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本书共十九章。*章至第九章是微观经济学部分,包括导论、供给与需求原理、消费理论、生产理论、成本分析、市场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一般均衡分析、微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至第十九章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简单国民产出决定理论、总供给的基础、货币与银行理论、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通货膨胀和失业、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本书写作方法的重要特色是,通俗易懂地表达深奥的经济学原理,而避免烦琐的推导和演绎,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经济学的意趣盎然。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以及其他专业的教学,也适合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学爱好者阅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十九章。*章至第九章是微观经济学部分,包括导论、供给与需求原理、消费理论、生产理论、成本分析、市场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一般均衡分析、微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至第十九章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简单国民产出决定理论、总供给的基础、货币与银行理论、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通货膨胀和失业、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本书写作方法的重要特色是,通俗易懂地表达深奥的经济学原理,而避免烦琐的推导和演绎,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经济学的意趣盎然。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以及其他专业的教学,也适合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学爱好者阅读。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社会的技术可能性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原理
第一节需求原理
第二节供给原理
第三节市场均衡
第三章消费理论
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厂商的目标和生产函数
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
第五章成本分析
第一节等成本线
第二节要素的最优组合
第三节成本的概念
第四节短期成本函数
第五节长期成本函数
第六章市场理论
第一节市场类型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五节不完全竞争市场概述
第六节博弈论基础
第七节价格歧视
第七章要素价格决定理论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供给
第三节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
第八章一般均衡分析
第一节一般均衡的条件
第二节一般均衡的过程
第三节竞争市场的效率
第九章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垄断
第二节外部性
第三节公共品
第四节不完全信息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宏观经济变量
第二节总供给和总需求
第三节国民产出的核算
第四节GDP核算的恒等式
第十一章简单国民产出决定理论
第一节国民产出决定的ASAD模型
第二节消费、储蓄与国民产出
第三节投资与国民产出
第四节国民产出决定的NIAE模型
第十二章总供给的基础
第一节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总供给与国民产出
第三节供给学派经济学
第十三章货币与银行理论
第一节货币
第二节银行
第十四章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
第一节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二节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三节双重均衡模型
第十五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中央银行
第二节货币政策
第十六章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财政政策
第二节ISLM模型与政策效力
第十七章通货膨胀和失业
第一节通货膨胀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与对策
第三节失业
第四节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八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经济增长概述
第二节古典经济增长动态模型
第三节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国际贸易原理
第二节国际金融原理
练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三版前言世界正处在一个急剧变革和不断创新的时期,新技术爆炸式的发展使许多奇思妙想能够迅速变为新颖的产品,传统的思维方式常常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冲击。这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的确是经济学的现代戏剧的一幕。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中指出,经济状况在不断地变化着,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自己的问题。在英国以及欧洲大陆和美国,人们比以往更加积极地进行经济学研究。当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正在经历着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这就必然促使人们积极地研究经济学。经济学的历史表明,经济思想一旦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便会酝酿和掀起社会变迁的浪潮。众所周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问世,终结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体制,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让许多国家摆脱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而走向繁荣。中国经济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维护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可持续、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等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可以相信,经济学对于揭示经济的变动趋势,探索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都是重要的工具。对第三版的修订更注重教材的可读性,同时略去了一部分内容如福利经济学等,增加了一部分内容如经济增长理论等。第三版修订工作的分工如下: 刘辛元负责第一章至第六章,欧阳勤负责第七章至第十三章,董思雁负责第十四章至第十九章,刘秀光负责统稿与定稿。
●●●●●第一版前言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本书的第一章至第九章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第十章至第十九章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等; 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例如,投资与消费的决定、中央银行对货币和利率的管理、经济增长、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等。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的问世是微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的出版,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尽管自亚当斯密时代以来,微观经济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亚当斯密的许多观点至今仍然不断地为人们所引用。尽管宏观经济学已经远远超越了凯恩斯开创性研究的成就,但凯恩斯所提出的许多命题仍然是今天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经济学是动态的科学,它所揭示的是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以及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因此,经济学必须置身于现实世界中,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成为一门活生生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科。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学科,而编著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同样涉及如何选择的问题。因此,本书着重于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做一番明晰的介绍。在叙述的方法上,作为一本导论性的经济学教科书,不是拘泥于烦琐的推导和演绎,而是将复杂深奥的经济学原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从而让读者确实感受到如同萨缪尔森所说,经济学竟然能够如此意趣盎然,经济学是一门激动人心的学科。
第一章导论
本章作为西方经济学的导论,主要说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是一门动态的科学,它揭示了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以及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经济学涵盖了许多论题,包括: 研究要素的价格及其资源配置; 考察金融市场,并且分析通过金融市场将资本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有效配置; 收入的分配问题; 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研究经济周期中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等等。从经济学涵盖的论题中可以得出经济学的一般定义: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将生产的商品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
在经济学的定义中,包含着经济学的两个核心思想,或者说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稀缺与效率。具体地说,经济学是从资源的稀缺性出发,研究如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人们的无限需要。其中,所谓稀缺是指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因为研究稀缺性,被称为忧郁的科学。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如果能无限量地生产出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物品,便不会有人去关心不同的人、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问题。因为物品是有限的,需求是无限的,才会有人提出效率的概念。所谓效率是指社会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需要。所以,这就使经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经济学的贡献也在于承认资源的稀缺性,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与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或双重主题相连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或经济组织必须面对和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是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中,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 如何生产是一个社会必须决定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谁来生产; 为谁生产是指社会生产的商品和劳务如何进行分配。
这三个基本问题归纳起来就是,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是稀缺的,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决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具体地说,必须在资源的不同组合之间进行选择生产什么; 在不同的资源及生产技术之间进行选择如何生产; 必须决定由谁消费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为谁生产。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在运行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可以用图11来表示。
图11市场经济活动的流程图
图11中的上半部分是产品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厂商的供给决策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生产什么。下半部分是要素市场,厂商为购买要素和以最低价格出售产品而展开竞争,解决如何生产; 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和社会公众对劳动及其他要素的供给相结合,决定构成要素市场价格的工资、租金和利息的支付。要素市场价格就是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而收入将会影响产品配送给谁,即为谁生产。总之,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依存,借助市场机制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许多学科是在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的,例如,生物学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构成生命体的化学合成物,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进化生物学研究各种动物和植物。经济学也是如此,现代主流经济学将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如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它所考察的是单个产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的,单个消费者的行为受哪些因素制约,单个厂商的成本、价格和产量是如何决定的,收入如何在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尽管经济中的个量繁多,对个量和个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范围广泛,但可以用价格决定的研究来说明产品价格的决定机制,借以说明厂商的行为过程和局部产品市场的运行机制; 通过说明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可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收入分配和资源分配的过程; 通过说明所有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如何相互影响和共同决定,可以说明各局部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因此,价格决定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微观经济学因此被称为价格理论。当然,微观经济学也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例如,福利经济学是以一个社会的福利为研究对象的; 一般均衡分析同时考察所有产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及其相互作用。但是,由于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仍是以单个消费者和厂商的行为为出发点来考察社会经济运行的,所以,一般都把这二者归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一国国民产出的变动及其与价格水平、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失业、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等。在这些变量中,最能反映一国国民经济状况的是国民产出水平。因此,国民产出的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由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产出和就业理论为中心的,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就业理论。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6〗一、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是对经济现象的因果关系或函数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经济社会问题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是描述性的。例如,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将减少其需求量。当经济理论只限于表述经济活动的原因与结果以及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这种经济理论就被称为实证经济学。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研究经济社会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是命令性的。例如,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以帮助低收入的人,政府应该关注环境问题等。规范分析涉及伦理标准和价值判断。当经济理论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理论被称为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微观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采用规范分析),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用规范分析。正如天文学只研究天体运行的规律,而对于天文现象本身不做好或坏的评价一样。实证分析只研究和分析经济运行的规律,而不涉及伦理标准和价值判断。因此,西方的学者将其比喻为天文学。正如占星术要预言吉凶祸福,要有好或坏的判断一样,因为规范分析要对经济活动做出价值判断,所以,西方的学者将其比喻为占星术。二、 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均衡是指两种相反力量形成的一种稳定状态。例如,在市场上供求相等时形成的价格。当均衡出现以后,如果没有外来的力量,均衡状态就不会被打破,而将一直持续下去。均衡分析方法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只考察某一局部的均衡状态,不考察该局部与其他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如果只分析个别消费者、个别厂商、个别市场的均衡,就是局部均衡分析。而一般均衡分析是将所有的消费者和厂商、要素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一并考察,分析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所形成的共同均衡状态。例如,假定石油价格只取决于石油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他产品价格、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此时石油的价格就由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而最终达到均衡,这就是局部均衡分析。假定石油价格上涨,然后从石油价格上涨的状况出发,进一步分析汽车等其他市场,考察各种产品的价格、供求如何同时达到均衡,这就是一般均衡分析。边际分析方法是通过考察某些因素微小的增量变动对被影响的事物带来的变化。简单地说,边际的含义就是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在边际分析中,总是最后一个单位的变动具有决定作用。边际分析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方法,在经济学中经常会涉及诸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消费倾向等概念,这些概念对于理解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很重要。三、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与均衡分析联系密切。静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但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例如,假定对谷物的供求状况为已知的,就可以据此找出今年谷物达到供求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只要假定的供求条件不变,今年谷物的产量和价格就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在静态分析中还有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是在原有的已知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比较在这些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的均衡状态相应地发生了哪些变化,但不涉及怎样从原有均衡向新的均衡实际变化的过程。简言之,比较静态分析,就是比较一个变动过程的起点和落点。例如,人们为了追求高的生活品质,更偏好绿色食品,因而导致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提高。在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该商品的供求达到新的均衡时,其产量和价格都将比以前有所提高。与比较静态分析仅仅将前后不同时期的两种均衡状态加以比较不同,动态分析是要考察经济活动的实际变化过程。因为某一经济变量发生变化以后,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存在着时间差异,考虑时间差异的分析称为动态分析。例如,价格变动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对需求产生影响,但却需要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影响供给,这是因为生产的调整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显然,价格变动会影响当前的需求和下一期的供给。对这类经济活动的分析,就是需要将时间因素考虑进去的动态分析。产品生产周期的不同,对供给的影响也不同。例如,手机和谷物的生产周期有很大的差别。手机的生产周期较短,其价格的变动对供给的影响持续的时间就较短; 谷物的生产周期一般需要一年,价格的变动对供给的影响需要持续一年的时间。一般地说,生产周期越长的产品,其供给往往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原因是许多因素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影响着供给的不确定性。四、 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抽掉次要因素,规定典型环境,以突出主要经济变量关系的一种方法。经济模型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 用文字表述一种经济模型的含义。例如,均衡国民产出水平的决定条件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或者投资等于储蓄。这一表述就是国民产出的模型。
2. 用数学形式表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需求函数QD=f(p,x1,x2,,xn); 供给函数QS=f(p,y1,y2,,yn)。建立经济模型的基本步骤是: 对经济现象归纳和抽象; 定义相关变量; 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假设; 将假设进一步符号化和公式化; 建立经济模型,获取数据进行求解; 对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通过建立汽车的市场供求模型,说明建立经济模型的基本步骤。
QD=f1(p,x1,x2,,xn)
QS=f2(p,y1,y2,,yn)
QD=QS
在上述三个方程式中,需求函数说明了汽车市场的需求状况。对汽车的需求取决于汽车的价格p,平均收入x1,人口x2等因素; 供给函数说明了汽车市场的供给状况。对汽车的供给取决于汽车的价格p,技术y1,投入品的价格y2等因素。当汽车的需求等于供给时,汽车市场达到均衡状态。三个方程式组成了一个经济模型。模型中涉及的变量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外生变量,如x1、x2、、xn,y1、y2、、yn。外生变量是在模型之外测定的,是本模型中决定其他变量的变量。第二类是内生变量,如QD、QS、p。内生变量是在本模型中通过求解过程才能得出的变量。将假设的数据代入上述模型,得到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
QD=f1(p)=15-3p
QS=f2(p)=5+2p
QD=QS
解这个方程组,得到汽车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p=2,QD=QS=9
上述汽车市场的供求模型表明了汽车市场上的基本状态: 汽车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越少,厂商愿意出售的数量越多; 反之,正好相反。当汽车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汽车的价格处于稳定状态。3. 用图形说明各种数据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图形在经济学中非常有用,一般用于分析经济概念和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势。由于图形在经济模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经济学家经常用图形解释他们的模型,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识图的基本常识和方法。(1) 变量。变量是一种可以度量并且变化的量,价格、工资、销售量等都是变量。经济学经常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图形就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工具。图形上的水平线指横轴,通常称X轴; 垂直线指纵轴,通常称Y轴。横轴表示因变量,纵轴表示自变量,因此,X(或者x)表示因变量,Y(或者y)表示自变量,这与数学的习惯不同。(2) 斜率。因变量X的变化和自变量Y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数字度量就是斜率。斜率的数值为高度/长度,其中,高度是指垂直距离,长度是指水平距离。斜率分为正斜率和负斜率。正斜率是指两个变量沿相同方向变化,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两个变量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负斜率是指两个变量沿反方向变化,一个变量减少时另一个变量增加,两个变量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但在涉及负斜率时,常常忽略负字,而取斜率的绝对值。图12显示了正斜率和负斜率,同时,我们用该图说明如何计算直线的斜率。在该图的(a)和(b)中:斜率的数值=CD/BC=纵轴上值的变化/横轴上值的变化=Y/X
图12如何计算直线的斜率
(3) 图形中的曲线及其斜率。图形中的线段有直线和曲线,但习惯上都将其称为曲线,因为曲线是更一般的术语。一条直线或线性关系的数学公式表示为
y=a+bx
这条直线的斜率为b,表示x变动一单位时y的变动量。直线的斜率是一个常数,是等式中取值不变的量,因为因变量的取值是由自变量的取值决定的。b的增加或者减少,意味着直线的斜率更陡峭或者更平坦。需要注意,如果按经济学的习惯,上式将表示为
x=a+by
例如,长途电话费每个月的固定费用为4美元,并且每分钟的通话费为30美分。用y表示每个月的话费总额,t表示每个月通话的总分钟数,代入上式得
y=4+0.3t
式中,每个月的固定费用4美元,每分钟收取的通话费用30美分都是参数。如果一个月你打了100分钟的电话,用下式表示:
y=4+0.3100=34(美元)
因为直线的斜率在任何一点上都是相同的,所以可以用图形中的任何两点计算线段的斜率。在图12的(a)中,假设C点至D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2-8=4单位(自变量的增量),B点至C点的水平距离为20-10=10单位(因变量的增量),因此这条直线的斜率
图13某点的斜率用切线
的斜率表示等于自变量除以因变量,即4/10=0.4。在(b)中,假设C点至D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18=-8单位(自变量的增量),B点至C点的水平距离为20-10=10单位(因变量的增量),因此这条直线的斜率等于自变量除以因变量,即-8/10=-0.8。
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可能通过直线准确地表示。例如,图13显示了某厂商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曲线是非线性的,非线性曲线的斜率不是固定不变的。非线性关系的一个例子是二次方程:
X=(Y-2)2
当Y<2时,该方程的斜率为负; 当Y>2时,斜率为正; 当Y=2时,斜率为零。在图13中,E点的斜率用切线的斜率表示,即CD/BC。可以用图13说明一种商品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化关系。例如,当商品的价格从14美元降至10美元时,该商品售出的数量从每天50个增至60个。因而有斜率=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数量=(10-14)/(60-50)
=-4/10=-0.4
斜率的值越大(不考虑负号),线段越陡峭,说明随着价格的降低,商品的销售数量并不能增加很多; 反之,斜率的值越小,线段越平坦,说明随着价格的降低,售出的商品数量增加得较多。(4) 矩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图形中的矩形和三角形可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因此需要掌握其计算的方法。我们借助图14说明矩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图14(a)的矩形代表厂商的总收益(或总收入),总收益等于价格P乘以销售量Q。在该图中,每单位产品的价格为2美元,出售产品的数量为10000单位,即100002=20000美元。所以,计算矩形面积的公式为
矩形面积=底高
图14(b)的三角形计算公式为
三角形面积=1/2底高
在该图中,底等于12000-10000=2000; 高等于2-1.5=0.5美元。所以,其面积等于1/220000.5=500美元。
图14图形中矩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只有当需求曲线是直线时才显示为三角形,不过,即使需求曲线不是直线,上述计算三角形的公式仍然可以提供一个近似值。4. 用图表列示各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及其变化。经济模型反映的经济变量关系是否符合实际,与假定条件有重要关系。同时,还要记住经济学研究的逻辑。经济理论通过对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分析,包括买卖、投资、消费和储蓄、国际贸易,等等,然后进行一般化的抽象,最后得出经济学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在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中,当分析一个变量对于经济体系的影响时,一定要保持其他变量不变。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一切科学的学说无不含蓄地假设某些条件,但经济学的假说在经济规律中却特别明显。第三节社会的技术可能性在第一节说明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后,曾经归纳出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稀缺与效率以及经济组织所面临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基本问题。本节进一步说明这些问题。一、 投入和产出要回答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就必须对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做出选择。所谓投入又称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是指在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投入分为四类: 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其中,劳动是由人类提供的脑力和体力。在各种技术水平上,经济活动都是由劳动完成的,劳动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是一切自然资源的简称,是指生产过程中由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它包括农业、住房等所使用的土地,还包括矿产、森林和水域等。资本又称资本品,是一个经济体为生产其他商品而由劳动和土地生产出来的产品。资本品包括机器、设备、厂房、道路、原料和存货等。企业家才能是将上述三类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的一种生产要素,包括组织、管理、创新、承担风险等活动。所谓产出是指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商品和劳务。它们将用于消费或用于进一步生产。例如,生产的面包用于人们的消费,而生产的卡车则用于进一步生产。生产一块比萨饼,面粉、鸡蛋、烤炉、厨师的劳动是投入,而出炉的比萨饼则是产出。二、 生产可能性边界1. 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社会没有办法拥有它想拥有的一切东西,因为要受到资源和可以利用的技术的制约,这就涉及生产可能性边界问题。所谓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可能生产的资本品和消费品最大数量的各种组合,如图15所示。横轴为消费品的数量,纵轴为资本品的数量,AF曲线即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上的A、B、C、D、E、F点分别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将全部资源只用于两种物品(如消费品和资本品)的生产,并且是最大数量时的各种组合。
图15生产可能性边界
从图15中看出,当全部资源用于资本品的生产时,生产的资本品的最大数量为15个单位。沿着这一边界向右下方移动,资源逐渐由资本品的生产转向消费品的生产,资本品的数量逐渐减少,而消费品的数量则逐渐增加; 当全部资源用于消费品的生产时,所能生产的消费品的最大数量为5个单位。连接A、B、C、D、E、F各点,就形成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这一曲线向右下倾斜并呈凸形,意味着多生产一定量的消费品所放弃的资本品的数量越来越多。换言之,当大部分资源生产消费品时,生产可能性边界非常陡峭。因为此时多增加一单位消费品的生产,放弃的资本品则会多得多。反之,当大部分资源生产资本品时,生产可能性边界非常平坦。因为每放弃一单位消费品的生产,引起的资本品的增加量是微小的。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的点如I点,在技术水平和投入品数量既定时是不能达到的,因为没有支持这种产量水平的资源。而边界内的任何一点如U点,表明经济尚未达到有效的生产程度,因为所进行的生产小于所能得到的资源的产量水平,所以是缺乏效率的生产水平。经济周期中较高的失业率就说明了这一原理。总之,经济只有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才能利用所能得到的全部资源进行生产,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生产表明是有效率的生产水平。2. 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就决定了选择的必要性。例如,当人们决定是否购买汽车,或是否上大学等时,就必须考虑做出一种选择,需要放弃多少其他成本,这就是所谓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该资源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价值。换言之,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样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其机会成本就是所放弃的或被错过的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例如,一个人是上大学还是高中毕业后就业,如果选择上大学,上大学的全部成本,除了学习的全部费用,还包括机会成本,选择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高中毕业后就业所挣得的货币收入。以上是机会成本的原始含义。机会成本是指错过了最有价值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或者机会成本是指放弃一种资源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这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机会成本的含义。例如,上大学每年的学费、书本费合计为5000美元。一个高中毕业生全日制工作的年平均工资为20000美元,这是花费在学习方面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因此,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为每年25000美元(5000+20000)。由于机会成本是由选择引出的经济学概念,因此,机会成本也称为选择成本。可见,机会成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有效率地利用稀缺的资源。机会成本概念也可以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加以说明。图15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反映了生产资本品和消费品此消彼长的关系。例如,从C点到D点的机会成本是为生产额外的消费品而必须放弃的资本品,也就是增加生产1个单位的消费品的机会成本是3个单位的资本品。
一、 概念将定义的序号填入概念的中。经济学稀缺与效率价格决定实证分析规范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边际分析投入和产出 生产可能性边界 机会成本
1. 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可能生产的资本品和消费品最大数量的各种组合。2. 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但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3. 通过考察某些因素微小的增量变动对被影响的事物带来的变化。4. 是一门动态的科学,它揭示了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以及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5. 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该资源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价值。或者机会成本是指放弃一种资源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6. 某一经济变量发生变化以后,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存在着时间差异,考虑到时间差异的分析,这一分析方法是要考察经济活动的实际变化过程。7. 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产品和劳务,以及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品和劳务。8. 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研究经济社会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是命令性的。9. 考察单个产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的,单个消费者的行为受哪些因素制约,单个厂商的成本、价格和产量是如何决定的,收入如何在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10. 资源的有限性和社会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需要。11. 对经济现象的因果关系或函数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回答的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经济社会问题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是描述性的。
二、 选择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最佳答案,下同)
1. 资源不能满足人们的无限需要这一事实被称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