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常规油气藏越来越少,非常规油气藏尤其是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成功实现了页岩气的工业开采,且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也在页岩油气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多个盆地相继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油气资源。常规天然气具有难发现、易开采的特点,而像页岩气这样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最大特点是易发现,难开采。也就是,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是找储层,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是造储层,即通过一些增产渗措施包括长距离水平井钻井和分段压裂、同步压裂技术等将储存在页岩、致密砂岩等储层中的游离气、吸附气经济地开采出来。要实现致密油气以及页岩气的规模勘探和开发,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实施水平井技术、多级压裂、同步压裂等改造技术,从而提高页岩储层内的连通空间和泄流面积,有效扩大渗流通道,进而建立地层与井筒之间的有效通道,达到强化页岩气开采的目的。可见,对于页岩油气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平井及压裂技术,压裂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开采效果。为了解决压裂效果评价问题,微地震监测技术逐步得到应用和推广,通过微地震监测技术来求取裂缝的空间展布特征、提取岩石力学参数,为进一步储层改造及开发井位部署提供技术支撑。过去十年,各种出版物,包括The Leading Edge和Geophysics等期刊,大量的论文以及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年会中关于微地震监测的分会见证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与推广,2010年,Rode等在First Break期刊上发表Is the future of seismic passive?被动地震是地震技术的未来吗一文,明确指出被动地震技术包含微地震监测技术作为一种现有地球物理技术的补充,为油气藏中流体运动的持续可视化提供了可能,将来被动地震技术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5D监测。该文不仅肯定了微地震技术应用的需求与实际意义,也为被动地震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微地震监测技术已经成为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配套技术之一,对水力压裂增产过程进行成像是此项技术最常见的应用领域之一。每年在北美各个盆地中,采用这种技术对数千条裂缝进行成像监测。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已经举办了多次技术研讨会欧洲地球学家与工程师学会2007 年和2009 年技术研讨会、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2008 年技术研讨会,以及加拿大勘探地球物理家学会2009 年技术研讨会,同时在由SEG、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国际石油工程师学会SPE和欧洲地球学家与工程师学会EAGE最近所主办的大会上,也针对此项技术举行了多次论坛和专题讨论。尤其是2014年8月,SEG专门举办了第一届微地震技术国际研讨会,展示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III随着油气行业非常规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对更有效的水力压裂增产施工需求的日益增长,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水力压裂诱发裂缝成像,目前也广泛应用于地热资源勘探、高温注汽热力开采、CO2地质封存监测,将来也可能扩展到其他领域,其技术和经济潜力十分巨大。作者编撰本书的目的是为从事页岩气开发的作业者提供观测系统设计、质量控制、解释和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应用实例。本书意图为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提供一个综合的教程,不仅为微地震监测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更重要的是为实施一个成功的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项目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指南,所以本书中也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微地震监测成果评价压裂效果和优化压裂方案设计。本书编写分工如下: 杨瑞召负责第1~3章;赵争光负责第4~6章及本书附录;王占刚负责第8章;冯洋洋负责第7章。全书由杨瑞召和赵争光统稿。在作者进行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实验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分公司、大庆油田油藏评价部、大庆油田勘探事业部、中浅层勘探项目部、深层天然气勘探项目部、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地质大队、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公司中原物探分公司等单位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本书成书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余钦范教授、张金川教授、丁文龙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彭苏萍院士、赵峰华教授、苑春方教授,王占刚、郑晶、梁哲等同事以及其他众多的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北京阳光吉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相关图件,感谢该公司冯洋洋、丁殿洪、谭军、孟令彬、孟张武、张青山、罗誉鑫、刘利强、李德伟、邹港、赵超、彭维军等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限于时间加之作者水平有限,本书编著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不足和疏漏,在此恳请各位专家、读者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