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黄埔纪事

書城自編碼: 301302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地方史志
作者: 陈宇
國際書號(ISBN): 9787205090203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6-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3.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化妆品学原理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5.8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5.8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編輯推薦:
一部谜一样的军校史
一本全新的黄埔纪事
追根溯源,海内外采访记录黄埔前驱家国情怀。
图文并茂,老照片震撼呈现黄埔将士龙虎精神。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中央电视台十二集大型电视记录片《黄埔军校》的文史稿本。内容全面、系统。以时间顺序讲述了黄埔的风云变幻,包括黄埔的著名人物的故事。黄埔兄弟们从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握手,从同仇敌忾到同室操戈,再到兄弟握手,本书都一一再现。
關於作者:
陈宇,1957年出生,山东泰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大校军衔。我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红军史、长征史资深学者。曾供职于连、团、师、大军区机关、中央军委办公厅各级单位,数次参加南疆边境作战。首届全军历史系本科毕业生,首批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员,曾任《军事历史》杂志主编。出版专著30余部,包括《中国黄埔军校》等。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到黄埔去
第二章 黄埔一日
第三章 教官方阵
第四章 平定商团叛乱
第五章 东征初战
第六章 北伐先锋
第七章 黄埔一期
第八章 黄埔女兵
第九章 外籍师生
第十章 黄埔分校
第十一章 同仇敌忾
第十二章 铁血黄埔
第十三章 同室操戈
第十四章 大陆最后一期
第十五章 黄埔兄弟情
第十六章 天下黄埔是一家
后记
內容試閱
前 言


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其校址最初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军校因地而得名,称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官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建校之前始料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后,以孙中山所倡导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那时的黄埔军校,聚集了全国军界、政界各路贤达与社会名流,还有苏联的军事专家,一时群英荟萃,叱咤世界风云。一大批将帅之才由此进入历史的大视野,名将辈出,战功显赫,国共两党的众多高级将领即出自此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时,有5位元帅、3位大将、9位上将、9位中将、11位少将曾在黄埔军校任教和学习,其中上将以上有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周士第、陈明仁、杨至成、萧克、宋时轮、张宗逊、陈伯钧、郭天民等;还有10多位黄埔军校毕业生任新中国成立后的省、部级以上主要领导职务。国民党军方面,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高级将领更多,1949年前任兵团司令以上职务的有60余人,其中著名的有: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关麟徵、黄杰、桂永清、王叔铭、郑洞国、邱清泉、王耀武、胡琏、廖耀湘等。任教于黄埔军校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更是数不胜数,黄埔系支撑国民党军大半壁江山即是明证。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年底迁往台湾,在大陆共办了23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23万余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显赫地位。
弹丸之岛黄埔,在中国现代史上威名大震。中国黄埔,成为世界军校金牌,在那个年代被列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与美国西点军校、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同享盛名。20世纪初的中国以致邻国的青年,当时喊响了到黄埔去的时代最强音;21世纪初的今天,黄埔军校的大名,在现代中国仍可谓妇孺皆知,特别是初创时期的黄埔军校,是中国人心目中敬畏、感佩、自豪的军神。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发展轨迹,经历了各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时代变迁中,起步于广州黄埔岛的这所军校虽然几改校名,校址几易其地,但一般仍统称为黄埔军校。因校址改变,军校在大陆经历了广州、南京、成都时期,后又迁移到台湾凤山。
黄埔军校创办至今已有90多年的时光,其历史几乎完整地伴随着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现在,在台湾,黄埔军校依然存在,并且延续着以往的期别和部分学制。
近一个世纪的时光中,黄埔军校有着太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历史悬疑没有被后人发掘,人们对其认知和理解仅仅局限在故纸堆里的内容。至于其创建经过、国共合作秘史、与苏联的关系、在中国的战史和军史中的地位、与世界其他著名军校的关系和对比,以及它的教学内容、科研方向、管理方法,甚至其对当代中国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等均鲜为人知。尤其是众多的黄埔将星,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和人生际遇,他们除了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外,在婚恋、家庭、亲情等方面又上演着怎样的悲喜剧情呢?
世纪黄埔,风云际会,铁血春秋。
黄埔军校是20世纪初国共两党为了民族的进步和独立而走向合作的精神结晶。
在东征北伐战场上,国共两党携手合作,为打倒军阀除封建并肩作战。在抗日战场上,曾经的同学虽然分属不同的政治阵营,却也能协作抗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因而,黄埔军校的历史也是国共合作的历史,其精神遗产也是当今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解放战争中,许多少年时曾经亲密无间的黄埔同学,为了各自的主义而走上战场,演出了民族历史上的又一个悲剧。尽管历史的步伐总是伴随着血腥前进,但是民族内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算是喜剧。汲取历史的教训,看透战争的惨烈,避免再一次内战的发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这也应是阅读本书后的些许感悟。


第十二章
铁血黄埔

黄埔创校的方针,是培养可以为祖国牺牲个人一切的革命军人。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这是矗立在黄埔军校校门的一副对联,横批革命者来。抗日战争中的每次战役,无不洒有黄埔师生的鲜血;每个战场,无不埋有黄埔师生的忠骨;每本战史,无不记载着黄埔师生的业绩。无数黄埔师生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救国救民,不懈奋斗,勇于牺牲,血洒疆场,铸就了军校的赫赫战功和声誉威名,也铸就了一段忠魂浩荡的鲜活历史。

(一)中国远征军血战异域
1941年12月8日,日军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个月内,日军横扫东南亚,7万美国菲律宾联军放下武器,8万新加坡英军向3万日本入侵者挂出白旗。日本第十五军在12月8日后分批进驻泰国,并在泰国、缅甸国境一线集结。12月10日,英国武官邓尼思受命向蒋介石提出请求,派中国军队入缅布防。12月11日,蒋介石同意发兵,向第五、第六两军发布入缅作战动员令。
1942年1月18日,日军第十五军第三十三师团与第五十五师团跨越国境入侵英属缅甸。3月8日占领仰光市。
2月,中国军队的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集结完毕。3月,开始了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出国作战。
为迅速解救英军出困境,戴安澜的第二○○师一路疾奔,先遣营设伏袭击日军,抢占同古城。进军同古的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人数多出戴安澜第二○○师1倍,并配备数十辆坦克和3个中队的飞机,而第二○○师当时只有3辆坦克,没有空中掩护,很少炮火支援。在没有装甲机械化部队可供使用的情况下,戴安澜及第二○○师官兵完全以步兵作战迎战日军的立体化进攻。
3月20日,日军向驻守同古的戴安澜第二○○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戴安澜师长召集军官开会,大家对是否坚守存在分歧,争论不休。黄埔八期毕业生、第五九八团中校团副黄景升愤然而起,慷慨陈词,自愿领兵御敌。戴师长问其有无把握,黄景升慨然应曰: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战斗中,黄景升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战后,杜聿明在报告中将黄景升所言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作为全文结尾。蒋介石闻言为之一震,连忙问道:这个团副现在还在二○○师吗?杜聿明回答:他已经实践自己的诺言,成仁了!日后,国民政府专门在黄景升的家乡建造了纪念雕像,并附以文字记录,蒋介石亲自题词。那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铿锵豪言从此广为流传,成为中华民族不怕牺牲精神的传世经典名句。
面对强大的日军,戴安澜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他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写下了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并对在座军官说: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每天,日军飞机以100多个架次投燃烧弹和毒气弹。3月22日,日军占领了同古市郊的机场,对同古城形成了包围。与戴安澜第二○○师共同防御的英军,在未通知中国远征军的情况下突然撤退,第二○○师侧翼暴露。戴安澜在发给杜聿明的电报中说,士兵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
在戴安澜第二○○师深陷重围的时候,黄埔六期毕业生廖耀湘带领新二十二师增援赶到,策应第二○○师突围。戴安澜制订了周密的撤退计划,于3月29日撤出同古。第二○○师全师秘密撤出同古后,日军居然没有察觉,仍在对同古这座空城进行狂轰滥炸。
在持续12天的同古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坚持到最后,弹尽粮绝。戴安澜率部奋战,抗击5倍于己的日军,毙敌5000多人,打得精彩,撤得潇洒,用杜聿明的话讲:连一个伙食挑子也没有留下。
戴安澜是最后一个离开同古城的。在部队休整地叶西,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带领先期到达的第二○○师官兵夹道欢迎。
英美盟军媒体,对同古战役颇多赞美之词。蒋介石对此赞誉道: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日军在其战史中写到,同古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时,按照中方的最初预想,中国军队将会合英军,集中22万人的优势兵力,在曼德勒与日军决战,将日军逐一击溃,从而保障中国抗日的物资大动脉滇缅公路的安全。但英军却只想以中国军队做掩护,使自己的军队安全撤到印度。再加上并无实权的总指挥美国将军史迪威协调无力,缅甸盟军的军事指挥很快陷入混乱,中国远征军危机四伏。
4月上旬,日军的4个师团先后抵达缅甸。5月1日,英军再次抛弃中国远征军,独自退往印度。5月10日,日军攻陷距离中国军队最近的两个军事重镇密支那和孟拱,截断了中国远征军的退路。杜聿明第五军命令部队进入缅北部野人山原始森林,绕道回国。
在进攻时充当先锋的戴安澜第二○○师,此时负责断后。而日军在两条大江、3条公路上设下重兵阻击,势欲全歼第二○○师。
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中国将士们连续爬山越岭70余日,彻底断绝了粮草供给,每天只能用野草杂菜充饥。
5月16日,大雨倾盆,戴安澜部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过半,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由于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5月下旬,缅甸开始进入雨季,终日大雨滂沱。林中满地沼泽,道路泥泞,行军更加艰难。部队不仅断粮,也没有药,甚至连块干净的绷带也没有。连日的大雨,加上蚊子叮,蚂蝗咬,戴安澜身上的两个大伤口,已经严重感染、溃烂、化脓,还长了蛆。
5月26日,第二○○师部队行军到茅邦时,戴安澜将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以身殉国,年仅38岁。他在写给妻子的遗书中说: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抗日战争史专家称戴安澜为域外死忠第一人。
戴安澜以马革裹尸,遗体由黄埔第五期毕业生郑庭笈率残兵抬回国内。
黄埔一期生宋希濂在滇西惠通桥击退日军的进攻,将从缅甸撤退的中国远征军残部接回国内,运到广西全州。一位70多岁的老华侨,知道戴安澜殉国后,将自己的一副楠木棺材捐了出来。1942年10月16日,国民政府在全州举行了抗日以来规模最大的祭奠大会。全国名流纷纷题挽词。周恩来的挽词是: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1943年10月开始,黄埔毕业生郑洞国、廖耀湘、陈明仁、李弥等将军,率部对缅北及中国西南边陲的日军反攻,先取密那支,再克孟拱,消灭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歼敌4.5万人,最终与英军会师,将日军赶出缅甸。

(二)刘放吾率部大战仁安羌
1963年8月,一个冒牌将军林彦章出现在台湾。林在接受《中华日报》访谈时说他是在仁安羌战役中解救出英军炮兵团长菲士廷的恩人,因战功卓著,被宋子文授予少将军衔。10月10日,林彦章因谎言及骗财之举,被香港警方批捕。林的被捕引发人们开始寻找仁安羌战役中的真正英雄团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那段发生在缅甸西部的光荣战事。几经周折,1977年《征信新闻报》记者终于找到黄埔六期毕业生刘放吾,他曾任中国远征军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团长。
在戴安澜率部自同古突围后不到10天,1942年4月12日,英军再次向中国远征军求救。在缅甸西线,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的1个大队占领宾河(即平墙河)右岸渡口,堵住了英军1个加强师的退路。此时的英军已陷于粮弹俱尽、饮水绝源之苦境,他们身后的两个联队7000多日军,正加速前行,准备围歼英军。而此刻,中国远征军西路军的部队正在集结,指挥官孙立人派离英军最近的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前往营救。4月17日,第一一三团官兵收到命令后立即赶赴战场,并在18日至20日的连续战斗中不眠不休,连续作战,攻击人数数倍于己的日军。
英国将军史莱姆深知这场战役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救援指挥官的指挥与部署。在18日拂晓攻击前,史莱姆将军对刘放吾团长的指挥很不放心,他在回忆录《反败为胜》中记述:刘上校似乎窥出我的心意,他说:到营部看看。在相当接近前线的营部,他解释了连队部署。对军队的部署我相当满意并准备后退之际,刘上校说:我们再往连部走走。我不确定在战争即将开始的一刻,我是否该接近连部,但为了面子,虽然不情愿,我还是涉水到达连指挥所。史莱姆抵达连指挥所时,攻击的枪炮声顿起。他又记述:上校转身看我,我真担心他会说要到排部去。所幸他未再提议,只是望着我露齿而笑。对刘放吾团长的表现,史莱姆的评语是:只有优秀及干练的军人,才能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
4月19日凌晨4时30分,刘放吾率第一一三团全部渡河,拂晓时迫近敌人阵地,并开始攻击前进。刘放吾将轻重机枪全部调到担任主攻的第一梯队,40多挺机枪突然发起暴风骤雨般的攻击。日军习惯根据机关枪的数量判断对方人员的多少,并据此判断对面的军队至少有1个师以上的兵力。日军既不知我军从何而来,也无从知道我军有多少兵力。面对刘放吾部的英勇进攻,日军心生怯意,节节败退。刘放吾右翼部队不久即将日军第一线阵地完全占领,进入山地作战。日军反复争夺,战况至为激烈,死亡枕藉。
刘放吾部第三营张琦营长英勇奋战,在指挥该营冲锋时壮烈牺牲。激战至下午2时,终于占领501高地,继而将油田区之日军完全击溃,克复全部油田。下午3时,救出被围之英军及美传教士、新闻记者等500余人。当时还有少数之敌占据坚固建筑物顽强抵抗,第一一三团官兵一面肃清残敌,一面固守要点,掩护英军撤退。被围英军7000余人,傍晚全部获得解救,经刘放吾团左侧向宾河右岸陆续安全退出。该部英军已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当其渡过北岸见到刘放吾部官兵时,均竖起大拇指示意,高呼:中国万岁!与我官兵互相拥抱,其情景至为动人。该部英军此时已经没有再战能力,乃转向敏扬集结休整。
孙立人在回忆录中记述:观乎我军参战的第一一三团全团,合计不过战斗员兵1121人,与7倍于我的敌军第三十三师团第二一四、第二一五两个联队和特种兵激战三昼夜,我军虽阵亡员兵204人、伤318人,但是毙伤了敌中队长吉柳仲次以下1000余人,并且完成了解救英军7000余人生命的任务。这一牺牲的代价,是很值得的。
战后,少言寡语的刘放吾被人遗忘,在多部关于远征军的文章里都没有提过他的名字。1949年,刘放吾到台湾后,曾在一所中学任教,薪水甚少,生活困顿。为了生计,刘放吾求助做煤球生意的旧部参加仁安羌战役时的第一营营长杨振汉。杨振汉于是教他怎样买煤灰,怎样做煤球。刘放吾于是在屏东开了一家煤球店,买煤球者戏称他做的煤球为将军煤球。
不善言辞的刘放吾对仁安羌一役的忆述简单扼要:打得过瘾!当他面对记者赞美其骁勇善战赫赫战功时,他的言语更是淡然:我不过是尽了军人本分,解救英军只是尽到军人职责而已。
1992年,台湾当局有关部门专为刘放吾重开模具,打造奖章。这枚迟到50年的奖章最终了却了刘放吾深埋心底的一桩憾事。1992年,仁安羌大捷50周年。当年4月,撒切尔夫人访美。4月11日,在芝加哥卡尔登酒店大堂,撒切尔夫人接见了坐在轮椅上的刘放吾。撒切尔夫人握着刘放吾的手,并代表英国政府对刘放吾表示感谢与敬佩,之后合影留念。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彼得威尔逊、美国洛杉矶议会议长迪恩巴纳、美国总统布什分别致函刘放吾,表示祝贺。1994年6月29日,刘放吾逝世,享年95岁。

(三)左权血沃太行山
就在戴安澜殉国前一天,黄埔军校的另外一位活跃在敌后战场的抗日名将黄埔一期毕业生左权将军殉国。
抗战全面爆发后,左权先后担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
与重庆的蒋介石极力拉拢英美等强国的外援不同,延安的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最根本的力量还是需要依靠本国民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赢得中华民族的最终胜利。抗日战争期间,活跃在敌后战场上迅速壮大的八路军将士,无法得到国民政府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与日军战斗的物资。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武装自己、打击日军呢?拥有一所自己的兵工厂,成为八路军极为迫切的需要。左权承担起了这份艰巨的任务。
左权有着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他在成就每一件大事之前,都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兴建山西辽县、黎城交界处的黄崖洞兵工厂,左权实地勘测地形,亲手规划工厂布局及保护工厂的军事设施的配置。经过一年的建设,一座年产足可装备16个团的兵工厂建立起来。1940年春天,第一批步枪下线,正值朱德总司令55周岁,步枪就被命名为55式步枪。当时在场的黄埔一期生徐向前拿着枪不肯放手,笑着说:我当兵的时候如果能背上这样的枪,不吃饭也高兴。兵工厂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八路军装备匮乏的状况。刘伯承曾经高度评价说:左权同志艰苦经营太行山兵器制造,他为改善我军武器装备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黄崖洞兵工厂建立后,很快就成了日军的重点进攻目标。1941年11月,日军第三十六师团及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7000余人向黄崖洞进攻,负责保卫黄崖洞的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左权要求该团在保卫战中一定要抓住一个稳字,坚持不骄不躁,不惶不恐,以守为攻,以静制动的原则。他还就应当注意的战术原则和其他有关注意事宜做了具体的布置。11月11日凌晨战斗打响,日军来势极猛,并施放了毒气。八路军守军按照左权的指示,顽强坚守阵地,并利用机会组织反击,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日军接连失手后改变战术,企图利用赤峪山东侧的悬崖,居高临下侧击守军阵地。左权及时指示特务团待机行动,以变应变,重新配置了防御力量,继续给进攻的日军以重大杀伤,大量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重挫了敌军的锐气。11月19日,黄崖洞保卫战进入尾声。八路军在三十亩、曹庄一带设下伏兵,当退却的日军进入伏击圈后,立即被密集的弹雨打得阵脚大乱,伤亡惨重,向黎城方向溃逃。11月21日,乘胜追击的八路军收复了黎城,胜利地结束了黄崖洞保卫战。此战,日伪军损失2000余人,敌我伤亡之比为6∶1。
1942年5月,日军纠集3万兵力,再次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形势空前严峻。5月20日午夜时分,左权在战前部署会议上分析了敌我态势。说面对日军重兵的多路合击,我主力部队目前已转出外线,而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军械部、军工部以及新华日报社等尚处在敌军的合击圈内。眼下直冲我们的是由涉县、黎城而来的一股日伪军,约3000人。面对重兵压境的日伪军,合击圈内八路军能够应敌的兵力很少,只有为数不多的警卫部队,等待他们的将是极其残酷的战斗。鉴于眼下敌我兵力对比悬殊,左权提出:在敌军分路合击时,乘隙钻出合击圈;当日军扑空撤退时,伺机集中兵力歼其一路至几路。在一切部署完毕后,八路军总部各部门于5月23日奉命转移。次日凌晨,由掩护撤退的总部警卫连所扼守的虎头山、前阳坡、军寨等阵地都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在这次扫荡中,日军专门组建的特别挺进杀人队在麻田发现了八路军首脑机关,故多路日军均向麻田方向急进。八路军警卫连仅仅200多人,顽强地抵御着2000多名日伪军的轮番进攻。敌军在多次冲击失败后,便发射信号弹,召来了更多的援兵,打向八路军阵地的火力更加密集。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将虎头山一线轰得地动山摇,步兵随着遮天蔽日的烟尘直逼八路军阵地。为保证八路军总部的安全转移,左权不顾周围炮弹不断爆炸掀起的气浪,站在虎头山后面的山头上沉着地指挥战斗。
5月25日上午,突围队伍仍然未脱离险境,在南艾铺、高家坡一线的山沟里,集结着八路军总部、北方局、党校、新华社的几千人马,四周都是激烈的枪炮声,日伪军以纵横合击战术构成的包围圈在一步步地收紧。天空中,日军飞机也不时地投弹、扫射,受惊的骡子狂奔乱跳,将密集的突围队伍挤堵在狭窄的山沟中。左权率司令部和北方局机关人员为一纵队,沿清漳河以东由南向北突围;罗瑞卿率野战政治部直属队和党校、新华日报社为二纵队,由政卫连掩护向东面突围;后勤部门为第三纵队,由杨立三率领向东北角突围。日伪军发觉了八路军分路突围的意图,迅速收缩合围圈,并将一颗颗炮弹打向密集的人群,给突围人员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恐慌。面对这一极度危险的处境,左权一边鼓舞士气,一边迅速督促彭德怀赶快转移,又奔向司令部直属队,继续指挥着大队人马的突围行动。左权的身体这时已虚弱得很厉害,但他仍然尽全力招呼着每一个人。
午饭后,利用短暂的休整时间,左权用嘶哑的声音激励着已极其疲劳的队伍。当左权交代完上述任务后,参谋唐万成说彭德怀已经突围,让他也快走,但是左权拒绝了,却命令唐万成赶快去追上彭德怀。
太阳偏西了,日军的炮火依然很猛烈,左权从容地在十字岭上指挥队伍继续突围。大家看到左权副总参谋长就在身边指挥,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突围的速度也加快了。当队伍冲向敌军最后一道封锁线时,敌火力更加凶猛。突然,一发炮弹落在左权身边,他不顾危险,高喊着让大家卧倒。接着第二发炮弹又接踵而至,左权的头部、胸部、腹部都中了弹片,壮烈殉国,年仅37岁。左权牺牲后,彭德怀将他的孩子左太北接走抚养至长大成人。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中的黄埔将帅自立自强,在敌后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创建多处抗日根据地,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

(四)余程万虎贲师鏖战常德
1944年1月,著名作家张恨水在重庆的草屋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他们穿着灰布棉军衣,黑黑的面孔,一看就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两位军人一个叫旷文清,一个叫李岳山。他们找张恨水,是请求张恨水帮忙写一本讲述他们部队故事的书。他们是奉师长的命令前来的。他们的师长已被蒋介石宣布死刑,此时被关在重庆南岸土桥监狱,正等待军委会核准执行。他们的师长说,一定要找人把本师的故事写下来。这个师,就是被称为抗日铁军、别号虎贲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他们的师长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余程万。
余程万,广东台山人,在黄埔一期生中,他是继李之龙后,进入少将官阶的黄埔生第二人,当时只有25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高安会战、上高会战、长沙第三和第四次会战、衢州会战,是一员抗战名将。
1940年,余程万调任第五十七师师长。常德会战时,第五十七师的主要干部基本由黄埔军校毕业生组成,如副师长陈嘘云上校是黄埔三期生,第一七○团团长孙进贤是黄埔五期生,第一七一团团长杜鼎、师步兵指挥官周义重及配属的第七十四军炮兵团团长金定洲都是黄埔六期生。这些高级将校都亲历淞沪战役以来华中战场的大小恶仗,久历戎行,经历丰富。第五十七师因为战斗力强悍,屡挫日军,而且几乎无败绩,所以士气格外高昂。
1943年4月,第五十七师驻守常德城。常德地处湘西北,历来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是重庆的东南藩篱,湘西粮仓,也是川贵物资集结中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在余程万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以坚定沉着和善于固守著称,治军尤其严明,以爱国家爱百姓为军德。第五十七师入驻常德时,正值鄂西会战之时。常德因疏散已是空城,余程万师入城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首先将全城洞开的门户妥为关闭,并令部下,非经指定,不得擅入民房,其经指定的驻所,亦必会同警备部、警察局、宪兵队将家具什物登记保存。鄂西大捷后,常德城开始复元,市民纷纷归来。余程万师派出大批士兵,分别在各码头及要道口义务为百姓搬运行李,不收分文报酬,即使是茶水也拒绝接受。常德城秩序恢复后,士兵移驻城外,是时正值秋收,余程万命令部队协助农民收割,军民间相处有如一家人。
据当时参加过常德城巷战的警察回忆:第五十七师之所以能使常德的百姓这样系念,作战还在其次,平时的纪律好才是最大的因素。常德市民、76岁的陈腊芝回忆:有一天,有个军官在她家门口避雨,我妈妈喊他到屋里坐,军官直摆手,说有女眷的家不能进,进了就要处分。
1943年,日军发动的太平洋战争处处失利,已露出全线行将溃败的端倪。日军寄希望于尽早结束中国战事,侵华日军总司令官认为,只有对敌采取攻势,杀出一条血路,才是能最迅速地解决中国事变唯一重要方策。他在日记里写道:没有杀出一条血路的打算,重庆屈服的时机是不会到来的。
11月初,日军的大本营和派遣军总司令部把矛头指向湘西北常德这一军事要地,出动了第十一军5个师团和4个伪军师在内的16万多兵力,企图敲开重庆的东南门户。
常德会战在即,局势日趋紧张。为了民众的生命安全,余程万第五十七师要求地方政府合作,动员并强制城内外居民全部疏散,城内不留一人。第五十七师还派出士兵帮助市民搬运物资出城,并发布纪律文告,不许士兵收取分文报酬,告诫全师官兵严守军纪,如有违反,就地枪决。向市民索要两块大洋的上等兵刘为才,后被当场处决。11月15日,市民全部离开常德城区。
余程万召开军事会议,制订了以确保战略要点固守防御为目的的防御作战计划。此方案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为外围阻击战,以歼灭与消耗战为主;第二期为城垣守备战,严密封锁城垣,粉碎日寇破城企图;第三期为城内街巷战,拼死抵抗或短兵肉搏,以待援军,内外夹击,夺取胜利。
余程万常训诫部属,军人之职为国守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备战前夕,他发表《第五十七师保卫常德文告》,称有虎贲存在,常德一定存在。为了示范牺牲的决心和准备,余程万临战前给妻子写了绝笔书。率领全师官兵宣誓:非将敌寇驱退,决不生离常德!并确定常德城一处高地为战死后的葬身之地。
11月18日,日军进犯徐家湖,第五十七师第一六九团第三营击毙日军200多人,打响了常德保卫战的第一枪。
11月24日,日军以云梯进入东门,惨烈巷战遂告展开。当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驻华记者这样记述:在这城墙的战斗,日渐惨烈,甚至好像在欧洲中世纪时代那样,以手格手,以颊撞颊,作殊死的血战。部队越打越少,援军久盼不来。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当年的战地新闻报道说:唯一的援军是利用阵亡将士的军服,穿在稻草人身上,夜晚竖在堡垒上,天明时使日军望之有如活人一样。
11月26日,第五十七师因战斗大量减员,全师包括伙夫、勤杂兵、警察都编入了战斗队伍。炮兵团因此时已无炮弹,大部分改编为步兵,参与守城战。坚守在大西门城墙的有两位团长,一位是第一七一团杜鼎团长,一位是军炮兵团金定洲团长,整个大西门的守军已不足300人。
11月27日下午,第五十七师各部已成人自为战的局面。11月30日上午,日军又一次从正面向大西门发动猛烈攻击,第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亲率特务连督战。到12月2日止,日军始终无法攻下大西门。日军攻城死伤惨重,战果不佳,便展开攻心战,向中国守军空投招降传单,称:日军爱护汝等,宜速反对抗战,与第五十七师将兵扬起白旗。余程万在传单上批语:黄埔军事教育,只知不成功即成仁,无悬起白旗之一语。余确信全师弟兄也是如此。日本天皇闻常德久攻不下,极为恼怒,下令限日军第三师团两天内攻占常德,否则全体枪毙。日军第三师团师团长山本三男向官兵训话时已经是鼻涕一把泪一把。
11月28日拂晓,日军用100余门大炮和26架飞机,对常德发起总攻。在常德北门施放毒气达3个小时之久,常德城变成了一片火海,毒气烟雾弥漫,爆炸声天崩地裂。城基上下,多数守军阵亡,被迫放弃北门,进入了更加残酷的巷战。日军大放毒气弹,我军战士就用尿把衣服打湿,捂住口鼻。双方都躲在街屋中,相互凿洞射击。
第五十七师剩余官兵把各条街道的房屋打通,每条街道口处筑好巷战掩体,与日军逐屋争夺,使日军进城后付出了惨重代价,仍然进展艰难。
11月29日黎明,日军照搬进攻北门的做法,到30日22时,东门所有房屋全部烧光,守军宁死不退,进行寸土寸血的拼杀,决心与日军同归于尽,使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这一天,师长余程万接连发出求救电文,最后一封电文内容如下: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战区指挥官孙连仲将军,这位曾经血战娘子关、力守台儿庄的悍将,看过电报后,泪如雨下。
常德会战前夕,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向罗斯福表示一定能守住常德。在开罗会议上的罗斯福,通过国际舆论听说了战场的惨烈状况,特意向蒋介石询问了守城部队番号和主将姓名,并将余程万的名字记在备忘手册上。
此时,国民党第六、第九战区的16个军42个师约21万人,正在以常德为核心的10多个县市进行着血战,仅师长就阵亡了3位,他们是:黄埔四期生彭士量,他率暂五师防守石门,是第一位阵亡的师长;黄埔六期生孙明瑾,他带领预十师驰援常德,在常德外围与日军激战时殉国,全师6000多人仅有300多人冲出重围,其余全部阵亡在常德城外;还有川军将领许国璋,他率第一五○师在常德外围防御中受重伤后杀身成仁。
在外围参战的黄埔将领及部队还有:柳际明军的沈澄年、黄湘、王中柱师,罗广文军的刘云翰、覃道善师,方靖、宋瑞珂军的李仲辛、周天健师,王耀武军的张灵甫、李炎师,王甲本军的向敏思、龚传文、赵季平师,汪之斌军的韩浚、彭士量、陈为韩师,施中诚军的赵锡田、唐冠英师,朱鼎卿军的靳力三师,李玉堂指挥的方先觉军周庆祥、朱岳、孙明瑾师及梁汉明军的朱志席师等。
中国军队以十分惨重的代价向常德继续进军。从11月26日起,各路援军已向常德城郊靠近,但一直与日军在城郊进行激烈战斗,短时间内无法突破日军防线。
到12月2日,常德城区已成一片焦土,日机不分昼夜狂投燃烧弹,城内大火蔽天,城内守军只剩下300多人。战至这天晚上,仅剩文庙与中央银行两个孤立据点,师长也端着机枪上阵了。援军仍未到,部队已处于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后来,余程万在《常德城血战》一文中写道: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枪使一枪,无枪则使刀矛或砖石木棒,与敌人死拼。直至弹尽粮绝。而援军迟迟未到,派出去接引的人都失败而回或音讯全无。
此时,实际上已有第三师一团援军到达常德城南的沅江对岸,他们发信号弹、吹联络号与城内联系,但城中信号弹早已用完,号兵也全部阵亡,无法与援军取得联络,援军见对岸毫无反应,也未敢贸然渡江。
12月2日中午,师长余程万召开第五十七师团以上军官会议,决定趁夜向沅江南岸突围寻找援军,另小部分向西北城郊转进,牵制日军。这时,第五十七师只剩312人,3个副师长全部阵亡。
余程万命令第一六九团团长柴意新少将带队外出接应援兵,而柴意新却故意违命不遵。他认为,余师长外出接应援军,更有利于指挥部队反攻,最终决定由柴意新带领51人在城内坚守。
12月3日凌晨,余程万率领着旷文清等8名卫士,用木梯翻过南门城墙,撤向城外。
据1945年出版的《常德守城战纪实》一文记载,当余程万师长抵达出城处时,他站立在城垣上,怅望良久,又复返城内。时一副官随行在侧,催请余师长及早出城,恐天明无法突围。余师长怒眉瞪目,拔枪相向,余再返城内,入掩蔽体电话总机处与柴团长通电话,言未数语,电线折断。至此,余师长始决心出城。出城官兵分乘3条日军遗下的小木船,横渡沅江向南突围。
余程万突围后,留守牵制日军的柴意新团长,扼守最后一个据点。他率领残部与日军死拼,中弹牺牲。
常德城于12月3日8时沦陷。日军占领常德6天后,余程万带领援军又杀回城内,日军被迫撤出常德。
12月11日,日军开始全线退却。日军以凄绝来形容常德保卫战,在电报中称:此次攻防战激烈之程度,不禁使人想起南京攻击时,重庆军之战意,诚不可辱也。
从11月18日到12月3日,余程万第五十七师血战16个昼夜。日军投入攻城的兵力,先后达4万人,火炮300多门,攻城死亡5000多人。
常德死战,为全局争取了时间,实现了援军合围,将日军赶到长江北岸。在常德西北,第五十七师友军第五十八师、第五十一师携手歼灭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时的元凶第十三师团大部,并击毙其师团长。
第五十七师残部渡河突围后,余程万把突围出城的散兵集合起来点名,全师原有8529人,现在只剩下83人。
战事平息,返城的常德百姓,看到断壁残垣边警戒的胸挂虎贲标志的第五十七师战士,许多百姓放声痛哭。
从开罗返回重庆的蒋介石,听说余程万弃城突围,破口大骂,声言要枪毙余程万。
数日后,军委会认为余程万遗弃部属放弃守土,下令将其拘押至重庆。
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在回忆文章中记述:蒋介石下令枪决余程万,后经第七十四军前军长俞济时和军长王耀武两位黄埔嫡系求情,又得常德百姓签名和县长戴九峰联名求情,称常德会战时全城已被日军炮火夷为平地,第五十七师官兵守城为国捐躯,弹尽粮绝,实已尽全力。
余程万被囚4个月后,离开重庆南岸土桥监狱,无罪释放,随即被任命为第七十四军副军长之职。多年后,余程万对蒋政权心灰意冷,后定居香港,在一起绑架案中被劫匪射杀身亡。
作家张恨水听了第五十七师幸存官兵的叙述后,深受感动,决心写出《虎贲万岁》一书,并在1945年春正式动笔。他在自序中讲出了他被感动的经历:常德之战,守军不能说毫无弱点,但我们知道,这8000人实在已尽了他们可能的力量。一师人守城,战死得只剩下83人,这是中日战争史上难找的一件事,我愿意这书借着第五十七师烈士的英灵,流传下去。这是张恨水一生中唯一一部纪实传记小说。
在抗日战争期间,黄埔军校毕业生牺牲2万余人,其中少将、中将有97人。
1945年9月9日,黄埔教官何应钦、黄埔一期生郑洞国等多位黄埔将领,在南京黄埔军校礼堂接受日军投降,见证了让中国军人最为自豪的瞬间。
当年参加抗战今日仍存的黄埔老人已经凤毛麟角,他们每当谈起抗日战争依旧神采奕奕,追昔抚今,无不让人感受到老人们爱国之心的炽热。有人还心情沉重地说:黄埔师生在抗战中参战人数之多、阵亡之大、事迹之英勇,足以立一块厚重的金碑作纪念。黄埔岛有东征烈士纪念坊和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这么多年了,却还没有黄埔军校抗日阵亡师生的纪念碑,因此,活着的黄埔师生每当念及此事,总感到难以释怀。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世的早期黄埔校友会越来越少,而以爱国为主线的黄埔精神和功绩却永远不会泯灭。
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胜利日大阅兵在这里举行。时任黄埔同学会会长林上元等原国民党军抗战老兵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战老兵,乘坐阅兵车接受国家和人民的检阅,他们都已经白发苍苍。对绝大多数老兵来说,参加国家阅兵是空前,恐怕也是绝后,因为在阅兵式后不久的数月内,即有多名老兵去世。他们成为国家和人民的骄傲,他们当年在抗日战场上的英勇精神和今日在阅兵车上的抖擞精神交相辉映。
在这次盛大阅兵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他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这气贯长虹的声音,穿透历史,说给包括黄埔抗战老兵在内的所有抗战将士亡灵在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幸存的黄埔抗战老兵、牺牲的黄埔将士们都欣慰地听到了,历史铭记着他们的功绩。黄埔军校历史因伟大的抗战胜利,愈加威风八面,屹立于世界军校之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