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漫谈/葛晨虹

書城自編碼: 301557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葛晨虹 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530003374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6-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6.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售價:HK$ 124.2
高功率激光推进
《 高功率激光推进 》

售價:HK$ 110.4
电网设备无人机自动机场建设与应用
《 电网设备无人机自动机场建设与应用 》

售價:HK$ 89.7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下
《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下 》

售價:HK$ 147.2
甲骨文丛书·繁荣与衰退:中国市场经济(1000~1500年)
《 甲骨文丛书·繁荣与衰退:中国市场经济(1000~1500年) 》

售價:HK$ 147.2
越南汉词整理与研究
《 越南汉词整理与研究 》

售價:HK$ 112.7
创客训练营  Arduino 应用技能实训
《 创客训练营 Arduino 应用技能实训 》

售價:HK$ 67.9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订译本)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订译本) 》

售價:HK$ 205.9

 

編輯推薦:
力求用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漫谈方式,向读者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使其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易被大家接受和认同。这种创新之举,不仅会使本书出版后引起广泛读者的阅读兴趣,还会为其他媒体切实有效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提供示范。
內容簡介:
本书是葛晨虹教授等5位作者的多年呕心沥血之作,是一部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社科类的通俗理论读物。它采用漫话方式,在看上去不拘形式的随意谈论中,运用古今中外的丰富知识,合情合理地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4项基本内容,何以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还说明了,中国为什么要建立和怎样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书观点准确,材料翔实,插图生动,语言流畅,是一部可读性较强的启蒙作品。
關於作者:
本书著作者为葛晨虹、郑小九、张英魁、袁和静4人。葛晨虹作为主要著作者。她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伦理学教研室主任,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获得者。近年来,她一直从事面向大众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感受丰富。
目錄
目 录
导 论1
第一章 何以必要: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一、理论影响力:软实力原理充满硬道理17
1.软实力理论出于全球国际竞争语境18
2.第三种战争:文化意识和文化统治在竞争21
3.话语权:现在世界上究竟谁在说25
4.价值文化软实力与社会整合29
二、现实价值观的漂移与错位33
1.全景扫描:社会道德状况显露价值观生态33
2.精神家园的现代性失落与守望36
3.当传统文化遭遇现代性和市场经济42
4.价值消解:文化多元与理论交错影响44
三、共同价值观:一种必要的国家力量46
1.一个解读国家意识的新视角47
2.理论大众化:一种必要的国家能力51
3.再思考:走什么道路,要怎样的核心价值55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一、改变中国命运的一种主义61
1.谁是千年思想家63
2.走近马克思65
3.民族危机与志士仁人的救亡图存69
4.共和国:几代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梦想72
5.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的选择73
6.新的航程与理论指导77
二、把握世界的思想慧眼和理论工具80
1.中国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有机统一81
2.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剥削的秘密83
3.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人的全面解放85
4.唯物史观:人类社会规律的认知88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精神的生成89
1.马克思主义统领下传统精神的赓续90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精神与建设精神92
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念和精神品质94
第三章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一、十月革命吹响社会主义号角99
1.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开启人类新纪元100
2.苏联解体之历史洞察102
3.苏东剧变之省思104
4.百年激荡改变不了社会主义发展轨迹107
5.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与发展的历史囧途109
二、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12
1.沉舟侧畔: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13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14
3.社会主义与先进生产力和共同富裕117
4.中国与世界之间119
三、中国特色特在哪里121
1.中国特色发展模式与中国亚细亚历史道路122
2.社会主义体制优势和集体主义价值优势124
3.社会主义与以人为本的宗旨特色126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特点128
四、中国模式的魅力132
1.中国模式触动全球神经132
2.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3
3.拉美模式给我们的警示134
4.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135
5.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模式136
6.中国模式宣告历史终结论的终结139
7.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140
第四章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一、中华民族与民族精神145
1.中华民族的名与实145
2.政治一统与文化一统147
3.和字里面有乾坤150
4.勤而能勇者,自强不息152
二、位卑未敢忘忧国:民族精神的不变语境155
1.爱国主义的两个概念155
2.爱国的情与理157
3.现代社会的爱国情理159
4.从要爱国到我爱国161
三、我们为何需要民族精神164
1.构筑民族精神家园164
2.增进民族认同166
3.凝聚民族力量168
4.展示民族形象169
5.推动民族发展171
四、时代精神如是说174
1.时代问题与时代精神174
2.革命时代与革命精神176
3.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177
4.民族发展与中国时代精神179
五、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180
1.诗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180
2.民族的文化乡愁与现代文明184
3.民族精神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186
第五章 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一、荣辱:道德感之维191
1.荣、辱、耻191
2.羞恶之心,人皆有之193
3.仁则荣,不仁则辱195
4.荣辱观:一种价值共识197
二、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198
1.骑士精神与绅士风度199
2.《忏悔录》的启示202
3.日本武士的牙签204
三、行为的底线在哪里207
1.价值错位之种种208
2.价值观漂移或扭曲的根源210
3.道德底线何以必要213
四、道德的人:荣辱观的个体构建215
1.追寻美德,彰显最美精神216
2.追求荣誉,拒绝虚荣218
3.坚守底线,行己有耻220
4.知行合一,贵在慎独222
五、道德的社会:荣辱观的社会构建223
1.衣食足与知荣辱224
2.从富之到教之226
3.让高尚者高贵227
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一、问题意识中的理性思考233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跟进状态234
2.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并存与冲突237
3.不良价值观的规导缺位240
二、核心价值观教育群体的重心锁定242
1.影响有影响力的人243
2.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244
3.学术共同体的责任关注246
4.注重青少年的养成教育248
三、优化核心价值的传播能力250
1.现代传媒的欲说还休250
2.传媒伦理的重申与规范建构253
3.把握自媒体时代文化传播中的互动规律255
四、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建设258
1.加强理论构建与理论阐释力258
2.整合多元时代的价值共识261
3.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制度保障264
后 记267
內容試閱
导 论
一个国家和社会,想要秩序,要发展,要有国家综合竞争实力,必须建构起相应的表达国家意识、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论体系和文化体系。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赛义德说:文化是一个舞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势力彼此交锋。阿尔都塞说,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在掌握政权同时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并在这套机器中行使领导权的话,那么它的政权就不会持久。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也对文化强国做了着重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构建中国话语权和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在新形势下,党中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多维复合式的国家治理能力中,文化是重要的一维。
中国文化软实力打造国际竞争力。中国理论、价值观及其文化,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一样,面临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也有来自国际文化竞争的挑战。国际文化竞争表现为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竞争,但作为国际竞合的一部分,文化竞争历来包含着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观念的竞争。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此强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思路中,也包括来自文化安全的把握要求。
今天的文化竞争力已和政治、经济、军事竞争力一起,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影响了美国,也影响了世界。美国前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也提出了文化统治概念。这一切表明,文化实力已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事实上,苏联的解体,原因多维,但意识形态理论的改变是一个重要原因。日本学者堺屋太一在《历史的波澜》中指出:任何政权,只有两种情况会使它发生毁灭性的大变革,那就是丧失治安的能力和人们不再信任支撑它的文化,他认为使苏联社会主义体制走向崩溃的其实是变化了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维。诸多社会治理理论都很推重文化的功能,葛兰西曾将文化意识的社会凝聚作用比作水泥;社会功能学派把文化系统置于社会系统诸因素的首位,强调如过多社会成员拒绝社会共同价值观,社会系统就会崩溃。帕森斯在《社会体系和行动理论的演进》中强调,一个社会要达到整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成员在秩序中行动,二是控制社会行动在秩序内不冲突的规范文化模式。
现代社会治理中,制度建设和规导需要强调,但制度治理不是唯一,在强调外在制度建构的同时,不应忽略精神文化的社会引导和人的心灵秩序建设。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克姆(EmileDurkheim)在研究社会病时提出,文化价值失范是引发社会无序、松散、人们迷茫甚至自杀的重要原因,指出在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在传统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信仰变化瓦解的同时,新的文化价值观如未能跟进,就会产生令人不安和困惑迷茫的社会阶段。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片面物化的发展模式忽略或放逐了对精神家园、意义世界、高贵人性的追求,社会才会出现大量道德问题。
注重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注重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根基,构建中国话语权。文化具有价值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但其本质首先是意识形态属性。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但不是搞文化产业化市场化。文化建设从理论到大众文化,如不同国家核心价值观保持同一取向,社会共同价值观就无从形成。在关注文化统治和文化冲突的国际竞争时代,在国际多元价值意识竞争背景下,我们更要强化对中国理论和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和自信,注重构建中国理论及其文化的软实力,如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文化强国要注重传承文明之道,守望精神家园,构筑中国梦。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从核心价值观建设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思想道德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要加大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贯通社会合力,加强中国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道德观教育。在把治理能力作为主打词的今天,构建好中国价值文化,并通过内化使社会成员共享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共意,也是一种重要的国家能力。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执政党历来重视社会主流文化及其价值观建设,历代领导集体都是把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置于重要位置,视其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理论与目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建党以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民族解放为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取得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主流文化也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物质及思想基础。在继承与总结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在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明确提出,是在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决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决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们从不同侧重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本质及其思想理论和价值取向。
社会价值体系解决社会应然价值取向问题。它表达并设定一定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引导社会发展方向,规定社会发展目标,把握和调整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然合理性。这些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深深渗透在政治、法律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无处不在地发生着作用。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一定的价值体系,这个体系不可能是单一层次的,它应该是一个既体现社会先进理念,又体现社会广泛性要求的多层次、多样性的有机整体。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的需要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社会多种价值取向和层次必须整合在核心价值观统领之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整合社会主义多样化价值取向的基本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表达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从本质深处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思想体系的灵魂,它引导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目标。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对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整合,源自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也依赖于全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共同价值观的认同。缺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中国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凝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变质。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荣辱观基础建设,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念和基本准则进行普遍确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一元导向和多元取向有机整合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而确立一元导向的社会主义共同价值观,对于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引领良好社会风气,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社会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具有决定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十分丰富。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信念所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动力源泉所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所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过程中,在执政理念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在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提炼与概括,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以三个倡导的话语方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个字为基本理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不同侧重点的价值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立了价值目标和理念准则。应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十二个词的基本内容以理念提炼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更概括的表达,每个词都蕴含丰富的内容,这些理念组合在一起,体现了内容全面的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确立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价值原则。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富强不仅要实现国强民富,更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重要一维即要建设富强中国,而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重要特征。中国近代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实现国家强盛,人民的福祉与尊严才能拥有坚实的基础。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也警示我们,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实现人民的真正幸福与国家持续的强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民主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键词之一,是国家和社会保持活力的基础,没有民主的国家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的社会必会走向僵化或专制,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创造力也会遭到制约影响。坚持民主,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平等自由和社会创造力,社会主义体制优越性才能得以体现。社会主义的富强、文明不仅指物质文明的极大富强,本身也包含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等政治领域内容的文明发展。
文明一直是中国优良传统的一个主题词。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讲究君子之风,成就了中华礼仪之邦。现代中国应继承发扬优良文明传统,在全社会倡导并发展文明,提升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素质。有文明,才会有良好社会秩序与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的文明价值取向,包含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社会主义的文明,追求的是五位一体全方位发展的文明。
和谐主要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有机统一,是关乎人民生活幸福与安全的价值原则。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追求的社会理想,更是社会主义要实现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社会建设不仅需要富强、民主的基础,也需要法治与德治的良好协作,需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还需要人的主体精神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协调统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个价值原则,相对而言是保证社会秩序与活力、保障人民权利与政治文明的基本价值原则。社会主义社会,首先必须是消灭了人压迫人的剥削体制,建立在平等自由基础上的社会。倡导自由对确保人民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发展非常重要。我们所倡导的自由不是形式上的、少数人的自由,应该是人民群众普遍拥有的真正的自由与解放,它应当能够让人民群众真正处于主人地位,能够自由地工作、生活与创造,自由地选择和追求自我的实现。在中国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更应当倡导自由,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真正的普遍的自由。
缺乏平等的社会,一定是不公平的社会,也是不稳定的社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实现的就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当然平等不是平均主义,平等首先要求每个人的付出与回报总体上应成正比,平等还表现为社会成果不是被某些个体或集团所垄断,在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上,还必须注重第二次分配的公平正义,注重社会主义改革创新的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只有倡导实实在在的平等,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公正是自觉人类的普遍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立言之本和价值目标所在。我们倡导的公正要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价值目标,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获得与责任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视域中的公正社会,应最大可能地满足所有个体成员的正当利益,并最大可能地使社会共同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以进一步提高所有成员的利益所得。这是社会合理性的要求,也是社会公正观的集中表现。公正在一般意义上表现为给每个人得所应得,得所当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的公正,还强调以有余补不足,强调成果共享,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特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法治不仅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更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手段。国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公告进一步强调了法治体系建设要务是:法治理论、更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遵循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中全会以此为主题,意味着国家上下在治国思路和执政党、政府职能定位方面已进入依法治国的语境之中。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相对而言是对公民主体提出的价值要求。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宪法中规定的公民义务之首要一条。爱祖国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作为公民对祖国的一种价值观念,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利益的使命感、责任感,表现为热爱祖国的河山、历史传统和文化,以及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念和感情。一个合格的公民,有德性的公民,应当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兴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敬业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应认真负责以事其业。敬业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古人强调执事敬,与人忠事思敬。敬业是一种热爱本职、恪尽职责、追求职业理想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敬业是基本的职责要求,也包含着超越职业利益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是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没有对工作的兢兢业业的态度与积极进取的职业热情,就难以建立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难以实现事业理想的成功,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人民的福祉也都不可能实现。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强调的道德信条。诚信是人伦交往的基本规范,也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当年学生问孔子如何理政,答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问必去时先去何者,孔子曰,去兵。再去?去食。信,国之宝也。可见对于治理国家来讲,信是重中之重。国无信不立,社会的诚信危机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人际信任及社会公信力失落,最终致使国家社会生活的无序。美国学者弗兰西斯福山在《信任》一书中曾预言,21世纪是信誉的世纪,哪个国家信誉度高,那个国家就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前景。诚信建设已成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诚信教育基础上,还必须和社会法治、制度规导及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建设讲诚信、有信用的良好的社会秩序。
友善是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任何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体小我应化在大我之中,用雷锋的话来说,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在大我、大爱和友善大德中延展个体生命意义。在社会主义践行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道德观中,也表达了友善的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要求,传承了传统仁爱原则的精神内核,同时又对仁爱进行了现代创新,它不仅要求我们友善亲朋,也要求我们在今天陌生人社会中友善每一个人。它不仅要求我们与人为善,而且要求与物为善,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友善道德精神不仅关乎人性品质,也关乎社会人际和谐与国家发展,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道德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与外延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首先,我党自成立以来便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经过九十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都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提出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期的理论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必须以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前提。中华民族历经百年苦难,终于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通过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是我党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具体化,并概括为几大价值准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精神,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更有仁爱精神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原则,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思想资源,需要我们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跃,社会环境也变得更加自由,改变了以往那种政治挂帅的社会氛围,改革与创新精神被充分激发,并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种时代精神也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与发扬,基于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对于传承民族精神和发扬时代精神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把这种精神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全国建立一个简明扼要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提供了更加清晰明确的价值准则与荣辱标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成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具象化。浓缩为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明确具体的价值原则与道德规范,其简洁通俗的语言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能够更好地为普通民众所理解与接受,真正发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价值主导作用,进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出了具体的价值准则,只有真正让人民群众知晓并接受它们,从内心里认同,并能够指导人民的行动,这些准则才是有价值的。因此,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成为全国上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抓好这项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所做出的重要论断。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提出原则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又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对下一步要开展的活动、采取的行动作了明确安排,这是与《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相配套的文件,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步骤。
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为培育和践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针对如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具体意见:一是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与指导思想;二是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过程中;三是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四是如何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五是如何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是如何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为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中,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由于任何一种主流价值观念的确立,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坚实地走好每一步,通过依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具体意见,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所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推动以二十四个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原则的普及与落实,逐步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与道德水平,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