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译路漫漫

書城自編碼: 296866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黄杲炘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1387504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05/37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8.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編輯推薦:
著名翻译家黄杲炘继《英诗汉译学》《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译诗的演进》之后的*翻译研究论文集。
內容簡介:
本书是作者的第三本论文集,主要内容分四部分:诗可以,要看怎么译是10篇发表于《中国翻译》《东方翻译》《文学报》等的文章;译诗随笔是14篇较短文章,谈的是如何译诗以及译诗的发展;世事沧桑心未冷则是《诗双月刊》总编辑王伟明的长篇访谈与黄杲炘细谈翻译;译诗之外是一些随笔,内容如文章的标题。
關於作者:
黄杲炘,上海人,在英诗汉译中首创兼顾韵式和诗行顿数、字数这一迄今最严格的译诗要求。出版的译作有《华兹华斯抒情诗选》《末代行吟诗人之歌》《丁尼生诗选》等,著有《英诗汉译学》《英语诗汉译研究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和《译诗的演进》。其中,《英诗汉译学》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目錄
诗可译,要看怎么译
从一次征译诗活动想到
诗,未必不可译
突破英诗汉译的传统
非常诗,非常译
从胡适第一首白话译诗《老洛伯》说起
从胡适的白话译诗《关不住了》说起
把丧失掉的东西还给译诗
《柔巴依集》的中国故事
格律体新诗和英语格律诗
《英诗十三味》的异味

译诗随笔
没去走的路
从《伊索寓言》说起
从诗味寡淡说起
有什么要求,出什么译诗
有关诗歌形式的联想
从柔巴依进地铁想到
译诗的解放和狂欢
洛威尔一节诗的中国故事
对闻一多译诗的再认识我
Sea-Fever的多种汉译
从西庸的囚徒想到
译诗断想

世事沧桑心未冷
王伟明与黄杲炘细谈翻译

译诗之外
从鲁滨孙从未漂流说起
经典创作的经典制作
关于著作权保护
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女子高校
这是环游美国吗?
看着我的眼睛四例
打字机的故事
我读过这样一篇序言

内文(序、跋、第一章节、精彩章节):
內容試閱
前 言
1982年,我给《新民晚报》的十日谈写了短文《〈柔巴依集〉传奇》,这是我第一次给报纸写东西,也是第一次写有关译诗的事。后来看到有的文章中搞错了郭沫若所译鲁拜的原作,译文和原作已对不上号,却通过仔细一寻味,则觉得郭译确实抓住了原诗的风韵,又看到有的文章对原作穿凿过深,以致译诗有违常理,却还说人家无误的译诗叫什么文学翻译啊?于是我又写了《从鲁拜谈到柔巴依》和《是理解还是误解?》,发表于《中国翻译》1987年第2期和1988年第2期,开始向刊物投稿。
进入20世纪90年代,拙译的诗集已有多本,这些诗多按我自己译《柔巴依集》时摸索到的方式译出,反映了原作韵式、诗行的音步数与音节数这三项格律要素,我感到这译法已较成熟。这时看到杨德豫先生文章《用什么形式翻译英语格律诗?》,其中罗列的译诗方式中恰恰没有拙译的这种,于是写出《一种新的译诗要求》,介绍这前所未有的译法,经过一番周折,1992年第5期《中国翻译》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此文(发表时,新改成了可行),从此,兼顾韵式、顿数、字数这一译诗要求挂出了招牌。
此后,我又看到钱锺书先生介绍两位外国诗人的诗不可译论,感到言过其实,语涉刻薄。实际上,只要解决格律问题,这两位诗人的诗也有可译的。于是我写出《诗,未必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兼谈汉语在译诗中的潜力》和《诗歌翻译是否只分坏和次坏的两种兼谈汉字在译诗中的潜力》,以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为突破口,证明至少有些诗是可译的。结果两文分别在《外国语》和《现代外语》顺利发表,更激发了我写此类文章的兴趣。
20世纪结束前,正好湖北教育社的中华翻译研究丛书需要一本有关诗歌翻译的,于是我应邀将拙文收在一起又补充些内容,成为文集《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英语诗汉译研究》(后略加修订重版,应出版社要求更名为《英语诗汉译研究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以免原书名在研究丛书中不够协调)。
这本书主要讨论诗的可译性和译法,因为诗可译并不等于怎么译都可以。要证明诗可译,就需解决形式问题,因为无论内容译得多熨帖,只要不反映原作形式,就是诗不可译论的证据,因此译诗有必要移植原作格律,而兼顾韵式、诗行顿数、字数的译法在这方面迄今要求最严格,拙文多方论证了这译法的合理和可行。
进入21世纪后,拙文开始较多讨论英诗汉译的发展,我写了《译诗的演进:英语诗汉译百年回眸》《从一首诗的汉译看译诗发展》等。这时我已发现此前英诗汉译的发展规律,认为译诗是系统工程,有专业性,单凭掌握外语和汉语未必足够,于是写成《英诗汉译学》(其中前言为《英诗汉译:发展中的专业》,下篇为《汉译英诗格律简谱》)。另一方面,挂出兼顾韵式、顿数、字数招牌后既引来质疑,而讨论译诗发展,难免提到不同译法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招致一些译者不满,不得不作些答疑或解释,后来这些文章进了文集《译诗的演进》(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这些拙文说明译诗发展的实际,介绍三兼顾译法的合理可行,是希望有较多译者采用这前所未有的译诗标准,提高白话译诗的门槛和层次,毕竟白话译诗的历史将近百年,而且几十年前就有译诗已成年之说,不便再停留在不反映原作格律的阶段。然而,尽管对其他译法的论述远不如对三兼顾的集中而全面,但至今除了拙译,采用这译法的极少,更少有整本这样的译诗出现。这让我想到,拙文主要发在学刊上,读者似多为教师,一般的译者、外国文学编辑和读者恐很少寓目。因此我觉得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原作是自由诗的,应译成自由诗;原作是格律诗的,应译成原作那样的格律诗,这完全合理可行。
于是《译诗的演进》出版后,拙文倾向于面向广大读者的读书报,当然内容仍三句不离本行:首先说明诗可译,但未必怎么译都可以,因为若不解决译诗的形式问题,说诗可译就缺乏底气,毕竟译诗与译散文不同,就在于诗是唯一有格律的文体;其次强调英语传统诗并非自由诗,其经典的传统诗都是格律诗,其内容与格律形式在汉译中既有可能反映,也有必要反映。当然,谈到的译诗方式和所用的例子都不免是三兼顾的,因为在反映原作格律方面,三兼顾可做到精确。
这次有机会出版《译路漫漫》,原先觉得离《译诗的演进》出版仅三年,担心拙文积累不多。幸好,香港前《诗双月刊》总编辑、《诗网络》编审王伟明先生几年前开始做访谈,断断续续提出有关译诗的问题要我回答,如今访谈内容也充实进来。另外,我平时记下的一些有关译诗问题的想法,可通过进一步思考写成文章。
现在检点已成篇的有关译诗的拙文,连同译诗集里的前言后记,长长短短不下百篇,可谓连篇累牍。虽说写作时间和发表的地方各异,写作时心目中的读者对象也不全相同,但自己才疏学浅,在译诗这题目下,不易写出全新的东西(有些例子用于不同的篇章倒不是举不出新例子,而是因为这些例子有名、典型、简短,特别合适),难免有重复之处。尽管收进本书时都略有改动,但为了基本上维持原状和文气通顺,删节不多。
这里还要为移植原作格律说一句。在准确反映原作内容上,译诗能做到差强人意就不错了,因为难免与原作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何况对千变万化的内容,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很难做到尽善;然而对原作千变万化的格律形式,译诗却较易准确反映,在整饬美和格律美上能一步到位做到尽美。例如按三兼顾要求译,即使译者不同,格律上仍有一致性:拙译经典十四行诗的诗行通常是五顿十二字,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第一行是我能不能拿夏天来同你相比?(1986)孙大雨对这行诗的译文是我可要将你比作初夏的晴晖?(1996)金发燊译的莎翁十四行诗也全都是这样的诗行,对这行的译文是难道我能够将你比拟作夏天?(2004)王改娣的译文为我能否把你和夏日做个比对?(2010)而拙译又改为你说我是否能拿夏天同你比?(2011)
所以,即使为追求内容准确,也不必放弃对原作格律的反映,因为这两者并不矛盾,而且放弃后者也未必有助于前者,仍难做到称心如意并留下某些遗憾。既然后者较易做得到位,不妨先考虑反映原作格律,然后在与原作相应的格律框架内追求准确反映原作内容(因为实践已经证明,两者有相近的意义容量)。我曾说过,如果没有横杆,跳高就很难发展为一项成熟的体育项目。同样,译诗也需要横杆,所以在摸索到三兼顾译法后,我就以此为起跳点,而实践证明效果颇佳,大家不妨试试。
我在拙著《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第一部分的概述中,曾引用美国诗人Edgar A. Guest(18811959)的一首It Cant Be Done(《这不可能完成》)。这里我想用一首更早更短的作品,来说明同样的问题,请看英国女诗人Christina Rossetti(18301894) 的Ill Try:

The lit|tle boy |who says |I''ll try
 Will climb to the hill-top.
The lit|tle boy |who says |I can''t
 Will at| the bot|tom stop.
I''ll try |does great |things eve|ry day,
 I can''t gets noth|ing done;
Be sure| then that |you say |I''ll try
 And let| I can''t |alone.

这首诗的韵式是xaxaxbxb,单行四音步八音节,双行三音步六音节,实际上是将人们熟知的两个谣曲诗节叠加在一起。根据三兼顾的要求,我们可确定译文韵式并要求译诗各行的顿数和字数如下:

有个|小男孩说|我来|试试,
结果他|攀到了|山顶;
有个|小男孩|却说|我不行,
结果|在山脚下|站停。
我来|试试|每一天|成大事,
我不行|却一事|无成;
你千万|应该说|我来|试试,
可得要|远离|我不行。

这译文反映了原作的内容与格律形式,只是第三、五、七行也有了韵。当然,不满意的话,可在这格律框架内修改[1]。但如果将译诗格律改丢了,那是否值得呢?看来,诗歌翻译无定法的说法是无定法者的自我安慰:既然写传统诗有定法,为什么译这种诗无定法呢?应当说,在反映格律上是可以有定法的,而且有了这定法就有了规矩,才有利于做成方圆。

黄杲炘

[1] 上面提到的《这不可能完成》后来也经过修改,由于原作中将抑扬格音步与抑抑扬格混用,所以我按以顿代步的要求改成下面这样:

有人曾说过,这事情干不成。
 但是他格格一笑说:
也许是干不成,不过他不肯
 这么说,除非他试过。
他咧嘴笑了笑,心到手也到,
 要担心,也藏在心中。
他一边干起来,一边唱起来,
 干不成的事情他完成。

有人冷言道,你永远干不成;
 至少还没人能成功。
他把帽一脱,把外套一扔,
 只见他已经在行动。
他咧嘴笑了笑,头昂得高高,
 没一点迟疑和争论。
他一边干起来,一边唱起来,
 干不成的事情他完成。

千百人会说,这不可能完成;
 千百人预言你失败;
千百人会一个个向你指明,
 有多少艰险在等待。
但咧嘴笑一笑,心到手也到,
 把外套脱了干事情;
一边唱起来,一边干起来,
 干不成的事你完成。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