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本书对传统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由形式到意义的研究范式进行了翻转,更符合二语习得的认知和习得规律。本书通过实例详细分析了动词与趋向动词之间的搭配,对留学生尤其有用。
|
內容簡介: |
传统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多是按照从形式到意义的路径来进行的,然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则往往是从意义出发,来寻找心目中的形式。这两种相逆的认知过程势必会给第二语言学习者造成识解障碍。因此,基于习得的顺向过程,《由意义到形式:汉语动趋式的功能转向》以动趋式为例进行了实际探索。《由意义到形式:汉语动趋式的功能转向》分为趋向范畴框架的构建及动趋搭配用法两大部分展开探讨和研究,尝试从动趋式人手,遵循由意义(功能和语境)到形式的思路,以期顺应第二语言习得的自然顺序。
|
關於作者: |
王宜广,2008年毕业于暨南大学,获硕士学位;2011年获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今在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任教。2013-2014年为韩国圆光大学中语中文学科交换教授。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汉语二语教学等。2014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及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已在《语文研究》《汉语学习》《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暨南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十几篇。
宫领强,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2008年获暨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2013年获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2013年于鲁东大学工作至今,现为韩国圆光大学交换教授。参与国家哲学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项,并在《汉语学习》《语文研究》《暨南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第一部分 趋向范畴框架的构建
第一章 趋向范畴研究现状及范畴、功能转向
第一节 由意义到形式: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开创的语法研究新思路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现状和趋势
第三节 趋向动词的范畴和功能转向
第四节 趋向范畴之趋向的概念内涵
第五节 趋向范畴的构建方式概念语义结构
第二章 位移性趋向范畴及其概念语义结构
第一节 位移性趋向的概念语义结构
第二节 位移性趋向概念语义成分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状态性趋向范畴及其概念语义结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状态性趋向的概念语义结构
第三节 状态性趋向概念语义成分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时体性趋向范畴及其概念语义结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时体性趋向的概念语义结构
第三节 时体性趋向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结语
第五章 动趋式的功能转向及概念语义框架
第一节 动趋式的功能转向
第二节 动趋式的概念语义框架
第三节 动趋语义搭配总表及图示
第二部分 动趋搭配用法
(一)使用图示
(二)动趋搭配用法分级表
(三)动趋搭配用法例释
(四)动词音序检索表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目前,对外汉语教材在设置和安排趋向动词(补语)时均是按照形式进行的。有必要根据外语学习的特点,探索以语法意义和范畴为主线的路子。按照叶斯柏森(1924)的看法,从形式到意义和从意义到形式,是认识语法的两条路径,并无根本的不同。从成人学习外语的规律来看,语法意义和范畴往往居于核心位置,学习者往往是从意义出发,寻找目的语中的形式。但在现有的教学语法体系中,过于强调以形式为纲(孙德金,2015)并以趋向补语为例,指出趋向补语是以起来下去等趋向动词的形式为主,都看作趋向补语,而不是按照这些形式所表达的不同意义分属不同的范畴,于是就出现了趋向补语的各种引申用法。事实上,哭起来热起来和站起来坐起来性质完全不同,后者表示结果,因此有可能式(站得/不起来),前者是时体成分,没有可能式(*哭得/不起来)。
邓守信(2015)也指出,截至目前,绝大多数教材运用的是结构导向的语法点描述,即专注于学习者必须掌握某一句型的内部结构。然而掌握某个句型的内部结构,并无法自动促使学习者在自然的言谈交际时使用这些结构。在此基础上,邓守信等在编写《当代中文课程》时,采取了功能导向的语法点描述。功能导向侧重于某句型在交际时有什么作用,更确切地说,说话者希望借由某句型来传达某种讯息给听话者,而且他们在教材中从功能、结构与语用原则。
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从结构形式到意义的思路,即某一语言点具有哪些意义。然而,若从学习者的视角来看的话,这种输入方式与二语习得者的输出方式正好相反。二语学习者面临的是在看到任何场景时能够调动大脑储存的词库将场景表达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学习主要学习词汇和语法的意义和用法,而较少关注其功能和所使用的语境。因此,在上述观点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从动趋式人手,遵循由意义(功能和语境)到形式的思路,以期顺应第二语言习得的自然顺序。
叶斯柏森(1924)在其《语法哲学》一书中提出了进行语法研究的两种思路:从意义出发去研究其形式,或者从形式出发去探究其意义。廖旭东(1987)在给《语法哲学》所做的序言"《语法哲学》和汉语语法学"中指出,叶氏认为这两种研究方法研究的语法事实相同,只是研究角度不同,两者互相补充,就能给某一种语言的语法事实以一个完整的、明晰的概述。 胡明扬(1958、1997)一再指出,任何语言形式都必然要有相应的语义内容,因此,在语法研究中必须坚持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不可分割的原则。建立在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密不可分关系基础上的范畴,则"反映着对象、现象底最普遍的特性,反映着现实底最普遍和最根本的关系和联系"(《逻辑》78页)。 胡明扬(1994)还指出,任何语法范畴都是由一定的语法形式和相应的语法意义相结合而构成的,都和一定的语义内容有联系,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语法范畴说到底都是语义语法范畴,这也就是所有的语法范畴都根据一定的语义内容来命名的道理,如"性范畴 "、"数范畴"、"时态范畴"、"动态范畴"、"人称范畴"等等。把一部分语法范畴称为语义语法范畴是为了强调这部分语法范畴和语义之间特别明显的联系,也是为了从语义内容着手去寻找相应的语法形式,从而确立新的语法范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