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7.3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12.7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12.7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9.7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90.9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編輯推薦: |
本书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了实施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在不同的章节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课程教学的模式、不同课型的过程设计、教学技能等实践层面的策略和方法。不仅对科学与技术课程执教教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小学自然学科教师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三章, *章介绍了上海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概况,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意义及课程理念;第二章讨论了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的三个重要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第三章给出了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比较典型的课
例,可供相关教师参考。
|
關於作者: |
戴缪勇,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首批双名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杨浦区第九批拔尖人才,区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学科中心组成员,科学与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曾获全国学会优秀教研员,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小学自然、劳技、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研究,曾参与编写《自然》牛津教材、《身边的科学》(拓展型课程教材)。多篇论文、案例发表于《现代教学》《上海教育》等杂志。
|
目錄:
|
第一章 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简介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课程发展概况
一、上海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简述
二、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意义
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课程定位
第三节 科学与技术课程理念
一、积极促成小学生的科学与技术素养
二、注重模块与主题设计
三、强化探究与设计的学习过程
四、构建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第二章 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
第一节 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设计
四、教学活动设计
五、教学器材设计
六、预设与生成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节 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式
二、教学模式
三、教学技能
四、教学活动指导
第三节 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一、教师教学评价
二、学生学习评价
第三章 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案例评析
案例一:找重心教学实录与评析
案例二:水杯琴教学实录与评析
案例三:热的传导教学实录与评析
案例四:轮轴教学实录与评析
案例五:生活中的垃圾教学实录与评析
案例六:轮子教学实录与评析
案例七:预防与免疫教学实录与评析
案例八:发明与专利教学实录与评析
|
內容試閱:
|
前 言
科学与技术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型课程,自2003年上海启动科学与技术课程研制工作至今,十多年来,科学与技术课程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逐步发展。
本书由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简介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案例评析三章内容组成。在第一章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简介中,简要介绍了上海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概况,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意义及课程理念。
第二章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中,集中讨论了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的三个重要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课程教学的模式、不同课型的过程设计、教学技能等实践层面的策略和方法。对科学与技术课程执教教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小学自然学科教师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教学设计的相关章节中,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开展教学设计必须引起重视的几个重要方面,如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器材设计、预设与生成、教学过程设计等,主要目的是想引导广大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能比较全面、系统地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而非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备课。
在教学实施的相关章节中,从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技能、教学活动指导等几方面分析了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式,介绍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教学技能,并针对最常见、最典型的教学活动的指导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教学评价从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两方面展开。在教师教学评价中,根据实践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介绍了不同课型的教学评价量表,加强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学生学习评价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分析,提出了一些操作建议。
第三章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案例评析中,介绍了一些学科教学中比较典型的课例,希望学科教师能从中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以增强对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的了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志跃老师、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研员王月芬老师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是一次总结,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纰漏。因此,真诚希望得到广大学科教师、专家的批评指正。
戴缪勇
2016年12月
第一章
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简介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课程发展概况
一、 上海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简述
科学与技术课程是上海二期课改推出的一门小学阶段的综合性基础型课程。它以培养小学生的科技素养为宗旨,承担科学与技术的启蒙教育。从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注重科学知识掌握发展到如今的重视科学与技术素养的养成并非简单的跨越,而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过程。
(一) 一期课改前的小学科学课程
改革开放以后,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推出了六年制小学课本《自然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这套教材共12册,供小学一至六年级使用。整套教材以科学知识的传授为主要任务,按科学知识的难易程度编排成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教材的每一课时都以科学问题入手,通过问题实验结论的方式呈现教学过程。教材内容中的各类实验活动规范、严谨,实验器材都是实验室装备的标准器材,实验方法和步骤以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类课程的要求为标准。每课时的科学结论表述严谨,科学性强。课程教学以教为主,学生的学习基本是在教师的传授指导下完成。
(二) 一期课改的小学科学课程
20世纪90年代,上海教育开始进行第一期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要求,小学科学教育根据学制的变化在原先六年制自然常识课程的基础上,推出了五年制自然常识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重点关注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呼应上海一期课改的要求。同时,还推出了生活与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五年制自然常识课程,以科学方法为科学素质培养的突破口,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和掌握。整套教材以科学方法为核心架构课程内容。每一册都侧重于某一科学方法的训练,如第一册第一课时为观察,教学内容围绕观察这一科学方法进行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后续各课时的内容也基本围绕观察这一科学方法展开。又如第二册的科学方法为比较,第三册的科学方法为分与合,第四册的科学方法为分类等等。整套教材以科学方法训练为主线,结构清晰,呼应了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科学素质的要求。从课程教学方面来看,一期课改在重视知识目标达成的同时,开始逐步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中不仅有各类学生实验,还增加了许多观察、比较、制作等动手操作活动。
(三) 二期课改的小学科学课程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实施了第二期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口号,提出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为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教育,上海将原先的自然常识课程改为自然课程,从英国引进牛津版《自然》教材,并结合国情改编为《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同时,取消了原先的生活与劳动课程,新设立了小学劳动技术课程,以加强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几年后,上海又推出了本土的《自然》(科教版)教材。
2003年下半年,上海在小学阶段启动了跨学科、跨领域课程的研究,针对自然课程与劳动技术课程的整合开展实践探索,于2004年正式推出了科学与技术课程,并开展区域试验。科学与技术课程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架构课程内容,以自然课程与劳动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课程的主体,重视对探究与设计 过程的呈现。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以小学生能够亲历的家庭、学校、社区等生活情境中的事物、现象和问题为主要学习载体,以小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设计、实验、制作等为主要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在做做、玩玩、想想、讲讲的过程中,探索生活、社会及环境中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体验学习科学与技术的乐趣,发展科学与技术素养。
二、 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作为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小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上海第二期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分别设置自然和劳动技术两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但从课程教学实施的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劳动技术课程的课时数为四、五年级每周一课时,总课时数较少,造成专职教师队伍不稳定。除了大型学校外,很多中、小型学校一般无法配备专职的劳动技术教师,这一现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技术课程的实施效果,阻碍了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
虽然,在现有的学科体系中,科学、技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不论从研究领域、研究对象还是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科学、技术这两者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反映到课程体系中,这两大领域的课程在内容、目标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和技术正产生越来越多的交集,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技术产品,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而技术的发明创造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与人类文明进程的主要力量。同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会产生各种各样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单靠科学或技术都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借助科学、技术的整体力量去攻克难题。人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事例正不断反映科学和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关系。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性的表述方式已成为一个表示国家、社会发达水平的常用词汇。
另外,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整体性,在综合主题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综合性、融合性等课程改革理念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探索方向。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与技术课程不仅符合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的时代需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整体认识自然界与人工世界,促进其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种知识技能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课程定位
自2003年启动科学与技术课程研究后,对于课程的基本定位就产生过诸多的思想碰撞。如是采用科学加技术的方式,还是采用科学与技术的方式。科学加技术的方式是将科学和技术作为构成课程主体的并行的两条线索。教材内容在保留原先自然和劳动技术课程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构成新的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以科学为主配以一些制作类的技术活动,或是在教学中以技术活动的线索为主,辅以相关的科学内容。
科学与技术是一种融合性的课程架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需对原来自然和劳技两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将科学和技术的学习进行整合和兼并,融合并构建新的内容主题。在教学中,强化综合性主题学习,引导学生在主题学习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利于凸显科学与技术课程的独特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将科学与技术学科作为科学与技术两门学科的相加。
从课程改革的发展角度来看,科学与技术课程理应走向融合课程,但由于受目前课程建设水平、教师师资等因素的限制,科学与技术课程还无法完全突破自然和劳动技术课程内容的限制,因而也无法将课程的独特价值完全独立于科学和技术两类课程而存在。因此,根据目前的现状及具备的条件,目前的科学与技术课程采用了科学加技术与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策略构架课程的内容体系。在课程实施中不仅关注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目标与要求,还关注两者结合后产生的独特价值。
科学与技术课程内容结合了科学、技术两方面相关的内容,设置了人体与保健生物与农业物质与材料运动与机械能与能源信息与通讯地球与环保七大模块内容,以此构成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内容体系。在这七个模块主题中,从模块名称就可以看到科学与技术融合的影子。每一模块中的各级主题内容都包含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不仅包含了原先自然课程与劳动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还创设了一些科学与技术学科独有的主题,以突显科学与技术课程的价值。
从科学与技术课程教材内容的角度来看,科学与技术课程教材从课时教学内容(微观层面)与单元主题内容(中观层面)两方面,积极探索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在课时教学内容的架构上,科学与技术课程一般有多种内容结构,如有纯科学类内容组成的课时,有纯技术类内容组成的课时,有以科学类内容为主、技术类内容为辅的课时等等。在单元主题内容的架构上,科学与技术课程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需求,尽可能从融合课程的角度去设计与架构教学内容。
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探究与设计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主题内容的学习,感悟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发展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三节 科学与技术课程理念
一、 积极促成小学生的科学与技术素养
科学与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型课程,科学与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与技术素养为宗旨。因此,科学与技术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深入体验探究与设计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与技术常识,发展综合应用多种知识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在各类体验活动中感受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 注重模块与主题设计
科学与技术课程由七大模块内容构成,各模块中还有不同层级的主题内容,每个主题内容都包含科学与技术的核心要求。因此,通过模块或主题的方式来建构教学内容,能将科学技术等相关知识有效地融合一起,增加学生综合性的实践性学习经历,有利于科学和技术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 强化探究与设计的学习过程
探究与设计是科学与技术课程中学生经历的主要活动过程,是课程目标达成的主要手段。在科学与技术课程学习中,对探究与设计过程的强化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每一课时教学中,根据不同类型教学内容的需求,强化科学或技术的要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或技术设计的过程。二是在单元主题的教学中,充分考虑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从核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主题学习中整体体验探究与设计过程。
四、 构建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科学与技术课程评价应基于课程目标开展,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科学与技术课程学习是基于问题解决的综合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样重要。因此,科学与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融于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自评、他评及教师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保持自信,更好地投入课程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