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不完整的家—在破碎爱情里找回完整的自己

書城自編碼: 298555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心灵与修养
作者: 胡可歆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291836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次: 100 印次: 100
頁數/字數: 256/171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5.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明拐点 : 天启党争
《 大明拐点 : 天启党争 》

售價:HK$ 66.7
纲鉴易知录评注(布面精装  全8册)
《 纲鉴易知录评注(布面精装 全8册) 》

售價:HK$ 572.7
官商跃迁:中国古代政商关系简史
《 官商跃迁:中国古代政商关系简史 》

售價:HK$ 101.2
当代学术·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修订本)
《 当代学术·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修订本) 》

售價:HK$ 101.2
了不起的中国冠军:讲给孩子的奥运故事
《 了不起的中国冠军:讲给孩子的奥运故事 》

售價:HK$ 78.2
海外中国研究·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中的全球潮流
《 海外中国研究·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中的全球潮流 》

售價:HK$ 78.2
霍比特人(插图典藏版,150余幅精美全彩插图,原作地图首度汉化为简体中文,2024年全新译本)
《 霍比特人(插图典藏版,150余幅精美全彩插图,原作地图首度汉化为简体中文,2024年全新译本) 》

售價:HK$ 124.2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

售價:HK$ 158.7

 

編輯推薦:
无论我会成为什么样子,都远比我现在可以想象的还要好。
---乔?维泰利
你以为,你深深地爱着他。你以为,就是因为我爱他,所以我才这么痛苦;而爱情本身就包含了巨大的痛苦。我想,你误解爱了。
创伤与失落,是人生中都得面对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是一本给从破碎的爱情关系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书。
当离开一段关系时,都会有着受害者所面临的负面情绪:愤怒、懊悔、受挫、孤独、寂寞。这样的情绪,有时如狂风暴雨有时却无声无息站上心头。不知怎么了,很多时候无法倾诉,也找不到答案。
身为心理咨询师的作者,以自身、他人的经历,给读者一段重新探索关系的旅程。在下一段关系来临前,那是一段找寻自己、了解自己、进而拥抱自己的过程。如何找到痛处的源头,如何发现爱的真面目,如何缩短低潮期,如何面对失去爱的未来,如何确认那是我们所爱。在书中,在爱的关系里,可能会遇到的,外遇、劈腿、谎言和不信任,她将带领我们找到指引。
內容簡介:
面对出轨与背叛,你在愤怒、悲伤之余,面对迷茫的未来,或许会有各种妥协。
也许是自己不好,用自责来掩盖真正的问题所在,却不知不觉让自己陷入了更痛苦的自卑;也许是太爱对方而无法离开。感情依附,并不是爱,有可能只是不了解自身真实需求时退而求其次的庇佑。担心单亲家庭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其实阻碍孩子身心发展的,并非破碎的家庭,而是父母自我的不完整。
每一段关系的结束,都是需要被哀悼的,但伤痛也需要你自己包扎与调理。唯有经过这样的历程,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与爱。
作者胡可歆,与你有着相同的经历。身为心理咨询师的她,选择正视自己的情绪,积极地自我疗愈,走出伤痛。现在,她把这段找回完整自我的旅程分享给你,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做出*适合的选择,涅槃重生。
關於作者:
胡可歆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临床组硕士。台北市联合医院松德院区临床心理师,兼任台湾大学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临床心理师。擅长心理创伤的疗愈、情绪调节、爱情与两性关系等领域。
目錄
推荐序灵魂深处的觉醒Ⅴ
前言疗愈,一场独一无二的旅程Ⅶ

01 完整家庭的困惑
一个人即是圆满
关于离婚的常见困惑
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做必要的事,让幸福如影随形
与其问那怎么可能,不如问如何使其可能

02 创伤的疗愈
调整你对情绪的认识
你的想法造成你的情绪
安全感的重建是创伤疗愈的基础
疗愈是独一无二的旅程
未成熟的宽恕不被允许存在的愤怒

03 直面外遇
亲爱的,你没有疯
遭逢配偶外遇后的常见情绪
你只能看见你准备好要看见的事物
认识自己
设定你的底线,并尽全力执行它
你是行动者,而非受害者

04 留下还是离去
你的伴侣是否有改变的意愿及可能
双方都有诚意的复合
果断放下伤害性关系
我的底线与我的选择

05 爱谎言关系中的外遇
谎言其实与权力和控制有关,无关于爱
进化心理学如何看待外遇
用生理学解读情欲这回事
不同社会文化对外遇的有趣解读
三种不同意识层次的爱

06 顾全与保护孩子
转变为合作的伙伴父母
孩子并非你或对方的延伸
家庭中的情绪氛围比物质环境重要
前离婚期对孩子的关照和帮助
调整与复原时期对孩子的关照和协助
无法成为伙伴父母的情况
新伴侣与重组家庭
所有这一切的关键:自我疗愈,成为完整的你
內容試閱
疗愈,一场独一无二的旅程
无论我会成为什么样子,都远比我现在可以想象的还要好。
乔维泰利
乔维泰利(Joe Vitale),世界著名灵性营销导师,在他的畅销著作《零极限》里,曾经提到他自己的觉知与开悟历程。这样的觉醒有三个阶段,他认为几乎就是生命灵性之旅的地图。
第一个阶段,所谓的受害者阶段。
他是这样形容的:几乎所有人生来就有无力感,大多数人会一直维持这样的状态。我们认为这世界就是要剥削、压迫我们:政府、邻居、社会,还有各式各样的坏人。我们觉得自己是整个社会种下的因所结成的果,没有任何影响力。我们抱怨、控诉、抗议,还聚集成团体,与掌权的人抗争。除了偶尔和朋友聚一聚,生活基本上糟透了。
前来寻求心理治疗的个案,有极大部分人都处于这个状态,认为自己为某些事件的受害者,他人的行为或话语造成自己的不幸与苦难,而自己除了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及反应,无力扭转与控制。许多人因而承受着极大的忧郁、怨恨及痛苦。
第二个阶段,个体开始拿回掌控权。
他开始意识到,无论在怎样的事件与对待当中,自己永远能够选择。粗浅地说,在一段不断受伤的关系里,你可以选择留下或离去。许多人忽略自己其实能够选择结束一段已不再充满爱及自由交流的关系,更没有看到,自己其实是在独立承担经济与回避此问题之间做了选择,于是留下;抑或是在学习独处与回避孤单之间做了选择,于是留下;也可能是在依靠自己建立价值与倚赖他人给予价值及认同之间做了选择,于是留下。看似无可奈何的留下以及无助和痛苦的不断衍生,都是自身选择的结果。每个状态其实都充满了自己的选择。
而这也是目前许多心理治疗在做的事。协助个体看到潜藏在每个状态之中的选择性,同时意识到自己可以不受外在事件影响,通过意念与认知的调整,以及其他重要方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重新拿回对生命与生活的掌控。
你开始发现自己的力量。你领悟到设定意念的力量,也领悟到你拥有可以看到你想要的东西,采取行动,然后获得这样东西的力量。你开始有一些神奇的经历,开始体验到一些令人开心的成果。基本上,生活开始变得还不错。
第三个阶段,你开始觉醒。
在第二阶段之后,某一天,你开始领悟到意念是一种限制。你开始了解,即使用上你新发现的所有能力,依然无法控制一切。你开始领悟到,当你臣服于某种更大的力量时,奇迹就会发生,于是你开始放下,开始信任。你开始练习在每个当下觉察你与神性的连接;你开始学会认出朝你而来的灵感,然后采取行动。你领悟到你能选择你的生命①,而非控制你的生命;你领悟到你所能做的最棒的事,就是接受每个当下。在这个阶段会发生许多奇迹,而且它们会不断令你感到惊叹。基本上,你时时刻刻生活在一种惊喜、赞叹和感恩的状态中。
还有比这更棒的礼物吗?整个创伤的历程,要走到宽恕,我个人经常会觉得与灵性及高我(或者说神性自我)的觉醒有很大的关联。那是一种更广袤浩瀚且深刻的宁静,是回家的旅程。
创伤的疗愈,就像一场英雄之旅。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旅程,无法比较也无须比较。
而我的这本书,就从这里开始。


关于离婚的常见困惑
许多人在遭逢外遇与结束婚姻的过程中受苦,一部分与普遍存在的困惑以及自我设限的信念有关,我们称作限制性信念(self-limiting beliefs)。首先来看看外遇与结束婚姻当中常见的6个困惑。
困惑一:离婚了,便无法再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人们经常没有想太多便认定单亲家庭是破碎的家庭。而当事人,即便有些婚姻关系已结束多年,仍旧为此深感歉疚、耿耿于怀,在会谈室里声泪俱下地告诉我,她是多么多么地抱歉,再也无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了。更甚者,她自己好像就是残破不全的。亲爱的,不要落入那种社会建构的完整困惑里。即便是单身的父亲或母亲,也绝对能够为自己与孩子建造一个完整且健康的家。
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埃伦兰格(Ellen
J. Langer)曾做过一项非常简单却饶富意义的研究。这项研究显示了人们在与世界及他人互动时,有多么地不用心,只要所听闻的信息符合既有的信念或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即便是荒谬的信息,人们也不大会质疑。
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兰格教授与学生们去询问排队等待使用复印机的人,自己是否可以插队使用。实验者采取三种不同的问句方式:可不可以让我用一下复印机?我想复印,可不可以让我用一下复印机?我在赶时间,可不可以让我用一下复印机?
第一种问句方式并未说明想先行使用复印机的原因,仅是提出要求;后面两种问句,则分别提供了不同的理由。如同研究者所预期的,提供了理由的两种问句,相较于未说明原因的第一种,皆获得了较多的同意次数。然而有趣的是,这两个提供理由的问句,所获得的同意次数竟然相差不多。实际上,这两个理由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我想复印本身并不是一个插队的好理由,我在赶时间相较之下比较合理,然而后者却未能让更多人同意研究者的插队。
研究者的结论是,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同意我想复印这个要求,是因为它要求插队的语言结构是正确的,即便内容并不合理。换句话说,只要提供理由,无论这个理由有多么荒谬,只要把它安插在看似合理的形式或结构当中,人们便不大会质疑。形式是正确的,人们很自然地推测内容也应该是正确的。
这个研究部分说明了当前社会有关完整家庭困惑的产生。
1.解构与重构完整:单亲家庭/失功能家庭。
我们所谓完整的家,通常是一种最外围的形式。孩子有爸爸,有妈妈,且爸爸妈妈仍在婚姻状态里。许多人未曾深思就认定,当家庭的结构看似健全时,它的实质内涵也会是健全的;反之,当家庭结构看似破碎时,它的内涵必定也是不充分的。
实际上,这完全是两回事。
健全或完整的家庭,至少可以粗分为两个层面:一种是结构上的完整,另外一种则是影响更为深远的功能上的完整。
结构上的完整,基本上不同的时代与社会形态可能有不同的界定。当前主流意识形态认为,结构完整意指(异性恋的)男人、女人与孩子们共同组成一个家庭,同时男与女的婚姻关系在法律上仍存续,无论其实际质量如何。
功能上的完整,简单地说,则是指具备家庭的功能,提供给家人,特别是孩子,充分的滋养与照顾,即这个家提供了安全感、庇护与放松、关怀、支持、信赖、爱与滋养等重要功能,具体来说,至少包含了经济的稳定、情绪的平和愉悦、真诚信赖,以及能够以最有助于孩子身心灵健康发展的方式来养育孩子。
结构的完整,并不等同于功能的完整。一个父母双方具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并不表示这个家庭能够充分且恰当地发挥它的功能。事实上,在许多现存的婚姻里,反而是这种对表面完整的执着背后的心理动力与某部分信念的扭曲,带来了更多埋藏在未来的深远问题。
而功能的完整,也并非一定得有结构的完整(遑论这个结构的完整是被限制在异性恋关系以及以爱情和性为结合依据的关系形态里)。就像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未必拥有健康的心理与成熟的人格,抑或充分发展的灵性一样,一个肢体有障碍的人,未必没有健全的人格、心态与厚实的信仰。四肢完不完整,与心理健不健全,没有太大的对应关系。《人生不设限》的作者力克胡哲(Nick Vujicic),绝对是最好的例子之一,他的故事与演说,持续地感动和激励着许多人。
这种家庭结构与功能不再同步,部分也受益于社会的转变。传统婚姻中许多重要却仅能在婚姻里被满足的功能,已逐渐能够被婚姻以外的其他方式取代。例如婚姻的经济功能,在女性能够进入职场取得薪资的同时,便开始有了松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独力抚养孩子的家庭,确实比过往具备更多的优势与机会。现代家庭的形式也逐渐趋向多元,家的定义不断地被挑战、颠覆与拓展。
就以单亲教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与另一性父母的互动机会及其学习典范而言,在孩子成长的某些特定阶段,主动去寻觅,为孩子建立良好健康的男性典范或女性典范,以及家长本身若能采取双性教养的做法,都能有相当好的效果。不可否认,这些概念与做法得以转换,确实受益于社会形态的转变与多元性的扩展。
因而,关键不在于破碎家庭,而在于破碎个体,即不是家庭破碎导致孩子的身心发展受阻,而是主要照顾者个人完不完整的问题。
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家?得先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起。不是往外寻求,再找一个异性或同性伴侣,或再寻觅一个接替的父亲或母亲人选,实际上,那会衍生出更错综复杂的关系上的挑战,往往需要个体更高的成熟度、真正的疗愈与内在的智慧才能妥善处理。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往内走,感受所有被你排拒或深切恐惧着的黑暗,感受那些痛苦、怨恨、困惑、恐惧与很深的哀伤,挑战并超越你既促成这段关系的开启多半也导致其结束的那些问题。你得先走向疗愈,继而走向圆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微型而俱全的小宇宙,一个人就能够完整;而且,为了照顾好孩子与协助孩子疗愈,你也必须走向完整。
总而言之,单亲家庭并不等同于失功能家庭,双亲家庭也并不等同于功能健全的家庭。在这其中,主要照顾者个体本身完整健全的程度以及对发展教养的认识与对孩子付出的意愿及用心,才是最根本且最关键的因素。
2.单亲家庭既然会成为单亲,自有其重要的理由。
以下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家庭,若不离婚而选择继续留在婚姻里,是否真的会比现状要好?
自然,某些婚姻的结束,是双方的不成熟或不愿负责使然。然而,已结束的婚姻里,仍有一定比例是深思熟虑过后的选择,根植于爱及愿意负责,包括承认与面对最初选择的错误,并承担起做这个选择所有相关的后果,例如对孩子的悉心照料与适当的协助,抑或已尽了全力去经营这段婚姻,最终却只是单方的努力与单方对承诺的遵循。那么,接受这段关系已走到尽头,会比持续地抗拒更为合宜且健康。选择结束也可能是承诺并致力于给孩子更健全的环境,同时创造长远看来对彼此更有帮助的多赢局面,尽管须承受相当时期的阵痛与疗愈工作。
许多有关后离婚家庭与离婚之子的追踪/比较研究里,都有所谓研究者偏误的问题,即带着某些未被研究者觉察的默认立场与价值判断标准收集和解读研究资料。例如未经讨论,便预设婚姻存续是正常家庭,婚姻结束则是问题家庭,并致力于去寻找后者表现不如前者的指标,后者某些表现若较佳则会被质疑地看待或得额外去解释。抑或根本是以前者的状态为标准值,去审视后者哪里未能与其相同,未能复制一个前者。另外,这些研究多半也会预设关系持续要比分开为佳,因而持续本身有时就被当作一则好的判断标准,而非客观看待持续与结束这两种状态。因而在阅读这些研究资料时,仍须留意有关先验假设与价值判断标准的设定。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许多研究的努力与观察仍是极有价值的,可供运用,特别当研究者与政策制定者致力于以孩子的福祉为优先考虑时,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某些家庭选择单亲,是为了更好的关系与更高质量的生命。对婚姻与伴侣的执着不愿放手,未必会比适时放下更为健康。现行的婚姻制度,也是一种把爱情经济供给性关系与性忠诚生育与养育孩子等诸多事物捆绑在一起的制度,某些时候一定程度的松绑反倒更可能创造出空间与多赢的局面。
结束关系,可能是一种对自己的人生与孩子更负责的态度和做法。
困惑二:我到底缺了什么
这是个非常常见的困惑:伴侣外遇,是因为我没有满足他。我不够好,我有些地方疏忽或做错了,我这个人缺少了什么。
这些想法背后隐藏了某些假设。首先,可能假定了婚姻/亲密关系能够满足个体的所有需求;其次,外遇者会往外寻求,是由于某些理应在婚姻中获得满足的需求未能获得满足所致;再次,外遇者的这份需要,是伴侣必须去满足的。
期待婚姻/亲密关系能够满足个体的所有需求,原本就是不切实际的。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会替自身与伴侣创造许多额外的痛苦,也像是在为这段婚姻挖掘坟墓。一方面,人类有太多不同层面的需求,怎么可能单靠一段关系或一个不是自己的对象而被满足?即便是生身父母,都无法这样完美。另一方面,人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生命进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某些旧的需求消退或变得不再重要,某些固有的需要却在特定时刻变得迫切且强大,而另一些新的需求则在新的时刻相应而生,另外一个个体又怎么能实时辨识、觉察,继而又总能具备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
学习满足自身的需求,特别是那些无法通过此段婚姻被满足的部分,是每一个个体自身的责任。而每一段关系能够满足的层面也大相径庭。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师大卫里秋(David Richo)便认为: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基本上仅能满足个人14的需求。(在本书第五章三种不同意识层次的爱里,你更会看到,在高意识层次的关系里,个人的重要需求基本上都是能够以健康的方式被自己满足的。)
那么,外遇算是一种合宜的自我满足吗?倒也不尽然。关键是,婚姻未能满足的需求,个人要学习通过不背弃他人的方式去完成;这个他人,特别指的是全然无辜的孩子、配偶,有时也囊括第三者,甚至外遇者自身。许多情况下,在婚姻之外另外发展一段恋情或性关系,其实是深刻违背自己过往许下的承诺,是对自己认定关系的背弃,是对自己的背叛。
请记得,满足某个需求的方式,永远不会只有一种。既然你已先行选择了这段婚姻与这个人,那么合宜的做法就会有些不同了。学习以健康、不伤害到他人的方式满足自己,是每一个个体的责任。
外遇也不一定和婚姻质量的好坏有因果上的关联。一定是夫妻感情出了问题,才会发生外遇?曾有一些研究指出,一定比例的外遇男性和女性(将近50%的男性和30%的女性)在研究中坦言,他们发生外遇时婚姻状况其实是相当美满的。换句话说,在某些时候,外遇行为与个体的关联性,可能会比和婚姻满意度的关联度更高。
困惑三:外遇是人类的天性
劈腿是天性?若我将天性粗略地界定为不需额外学习,是物种与生俱来的,那么,赤身裸体,不穿衣服其实也是人类的天性。20万年前①在大草原上跑来跑去的,不都是全裸的人科人属?包括你我所属的智人种。然而此刻正在阅读本书的读者们,即便舒适地躺在自家床上,又有几位是一丝不挂的?
无论男女,遇见性刺激,性器官充血勃起,那确实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你可以说是本能或天性。然而如何纾解这个欲望,是否要进行到与对方性器官交合,甚至情感发展,基本上在这个历程里会有很多的选择②。
在绝大多数的状况下,外遇行为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更进一步来说,进化心理学者认为,人类的天性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普遍可见且人们习以为常的,例如做了某些事情会产生罪恶感、渴望被社会及他人认可等,这是跨文化/人种可见的现象,这些共同点被称作人类天性的旋钮。第二种天性,其唯一的作用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造成差异,同时它本身会自然而然地退居幕后,不易被觉察,被称为调节旋钮的机制,更直白地说,其实就是学习与调整的能力。举例来说,人类虽有产生罪恶感的天性,但第二种天性使得罪恶感的产生有了校正调整的空间,而人类成长的早期环境、后天教养、心理治疗等能够发挥效用,多少都与这个第二天性有关。并且无疑是过往天择作用的结果,使得这些旋钮(若表现出来就叫特质了)有了调整的空间。
台大心理系的徐嘉宏教授曾对此做了简洁有力的注解:动物所做的各色各样的行为,都是为复制与自己相同的基因而努力。这是进化的结果,而且会依相同的原则继续进化下去。本能行为是依照基因的指令发展出来的;学习能力也是依照基因的指令,留出一些可以调整的空间。
就这样的角度来看,学习与调整的能力何尝不也是一种天性?在关系里,仍会受到各式各样的对象吸引,产生交合的欲望,确实是天性;而为了最好地养育后代,使得后代们能够健康成长再把基因传承下去,因而调整某些行为,确实也是天性。
一言以蔽之,学习为了后代和配对关系的最佳利益而保持忠诚,此种学习能力同样也是天性。
困惑四:我太爱他,无法离开他
你说你爱他,无法离开他。
其实,无法离开这个人,那就已经不是爱了。一方面,你把情感依附与爱混为一谈;另一方面,这是你没有生活重心与生命目标的托词。为了回避你存在的空洞与生命的空虚、你对独自生活恐惧与无依,你紧紧依附着这个人不放,以爱为名。
他是我的一切我不能,也不要失去他爱他爱到没有自己,以上这些本质上是执着与利己,从来都不是爱。通过另外一个人填补空虚、汲取满足与关怀、成就自己,避开了个体学习自我满足,同时创造自身存在意义的责任。
我到后来才意识到,当初会选择前伴侣这个男人,有一部分是因为那个时期,我很想要逃避自己的生命意义与生存责任与身为男人或女人无关,而是作为一个社会个体,为这个世界或全体人类创造一丁点儿价值、解决一些问题的那种责任。当时我心里的声音是:
既然我不知道我活着要的是什么、有什么目标,那么,就跟这个男人结婚吧。至少他有一个清晰的、关于家的目标与图像。既然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要的又是什么,那么,就协助这个男人完成吧。并且,好轻松,我只要扮演一个好妻子、好媳妇、好母亲的角色就好。我不必做好自己。

做我自己,实现我自己,似乎意味着我得将自己放在任人审视,被许多企业机构检验是否杰出的处境。那表示,我得有非常艰苦的自我提升的历程,以及煎熬且难堪的被评价的历程,并且不保证一定能获得成功。
当然,现在回头来看,绕了一大圈其实还是得回到原点。终究我还是必须靠自己,解决那些曾让我很想拔腿就跑的问题。
困惑五:忍受他不好的对待是学习成长的机会
有一种在东方文化里常见的现象,许多人不愿离开一段具有破坏性、充满毒素的婚姻,是因为误解了业力关系,认为这是前辈子欠他的,今生就是来还债的夫妻就是互相欠债忍受他不好的对待是学习成长的机会婚姻就是要包容这辈子还完了,也许下辈子就不用再还了等。
这是一种能量上的纠缠,只是无谓地延长双方的痛苦。真正要做的是放开彼此,让双方都有机会对自己的问题负责,从而体验到自己就是独立且完整的。你并没有义务要跟对方在一起,对方亦然;你无须为对方负责,他对你其实也没有责任。解决他的问题的方法,不在于你如何做;同样地,解决你的问题的办法,也不在于他如何做。觉得彼此有义务拯救或陪伴着对方,到头来只是徒然增强了双方各自无力与受害的感觉。
业力完全是个人的事。帕梅拉克里柏(Pamela Kribbe)提道:解决业力是你自己的事,另一个人可能会触碰或引发你内在的某种东西,在你们之间创造许多戏剧事件,但是处理自己内在的伤痛仍然是你个人的任务和挑战,跟对方无关。你只对自己有责任。在紧要关头常常需要你彻底放手,离开那样的关系。如果你划清界线,为自己站起来,最终会比较有帮助。你的目的就是要完全靠自己去感受到完整与圆满,那是一段美满关系最重要的条件。
困惑六:离婚会对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有些极为关爱孩子的爸妈,无法结束一段扭曲且极具破坏性的关系,是因为担心自己若是离婚,孩子一定会受到无法弥补的伤害。
我总觉得,这样的想法或许与当事人本身未曾有过疗愈的经验有关。很多人不知道,创伤其实是需要被疗愈,也是可以被疗愈的,而单纯时间的流逝并不会使伤口自行愈合复原。即便这个人从外在看来已恢复寻常生活,但通常这些未被处理的创痛会被携带进下一段关系里,或在某些层面持续干扰受创者的情绪、身体健康与生命中各式各样的决定。
这些当事人,也许从未有机会或者从不知道有必要接受心理治疗和其他有效的疗愈方式,多半也与内在深层的情绪(通常是被认定为负面的情绪,例如伤心、遗憾、失落、心碎、愤恨等)和真实自我有某种程度的疏离;这些当事人,更可能从未意识到,自己内在便具有强大的疗愈力量,遑论与此力量相连接并主动运用它来协助自己。而当自己不曾有过真正去感受情绪与疗愈创伤的认识和经验时,自然也无从想象,当无法回避的失落与痛楚发生在孩子身上时,该如何陪伴与协助他转化。
因而,当恐惧着伤害的发生,甚至在必须做出重大决定时,因为欠缺减缓与抚平情绪的能力,所以难以做出真正有益且适宜的选择。原是不欲让孩子经受短期的轻微伤痛,最终却使得他们承受了数十年广泛且深远的伤害。
漫长的人生当中,伤心、失望、痛楚等种种失落寻常且自然,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就像新生命诞生前必有的阵痛一般。这些生命中的无可奈何、未能尽如人意、失落与伤心,若能被温柔地对待与处理,将使人们愈发地坚强成熟,从而由内焕发出爱与喜悦。
这并不表示,父或母因此就能够轻率且恣意地伤害孩子或他人;或者在做任何决定时,无须慎重考虑孩子的感受与需要。情绪的产生,无论是伤心痛楚或震惊愤怒,某些时刻都是难以避免的,若仅是为了回避其产生而不去做必须做的事,那么,往往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及损失。请你记得,总有一些方式,能够减缓情绪产生的强度与冲击性,另外一些方式,则能够协助抚平这些感受,体验它并疗愈它。
结束婚姻,并不一定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其关键在于,你愿意且能够承担起做了这个决定后,后续所须承担的一切。包括在整个过程中,帮助孩子适应与疗伤止痛,主动为自己与孩子寻求支持并安排必要的治疗。这个过程,不仅发生在初离婚时,在离婚前期、离婚当时以及往后数十年里,可能都会有着因此而衍生的不同问题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原本就有的不同需求。本书可以是一个实用的起点。
1.和什么比较呢?
离婚会对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即和什么比较呢?。
是与徒具形式、面子重于一切的家庭相比?与死寂冷淡、没有真正亲密互动的关系相较?还是和一个激烈冲突不断、家中始终难以平和的婚姻比较呢?
又或者,与默许/认同暴力存在,孩子时不时目睹亲人或自己受伤,持续经受死亡恐惧的家庭相较?抑或与外遇及谎言层出不穷,小朋友们据此认为欺骗是关系的常态,人无法忠于一段关系的家庭相较?
哪一种环境会对孩子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与伤害,并会塑造出扭曲的人生价值观(例如暴力是被允许的、面子重于一切、在感情里忠诚是愚笨且可笑的等)及更为恶劣的两性典范?
对孩子的伤害,要均衡地从两个方面来审视。其一,若是结束婚姻,可能会对孩子造成的冲击与伤害是什么?其二,继续留在目前的婚姻里,又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层面的伤害及扭曲?是否是更大且长期的影响?那通常都是隐形而巨大的留在婚姻中的成本,却经常被当事人忽略,或刻意视而不见。
请你务必去思考,就孩子长远的发展与身心健康而言,哪一种选择比较好,哪一种伤害较短、较轻微,同时较有机会被妥善处理。
最后一项同时牵涉你个人的身心健康状态。我在婚姻中的最后半年,自己已能感受到有些抑郁症状与创伤后压力综合症的产生。自我意象逐渐扭曲,对自己的感受、判断力、是非对错、人我关系的界线,都开始产生动摇与怀疑。这是关系中很重要的警告!情绪与身心健康日益恶化,心中充满强烈的愤怒、哀伤、无法信任与黑暗我知道,再不离开,有一天我将无力顾全孩子,甚至可能连自己也救不了。必须离开充满毒素的婚姻与围绕在周边的某些人、事、物,才有机会遏止情况更加恶化,走上复原和疗愈。继而在健全平稳的状态下,好好地将孩子抚养长大。
你需要自己很好,才能好好地处理孩子的状态。当你的时间、心力和资源都用来应付与处理病态关系当中不断发生的大小状况时,就像一个破了大洞的水桶,无论你舀入多少水,它都会以更快的速度流出。水桶就好比一个人的自尊与身心健康状态,桶中的水则是能量,每一个人都需要基本的水量以妥善处理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事务,破坏性关系却像一把锐利的斧头,持续地在桶身穿凿出洞,桶里的水因而不断流失,逐渐欠缺健康关系所能拥有的高效能补给。扭曲关系里长期的低水位,使得过往那些你能够轻易处理好的诸多事务逐渐变得费力艰难,你的自信、自我价值感与身心健康,即桶身,亦残破不已。
别说补洞本身需要耗费相当大的水量/能量,你连补水来适应基本的生活要求都快要捉襟见肘了。当寻常的生活、工作、育儿、交际都变得如此困难时,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桶身的洞一个一个被凿出,却再也无力做些什么如此恶性循环,直到涓滴不剩的那一天。你真正需要做的是,下定决心推开这把斧头,停止新的伤害。
所以,为了孩子,不要离婚?
在某些关系里,为了孩子,你更要考虑离婚。
2.无论继续婚姻或离婚,本身都不会是救赎。
茱蒂丝沃勒斯坦(Judith
S. Wallerstein)曾说:在问题家庭长大的孩子不管父母离不离婚生活都很类似。除非父母之中至少一人愿意改变,且真正关心孩子,能提供一个稳定的家与负责任的教养方式,离婚本身并不是救赎。
而我要补充与强调的是,无论离婚或继续婚姻,本身都不会是救赎。
美国当前有关婚姻的社会文化与现下的中国仍不尽相同。1969年,当里根州长签署并通过《无过失离婚法》后,其影响如星火燎原,许多婚姻解体了。整个美国社会对于两性新获得的自由,以及人们能够修正早期错误的婚姻额手称庆,却忽视了离婚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影响,更忽略了这当中双亲必须为孩子做的事。直到近十年,开始有些不同的声音出现,要求人们重新关注并看到离婚后孩子的需要与心声。然而,中国目前的状态却是:夸大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同时忽视了稚弱的孩子长期留在病态扭曲的家庭里所受到的伤害。
而我想从另外一个层面更具体地指出,孩子不会因为你决定留在婚姻里,就变得健康;也不会因为你决定离婚,就受到巨大的伤害。让孩子身心健全的,不是婚姻本身。同样地,让孩子严重受创的,也非离婚本身。那么,关键到底是什么呢?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你与伴侣在离婚的过程里和离异之后的多年期间所做的事与没有做的事,以及你和伴侣在决定继续婚姻时所做的事和没有做的事。是这些你所做的、所说的与没有做的、没有说的,促成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调整与疗愈,抑或造成了孩子身心各层面巨大的伤害与生命的停滞。(在第六章里,我会更细致全面地谈论这些对你们与孩子无比重要的事情。)
而这些,基本上都与婚姻状态无关。
3.孩子只是你回避自身问题的借口。
另外一种常见的状况是,为了孩子而不离婚。少数的例外,确实是成熟的父母衷心且细腻地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双方也能致力于平和相处与合作。然而绝大多数的情况,却不真的是(或说不完全是)为了孩子的福祉而做的决定,背后主导的,其实是当事人自己对离婚的恐惧。
也许是经济依赖,也许是情感依赖,害怕一个人过日子,恐惧孤单,难以面对并承受离婚的污名,不愿意放弃伴随着这段婚姻而来的地位、身份阶层、光环与便利性,不甘心将伴侣让渡给另外一个人,担忧自己一人无法照料好孩子,害怕再也遇不到条件与伴侣相当的人,或者再也没有人爱自己,等等。
通常这样的当事人,都不是很了解自己孩子心中真实的感受与想法,也难以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更遑论学习如何健康地满足它们。当承认与面对自己的真实及恐惧都这么困难时,如何能看到他人?此外,当自己的许多需求与渴望是通过依附他人(如伴侣)而获得满足时,孩子通常只会是牺牲品。是为了满足当事人的需要而被如此安排,是当事人需要保住这段婚姻的想法多过孩子。
这样的当事人,其自身大多时候的选择与做法是逃避与不去看见,将责任转嫁,因此,多半也没有能力协助孩子适应与面对生命的困境和难题。
要不是为了你们,我早就离婚了。我实在很难描述这轻轻的一句话带给孩子的负荷与伤害。即便你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基本上这段婚姻及是否留在这段婚姻里,都是你个人的选择,根本上与孩子无关。孩子不需要承担你幸福的责任我的不快乐,都是为了你而留在婚姻里,你居然还不孝顺我?孩子也不需要以孝顺你或照顾你,作为你如此选择的回报。
请记得,你是为了自己而做这个选择的。就算在某种程度上你确实真心考虑到孩子,但请你看到,这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父亲或母亲有关,你期待自己是个尽责照料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你不愿或难以接受自己做出恶劣的行径,这可能会对你的自我观感与自我形象造成很大的挫伤,你可能会因此而不喜欢自己、对自己感到厌憎,或者无法再敬重自己。基本上,这是你的自我期许与要求,依旧与孩子无关。更甚者,你可能只是害怕别人如何说你、看待你而已,如此更与孩子无关。
4. 顾全与保护孩子,是每对伴侣、每个人的责任。
整个外遇事件里,最无辜、最不该被要求承担些什么,同时也最脆弱、拥有最少资源的人,便是孩子。
然而,孩子却是在外遇事件里最常被忽略的。很少人会关注孩子对于家里上演的这些争执与冲突的感受和想法。当有外遇的伴侣在自己脖子上架着一把刀,对着另一半嘶吼我说没有外遇就是没有,你不相信我就死给你看!的时候,没有人想到孩子就在同一间屋子里,而且显然没有听力障碍深陷风暴中的双亲,没有人顾虑到孩子当时有多么惊惧与无助。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