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皮书系列·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5-2016)

書城自編碼: 297455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區域經濟
作者: 李建平 李闽榕 高燕京 黄茂兴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03855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89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87.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甲骨拼合六集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DK月季玫瑰百科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为你想要的生活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內容簡介:
本书对2014~2015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总体评价与比较分析,同时,还开辟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专题,分别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中国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深入追踪研究了省域经济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在关系,为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關於作者:
李建平,男,1946年11月出生于福建莆田,浙江温州人。从1984年起,历任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副主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现任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福建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与省级重点建 设学科理论经济学学科负责人。同时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方法论、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写、主编学术著作、教材60多部。其专著《〈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获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颁发的第七届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福建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李闽榕,男,1955年生,山西安泽人,经济学博士。现为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1970年12月入伍,1997年12月起任正处级职务;2004年1月起任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2005年1月起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厅务会议成员;2007年8月起任福建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厅务会议成员。2011年至2015年7月15日任省新闻出版版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竞争力、现代物流等问题研究。已出版《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1998~2004)》等20余部(含合著),在台湾出版《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并在《人民日报》《求是》《管理世界》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科研成果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福建省第七届至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10多项省部级奖励(含合作),并有20多篇论文和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荣获其他省厅级奖励。高燕京,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秘书长。著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等。李建建,男,1954年5月出生,福建仙游人。1979年进入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主要从事《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思想史、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以及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教育厅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20余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合作)、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作)、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曾获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教学名师和学校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李建平,男,1946年11月出生于福建莆田,浙江温州人。从1984年起,历任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副主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现任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福建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与省级重点建 设学科理论经济学学科负责人。同时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方法论、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写、主编学术著作、教材60多部。其专著《〈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获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颁发的第七届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福建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
李闽榕,男,1955年生,山西安泽人,经济学博士。现为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1970年12月入伍,1997年12月起任正处级职务;2004年1月起任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2005年1月起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厅务会议成员;2007年8月起任福建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厅务会议成员。2011年至2015年7月15日任省新闻出版版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竞争力、现代物流等问题研究。已出版《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1998~2004)》等20余部(含合著),在台湾出版《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并在《人民日报》《求是》《管理世界》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科研成果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福建省第七届至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10多项省部级奖励(含合作),并有20多篇论文和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荣获其他省厅级奖励。高燕京,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秘书长。著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等。
李建建,男,1954年5月出生,福建仙游人。1979年进入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主要从事《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思想史、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以及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教育厅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20余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合作)、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作)、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曾获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教学名师和学校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
目錄
Ⅰ 总报告
1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001
一 全国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评价/001
二 全国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分布/005
三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010
四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014
五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018
六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022
七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026
八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030
九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034
十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038
十一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042
十二 2014~2015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启示/046
十三 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052
Ⅱ 分报告
2 1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062
1.1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062
1.2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068
3 2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075
2.1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075
2.2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080
4 3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088
3.1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088
3.2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093
5 4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01
4.1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01
4.2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06
6 5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14
5.1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14
5.2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19
7 6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27
6.1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27
6.2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32
8 7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40
7.1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40
7.2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45
9 8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53
8.1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53
8.2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58
10 9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66
9.1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66
9.2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71
11 10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79
10.1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79
10.2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84
12 11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92
11.1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92
11.2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97
13 12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05
12.1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05
12.2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10
14 13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18
13.1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18
13.2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23
15 14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31
14.1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31
14.2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36
16 15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44
15.1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44
15.2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49
17 16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57
16.1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57
16.2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62
18 17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70
17.1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70
17.2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75
19 18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83
18.1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83
18.2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88
20 19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96
19.1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96
19.2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01
21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09
20.1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09
20.2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14
22 21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22
21.1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22
21.2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27
23 22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35
22.1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35
22.2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40
24 23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48
23.1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48
23.2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53
25 24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61
24.1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61
24.2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66
26 25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74
25.1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74
25.2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79
27 26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87
26.1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87
26.2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93
28 27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400
27.1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400
27.2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405
29 28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413
28.1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413
28.2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418
30 29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426
29.1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426
29.2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431
31 30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439
30.1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439
30.2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444
32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452
3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452
3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457
Ⅲ 专题分析报告
33 专题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研究/465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重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465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重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积极进展/468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重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着力点/472
四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对策思路/475
34 专题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研究/481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的关系分析/481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生态环境优化的切入点和重点/484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487
四 环境保护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501
35 专题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504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504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的要求/506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困境/509
四 当前中国区域产业转型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517
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520
36 专题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524
一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与影响因素/524
二 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方向/527
三 创新驱动我国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困境/533
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区域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的策略建议/537
37 专题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研究/543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格局的转变/543
二 中国区域对外开放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方向/549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构建我国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成效/552
四 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我国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对策建议/558
Ⅳ 附录
38 附录一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564
39 附录二 2015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570
40 附录三 2015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主要经济指标数据/581
41 参考文献/585
42 后记/589
內容試閱
前言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自然属性和基本要义。省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是省域拥有的经济综合竞争力,任何一个省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能够占据优势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文化、企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列为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并将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要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的表述,标志着中国宏观管理思路的重大变化,将会构筑起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这些论述充分表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党越来越重视国际竞争力和产业、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省域经济是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属性要求于一体、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类型,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日益引起理论界、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产物,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和理论背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它的产生提供了沃土。研究和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既要借鉴国际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要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既要搞好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也要加强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未来发展变化的预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这是我国首次以党的决议形式作出的关于调整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规定,是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政绩观和发展观的有效廓清,引导地方政府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来,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和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有助于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和官员从为数量增长而竞争唯GDP论英雄到为科学发展而竞争的重大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自2007年首次发布以来,课题组在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过程中就一直淡化GDP色彩,注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性评价,强调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当然,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按照新的考核体系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推动全国各省、区、市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和谐稳定,追求符合长远利益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有鉴于此,为适应国际竞争力发展和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需要,早在2006年1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就联合成立了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同年,福建师范大学设立了分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建平教授担任分中心主任。十余年来,该分中心主要从事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国家创新竞争力、低碳经济竞争力、创意经济竞争力及其他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本蓝皮书具体由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负责组织研究。2007年3月,由李建平、李闽榕、高燕京担任主编的第一部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首次面世,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引起了各级政府、理论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随后在2008年3月、2009年3月、2010年2月、2011年2月、2012年2月、2013年2月、2014年3月、2015年2月、2016年2月,分别编撰、出版了《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6~2007)》《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十一五期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4~2015)》等,目前已出版10部蓝皮书,国内外新闻媒体持续对该系列蓝皮书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深入报道,引起了各级政府、学术界、理论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互联网上报道的信息超过50万条。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该系列蓝皮书已跃升为中国皮书家族中很有影响力的蓝皮书。2009年8月17~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辽宁丹东举行中国首届优秀蓝皮书表彰大会,在全国100多种蓝皮书中仅评选出6种优秀皮书,其中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荣获中国首届优秀皮书最佳影响力奖。2011年9月,在安徽合肥召开的中国优秀皮书颁奖大会上,表彰了10部优秀皮书,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再次荣获中国优秀皮书奖,这是入选10部获奖皮书中唯一由地方高校承担的研究成果。2012年9月,在江西南昌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优秀皮书奖报告奖颁奖大会上,该分中心完成的《2009~2010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和《2001~2010年G20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总体评价与比较分析》双双荣获第三届中国优秀皮书奖报告奖一等奖,是唯一一个课题组同时获得两项一等奖。2013年8月24~25日在甘肃兰州召开的中国优秀皮书颁奖大会上,本蓝皮书又荣获第四届中国优秀皮书奖。2014年8月,在贵州贵阳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上,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再次获得殊荣。2015年8月,在湖北恩施举行的第六届中国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上,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再次荣获中国优秀皮书奖。2016年8月,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上,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荣获中国优秀皮书奖一等奖。连续七次荣获中国优秀皮书奖。一系列皮书成果的科研奖励,充分显示了这一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年度的研究报告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涵,紧密跟踪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新研究动态,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变局、新情况、新挑战,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及动因,同时深度探讨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省域经济面临的环境,并作出相应的政策判断。全书以2014~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和评价回顾为主要内容,深刻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中国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方向,为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全书共三大部分,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即2014~2015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总报告是对2014~2015年中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区、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10个四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2014~2015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态势的评价分析,阐述2014~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分布情况,明示我国各省域的优劣势和相对地位,分析评价期内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变化特征及发展启示,提出增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为我国区域经济战略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分析依据。
第二部分为分报告,即对2014~2015年各省域进行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对2014~2015年中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级区域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深刻揭示2014~2015年中国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方向。
第三部分为专题分析报告,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该专题分别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中国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深入追踪研究了省域经济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在关系,为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最后为附录部分,其中附录一列出了本书所构建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读者详细品读本书的各项研究结论提供分析依据;附录二列出了2015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为读者提供可量化的分析依据;附录三列出了2015年中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区、市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为读者进行定量化分析提供分析依据。
本报告以过去十年的系列研究成果为基础,力图在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评价上尝试做一些创新和突破,但受到研究能力和占有资料有限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在一些方面的认识和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和全面,还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未及研究。此外,对各省、区、市如何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具体对策,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课题组愿与关注这些问题的研究者一起,不断深化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使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为有效地指导省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
作 者
2016年12月30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