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王立群智解成语系列丛书(套装6册)

書城自編碼: 29714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王立群
國際書號(ISBN): 9787D24197939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876/136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6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法理学十六讲:主题与理论
《 法理学十六讲:主题与理论 》

售價:HK$ 82.8
少年解码侦探团(全6册)旗语密码、字母数字密码、加密暗号密码、多重密码、语言密码!每册解锁一种!沉浸式解码,提升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
《 少年解码侦探团(全6册)旗语密码、字母数字密码、加密暗号密码、多重密码、语言密码!每册解锁一种!沉浸式解码,提升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 》

售價:HK$ 205.6
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 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

售價:HK$ 308.2
地方戏曲文献汇编.河北卷.中(全三册)
《 地方戏曲文献汇编.河北卷.中(全三册) 》

售價:HK$ 1147.7
心可以知道:先秦儒家“情”论
《 心可以知道:先秦儒家“情”论 》

售價:HK$ 89.7
黄埔军校史 1924-1927
《 黄埔军校史 1924-1927 》

售價:HK$ 158.7
复杂心智:在变动时代重启人类天赋能力
《 复杂心智:在变动时代重启人类天赋能力 》

售價:HK$ 59.8
图像工程(第5版)
《 图像工程(第5版) 》

售價:HK$ 457.7

 

編輯推薦:
用成语钩沉历史掌故
通过成语点评社会热点
解读成语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王立群智解成语》系列图书,不仅具有知识性、可读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的史料性和辞书特征,其读者对象年龄跨度大,适合各个社会层次及不等文化水平的读者朋友阅读。
王立群先生的这套著述,语言幽默,学理严谨,深入浅出,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精彩的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汉语成语的范本。
內容簡介:
《王立群智解成语①》、《王立群智解成语②》结合时政和当前社会热点,用大量汉语成语去勾陈历史,以古喻今,既介绍了成语背后的故事,又阐发新意、新解,更精彩,更可读。本书套从婚姻的幸福密码、真正的勇士、朋友之交、流言猛于虎、怎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医患之殇、一个没有师道尊严的民族没有未来等十五个方面来阐述成语背后的深刻涵义。
《王立群智解成语.3》共十五章,从遇见互相吸引,到恋爱、热恋、分别以及恋爱中遇到的种种阻碍,再到婚姻、白首相老,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的结晶成语中都可以找到相对的描述,通过对成语的讲解,对前人对爱情以及相处之道的剖析,也许能够给正在困惑的你点亮一盏明灯,对爱情有更深刻的理解,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像王立群老师说的那样,把握住现在。
《王立群智解成语①》、《王立群智解成语②》结合时政和当前社会热点,用大量汉语成语去勾陈历史,以古喻今,既介绍了成语背后的故事,又阐发新意、新解,更精彩,更可读。本书套从婚姻的幸福密码、真正的勇士、朋友之交、流言猛于虎、怎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医患之殇、一个没有师道尊严的民族没有未来等十五个方面来阐述成语背后的深刻涵义。
《王立群智解成语.3》共十五章,从遇见互相吸引,到恋爱、热恋、分别以及恋爱中遇到的种种阻碍,再到婚姻、白首相老,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的结晶成语中都可以找到相对的描述,通过对成语的讲解,对前人对爱情以及相处之道的剖析,也许能够给正在困惑的你点亮一盏明灯,对爱情有更深刻的理解,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像王立群老师说的那样,把握住现在。
《王立群智解成语4》围绕反腐倡廉这个中心,先从当下中国打虎拍蝇反腐战役写起,思考了贪腐是如何产生的,又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分析了贪腐的主要表现,*后写如何治理腐败,以及历史上的反腐文化等问题。
《王立群智解成语5 为官之道》围绕为官之道 道在为民这个主题展开论述,王立群先生认为,中国悠久的历史,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一部政治史。这其中,集聚了大量的治国经验、为官之道、从政之方,有精华,也有糟粕。为官者,应吸取其中有益的部分,为当今的社会建设所用,这就是资治通鉴,古为今用。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秉承了之前智解成语系列的风格,以成语为切入点,钩沉历史典故,讲述历史故事,阐释历史规律。本书以家风家训为主题,从家风的定义,夫妻、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相处之道、我国古代家庭的经典家风内容等方面展开讲述,涉及齐家治国、耳濡目染、康庄大道等一百余个成语,内容丰富有趣,语言通俗幽默,可读性强。
關於作者:
王立群,山东新泰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省管专家,河南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曾荣获河南省、国家高校教学名师奖,河南省十大师德标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称号。
先后出版《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目錄
王立群智解成语①
一、成语是如何炼成的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成语是汉语中最能表现民族语言特色的部分。成语中蕴含着无比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成语是历史的缩影,成语是民族文化浓缩的结晶,成语是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成语是前人生活经验的累积。可以这么说,不了解成语,不熟悉成语,不会准确地运用成语,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汉语强大的表现力,就永远体验不到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就只能一直徘徊在汉语的大门之外。既然成语有如此重要的功能,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成语到底是怎样的语言片段呢?成语是怎么成的呢?
成语一词的形成
成语的成
成语的生成来源
二、舌尖上的成语
民以食为天,吃喝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是人得以生存、延续的基础。爱吃是人的天性。那些特别爱吃的人,现在被称为吃货。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对吃也特别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从各方面满足着自己的味蕾。打开电视看一看,几乎每一家电视台都有一档关于吃的栏目。中国历史悠久,在吃文化方面,保存了不少文献。我们从成语的角度,来讲几个古代的吃故事。
食指大动、染指于鼎因为吃
各自为政还是因为吃
不食周粟人活着不光只为吃
墦间乞余舌尖上的悲哀
三、梦里乾坤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每个人都有思想,所以人人都会做梦。艺术家因为梦激发出创作灵感,方术之士通过梦来预测未来的吉凶,普通人因为梦人生平添了几许色彩。梦无论怎么奇特,总是与现实世界有联系的,是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曲折反映。在历史的沉积中,梦亦无处不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些成语,就源自古人的梦,与梦有密切的关系。
病入膏肓:梦即现实
庄周梦蝶:纠缠不清的梦与现实
南柯一梦、黄粱一梦:现实没有梦中寻
痴人说梦:多闻阙疑
四、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年的央视春晚,有一首朴实的歌曲,以平凡的语句、舒缓的旋律,诉说了岁月流转中的普通故事。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歌曲在不经意的旋律流淌中,一下子触动了所有观众的心弦,成为这年春晚最火的歌曲。这首朴实感人的歌曲名字叫《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词不惊人、曲不激烈的歌曲,为什么竟然如此震撼人心呢?
时间究竟是什么
确定的时间与不确定的心理
一个起点两种态度
五、如何做一个好父亲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以家风是什么为题,在全国许多地方连续进行了采访报道。这个活动传播了正能量,也引起人们对家风内涵的进一步思考。与此同时,媒体报道了好几起校园投毒案,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类坑爹事件,促使我们对教育这个问题追问、反思。不少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古代,试图从祖先的智慧中汲取经验教训。汉语成语中有哪些育子成语呢?我们从中有何借鉴呢?
孺子牛的尴尬
什么是爱
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言传身教
六、寻找包青天
在十官九贪的封建社会,清官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的,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于是,百姓们虚构出了众多的青天大老爷,他们铁面无私辨忠奸,他们是定盘的星,寄托着百姓心中的信仰与期待。任何虚构都是有现实基础的,中国古代的清官以其高风亮节彰显着官场正气。反腐与倡廉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在对贪官进行揭露的同时,学习清官的高风亮节亦是必要之举。那么,中国有哪些清正廉洁的成语?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哪些反腐文化呢?
不贪为宝
两袖清风与两袖铜臭
一意孤行的坚守
借我一双慧眼
七、老虎与苍蝇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一行动开启了新时期的反腐工程。一年多来,一批省部级高官纷纷落马,显示了政府猛打老虎的决心与信心,使得贪官望而生畏,百姓拍手叫好。那么,中国成语中有哪些与老虎苍蝇有关的成语?老虎苍蝇为何该打?
乌纱的诱惑
有利可图
贪官之贪
八、诚信的力量
诚实守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但在今天,这一向来被奉为圭臬的传统道德像一座遍体鳞伤、备受侵蚀的大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司空见惯,我们正面临着一场信任危机。
三季的承诺
立木为信
食言而肥
九、感恩的心
知恩图报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基本的人格修养。父母的养育之恩、师友的提携之情,这自不必言,智障儿童身边的圆梦人,老人摔倒后素不相识的人伸出的一双手,下雨天陌路人的一把雨伞,挫折时一句鼓励的话语,无一不是心中最感动的瞬间,传递出的是铭记一生的温暖。中国成语是中国文化的载体,知恩图报自然是成语家庭的重要一员,那么,中国成语中有哪些经典的感恩成语呢?它们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精彩故事呢?
结草衔环
一饭千金
知恩图报
十、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先是有人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人均40本、俄罗斯的人均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雅虎读书,2012年10月9日)。接着,有新数据指出,北欧国家人均年阅读量达到24本,而我国年人均阅读量仅为6本。后来,又有人研究说,按照严谨的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为8.48.5本,美国约为8.7本。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与2011年的4.35本相比基本持平(《中国人的阅读现状》,《东方今报》2013年10月17日)。尽管这些数据很不确切,但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国人的人均阅读量是非常低的。中国人真的不读书吗?
中国人是有阅读的习惯的
读书究竟为了什么
没空,忙着呢
十一、安得广夏千万间
十二、老有所依
十三、都是追星惹的祸
十四、包装界的怪象
十五、雾里看花
王立群智解成语②
一、婚姻的幸福密码
二、真正的勇士
三、朋友之交
四、流言猛于虎
五、怎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六、医患之殇
七、一个没有师道尊严的民族没有未来
八、给犯错的人一个机会
九、死不起的中国人
十、说话是门艺术
十一、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十二、你方秀罢我登场
十三、睡觉那些事儿
十四、中国式饭局
十五、欲望双面胶
《王立群智解成语③》目录:
一、世界这么大,还能遇见你1
邂逅相遇:不期而遇的美好2
一见倾心、一见钟情:爱之幸6
走马观花:陡然转变的幸福13
二、待你长发及腰17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无瑕的恋情18
金屋藏娇:美丽的童话22
情窦初开、秋水伊人:初恋不顾一切28
三、相约在荒烟蔓草的年代33
桑中之约、桑间濮上:约会的好去处34
花前月下、月约星期:约会可不是秀给别人看的39
待月西厢:一部经典的约会教科书46
四、拿什么送给你,我的爱人49
采兰赠芍:中国式情人节礼物50
投木报琼:《诗经》时代的抛绣球56
钿合金钗:唐玄宗的爱情信物59
五、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67
割臂之盟:私定终身的约定68
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热恋时的坚定执着74
之死靡它:遭遇打击时的触底反弹79
六、土豪、屌丝、文艺青年、高富帅84
以貌取人:谁都喜欢漂亮的,可哪有那么多漂亮的85
才貌双全:想得很美,不过也就是想想93
嫌贫爱富:似乎令人厌,其实很现实98
东食西宿:貌似好办法,实际不可能101
七、多情自古伤离别
八、从别后、忆相逢
九、爱的阻力
十、向左走、向右走
十一、爱入歧途
十二、中国式姻缘
十三、今天我要嫁给你
十四、婚姻磁场
十五、白头偕老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儿
后记
《智解成语.4》
《智解成语5》
《智解成语6》
內容試閱
施衿结缡、寝丘之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爱孩子是父母们都会做的事,但是爱需有道,爱需有法,爱不是一味地溺爱,也不单是日常生活中的嘘寒问暖,而是引领孩子向善、向上、向前。
颜之推提到,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溺爱,他们对子女的饮食言行,总是无条件地满足,任其为所欲为,该告诫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斥责的反而和颜悦色,孩子长大懂事之后,他就会认为自己的言行举止理应如此,显然,这种爱是不对的(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颜氏家训教子第二》)。颜之推举了一个例子: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从小聪明多识,他的父亲对其特别宠爱。假若他有一句话说得很漂亮,他的父亲就会到处宣扬,巴不得过往的行人都知道自己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一年到头挂在嘴上,生怕哪天忘记宣扬儿子的才智。但是,假若他有一件事做错了,他的父亲则会为他百般掩饰,希望他能够自我改正。在父亲这样的失当管教之下,这位学士渐渐长大了。长大后的他以为还是生活在父亲为他营造的小圈子里,为人粗暴傲慢,不知收敛。后来终究因为说话不够检点而被周逖抽出肠子,用他的鲜血祭奠了战鼓(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颜氏家训教子第二》)。至此,估计他的父亲肠子也该悔青了,又或许他父亲至死都不会明白儿子因何而死,只是会一味地去咒骂周逖吧。当然,颜之推还指出父母对子女疼爱,也不是想让他们作恶犯罪,只是看不得子女受责备时沮丧的脸色,不舍得子女受皮肉苦。归根结底,就是不懂得怎样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
《战国策》中有一则非常有名的故事触龙说赵太后,古文选本中经常选录此篇。战国时代的赵惠文王驾崩,其子赵孝成王即位,因年幼,便由其母孝威太后临朝听政。一心想吞并六国的秦国瞅准时机,向这对孤儿寡母开刀了。强敌压境,赵国岌岌可危,在此危急时刻,孝威太后派人向齐国求援,希望齐国可以发兵助己一臂之力。齐国同意了孝威太后的请求,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要求,那便是让孝威太后的小儿子安国君到齐国做人质。在战国时期,两国因为政治、军事原因而交换人质并不罕见,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就曾经被送到赵国去做人质。但是齐国的这一要求,孝威太后无法接受,因为她的小儿子是她的心肝肉,锦衣玉食伺候着都嫌不够,怎么忍心让他舟车劳顿到齐国去,甚至可能面临性命之忧呢?但是,不去做人质,齐国就不出兵,秦国的威胁就无法解除,所以朝中大臣便劝谏孝威太后。孝威太后态度也很坚决,不同意,而且她放言说谁要是再劝说,她就吐这人一脸口水。大臣们很着急,但也很无奈,这时左师触龙拜见孝威太后。孝威太后知道触龙是来劝说自己的,气不打一处来。没想到,触龙拜见孝威太后后,并没有说什么军国大事,而是先说自己的腿脚不便、饮食不佳等,而这些顿时让孝威太后心有戚戚焉,怒气稍微消了一些。接着,触龙向孝威太后请求让自己的儿子进宫做侍卫。孝威太后便问触龙:男人也爱儿子吗? 触龙说:比女人更爱。孝威太后不信,触龙则说孝威太后爱女儿胜过爱儿子,因为她爱燕后胜过安国君。当初燕后出嫁时,孝威太后握着她的脚后跟哭泣、不舍,但是每当祭祀的时候一定会祈祷不要让女儿回来,希望她在燕国可以生育子孙继位为王。这些都是为燕后的长远打算,但是安国君没有军功,等孝威太后驾崩后,他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 触龙的一番话,让孝威太后幡然醒悟,立马派人为安国君准备,将之送往齐国做人质,齐国亦遵守承诺,出兵救赵。
触龙言及孝威太后对燕后的爱,涉及中国古代的一个婚俗。古代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要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还要对女子叮嘱一番。《诗经豳风东山》有言: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此为东征的将士回忆当初与妻子结婚时的情形,仪式复杂,其中一条便是岳母为妻子结佩巾。《仪礼士昏礼》言: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母亲叮嘱女儿:嫁过去要勤勉、要恭敬,要日夜谨记自己在家庭中承担的事务,不要背弃自己的职责。如此嘱托是为了女儿能够在夫家稳住地位,家庭和睦。由此形成了成语施衿结缡,用以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触龙之所以能够说动孝威太后,在于他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人父母者,必须为子女做长远打算,这是历史上成功父母的共识。
春秋时期楚国良相孙叔敖精明能干、清正廉洁,楚王多次要赏赐他土地,他都没有接受。在临终之前他对儿子说了这样一段话: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吕氏春秋》卷十《异宝》)孙叔敖告诉儿子,因为自己生前一直没要楚王的赏赐,自己死了之后,楚王一定会赏赐土地给他。土地可以要,但是不能要肥沃富饶的土地。在楚国与越国之间有一个叫寝丘的地方,这里土地贫瘠,而且名字也不吉利,要要就要这块地,这是可以长久拥有的封地。寝丘,即陵寝之丘,有陵墓的意思。孙叔敖死了之后,楚王果然要封赏给他儿子肥沃富饶之地。根据孙叔敖的临终嘱托,他儿子拒绝了楚王的赏赐,请求给予他寝丘之地。楚王对于孙叔敖儿子的请求很是不解,但是一来人家就是不要富饶之地,二来寝丘之地实在不起眼,将如此贫瘠之地封给功臣之子,既没有什么损失,还能落个赏赐功臣的美名,何乐不为呢? 孙叔敖儿子因此有了寝丘这块封地。有了地,一切都不是问题,贫瘠的土地经过努力,一样可以开花结果。根据楚国的规定,楚国拥有封地的人死后几代没有军功,封地即要收回,除此之外,楚国的某些封地有时候会成为他国与楚国争夺的战场。但由于贫瘠,寝丘之地始终没再进入过楚国国君的视线,因为它太不起眼了:赏赐的时候经常忘记它,即便想起也拿不出手赏赐功臣;名字不佳,信奉鬼神、希望求得福报的楚国、越国也没有为此地而发动战争,因此孙叔敖的子孙在寝丘之地过得很太平、很安逸、很长久。
孙叔敖在位之时不要封地,为的就是自己死后楚王因为愧疚而大赏其子孙;告诫儿子要寝丘之地,为的就是保住子孙后代长久的封爵。孙叔敖异于常人的选择,一来显示了他的智慧,二来表明了他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后人从此故事中概括出了寝丘之志这个成语,以比喻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
除了通过父母的力量为子女谋得长远的生存途径,还有一种为子女长远计的方式,那便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增强子女谋生的能力,提升子女的个人修养,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在社会立足。司马光特别强调对孩子的教育,他认为疼爱子女,就应当好好教育他们,培养他们成人。疼爱子女却让他们走上邪路,又怎能算得上疼爱他们呢(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亡,乌在其能爱子也?《司马温公家范》卷三《父》)?在司马光看来,为子孙后代做长远打算,造福后代,这是为人祖、为人父者共同的心愿,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很少。当时社会上有很多人只懂得多攒钱、多买地,田地连阡陌,商铺遍街巷,粮食堆满仓,财物塞满箱,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怡然自得,也自以为子子孙孙能够享用不尽。殊不知,自己殚精竭虑积攒的家财,身后便会被子孙很快败光,更有甚者,在其生前子孙便盼望着他早点死去,以便早日继承家产,并为此不惜投毒杀人。究其原因,就在于为人祖、为人父者只知道赚钱求利,不懂育子之道,不懂用礼义教育子孙,不懂用礼法管理家庭(然不知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
家。《司马温公家范》卷二《祖》)。在这样的教育下,他们的子孙从小只知道追逐利益,不知道讲道义。
父母是子女的守护者,亦是子女的引路人,生而有养,养而有爱,爱而有道,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义务,是传统家训对父母的道德规范。
慈乌反哺、寸草春晖、扇枕温衾、菽水之欢、不辱椿萱:如何为人子女
子女年幼,父母抚育子女含辛茹苦,无微不至,而至父母年老,为人子女者亦当明晓慈乌反哺之理,以寸草之心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慈乌,是乌鸦的一种,相传此鸟能够反哺其母,故称慈乌。小
慈乌长大后,在母鸟无法觅食之时,会让母鸟栖息在巢穴中,自己主动出去觅食喂养母鸟。人们便用慈乌反哺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与慈乌反哺意思相近的,还有一个成语春晖寸草,也称寸草春晖,此成语源自孟郊那首非常有名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草,比喻子女的孝心像小草一样微弱。春晖,指的是慈母恩情如同普泽万物的春天的阳光一般。寸草春晖用来比喻父母恩情深厚,子女难以为报。
父母之恩大于天,为人子者当行孝道,这是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孝经》有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子女为父母尽孝,是天经地义之事。又言: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
孝。不孝为众罪之首。传统家训对此亦作强化说明。概括来说,子女之孝当有四个层次:
第一,口体之养。
为人子女,首先要给予父母必备的物质生活。无论家庭贫富,各尽己心,不要断了父母的饮食;可以委屈自己,但是不能委屈了年迈的父母。司马光《家范》中举了两个此方面的例子:东汉的江革、十六国时期的王延。
东汉谏议大夫江革,年少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王莽篡位,天下大乱,盗贼并起,为了避祸,江革背着母亲外出逃难。一路上艰难无比,常常靠采拾野菜果腹。后来江革与母亲客居下邳,为了省钱,他赤脚走路,依靠给人打工赚钱。随身所用之物,都给母亲准备齐全。西河人王延,为人孝顺,夏天在父母枕边扇凉风,冬天用自己的身体为父母暖被。隆冬严寒,他自己体无全衣,而父母亲却生活得很好。与王延悉心照顾父母情况相似的,历史上还有不少,比如二十四孝之一的黄香温席,留下了成语扇枕温衾,也称扇枕温席,用来形容对父母十分孝顺。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总有一些不管父母者,让父母老无所养。《孟子离娄下》提出了五不孝之事,其中前三不孝为: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好货财,
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因为懒惰、嗜酒好赌、爱财、偏爱妻室儿女等个人原因而置父母于不顾,而且还总是以种种借口为自己不孝敬父母辩护,清代无名氏的《八反歌》篇末的话语亦可以送给那些不孝的人:富贵养亲易,亲常有未安;贫贱养儿难,儿不受饥寒。一条心,两条路,为儿终不如为父。劝君养亲如养儿,凡事莫推家不富。《八反歌》说得很直白,子女不孝,是因为不能以父母照顾子女之心来照顾父母。
第二,敬顺愉悦。
《论语为政》记载了这么两段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乎?孔子的两个学生子游与子夏向孔子请教何为孝,孔子回答子游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足够了。但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是心存敬意地孝顺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通过这种比对,说明为孝之道以敬为内核,无敬则无孝。这是成语犬马之养的出处,指的是仅能供养父母而不存孝敬之心。孔子回答子夏是这样说的:子女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有事情,儿女为父母去效劳;有酒有肴,让父母吃喝,难道能认为这样就是孝吗? 孔子此处亦是列出了反面例子,并正面提出为人子女尽孝,应当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颜悦色。
孔子的两处回答,实际上内容可以合而为一,《礼记祭义》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深爱父母者,自然而然地会对父母有孝敬之心,自然会和颜悦色,一句话即要有心,这是在口体之养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只要有孝敬父母之心,哪怕是再简单的饮食照顾,父母都会非常欢喜,成语菽水之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菽水,即豆和水,指普通饮食。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出自《礼记檀弓下》。子路向孔子悲叹说:伤哉贫也! 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贫穷真叫人伤心啊! 父母在世时没有什么可以供养,父母去世后,又没有东西可以按规矩办丧事。孔子则说: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首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父母生前,尽管自己只能提供粗茶淡饭,但只要能让父母高兴,精神愉快,这样就已经是做到孝顺了。父母死后,只要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力办事,也就是合乎丧礼的要求了。
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矣。(《庭训格言》)可见,为人子女,当以让父母心情愉悦为务,力行孝心。
第三,不辱椿萱。
椿是一种长寿的树木,《庄子逍遥游》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古人常用椿来喻指父亲,希望父亲长寿。萱,是一种草本植物,相传可以让人忘忧,游子远行之前都要在母亲堂前种上几棵萱草,以免母亲思念牵挂。不辱椿萱,指的是不要让父母因为自己的言行受辱。
为人子女,要尽力维护父母的尊严与声望,不要因为自己的言行让父母蒙羞。《大戴礼记曾子立孝》即言:不耻其亲,君子之孝也。《孟子离娄下》所列举的五不孝之四便是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放纵耳朵和眼睛的欲望,给父母带来羞辱。刘向《说苑》卷三记载了与此相关的一则故事:
曾参在瓜地除草时不小心锄断了瓜苗的根,他的父亲曾晳看到之后大怒,抡起一根大木棍就向曾参的后背打去,曾参一下子就被打得不省人事了。过了一会儿,曾参苏醒过来,赶紧爬起来向曾晳进言:刚才儿子做错了,让您生气,父亲用力教育儿子,该不会累病了吧? 后来曾参回到自己房里,弹着琴唱起歌来,目的是让父亲知道自己身体并无大恙。这在曾参看来是为人子者当做之事。但是,孔子听说此事之后却很生气,他告诉门下弟子,如果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门。曾参拜见孔子受阻,很是疑惑,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过错,便请他人向孔子请罪,希望孔子能够告知原因。孔子以舜事父的故事给曾参上了一课。舜的父亲名瞽叟,舜母死后,瞽叟再娶,生下了儿子象。瞽叟特别喜爱象,便多次与后妻联手,想要杀掉舜,以霸占舜的财产,但是舜总是很警觉,瞅准时机逃跑了,瞽叟的杀子计划便失败了。即便父亲有这样的举动,舜却能够做到不失孝道,瞽叟使唤他,他总是在身边。对于舜来说,如果是小棰,他就等着被处罚;如果是大木棍,他就逃走。因此,瞽叟没有犯下不称职父亲的过错,舜也保持着他的孝道。在孔子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孝。如今曾参侍奉父亲,放弃自己的身体等待父亲暴打,也不知道躲一下,一旦不小心被打死了,就会陷父亲于不义,背上杀子的罪名,他这是大不孝。很显然,孔子之所以认为曾参不孝,就在于他看似孝顺的行为可能会使其父背上恶名,这便失去了孝的本义。
第四,显亲扬名。
显亲扬名,指的是使父母双亲显耀,名声传扬,出自孔子向曾参传授的一段话。他说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不敢也不能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之道,修养道德,有所建树而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此处,孔子将孝分成了三个阶段,而立身行道,让父母荣耀是最高境界。自先秦时期中国就流传下了三不朽的理念,立德、立功、立言遂成为中国人念念不忘的志向。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是许多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屈原在去留选择时,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不甘心退而静默不语,不愿意无人知晓他的心志,所以不断地申说自己的不平与志向。留名,不仅是留下自己的名声,更是留下父母的名声,所以显亲扬名成为支撑很多人继续前行的动力。司马迁遭遇宫刑之后,隐忍苟活,为的就是要完成父亲司马谈的遗愿,完成写就史书的事业。司马谈亦是显亲扬名的身体力行者,司马氏家族远在虞、夏两朝就已经显扬功名,负责记录史事,司马谈不愿意祖业到他而中断,故而临终之际一再嘱托司马迁不要忘记承续祖先的事业。司马谈的遗训中还提到: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
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
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
司马谈说,孝道起始于侍奉双亲,进而侍奉君王,最终在于立身扬名。扬名后世,为父母双亲增加光彩、荣耀,这是最大的孝道。天下人都称颂周公,就在于他的言论能够传播周文王、周武王的功德,传达古公亶父、季历乃至公刘的思想,以尊崇始祖后稷的功业。这便是司马谈督促司马迁写就皇皇史书的心理基础。在坚守孝道的父亲的影响下,司马迁以极大的忍耐力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写作,在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中将父亲写入,让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为司马氏一族扬名。三国时代的王昶也曾说过:夫人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以显父母。可见,显亲扬名而行孝的思想影响深远。
孝,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在于只要用心便能尽孝,也能尽好孝。复杂在于有些人的心里装的东西太多,留给父母的只有那么一丁点儿的空间,有的甚至直接将父母驱逐出内心,不给一点儿位置。所以,世间便多了那个被推上墙头的父亲,多了那个与破烂儿为伍的母亲,多了那个他人面前道貌岸然、父母面前龌龊不堪的不孝子。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孝经》就已经指出: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爱护自己的亲人而爱他人,不敬重自己的父母而敬重他人,这有违于人之常情,有违于礼法,有违于道义,这样的人再有能力也不可与之交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