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內容簡介: |
以"云大物移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形态、商业模式乃至生活方式发生着系统性、颠覆性的变革。信息技术(IT)、工业技术(OT)和管理技术(MT)的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企业形态即智慧企业。本书在国内首次系统性的阐述了"智慧企业"的理论体系、建设框架以及企业实践(大渡河智慧企业建设),提出了四大创新点(1)首次系统地提出智慧企业的核心理念即实现管理自动化;(2)首次提出智慧企业建设三大目标:自动预判、自主决策、自我演进;(3)首次提出智慧企业建设的关键路径:业务量化、集成集中、统一平台、智能协同。(4)首次提出智慧企业的管控、架构模型。本书提供了国内相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实践,可作为企业实践互联网 提供有益的借鉴。
|
目錄:
|
序
前 言
本书导图
第1章 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1.1 复杂多变的环境
1.2 我们正是巨变的打造者
1.3 变革中的企业
1.4 技术演化的五大趋势
1.5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
第2章 智慧呼之欲出
2.1 智慧浪潮风起云涌
2.2 呼之欲出的智慧企业
2.3 智慧企业的理念与内涵
2.4 智慧企业的价值分析
2.5 智慧企业的特征分析
第3章 智慧企业的理论大厦
3.1 智慧企业的理论基础
3.2 智慧企业理论体系
3.3 智慧企业的方法体系
3.4 智慧企业的建设和评价
第4章 智慧企业的战略管理
4.1 三维战略空间上的乌云
4.2 智慧企业战略管理模型
4.3 绕不过的战略大数据
第5章 智慧企业的组织和运营管理
5.1 多脑协同的智慧组织
5.2 数字化时代的新员工
5.3 数据驱动的运营管理
5.4 组织与运营文化协同创造价值
第6章 智慧企业的技术路线
6.1 建立企业的数字化能力
6.2 提供连接与计算的能力
6.3 提供数据的处理能力
6.4 逐步建立人工智能
6.5 智慧企业的技术建设路径
第7章 智慧企业建设的路径
7.1 智慧企业建设路径图
7.2 智慧企业规划设计
7.3 管理和组织变革
7.4 企业数字化转型
7.5 智慧建设
7.6 建设路径SIPOC表
第8章 智慧企业建设的关键任务
8.1 业务量化
8.2 集成集中
8.3 统一平台
8.4 智能协同
第9章 智慧企业评价模型
9.1 评价的意义和原则
9.2 评价模型和方法
9.3 工作流程
第10章 智慧企业实践案例
10.1 智慧大渡河提出的背景
10.2 智慧大渡河实践过程
10.3 智慧大渡河实践成果
|
內容試閱:
|
2.大数据
不同于互联网 明显地叠加于不同产业之上,大数据的产业风暴另刮起了一个特有产业大数据产业。从狭义上看,大数据产业是指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等渠道广泛大量数据资源收集基础上的数据存储、价值提炼、智能处理和分发的信息服务业,是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普及的产物。而从广义上看,大数据产业涉及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运用等环节,不仅局限于信息服务业,它在金融、电子商务、电信、互联网、医疗、公共事业、农业、军事、媒体、智慧城市等领域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继续向其他领域扩展。
随着数据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未来二十年数据资源开发的前景无限。但大数据之大远非一两个企业所能掌控,所以大数据产业呈现出了联盟的格局。比如早在2012年12月,宽带资本、用友软件、云基地、百度在线、阿里巴巴等企业就共同成立了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全国很多省市都在积极布局大数据产业。比如,2015年4月,江苏省经信委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共建大数据产业园,拟打造江苏省首个大数据产业园;同一时间,贵州在贵阳成立了中国首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和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并与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上海市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战略则是:分层级建设可开发的数据资源和数据储备,加快建设上海大数据资源储备中心和着手谋划建设大数据试验场。
目前大数据的市场需求非常巨大,各行业均对大数据的市场前景抱以乐观的态度。
3.智能制造
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结构性变化,尤其是工业比重正急剧降低,服务业在2015年已经超过了制造业,占GDP的50%。在此背景下,制造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风暴中心便是智能制造。
关于对智能制造的解读众说纷纭,但一个共识是,新时代谈的智能制造不再指代一个智能制造装备或是系统,而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智能制造:
一是从工业40的角度。普遍认为,工业40落地于现阶段的核心在于实现智能制造。其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度的信息化;二是高度的自动化。工业物联网实现了高度的信息化,而高度的自动化则需要机器和人工智能来实现。机器和人工智能的组合将成为新员工,以新的技能辅助人们完成新的工作,重塑无限可能。
二是从管理的角度。有人认为智能制造的核心不在于制造的智能,而在于制造管理水平的提高,即从质量、效率上提高制造业的能力,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的习武之人,不仅提高了天赋,招式的威力也更大。智能制造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透明,另一个是融合。透明依赖于企业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企业流程得以透明,那么必然使管理更加精确、更加高效、更加科学。融合依赖于审视新的产业价值链、生态系统和竞争格局,它带给企业的启示是:需要不断思考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的边界在哪里、我的竞争优势的来源在哪里、我的价值在哪里等基本问题,然后融合成为新的产业生态形式。透明 融合=通。
113行业颠覆之跨界与融合
新兴技术的日趋成熟对于社会的影响如同打通任督二脉,于是各行各业的颠覆不绝于耳。互联网金融带给传统金融业前所未有的冲击;智能汽车将汽车变成带有轮子的智能设备,刷新了汽车行业的认知;移动互联网重新改写了刚刚铺下的互联网格局
互联网行业经常说降维打击传统行业。降维打击这个词,来自刘慈欣的小说《三体》。小说中描写了二向箔,可以把所有接触者从三维降维到二维,这是高等文明的清理员用来打击太阳系文明比如地球的武器当人类无法适应二维的时候,地球文明的被毁灭也就是必然的了。互联网行业将其触角延伸至传统行业,用降维打击来形容确实十分形象。一方面,互联网很容易去掉传统行业的某些维度,比如小米快速发展的例子:以前手机销售,都是靠各级经销商代理商的层层加价最后销售出去。当小米通过互联网自己把粉丝渠道建立起来,去掉了中间商这个维度,对于传统手机品牌厂商来说就是降维打击了。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的跨界打击对于传统行业来说难以预测、猝不及防,并且程度剧烈。依旧以小米为例,后来小米迅速扩张的成功根源于跨界资源的整合:将其自身的渠道和品牌与传统行业的合作者叠加,其打造的智能家居对于传统家居生产厂商的打击可谓极大。这种跨界在互联网行业屡见不鲜,互联网行业凭借其创新的基因和强大的调动资源的能力,很容易给传统行业以致命一击。
当然,跨界并不仅限于互联网行业敲击传统行业。新时代下竞争的激烈性和新技术的诱惑力,让企业也愿意跨界试错。比如对于VR虚拟现实行业,国内有腾讯想依托自身的用户优势,在VR内容与渠道的分发上拔得头筹,进而开拓游戏领域的盈利布局;国外有苹果试图让iPhone与VR擦出火花,让消费者觉得iPhone依然很酷。所以,VR行业至少在内容供应商与硬件制造商上都被跨界打击了。
跨界虽然容易带来轰然剧烈的打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两个行业的融合,会为原本的行业创造出从未有过的繁荣生态。比如互联网汽车,从跨界打击的层面来看,虽然目前的市场是互联网巨头跨界造车,但我们难以预料最终是互联网颠覆传统的汽车行业,还是汽车行业反过来颠覆互联网。因为汽车行业纵深较深、核心技术门槛较高,短期内互联网企业难以具备相同体量,所以互联网汽车之路更像是互联网行业与传统汽车行业的融合,二者相加所成就的新的汽车生态的想象空间才是巨大的,也只有二者相加,才更容易让想象变成现实。
12我们正是巨变的打造者
所谓环境,不过是各种要素的总和,是对当今世界的宏观审视。切换到稍许微观的角度来看,我们正是巨变环境的打造者。小至个人,大至企业,无数主观的创新造就了客观存在的改变。于是,新时代下,数字化世界的人群是分析对象,造就创新模式的企业案例是研究对象,而往更深处去,对传统理论的怀疑甚至也成了我们应该去思考的内容。
121数字化时代的人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造成这个世界千变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创造了数字化世界的同时,也随着数字化世界而改变了。比如,与企业最息息相关的两类人:员工和消费者。
1.数字化时代的员工
数字化的企业和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养成了思维跳跃的数字化员工,在美国著名作家唐泰普斯科特DonTapscott所著的《数字化成长》一书中,他们被称为N世代。
他们追求自由:他们希望拥有随时随地工作的自由,他们希望享受工作和家庭生活的自由,他们希望有尝试新工作的自由。他们想体现个性化:他们想有自己的外表与思想,他们想做符合自己个性的工作,他们愿意接受的是个性化的培训,甚至他们想要个性化的薪酬。
他们喜欢监督:他们要监督公司的财务、公司的规划、新产品的构想,甚至监督老板的一举一动。他们更多表现出正直:他们希望老板诚实、体贴、透明,他们希望老板言出必行。
他们更愿意协作:他们不会特别看重等级和地位,他们希望能够解决别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希望和一群优秀的人共事。他们希望让工作充满乐趣:他们认为工作和娱乐可以、也应该是一回事,他们在工作中娱乐,在娱乐中工作。
他们追求速度:他们希望提出要求后马上就得到回应,他们希望快速地完成工作,他们希望快速地结交朋友,当然他们也希望快速地升职加薪。他们善于创新:他们善于并崇尚发散性思维,他们擅长提出五花八门的新点子,他们喜欢在平淡中寻找出新意,他们喜欢挑战传统的常规的想法。
以上这些N世代的种种特征的确与传统的企业员工相差甚远,他们是特征鲜明、思维跳跃的一代,似乎在阳光中透着散漫的一面。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彻底了解N世代的这些特征,并学会与他们打交道。
2.新时代的消费者
新消费者是一个专有的概念,2000年由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和达瑞恩布里格在其专著《新消费者理念》中首次提出。他们认为,新消费者是具有独立而个性化的消费态度、与市场关注点紧密结合并希望参与到生产和销售整个过程中来的群体。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中,80后、90后已经成为主流消费者,他们都是新时代的新消费者。
80后和90后都有其独特的消费心理。80后的消费心理特征是:乐观消费主义、敢于冒险消费,消费目的更强调追求快乐和享受生活。80后消费者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而对关系消费、情感消费关注度降低,这就导致该消费群里重品牌、重时尚,并愿意为此付费,而对低价产品的解读可能不再是划算,而是不够档次。90后一代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使得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比80后更注重个人价值,他们对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甚至超越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和使用价值。90后选择产品或品牌的准则不是针对产品的使用情况这一理性认知,而是这款产品是否让自己满意的感性态度。所以他们更注重消费和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追求产品或服务与自己情感体验的一致性。综上所述,新时代的消费者,为消费市场带来了两个关键词:个性化和体验经济。
3.个性化消费
从2015年的消费市场来看,个性化、私人定制是大趋势。互联网时代使得消费者能够参与企业的更多环节,因而产生了C2BCustomertoBusiness模式,即消费者按照自己的需求决定产品,定制产品。由于移动互联网无时无刻的连接,消费者从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从分散孤立变得相互连接,从被动接受产品到主动定制产品,最终扭转了产销格局。C2B的出现表明消费者的声音越来越强,未来的价值链和需求链的推动力将来自消费者,而不是厂家。而从更大的企业的角度来看,C2B则是由消费者驱动所带来的经营、生产理念的变革,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也是一种新的技术生产方式,而仅仅针对特定人群的个性化定制,可能只是C2B模式的其中一个属性。有人将C2B定义为:通过聚合为数庞大的用户形成一个强大的采购集团,以此来改变B2C模式中用户一对一出价的弱势地位,使之享受到以大批发商的价格买单件商品的利益;也有人称其为反向团购。所以,C2B将是由消费者个性化所带来的一场提高消费者议价能力的浪潮。
4.体验经济
2016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有71%的受访者知道什么是体验式消费;而在进行消费之前,有636%的人愿意先进行体验。这说明体验式消费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开始在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为代表的很多行业都占有重要的比重。
举一个体验经济的例子:去蛋糕店买一个蛋糕可能只要200元,但如果蛋糕店给你提供体验,为你提供食材和工具,指导你亲手做蛋糕,这一过程可能要收400元。价格翻了一倍但肯定有人愿意体验,比如给朋友过生日时和朋友一起做一个蛋糕,所带来的情感性价值更大于蛋糕本身。再对这一体验进行升级:给体验者发一个蛋糕师的荣誉证书,又给消费者带来了符号性的价值。新时代的消费者所追捧的体验式消费所包含的附加价值可能远大于所购买的产品本身。
122互联网中的企业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在巨变的环境下,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本。以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为代表,为中国企业开拓创新之路树立了标杆。
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说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一个时代也不为过。随着互联网逐渐颠覆更多的行业,唱衰互联网的声音日渐式微,互联网思维的呼声高涨起来,拥抱互联网已经成为所有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挑战所达成的共识。如今很多企业家甚至企业以外的个人都对互联网思维进行解读,使其成为一个备受追捧的互联网名词。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如阪上走丸,互联网思维则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因此于企业而言,互联网思维并不是简单地通过互联网来拓展业务。简单地理解零售 互联网就是阿里巴巴,出租车 互联网就是滴滴,会引导很多企业直接将其业务的一部分搬上互联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却无果而终。当我们审视互联网企业的业务,会发现它们存在大量的免费服务,服务周到且用户数量庞大,那么其背后一定有一套独特的盈利逻辑,这便是值得所有人去解读、理解和学习的互联网思维下的创新模式。
1.阿里巴巴:持续创新的商务生态系统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其愿景是构建未来的商务生态系统。如今的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并关联多项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2015年全年,阿里巴巴总营收9438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高达68844亿元人民币。2016年4月6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阿里巴巴众多的创新模式掀起了行业浪潮。
1将免费变为商业模式
eBay的高管曾坚定地认为:免费不是一种商业模式。正因为这样一个信念,eBay坚持向卖家收费。但是eBay进入中国后,却眼睁睁看着免费的淘宝由小到大,反超自己,最终葬送掉自己在中国的前程。
事实上,互联网早就成就了一种免费的商业模式,并且在今天这种商业模式已成为互联网的常态。流量是一切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入口,阿里巴巴的淘宝网通过免费打通了流量入口,进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规模。阿里巴巴在淘宝网上的免费模式,至少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创新:第一,免费平台使得大量的卖家入驻,极大地丰富了商品品类的同时,自然形成了竞价搜索模式,成为免费平台的重要收益来源;第二,为了方便买卖双方交易,淘宝网提出了支付宝模式,支付宝作为一个交易支付的第三方,解决交易双方信用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商业价值;第三,为了尽可能促成交易,创新出IM工具阿里旺旺,方便买卖双方进行交流,打通了买卖双方间的地理屏障。
2全球最佳B2B站点
2000年,福布斯下属杂志称阿里巴巴为全球最佳B2B站点,这得益于阿里巴巴的B2B模式汇聚了海量的商业信息,并且门槛极低,十分便利。
第一,阿里巴巴专做信息流,汇聚海量的市场供求信息后,帮助企业用户获得有效的信息和服务;第二,阿里巴巴的网站建设采用本土化的方式,针对不同国家采用当地的语言,简易可读,这种便利性和亲和力将各国市场有机地融为一体;第三,在起步阶段放低会员准入门槛,以免费会员制吸引企业登录平台注册用户,沉淀的海量会员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和商机;第四,通过增值服务为会员提供了优越的市场服务。
3担保平台让人接受网上支付
电子商务在发展初期普遍面临支付难题。网上交易无法像线下交易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方担心给钱之后收不到货,卖方担心发货之后收不到钱。2003年10月,淘宝网首次推出支付宝服务,作为淘宝网上交易双方信用的第三方担保。支付宝未必比其他第三方支付安全多少,但是增加了买家确认环节,会让用户从心理上觉得更为安全。
由于支付是电子商务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支付服务逐渐发展壮大。2005年,已经独立为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宝开始与各大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并将网银直接接入,方便用户网上直接支付。同时第三方商家和购物平台也开始接入支付宝进行支付。支付宝逐渐成为中国线上交易的一个基础平台。
4生活服务培养用户数字支付习惯
阿里巴巴利用支付宝将公用事业缴费、手机宽带充值、信用卡还款等琐碎又重要的日常业务整合成为一站式生活服务入口,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用户养成了日常购物以外的数字支付习惯。在大数据时代,阿里巴巴掌握了这些用户数据,在数据之争时必将站在更高的制高点。
5互联网金融开启无门槛理财
2013年6月17日,余额宝宣告正式上线。余额宝对于用户的最低购买金额没有限制,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内,就可以购买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余额宝的产品及购买模式被视为当年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大的创新之一。余额宝不限投资金额、不限投资期限、随时可用的特点,首次将理财意识带入年轻人的生活,对国内整个理财市场的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6多种数据建立信用体系
在中国金融诚信系统尚未完善的时候,阿里巴巴便搭建了一套评价体系,并在推出中国供应商后不久就将其打包成产品诚信通,将卖家和买家的注册时间、资质、交易记录、双方互评等都纳入其中。从最早的B2B贸易服务到面对普通消费者的淘宝、天猫,阿里巴巴一直在利用多种数据完善信用体系,降低用户选择成本,部分解决了网络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欺诈问题。同时,信用体系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完善的信用体系为阿里巴巴发展互联网金融争取了更大的话语权。
7将海量信息用于消费分析
在阿里巴巴平台上产生的海量数据,催生出了阿里的又一个创新点:面向公众的数据服务。阿里巴巴开发数据魔方平台,商家可以获取行业宏观情况、品牌销售状况和消费行为分析。随着阿里将业务延伸至金融领域,阿里金融也迅速成为集团内数据产品的标杆。通过技术手段,阿里金融能够把碎片化的信息还原成对企业的信用认识,由此开发出的阿里小贷产品可以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客观的分析和建议,并对业务形成优化,最终实现精准控制的低成本放贷。
2.滴滴:共享经济的代表
如果不是滴滴打车后来更名为滴滴出行的诞生,并不断通过创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拉动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升级,国内的出租车或许还处于招手停的低效扫街模式。时间证明,滴滴打车作为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交通行业融合的加速剂,在快速改变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出行体验、商业逻辑和监管思路。成立于2012年的滴滴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在意义非凡的共享经济大潮中已然扮演了先行者和实践者的角色。
1颠覆免费的逻辑
互联网时代的免费逻辑是一个颠覆,其典型代表是360用免费经济打败了所有杀毒软件,淘宝网用免费经济打败了比其强大许多的eBay。免费成了主流,但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激烈的竞争赶上了互联网充沛的资本,擦枪走火地带来了补贴经济。补贴逻辑是一个新的颠覆,滴滴便是开启O2O补贴逻辑的鼻祖。
有人说,滴滴发展是一篇典型的中国互联网资本血拼史,2014年滴滴创造了三个月补贴市场14亿元的纪录,可以说是最烧钱的互联网初创公司。但是,滴滴确实为中国O2O市场的推广打开了新的局面。与其把钱花在广告上,不如直接让用户体验产品,是补贴大战积累的最深刻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