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編輯推薦: |
谨以三十年深度纪行,再现五千年伊朗人文。
一本既专业又通俗、图文并茂的深度游记,一部了解伊朗国家和伊朗人民的必读之书。
|
內容簡介: |
伊朗并不是一个战争频繁、被浓厚宗教氛围笼罩的神秘国度,而是一个热情友好、包容开放、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书中不仅有风光美照和人文美图,更有生动故事和冷静思考,本书带你穿越波斯文化与伊斯兰文明,重新认识伊朗。
《走进伊朗》讲述的不仅是那里雄伟的清真寺、开阔的广场、古老的废墟,还有伊朗普通民众和民俗风情。比如在德黑兰大商人穆罕默德家里做客,在当地的伊马姆客厅里座谈,跟着德黑兰大学的几位个性可爱的教授学习,在路边的小公园里参加当地特色婚礼,在清真寺和墓地探究伊朗人的送葬习俗从这些接地气的、娓娓道来的阐述中,可以发现一个与我们传统认知完全不同的伊朗,从而近距离感受那里的热情友好、包容开放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
關於作者: |
田端惠
1956年10月生。国内知名伊朗问题专家。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伊朗友好协会理事。80年代初进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曾在伊朗德黑兰大学文学院留学,参与伊朗奥委会工作。派驻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工作多年,历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相关地区局处长、局长。长期从事伊朗和中东地区国家研究,广泛涉猎中东地区各国历史人文,特别对伊朗问题有深入研究。
|
目錄:
|
伊朗漫记一
译 员
002初次印象
006过斋月
009感受空袭
012伊朗美食
015伊朗的男人女人
017翻越达马万德峰,经历冰火两重天
020萨里:里海东南角的城市
023里海,鱼子酱,大森林
026德黑兰印象
051再赴里海
052茶馆小憩
054加兹温:南来北往的通道之城
059会见当地伊马姆
062大不里士:北部的历史都城
065乌鲁米耶:边境上的省城
068做客伊朗人家
071遇见车祸
074做客贾姆希德家
078伊斯法罕:历史名城
087伊朗人的贫富观
088路过公园参加婚礼
090启程回国
伊朗漫记二
留 学
094重返伊朗
095德黑兰大学
100 波斯文学硕士班
102塔法佐里教授
104社会保障配给券
105课程与教授
109校园生活点滴
111历史文学名人
118伊朗的教育
119新年习俗
122卡尚:绿洲小城
126亚兹德:风塔之城
131克尔曼:东南部的大城市
134阿巴斯港:国际港城
137盖什姆岛:波斯湾最大的岛屿
139做客同学家
141德黑兰的大巴扎
144过斋月
146德黑兰的公共交通
148霍梅尼去世
150考试
152探访送葬仪式
153德黑兰的聚礼拜
156阿舒拉节
158活泼大方的伊朗姑娘
伊朗漫记三
工 作
162库姆:宗教权威之城
164设拉子:玫瑰与夜莺之城
175德黑兰地铁与城郊铁路
178达马万德的新发现
183超级乘客
185基什岛:波斯湾中的明珠
190阿尔达比勒:萨法维王朝的发祥地
193马什哈德:宗教圣城
197赞江:右丝绸之路上曾经的驿站
201阿拉克:重工业之城
202哈马丹:西部避暑名城
209胡齐斯坦省:石油与古迹
213参与拍电影
216参观比斯通铭文和巴姆古城
伊朗漫记四
面面观
224观摩总统和议会选举
226总统车队
228政治与机构
233餐饮与习惯
237寻访德黑兰特色餐馆
238特产:开心果、红花、鱼子酱
242伊朗的水果
243礼仪与禁忌
245历法与古代文明
247古波斯的神话传说
251中伊历史上的交往
257中伊古代经济和文化交流
261中伊两国的近现代交往
263 附:伊朗大事年表
277 后记
|
內容試閱:
|
现在,出国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人抱着好奇心去探访伊朗这个长期被视为神秘的国度。他们回来后,写了很多文章,谈了各自在伊朗的经历和感受,虽然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实际上就是:看到的与听到的完全不一样。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2015 年,一位女士到伊朗旅游后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伊朗,一个可以改变你的国家》的游记,她写道:我去伊朗之前,读了《我在伊朗长大》和佩瑜的《伊朗旅行手绘》,这两本书都是从女性视角写的,读后也都让人有点戚戚然,总觉得去伊朗是拿自己的生命冒一次险。现在平安返来,我得说,去伊朗确实是一次冒险,但并不是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冒险,而是一次冲破以往头脑里的刻板印象、遭遇异文化与反省自己的心灵冒险。
伊朗是一个被当今世界上误解很多的国家:没有去过伊朗的人都为伊朗贴上邪恶轴心国女性受虐地区战争狂宗教极端分子集散地等标签。但是,真正在伊朗转了一圈之后,我发现这些标签不适用于当地正常生活的伊朗人。我给伊朗贴的标签是:斑斓多彩的波斯文明古国、对旅行者超友好的热情人民、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的奶与蜜之地,适合生活的地方。
关于伊朗人的热情,我还是想引用她的文章:
作为一个不懂波斯语,只能勉强辨认波斯数字的人,呆在伊朗这种地方,我本应觉得孤独无助、举目无亲,但我并没有。在设拉子的街道上,穆罕默德夫妇主动向想进清真寺参观的素不相识的我们伸出援手,又开车带我们参观了设拉子的所有景点,直到日暮,还慷慨地送了我一本《哈菲兹诗集》。在德黑兰,当我迷路、语言不通地向路人打手势的时候,奥马尔先生从旁路过,不仅将我护送到目的地,还建议我坐地铁以考察民情的要求,更主动提出次日带我游览德黑兰城市。我更无法忘怀的是,当我走进清真寺的时候,当我进入女性专用地铁车厢的时候,那些黑袍和头巾下友好的笑脸和温暖的善意。我首次进入镜宫时,两个十几岁大的小姑娘主动跑来用英语问我有没有问题,她们愿意解答。
在伊斯法罕的清真寺,一位不会讲英文的大婶怜悯地看着被雨淋湿的我,送上一碗热乎乎的当地甜点,笑着做手势让我喝下去。
从古迹和花园,我被伊朗之美所震撼。但是,正是这些伊朗人,使我的旅行有了好故事,使这次冒险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使伊朗在我心里成为一片温暖的土地。正如有人说的:假如你喜欢充满意外和惊喜的旅行,就去伊朗而在那里,会令你最吃惊,也会给你留下最美好印象的,就是伊朗人。
这是一位第一次到伊朗旅游的女士的切身感受,也是这位女士带着偏见到伊朗旅游后的真实内心独白,甚至比任何长期从事伊朗研究工作的学者写的东西更有说服力。看了这位女士的文章后我感触很深,长期以来伊朗被西方妖魔化了,国内外一些媒体也跟着妖魔化伊朗,令人痛心。
回想起若干年前,我曾陪同一位领导人访问伊朗,到伊朗后他也曾感叹,见到伊朗街道干净整齐、社会秩序井然、文化底蕴深厚、人们脸上充满着自信的笑容,与在国内听到的关于伊朗充满恐怖、暴力的报道完全不同。我的很多朋友日常谈到伊朗时,都问我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特别是当听我说要去伊朗时,都会很关心地问:伊朗不是很恐怖吗?你去不会有什么危险吧?每当这时,我都很无奈。
我曾在不同的场合问过很多人如何看欧洲、如何看非洲、如何看中东、如何看伊朗,回答虽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是欧洲:绿色、祥和;非洲:饥饿、疾病;中东:恐怖、爆炸;伊朗:不了解,但听说是邪恶、无赖。我感到很悲哀。伊朗,一个与中国同样具有5000 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被有些人彻底妖魔化了。
还有一位朋友去伊朗旅游后写道:
我总想告诉身边人,与其说伊朗的景色美,不如说伊朗的人更美。那些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却又似曾相识的遭遇与经历,或许不远的将来将永远不再。
在这本书里,我不想做什么评论,只希望能够向读者介绍一个真实的、客观的伊朗,而不是去误导。
伊朗美食
伊拉克飞机突破德黑兰防空圈轰炸市区,这给市民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有人开始奔赴外地投亲靠友了。我们住的郁金香饭店顶层的中餐厅和法式西餐厅也出于安全考虑关张,我们每天吃饭只好转移到饭店底层的伊朗餐厅了 。
第一次到餐厅品尝地道的伊朗饭,我发现了一种美食一羊肉末烤肉串,波斯语为 KABAB KUBIDEH,味道好极了,它一下子成了我的最爱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每天中午和晚上我都专吃这种美食,算下来,我一共吃了 60 多顿羊肉末烤肉串没变样 。这当时也算在餐厅创下了一个小小的记录 。
伊朗菜品以烤、煮和生拌为主,没有炒菜,我觉得烤食的确比煮食更好吃。色拉生拌菜是饭前开胃的凉菜,与国内许多餐馆浇色拉酱大拌菜做法完全一样。伊朗烤食主要有羊肉末烤肉串、 羊里脊烤肉串、烤鸡串、烤鱼、烤虾等 。伊朗人爱吃羊里脊烤肉串,因为肉块都是好肉,肉眼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我认为,羊里脊烤肉串肉虽然好,但是入味差,吃的时候还要撒点盐,另外就是肉块较大,吃着较硬,口感稍差。
羊肉末烤肉串味道极佳,是伊朗美食中的绝品。它用羊肉末拌上葱头末、鸡蛋清、盐和伊朗特有的香料,长时间搅拌成非常粘稠的肉馅,用手攥到铁钎子上再用炭火烤制而成,味道好,口感更好。每当我品尝这种烤肉串时,都有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在伊朗餐馆里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单吃这种烤肉串,还要配上一盘上黄下白的米饭。黄米饭是用伊朗红花水浸泡过的,颜色鲜艳。盘子旁边摆放着烤西红柿和酸黄瓜块、葱头与小柠檬,米饭下面盖放着两个羊肉末烤肉串。这种配着米饭、烤西红柿、酸黄瓜与葱头和小柠檬的饭在波斯语中被称为 CHELOU KABAB KUBIDEH。这道美食很受当地人欢迎,当时在外面餐馆一份相当于5 块钱人民币,在饭店餐厅吃大概要15 块人民币。也有烤鸡肉串,但味道和口感却差了很远。
上世纪 90 年代初,一家马什哈德的烤羊排店在德黑兰北部的非洲街开了一家分店,一时生意非常火爆,特别是每到周末都要提前预订座位。一段时间里,那里倍受当地的中国人喜爱,常常相邀去聚餐,成为"老乡见老乡"的理想之所。这里的烤羊排也非常美昧,用大概 80 公分长的铁钎子串上五块两叉的排骨肉,再加上一小块其他部位的带骨肉,长长的一串飘着香味端上来,烤好的肉要一斤多,够食客大快朵颐的。烤羊排配上热镶、酸黄瓜、糖蒜以及稀释的酸奶就是一道美味佳肴。这种酸奶是一种加盐或薄荷叶的稀酸奶,波斯语为 DUGH。作为餐厅的一道招牌菜,真是令人赞不绝口 。
伊朗人口昧相对较重,所有餐馆的饭桌上盐瓶是必备品,如果饭桌上没有备盐瓶,食客都会感到奇怪。另外,伊朗的饭菜里,洋葱、柠檬、酸黄瓜和烤西红柿也是不可或缺的搭配。
活泼大方的伊朗姑娘
到过伊朗的人都说伊朗姑娘漂亮。其实,伊朗姑娘不仅漂亮 . 而且活泼大方。以中国人的审美观看,高鼻梁、深眼窝、大眼睛、 皮肤白皙的长相都属于美女范畴 。但很多伊朗姑娘与欧洲男士对中国女性的审美观相似,以矮鼻梁、樱桃小嘴和丹凤眼为美,非常羡慕东北亚地区姑娘长得秀丽 。
德黑兰南部和北部的姑娘还是有区别的。城南的姑娘比较含蓄、内敛,穿着比较保守传统;城北的姑娘更加热情奔放,活泼而不失俏皮,穿着时尚。城北的富家女喜欢开吉普车,特别是当时有一种美国产的"穿山甲"大吉 普。 那种车高大,视线好,马力足,爬坡性能强 。我在德黑兰步行或开车时,经常会遇到开着大吉普车的漂亮姑娘主动打招呼 。
国内很多人到伊朗出差或旅游,看到漂亮姑娘都希望能够与她们合影留念,她们也都非常高兴地予以配合,还会摆出各种姿势或俏皮样,显示出活泼大方的一面。我曾问过一些伊朗姑娘,
外国陌生男子提出希望与你照相留影,你们为什么不拒绝反而还很高兴呢?她们都说,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漂亮才愿意与我们合影, 难道你愿意同你认为丑的姑娘照相吗?所有人都愿意与美为伴,不是吗!这是对我们漂亮的肯定,为什么会不高兴呢?
对于伊朗姑娘天天穿着 HEJAB ,我也曾问那样感觉不难受吗?尤其夏季那么热!她们的回答几乎都一样,已经习惯了,出门不穿 HEJAB,就感觉没穿衣服一样。她们回答的时候没有丝毫做作,十分坦然,也不因此而排斥我。
礼仪与禁忌
在伊朗,男士出门需穿着长裤和长袖上衣,夏季可穿短袖衬衫或 T恤,但决不可穿短裤 。女士出门需穿着 HEJAB 一种长袖及遮盖住臀部的长衫,戴头巾 。
男士与同性别的客人见面时,一般以握手为礼 。相互熟识的人见面时可拥抱,并以左右左顺序亲吻脸颊三次为礼。伊朗人见面一般会说"萨捞姆" SALAM,你好,或"萨捞姆阿列伊阔姆"SALAM ALEIKOM,也是你好的意思;回答时,可简单说"萨捞姆",也可说"阿列伊阔姆萨捞姆" 。有意思的是,两个很熟悉的人见面, 除了拥抱和贴脸礼外,口中还不断地问候着,你好吗?身体好吗? 夫人好吗?孩子好吗?家里好吗?一大串问候语,外人听来有点各 说各话的样子 。有时贴脸礼时,嘴里还不断地发出"滋滋"声 。
男女朋友相见时,不握手问候。男士要将右手放在自己左胸前,说声SALAM,以示问候;女士则以点头或微笑回应。
打招呼时一般以先生或女士相称,有职务或学术头衔的,都会在称呼中带着,如部长先生、教授先生,博士先生、司长女士、教授女士,等等 。到麦加朝觐过的,一般会在姓名前加上"哈吉" 称谓,表示已到麦加朝觐过 。
称赞好时不是竖大拇指,而是以拇指与食指相环,竖起其他指头,如同 OK 的表示。最有意思的是,交谈中,一方微笑或点头实际上是一种礼貌的表示,并不表示一定同意对方的看法 。
斋月的禁忌十分严格,即使非穆斯林也决不能在日出后至日落前的时间段,于公开场合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
买卖商品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欺诈行为。记得在上世纪 90年代初,有些国内人在伊朗买东西,特别是镶钻的首饰,总爱随口问一句"是真的吗? "伊朗的店主对此很不理解 。他们认为已经把白钻、黄钻、水钻,以及各种各色宝石的等级说得很清楚了,不明白为什么还要问"是真的吗? "。
禁酒,忌食猪肉、狗肉、无鳞鱼和深海软体动物,以及动物头、 蹄爪和内脏 。
禁止赌博、卖淫;女性不得从事唱歌、跳舞等"抛头 露面"职业 。
不喜欢与外国人有身体上的密切接触,如照相时搂抱或挎对方的胳膊 。
不喜欢他人用于触 摸小孩子的头部 。
男士从不带金首饰,女士从不带银首饰 。所谓"男不戴金,女不戴银"。
不限制女性抽烟。很多家庭富裕的女性一般不工作,因此抽烟的比例比较高,特别是已 婚的女性。但要在公共场合吸烟仍需征求女士的同意。
交谈中 ,如果用食指指向别人,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接人待物时从不用左手, 除非右手受伤或有残疾。 刚吃过大蒜或呼出的口气有异味与人过近接触,被认为缺乏修养,会引来反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