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102.4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6.4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9.4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8.3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101.2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6.4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725.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127.0
|
內容簡介: |
本书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书分测量误差、不确定度和数据处理、物理实验的基本训练、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可作为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或教材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
目錄:
|
序
再版感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绪论1
第一章测量误差、不确定度和数据
处理6
11测量6
111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6
112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7
12测量的误差7
121测量的误差7
122测量误差的分类7
123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
确度11
13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11
131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基本
概念12
132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6
133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合成17
14有效数字20
141测量值的有效数字20
142直接测量量有效数字的读取20
143间接测量量有效数字的运算21
144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22
145不确定度及最佳值有效数字的
取位规则23
15常用数据处理方法24
151列表法24
152作图法24
153最小二乘法27
154逐差法30
155Origin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31
16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36
161比较法36
162放大法37
163转换法38
164模拟法39
习题40
第二章物理实验的基本训练42
21基本物理量的测量42
211长度测量42
212质量测量46
213时间测量47
214电学量的测量47
215温度测量54
216发光强度测量55
22物理实验的基本调整和操作技术57
23基本操作练习59
231长度与体积的测量59
232电学基本仪器使用62
第三章基础性实验65
实验31用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
惯量65
实验32物体密度的测量71
实验33用焦利秤测量弹簧劲度系数74
实验34弦线上的驻波实验78
实验35水浴加热法测量金属线膨胀
系数81
实验36光杠杆法测量固体线膨胀系数85
实验37静态法测定金属丝的弹性模量88
实验38冷却法测量金属的比热容91
实验39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95
实验310用补偿法测量电池电动势98
实验311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研究104
实验312磁场的测量107
实验3121霍尔法测磁场107
实验3122亥姆霍兹线圈磁场的
测量111
实验313示波器的使用114
实验314平衡电桥与非平衡电桥特性的
研究118
实验315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121
实验316等厚干涉实验125
实验317阿贝折射仪测折射率和色散130
实验318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135
实验319薄凸透镜焦距的测定140
大学物理实验第2版目录第四章综合性实验144
实验41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144
实验42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导热
系数148
实验43超声速的测定153
实验44中和热(焓)测定157
实验45模拟法测绘静电场163
实验46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研究166
实验47光敏传感器的光电特性研究169
实验48磁阻效应及磁阻传感器的特性
研究174
实验49RLC串联谐振电路特性的
研究178
实验410铁磁材料磁化曲线及居里点的
测定181
实验411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186
实验412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气体
折射率191
实验413黑体辐射实验193
实验414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198
实验415用密立根油滴仪测量电子
电荷206
实验416夫兰克赫兹实验211
实验417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215
实验418法拉第效应实验219
实验419阿贝成像空间滤波和θ调制223
实验420光纤通信系统系列实验228
实验4201多模光纤数值孔径特性
研究228
实验4202光纤分束器特性研究229
实验4203光衰减器特性研究231
实验4204光纤隔离器特性研究232
实验4205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特性
研究234
实验4206掺铒光纤放大器特性
研究236
实验421音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验239
实验422PN结的特性玻尔兹曼常数
的测定245
实验423菲涅耳双棱镜测量光的波长249
实验424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和
折射率253
实验425衍射光栅的研究256
实验426液体旋光率的测定259
实验427晶体声光效应实验263
实验428晶体的电光效应266
第五章设计性实验271
51制定设计性实验方案的原则271
52设计举例275
53设计性实验选题276
531重力加速度的测定(自由
落体法)276
532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单摆法)278
533电表内阻的测量279
534电表的改装281
535设计热敏电阻温度计284
536直流控制电路输出特性研究286
537RC串联电路充放电特性研究291
538测定电子荷质比295
539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设计和组装296
5310细丝直径的测量和工件表面
平整度的检测298
5311非线性相位调制假彩色编码300
5312传感器特性研究303
5313利用霍尔传感器设计实验
装置305
*5314物质折射率的测量306
*5315空气中的物理量测量306
*5316非接触测距306
*5317太阳能电池参数测量装置的
设计及参数的测量306
第六章研究性实验307
61大气压下电晕放电的产生与伏安
特性307
62低温等离子体参量的双探针诊断314
63电荷电压法测量介质阻挡放电功率317
64玻璃材料的设计与制备321
65液晶电光效应实验327
66固相法合成上转换荧光粉及光谱
测量331
67红、绿、蓝三基色长余辉发光材料
制备333
68燃烧产生OH自由基的光谱
|
內容試閱:
|
物理是美妙的,学物理是幸运的,教物理是崇高的。
物理是博大的。它大至寰宇,细于微末,直追光电……相对论穿越时空,熵函数道破天机……物理是精确的。它用严谨的数理逻辑推导出普适性的原理和算式,对自然法则进行简明而深刻的描述。
物理是先行者。它领跑现代科技,创造新材料,发轫新技术,开启新工艺。它是原理,是动力,是工业文明的发动机,是信息技术的电动势。
物理是灵动的。它没有死板的线条,没有乏味的教义。它揭示风的来历,跟踪水的流向。它是省力的杠杆、指南的磁针、七彩的光谱、不倒的陀螺。它是电磁感应,是光电效应,是质能关系。
物理是人本的。它不仅能分辨女王皇冠的金银配比,画出天体运行的椭圆,它还要追寻声音与振动,探索热量与制冷,研究电波与通信。它减轻我们的劳动,丰富我们的生活,拉近空间的距离,实现声像的记录与回放。没有谁比它更贴近生活,没有什么比它更令人通畅、温暖、舒适。
物理是辩证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表现为运动,物理学是物质运动的哲学范本,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它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是可见与不可见的统一,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精确性(低速宏观)与不确定性(量子论)的统一,是定量与定性的统一,是规律与范畴的统一。
我爱物理的广袤,迷恋对微观的探求,对天宇的测度,更时常痴情地叩动“场”的大门。
我爱物理的深奥,钟爱数学,敬重逻辑,更乐于跨跃量子跳墩,到爱因斯坦的时空里徜徉。
我爱物理的精密,希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化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爱物理的辩证,企望捅开物理学与辩证法之间的薄薄窗纸,让哲学的光芒照亮每个人的心灵。
我爱物理的美妙,喜欢用心去感受它的热情与灵动。
我热爱物理教学,热爱我的学生。愿与大家分享物理,分享我的快乐。
张映辉2016年12月15日于大连本书出版7年来,承蒙各高校教学同行及广大学生、物理爱好者、实验爱好者的青睐,用作教材或参考书目,并被列为辽宁省首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期间共印刷8次,计24000余册。同时,我们也收到广大同仁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再版,一是认真吸取了近几年的教改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结合实验教学理念更新和仪器、技术改进,吸收仿真实验平台和慕课资源建设经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充实、拓展和提升。二是按照新版教学基本要求关于增大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教学比重的规定,增加了固相法合成上转换荧光粉及光谱测量、红绿蓝三基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制备、燃烧产生OH自由基的光谱实验、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水中总残余氧化剂的测定等十几个贴近物理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贴近现代化建设和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题目。三是对于比较抽象、单纯用语言文字表述难于让学生理解的实验方法、操作技术和实验现象,增设了44个教学资源视频演示二维码,读者可直接用手机扫码观看,实现了教材与仿真实验平台、网上教学资源的互联互通。四是对每个实验题目,都增设了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提示和要求,以期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创题目、自设方案进行开创性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较好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此外,打“*”的实验5314~5317为可供选择的设计性实验。本部分实验只给出了实验设计要求,由于没有给出具体的测量原理和测量工具,因此测量的方法可能有很多种,这将给学生提供比较大的自由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已具备的物理知识,或查阅相关的文献,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过程),包括实验原理、实验中使用仪器的确定、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等。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张映辉(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中51、52,实验31、310、316、41、43、414、416、536、537、5311、5313~5317及附录A、B、C),张芝涛(实验61、62),陈宝玖(实验64、66),于涛(实验65),罗昔贤(实验67),尹鸿鸣(实验68),陈季香(实验313、411、415、535),孙佳石(实验417),彭勇(实验311、48、422、5312),付姚(实验42),郭彦青(实验35、38、39),殷燕(实验315、318、319、413、419、423~426、534、539),孙敏(实验34、37、314、44、533),程轶(实验420、538),荆波(实验427、428),王轶卓(实验45、410),邵颖(实验36),盛德元(实验49、421),刘开颖(实验69、610),李香萍(实验312、46、47、418),刘伟(实验531),邢明铭(实验32、33、532),张朋波(实验317、412、5310、611~613),俞哲(实验63)。全书由张映辉负责统稿,刘开颖配合主编、副主编录制编辑了教材中全部视频资料。
由衷感谢霍剑青老师的不吝指教。再次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张金奎等同志为本书编辑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同仁的鼓励和支持。
水平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望包涵与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