能力,结合中外艺术品古玩市场的新发展,系统介绍: 和田玉、玛瑙、翡翠、水晶、紫砂壶的收藏与赏析及选购。并通过背景知识、作品追踪与鉴析,挖掘内涵、传承精髓。本书融入了素质教育最新的实践教学理念,力求严谨,注重与时俱进,具有内容丰富、案例鲜活、继承传统、注重创新、突出文化艺术性、强化素质培养等特点,因而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首选教材,也可作为社区居民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普及素质教育寓教于乐、快乐课堂的培训教材,并为中外艺术品鉴赏与收藏从业者提供必备的指导手册。本书由李大军总体策划、并具体组织,王威和呼东燕主编,王威统稿,由中外艺术品古玩鉴赏收藏专家华秋岳教授审订。作者编写分工: 牟惟仲(序言),周翔、孟翔越(第一篇),呼东燕(第二篇),冯丽霞、张翠玲(第三篇),王威(第四篇),李慧茹、郭鹏(第五篇),刘剑(附录);华燕萍、李晓新(文字修改、版式调整、制作课件)。在教材编著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大量关于收藏艺术品鉴赏的最新书刊和网站资料,精选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优质图片,并得到业界有关专家教授的细心指导,在此一并致谢。为了方便教学,本书配有电子课件,读者可以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免费下载。因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故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6年12月
第三章
和田玉文化【本章导读】玉,广受中国人尊重珍爱,自文明之始,以迄今日,无论中国文化经历过何等巨大的激荡,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仍是根深蒂固,玉文化也因此绵延不绝。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玉文化就是与玉相关的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玉文化是世界上独有的,历史悠久且一脉相承。中华文明实质是玉文化的文明。作为祭祀的主体,玉被注入了神性,产生了玉的神文化;巫觋中的政治精英在战争中逐渐变为贵族,玉又成为王公贵族身份的象征,并为玉注入了权贵性、等级性;巫中的文化精神逐步变为儒,儒家文化以玉为修身的标准,君子比德如玉。在数千年的文明演进中,人们不断为玉注入新的文化理念,将玉从神那里解放出来,并赋予玉文化无限的生命力。第一节漫谈和田玉的文化资源和田玉之所以长盛不衰,除了和田玉的材质美之外,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也是一个原因。和田玉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田玉文化资源是非物质的,是一种精神财富。中国和田玉的文化资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种文化精神财富对中国的社会、历史都有着巨大的推动力,而且对中华民族在精神上、道德上、审美观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新石器时代,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就已发现玉与其他石头的不同,已把玉作为美的化身和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新疆罗布泊出土的两个6000多年前的玉斧头就证明了这一点。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对玉的认识又进一步发展了对玉的神秘化、神圣化。玉已成为礼仪祭祀之器,成为人与神沟通的法物,只有拥有玉器,巫觋才能与神对话,并将神的旨意传达给人,这是人们赋予玉的又一功能。到了奴隶社会,玉被赋予等级化、礼仪化的功能,如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璧。这一切为人们尊玉、崇玉、爱玉、敬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春秋战国时期,玉被儒家学者人格化、道德化后,玉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君子比收藏艺术作品鉴赏
第三章和田玉文化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君子必佩玉,玉有五德、七德、九德等,玉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更高。在中国历史进程中,长期以来儒、佛、道三教并立。除儒家以外,佛教、道教也加入了玉文化的营造。佛教对玉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华经》将玉列为七宝之一。从传统玉器中的观音、佛等等摆件到小而精的观音、佛佩挂件,很多都是佛教中的文化题材。据记载: 盛产和田玉的于田一度曾是佛教中心。中原地区传播佛教并不是从印度直接传人,而是通过西域于田为中介传入的。就中原佛教来说,佛源地也是玉源地。道教在弘扬和田玉文化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道教以玉为灵物,视为神药,葛洪《抱朴子仙药篇》中有: 玉亦仙药,但难求耳。《玉经》曰: 服玉者寿如玉也。伟大诗人屈原写有: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的诗句。几千年来和田玉器已成为儒、佛、道诸家弘扬宣示自身文化的平台和载体,一直延续至今,人们以能佩挂一件和田玉器饰品的吉祥物,或家中摆放一件和田玉工艺品为荣,认为它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消灾避祸,永保平安。虽然这是一种精神寄托,也说明了中华玉文化已渗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和田玉及和田玉文化长盛不衰的原因。玉崇拜的形成从巫以玉事神开始,玉就逐渐走上了被人们崇拜的道路。那么,为什么巫认为神灵喜欢食玉呢?这主要是由于玉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的。一种可能是: 玉因细腻及漂亮的颜色被制作为饰物,佩戴有这种饰物的人在受到猛兽攻击时,或者在部落战争中,玉恰巧保护了主人,挡住了猛兽的利爪或者敌人的镖枪(玉坚韧,起了类似盾牌的作用,断口为参差状,不易伤人)。玉碎了,主人没有受伤,玉自然成为具有神秘力量的圣物。另一种可能是: 玉因为硬且坚韧,用其磨制成工具或者武器时,有其他石制工具无法比拟的性能,锋利且不易出豁口(其他的石质工具脆性强,易断并产生豁口),且大块的优质玉非常少见,所以这种器具就更加珍贵,因而成为神秘宝贵的圣物。第三种可能是: 玉洁净细腻如肉,光泽油润像动物脂肪,所以很自然被想象为食物,玉硬度大,人咬不动,所以想象为神灵的食物。正是因为玉的这些特性及因特性而产生的故事,玉被认为是神灵的外壳,超自然力的载体,又是人们与超自然力交往时必要的物质媒介和实物手段。当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战胜自然的能力迅速提升,原始农业出现,人口数量迅猛增加,部落间为争夺地盘等生活资料的冲突多了起来。为了在冲突中保护自己,在血缘及地缘的基础上组成了很多的部落联盟,这种联盟通常有共同的祖先或者共同的自然神灵崇拜(图腾)。例如,距今五六千年之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玉器中巫术用玉甚为突出,玉料多用软玉,产于今辽宁岫岩细玉沟,其色有白、青、黄色,以黄中泛绿者为主。艺术表现上呈现抽象的、夸张的示意性视觉效应。多数玉器是神灵崇拜的产物,给人以神秘凝重的艺术感觉。其代表性玉雕有: 赛沁塔拉玉龙,作C字形,头长,长鬣飘扬,身细似蛇,发掘者命名为猪龙。若仔细观察,此龙实为猪(鼻、口)、马(长鬣)与蛇(身)组合而成,应是猪、马、蛇等三个部落联合体的图腾(祖先徽章)。它不仅是天下第一龙,也是首次发现的玉图腾,作为联合部落的祖先神而受到祭祀和礼拜。执玉手: 《神祇的福缘: 玉缘》,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第二节玉石奇特的保健作用玉石数千年来在我国都作为权力、富贵、身份、财富、吉祥的象征。而且在民间也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玉能安宅,玉能消灾避祸,玉能强身保健当然有些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夸大了事实,但是有些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和科学依据的。从一些文字记载和传说看,我国历代的帝王嫔妃保健养生不离玉,如嗜玉成癖的宋徽宗、含玉镇暑的杨贵妃、持玉拂面的慈禧太后我国著名的医药经典《本草纲目》介绍有: 玉,除胃中热、喘急烦液、止渴、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柔筋强骨、安魂魄、利血脉、明耳目等功效。玉石,现在人们不但用它作为装饰、欣赏品,而且已逐渐渗入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现在生活中人们用玉枕、玉席、玉坐垫、玉碗、玉筷子、玉酒壶、玉烟嘴、玉象棋、玉石健身球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伙伴。科学家们在研究玉石能保健养生的机理原因时发现,玉石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铁、铜、硒、锌、镁、锰、铬等,佩戴玉饰品能使这些微量元素被人体肌肤吸收,使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更加协调,促进人体各项生理机能更加协调地运转,保持身体健康。玉石尚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奇妙物理特性。有人认为,当光点对准人体的某个穴位时,能刺激经络、疏通脏腑,有明显的治疗保健作用。位于人手腕背侧有养老穴,常佩戴玉镯,可得到长期的良性按摩,不仅能祛除老人视力模糊之疾,且可蓄元气,养精神。嘴含玉石,借助唾液所含营养成分与溶菌酶的协同作用,能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气,滋心肺,润声喉,不失为玉石养生的又一途径。玉石具有低温的物理效应,可以稳定脑压,降低脑温,尤其是饮酒后枕上玉枕,更加觉得效果明显。玉石还有以特殊的电磁场及压电效应与人体的各个器官产生共振,促进各器官正常运转,减少疾病,在刺激经络、穴位按摩、疏通心律脉搏上有着明显的治疗保健作用。由于现代人类的居室皆是钢筋混凝土构成,把自然界的气息和磁场给隔离开来,使人类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遥远了。如果在家中摆放一块质地优美的岫玉(产于辽宁岫县,此玉经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是闻名于世的国家珍品),不仅会起到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而且也给你的家宅带来了自然的气息,补充了室内的天然磁场,调节了室内的风水气候。第三节佩玉洁身明志祈福平安中华民族佩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文化内涵。一件玉佩、一件手玩件或一件摆放着的和田玉工艺品,它都包含着主人无穷无尽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人们尊玉、爱玉、敬玉,把一切美好东西以玉比拟,古人崇玉而今人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蒙昧时代,玉成为巫觋神人对话,天地相通的神物,只有拥有玉的人,才能成为神和人之间相互传话的巫觋。到了王权时期,玉成为礼器是王权和等级的象征,只有王者才有用玉的资格。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核心的儒家思想则认为: 君子应比德于玉,玉佩光洁温润,谓之仁;不易折断,且断后不伤及肌肤,可谓义;佩挂起来赴会邀宾神采飞扬,整齐有序,谓之礼;瑕不掩瑜、瑜不掩瑕,谓之忠;鲜而不垢,谓之洁。这些美德和田玉均有,而作为人的美德也必备这些条件。因而佩玉以洁身明志,要做到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君子必佩玉,守身如玉,等等。和田玉自古至今,已取得了共识,美德俱全。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了这个伟大民族的品格,陶冶着民族的情操,抚育着民族的风范。只有认识和田玉,读懂和田玉,才是对中华民族文明的真正了解。我们祖先对玉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做出过极大的贡献。玉,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无处不在,它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在中国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艺术、思想道德等方面都有着玉文化的深深烙印。对玉的崇拜、尊敬和热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文化的特色。近年来佩玉已成为时尚,人们延续着古代习俗。现在玉佩中往往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器物形象和一些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祥语或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幅图案、一个祈求、一种愿望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幸福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充分体现了玉文化的精髓。和田玉佩中的内容极为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它能表现出每个人的性格、品位、风度、追求、向往。佩挂玉佩,摆放玉工艺品为的是生活幸福、事业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康乐。仔细观察与琢磨你会发现每一件玉工艺品它都浓缩着中华玉文化的精髓,有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它能体现出佩戴者自身的个性和气质,佩玉不但是自我精神的鼓励,同时也对身体健康有益。玉饰玉佩,它不仅指的是胸前挂的玉坠,还包括头部的冠形发饰、耳饰、项饰,手部的腕饰、指饰等。现在流行的玉器类饰品有手镯、戒指、吊坠、项链、耳坠、耳钉、梳子、扳指、念珠、腰扣等。玉已经渗透到装饰品的各个角落,拥有玉饰品的人无不感到满足和自豪。 小贴士羊脂玉为什么会变得粗糙糖色是由和田玉中的铁质渐变而成的。四氧化三铁逐渐变成三氧化二铁遇水进一步变成褐铁矿,如果长期处在干燥地方,褐铁矿的水分消失而三氧化二铁会被磨蚀掉,红色变稀、变淡、变散。如果人身体缺铁的话,部分铁元素会被人体吸收,红色也会变淡。原因较多可以多多思考。羊脂玉变得有些粗糙,是因为长期暴晒受热、烧烤或某些化妆品的化学物质腐蚀所致。龙图腾龙生九子当代许多考古学者提出,传说中的黄帝部落,应该就是考古发现的红山文化的部落,他们崇拜玉及熊图腾,红山文化的猪龙命名为熊龙或许更合适些。熊图腾由于部落联盟的扩大,逐渐转变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早期文字中,王和玉是同一个字。手执玉戈,率领部族,在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掌握他人生杀大权的人渐渐被称为王。王一定要拥有玉,因玉器是巫术操作的重要法器。占有玉器也就成为赢得神或天命支持的象征和王权合法性的基础(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氏璧为什么价值连城,使得秦王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龙是皇权的象征。代表了高贵与威严,永远是胜利辉煌的象征,龙及其变体有着特殊吉祥的意义。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比如九九归一、九天玄女等。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定论,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这里选用的是明朝李东阳《怀麓堂集》中所载的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鸱尾一说。囚牛愿做琴头听音律囚牛(如图31所示),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是众多龙子中性情最温顺的,它不嗜杀不逞狠,专好音律。传说,龙头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万物声音,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造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这位富有音乐天赋的龙子,不仅出现在汉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也都有刻着囚牛扬头张口的形象。睚眦战神,恩怨必报睚眦(如图32所示),是老二,传说生得豺首龙身,平生性格刚烈、好斗喜杀,是龙子的战神。睚眦发怒时瞪起的凶恶眼神,也被古人用来描述怒目而视,《史记》司马迁对范雎报仇一段的评价,便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于是,诞生了睚眦必报这个成语。睚眦好杀戮,所以古人常把它刻在刀剑刃身与手柄接合的吞口处,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因为帝王们都相信睚眦能克煞一切邪恶。图31囚牛图32睚眦
嘲风殿角排头兵嘲风(如图33所示),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造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 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嘲风便是第三位。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这10只神兽,取意十全十美,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蒲牢吼声惊四座蒲牢(如图34所示),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纽是它的造像。图33嘲风图34蒲牢
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当鲸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妄以借此赶走鲸。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做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如今,在全国大地,几乎每一口古钟上,都有蒲牢的身影。狻猊香炉狮子座狻猊(如图35所示),又名金猊、灵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虽然相貌凶悍,但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造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比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加威武。狻猊也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如今,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还留着古人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排行第五,这座庙又名五爷庙。霸下 力拔山兮驮功德霸下(如图36所示),又名赑屃,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造像。图35狻猊图36霸下
第一种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绩,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图37狴犴第二种传说,龙子们曾下凡助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可当它们要回天庭复命时,朱元璋的四子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不想放它们走,便对霸下说: 你若能驮动太祖皇帝的功德碑,我便让你回去。霸下不知是计便答应下来,哪知驮上后再也无力动弹因为功德是无量的,霸下从此被压在功德碑之下。狴犴罪犯的克星狴犴(如图37所示),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造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匍匐在官衙的大堂两侧,对作奸犯科之人极有震慑力。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古时牢狱的大门上,都刻有狴犴头像,因此监狱也被民间俗称为虎头牢。负屃爱书法,爱碑文负屃(如图38所示),身似龙,头似狮,排行老八,平生好文,是龙子中另一位好风雅的专爱书法。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造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作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螭吻宫殿的避火神螭吻(如图39所示),又名鸱尾,传说中它生得龙首鱼身,它的形态最早出现在汉武帝修建的柏梁殿上。当时,有大臣建议说: 大海中有一种鱼,尾部好像鸱,也就是猫头鹰,它能喷浪降雨,不妨将其形象塑于殿上,以保佑大殿免生火灾。武帝应允。等到大殿建成之时,群臣争相询问殿脊之上为何物,汉武帝不知如何作答,便以它长得像鸱的尾巴给起名鸱尾,后来渐渐演化成了谐音的螭吻。图38负屃图图39螭吻
又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嗓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造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 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饕餮、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螭首,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排水兽。麒麟,不畏火焰,被用作避火神兽,放在重要建筑门前。饕餮,样子似狼,性贪吃,位于青铜器上,现在称之饕餮纹。据民间传说,这种怪兽贪吃无厌,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后,最后竟然吃了自己的身体,到最后吃得只剩一个头部,所以落下个有首无身的名声。貔貅,在南方及东南亚一带都称其为龙的第九子,大嘴无肛,只进不出,深为赌徒所喜爱。澳门赌场便摆了一只玉貔貅,寓意嘴大吃四方,只挣不赔。另外还有镇宅避邪的功效。田秉锷: 《龙图腾:中华龙文化的源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思考题结合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谈谈和田玉文化的精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