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
內容簡介: |
本书立足于金源时期多民族文化的历史语境,从金代词坛汉族词人词人与少数民族词人的创作实际出发,分别对两类词人的创作追求、主体精神、审美风格作出梳理和分析。关注的重点有三:,这一时期的词坛创作多元性和吸收融合、相互取法的特点;第二,在题材上金词比两宋词有新的开拓,关注与表现北国风情成为它独具的特色。第三,金朝词人们多采取逃避现实,向往隐逸的处世态度,创作上表现出厌弃功名、关注山林的隐逸情怀。
|
關於作者: |
于东新,1968年生,男,蒙古族,文学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点负责人。
|
目錄:
|
序一刘崇德
序二查洪德
绪论
第一节金词研究概况
第二节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金词走向
一、民族文化融合语境下的金词
二、北方地域文化语境下的金词
三、唐宋文化遗产的继承与金词创作
上编
第一章承东坡风调,蕴羁臣之悲
借才异代之金初词风
第一节抒情主体之羁臣身份
第二节词作主旨的羁臣意识
一、万里山川悲故国,十年冰雪老穷边
二、我梦卜筑萧闲,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
第三节词学旨趣的故国传统与北地品格
一、继承北宋词学以诗为词的理念
二、苏学北行,得北地江山之助
第二章骚人之气,风雅之韵
大定明昌之国朝词风
第一节大定明昌词风貌
一、豪健与婉媚并存
二、隐逸与自适并重
三、典雅与俚俗之两极发展
第二节民族融合语境与词风形成
一、时代政治的风云际会
二、世、章二帝的导引启迪
三、地域与民族的才性选择
四、词体发展的流转承合
第三章壮士襟怀,清切俊爽
南渡后之季世词风
第一节南渡士风与词风之变
一、金源板荡与士人地位、心态的变化
二、三教合一与文学的发展
三、理论的思考与文学的实践
第二节南渡词风貌
一、忧伤的季世情怀
二、修辞立诚的创作精神
三、清劲俊爽的审美风格
第四章故国丘墟之痛,悲怆疏逸之格
亡金士人之遗民词风
第一节黍离之悲与沧桑之感
一、神州陆沉之痛
二、铜驼荆棘之伤
第二节山水慧心与华夏情结
第三节凄婉悲怆与疏逸高旷
第五章金词之别宗
全真道士词之风貌
第一节文体形态的跨界
一、全真道士词的劝化之旨
二、全真道士词的诗之作法
第二节文体功能的扩大
一、由聊佐清欢到丹灶仙霞
二、咏物明道
三、以词劝人
第三节文体风格的俗化
下编
第六章华实相扶,骨力遒上
女真皇族词之风貌
第一节女真本曲对金词的影响
一、女真本曲释义
二、女真本曲的艺术特征
三、女真本曲与词的创作
第二节完颜皇族词的艺术发展
一、雄健踔厉的海陵词
二、典雅华美的世、章词
三、豪华落尽的樗轩词
第七章自是词中疏凿手
鲜卑裔元好问词之风貌
第一节开放与圆通:元好问的词学思想
一、存文保种、以适改新之路的文化救亡
二、开放与圆通的词学理论
第二节刚健与婀娜遗山词之风貌
一、题材的广度与主题的深度
二、体制的丰富与完备
三、风格的多样与成熟
第八章金源词坛之南派
渤海王庭筠词之风貌
第一节渤海望族 文化世家
第二节才高一代 坎壈一生
第三节风骨内蕴 气格自高
一、孤独情感的生动传达
二、萧散寂寥的审美意境
三、雅健脱俗的艺术风格
第九章苏之清,辛之健
契丹耶律履父子词之风貌
第一节耶律氏家族的文化景观及对文学的崇尚
第二节金源通儒与耶律家千里驹
第三节耶律父子词之风貌
结语:民族文化融合与金词风貌
附录一金词基础文献叙录
附录二北曲之兴与金代词人的曲创作
附录三金人曲五更转源流演变及其意义
附录四金代遗民词人李俊民生平行迹述考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一
刘崇德
于东新君材出北地,八年前负笈南下,至津门随余攻读博士学位。就读期间,其颇研习金源词学,常精思致力焉。后撰成《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金代词人群体研究》之学位论文,自成其说。毕业后回内蒙古民族大学继续任教。比年来仍瞩目于金源歌词之学,撰成文稿若干。依今论时文,比次连缀,以成章节,今复再四釐定润色,定题为《金词风貌研究》,嘱余为序。
相对于两宋词,金词为学界较少关注者,然其乃十二至十三世纪,继南渡之后词体在北方发展之重要一脉,与北宋词有密不可分之渊源。东新君立足于此,从政治、民族、地域等因素切入,考察北地金词之质地、成就、地位及影响,对金源汉族词人,以及由女真、渤海、契丹、鲜卑等民族词家之艺术面貌做出了全面观照和分析。尤能结合时代环境变迁,对金词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做横断式鸟瞰和细致分剖。可谓以批判之眼光,透视金词所具之社会意识与时代心理,以及这些意识与心理对歌词创作之影响。在关注南北词风的异同之中,尤能揭橥其特质与变异方面,进而显现出金源词风的传承与演进。
东新君此《金词风貌研究》,可谓词学领域之专论,言而有据,自成机杼,既吸纳前辈时贤既有看法,又非墨守成说,而以新视角将金词研究向纵深开掘,于词学后起而精进,其价值自不待言。东新为学谨严,固守无征不信之规则,以其功底与勤奋,相信来日必有更多更新学术成果面世!
序二
查洪德
于东新是刘崇德先生的弟子,跟随刘先生读博,做金词研究,创获颇多。他毕业后回到内蒙古民族大学,已经是那里的教授、学科带头人了。后来他申请要到南开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我当时觉得,他已经是教授了,不一定要做博士后,学术的交流和讨论,用什么方式都可以。但他态度很坚决,于是就进站了。他从内蒙古民族大学来,第一次谈话时,我自然想起年轻时读内蒙古民族大学周双利先生的书,读周先生的《萨都剌研究》,我问起周先生的情况,请他替我问候。出乎意料又觉得太巧的是,他说:周先生是我岳父。我于是大为感叹,感叹这世界确实不大,又觉得东新治学,有周先生指导,肯定路子正。他也肯定会和周先生一样,潜心扎实,不计功利。这些在后来进一步的接触中,都证实了。他常常向我描述周先生的真诚、厚道、善良。而这些,他都从周先生那里得来了。他又很仰慕刘崇德先生,刘先生那种平和中蕴真见,平凡中含博大的风范,对他影响很大。他勤思考、求真知,不显扬、不外露的性格特点,显然与刘先生的影响有关。古人言君子所以进德修业,此便是学。
博士后期间,东新继续金词的研究。前人论词之发展,或说: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或说:词兴于唐,成于南唐,大昌于两宋,否于元,剥于明。或说:词肇于唐,成于五代,盛于宋,衰于元。金词似乎都不在视野中。其实也不完全如此。元好问之遗山词,就为历代评者推崇,著名词人和词论家张炎就以为遗山词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词源》)。清人陈廷焯说:元遗山词,为金人之冠。疏中有密,极风骚之趣,穷高迈之致,自不在玉田下。(《词坛丛话》)近人况周颐说:遗山之词,亦浑雅,亦博大;有骨干,有气象。以比坡公,得其厚矣,而雄不逮焉者,豪而后能雄。遗山所处不能豪,尤不忍豪。(《蕙风词话》)吴梅则说:裕之乐府,深得稼轩三昧。余谓遗山竟是东坡后身,其高处酷似之,非稼轩所可及也。遗山所作,辄多故国之思。(《词学通论》)遗山词外,金词吴蔡体,也为词史研究者所熟知。金初宇文虚中与吴激席间为流落为歌妓的宋宗室女做词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但对整个金词的研究,一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才兴起,我的老朋友赵维江这方面的研究为学界所称道。但金词之为金词,其独特风貌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把握其独特风貌?这些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东新不避艰难,毅然要对这一问题做一整体探讨,写成《金词风貌研究》。他认为,金词承北宋词又不同于北宋词,与南宋词分途发展,也不同于元词。金词之为金词,其独特风格的形成,与多民族的相互影响,与北方地域文化特点,与词人的身份相关。从这些方面切入,去把握和认识金词的特点,其论证是令人信服的。其书分上下两编,分别从纵横两个维度具体考察和描述金源词的风格风貌。上编分四个阶段考察金源词不同时期的风格,在金源词总体风格之下考察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以及形成这些风格的时代和社会原因,其考察深入且客观;与此同时,还讨论了全真道士词,为了实现宣教布道的意图,道士们对词体的改造值得玩味。下编具体考察女真皇族词、一代文宗元好问词、渤海词、契丹贵族词人词,具体展示了不同词人群的创作和风貌。其考察是深入的,描述是客观的。应该说,这是金词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东新是做老实学问的,文献功夫扎实,但并不乏才情。我乐见此书的出版,这无疑是对金词研究,或者扩大些说,是对金代文学研究的推进。
金代文学从上世纪末逐渐受研究者关注,取得了一批高水准的成果,我的朋友张晶、胡传志的成就为学界瞩目。但近几年势头渐不如前。此时东新此著出版,更有提振声势的作用。愿金代文学研究领域有更多潜心的学者,有更多这样实实在在的著作出版。
后记
《金词风貌研究》终于出版问世了。
自2007年跟随业师刘崇德先生求学至今,这是我生命中最不平凡的十年。往事历历在目,每当忆起,不免念之五情热。是先生嘱我你是北人,就做金词吧。于是我沿着先生为我量身定做的学术方向,耕耘了十年!我的家乡是科尔沁草原,这是当年女真人挺进中原的踏板,正如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所指出的,任何一个北方渔猎、游牧民族一旦进入自然条件好、地理条件优越的科尔沁草原,就会快速成长壮大,为进入中原打下良好基础。所以,科尔沁草原是女真民族走上历史前台的化妆间。这里曾经是契丹大辽国统治的核心区域,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封地,这里曾经走出清朝国母孝庄文皇后、晚清名将僧格林沁,这里有着丰厚的草原文化。出于一种文化的认同,我非常重视先生为我划定的研究区域北方民族文学研究。记得是2008年冬天,在先生的耳提面命之下我参加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会,此后即着手写作,一直到2010年4月论文撰成,6月通过论文答辩。这期间,大约每一周左右,我就和先生进行一次深度交谈,谈写作中的困惑,文献上的、思路上的、观点上的、学理上的先生或是高屋建瓴,细加点拨,或是鼓励嘱咐,殷殷叮咛,不厌其烦。先生教我无征不信、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先生示我真正的得道者,都在书本之外先生慈父般的指引让我的求学之路温暖而充实;先生睿智的眼光和独特的识见常使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而后,毕业走出校门,也告别了先生华苑日华里的吟诵之声,但我总觉得意犹未尽,于是2011年12月再次来到天津,进了南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当时的出发点就是想离先生近点、再近点,以便再能聆听先生的教诲,享受治学问道的快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先生帮我奠定了学术的基础,是先生给了我学术的生命!再造之恩,弟子铭记于心。
还要感谢查洪德先生。其实神交先生已经很久,差不多1999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就知道了先生治元代文学,只是那时还无缘结识。2009年秋,我参加了辽金文学学会红螺寺年会,第一次见到先生,有了学术的交流,感佩先生的睿智和敏锐。而后就是兰州黄河大桥的点拨、山西大学的交谈,于是坚定了跟老师治学的决心进入南开,做老师的博士后!虽然也经历一番波折,但2011年岁暮时节,我还是得以走进南开范孙楼,走进老师的520室,聆听先生关于治学的宏论又一扇门打开了。几年下来,在学问上我接受了老师深刻的启迪,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对学生的深情,老师是那种以传道授业为生命的人,他对学生的奖掖提携简直是无条件的!他就像一个家长、父亲那样关注着每一个弟子的成长,倾其所能来帮助需要帮助的弟子战胜困难。我所在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建设、凝炼学术方向、研究生培养、主办学术会议等等,先生都给予了无私的支持,今夏阿尔山草原文学高端论坛,先生放下手中最重要的事情,过来助我,使论坛开得特别成功,而一向健康的先生却为此卧病了三天!至于拙著出版,先生又赐以热情洋溢的序言,其殷殷奖掖之情让弟子倍感温暖!从先生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伟大师者的光辉!也由此懂得了该如何去做一个老师,如何才配得上老师这个光荣而美好的称谓。
在我蹒跚前行的十年间,还得到了詹福瑞先生、张国星先生的眷顾、关爱。在河北大学求学期间,詹先生百忙之中为我们讲授了部分文学批评史的课程,为我们到国图查阅资料提供了许多帮助,我的开题报告会、毕业论文答辩会,先生都是全程参与,给予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先生的严肃与亲和、期望与鞭策是我河大求学历程中最美好的记忆。2011年6月,在我毕业一年的日子里,先生偕同张国星先生来到科尔沁草原,主持弟子操办的硕士论文答辩会。此时正是一年一度的答辩季,先生日程非常紧,但还是拨冗来助弟子!而后,我常常为一些琐事叨扰先生,先生不论多忙都会答复我、指点我小子何德何能竟获得如此多的眷顾与关爱!还要特别感谢素未谋面的周绚隆先生、胡文骏先生的热情相助,是他们的敬业与专业才使得小书得以出版,为我这偏安塞北的学人提供了与学界对话的机会。
如今摆在您面前的这本小书,看似平常,其实凝聚了作者一段关于岁月、关于理想的生命故事。正如一棵小草,可能看上去它是那么的不起眼,纤弱单薄,结了一个小籽儿在秋风中摇摇曳曳,其实它曾经也有长成参天大树的雄心,也有对阳光雨露的渴望,也经历了风吹雨打的洗礼,所有的生命遭际都曾在它身上发生过。但愿它的存在除了给我个人以意义之外,还能给学界的民族文学研究带来一点儿影响。
于东新
2016年11月
第一节金词研究概况
和热闹非凡的两宋词研究相比,金词自诞生起到今天的八百余年里,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如梳理其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可以20世纪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看。
前期主要是指金词产生之后到清末的较长时段。清人黄廷鉴指出:金之立国,元既相仇,明人又视同秦越,其文一任散佚。所以视金如寇仇的元、明二朝,毋庸说金词,甚至连整个金代文学,或视而不见,或贬损有加,因而三四百年的时间里并没产生出可以称道的研究成果。迨至满清入关,清朝始立,由于满清王族与女真同属一脉,出于民族认同感等原因,故有清一代对金源文学多所关注,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成果,如《金文最》(张金吾编)、《全金诗》(郭元编)以及《元遗山诗集笺注》(施国祁)等。然专门研究金词特色、风貌的成果几乎没有,有的多是提及或间接论述的著述,具体有贺裳的《皱水轩词筌》、沈谦的《填词杂说》、沈雄的《古今词话》、徐的《词苑丛谈》、王奕清等的《历代词话》、许昂霄的《词综偶评》、冯金伯的《词苑萃编》、叶申芗的《本事词》、张宗的《词林纪事》、吴衡照的《莲子居词话》、谢章铤的《赌棋山庄词话》、丁绍仪的《听秋声馆词话》、刘熙载的《词概》、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张德瀛的《词徵》以及晚清况周颐的《蕙风词话》等十几种词话文献。虽简略不成体系,但它们奠定了一个研究的框架和基础,亦属难得。
进入二十世纪,金代文学研究有了重大发展。可以说,二十世纪是包括金词在内的金代文学研究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前的五十年间,首先在金词的辑印方面,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成果,代表性的有缪荃孙编选的《宋金元明人词》(1908)、吴昌绶的《景刊宋元本词》(1911)、朱祖谋的《彊村丛书》(1917)、陶湘的《景刊宋金元明本词》(1924)、刘毓盘的《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1925)、赵万里的《校辑宋金元人词》(1931)以及周泳先的《唐宋金元词钩沉》(1937)等。这些词籍的辑佚、校勘、考订与刊行,保存了许多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对金词研究贡献重大。其次,探讨金词理论的论著也出现了刘毓盘所撰的《词史》(1931)、王易的《词曲史》(1931)、吴梅的《词学通论》(1932)以及吴梅弟子卢前所作的《词曲研究》(1934)等。此外,还有苏雪林的《辽金元文学》(1934)、吴梅的《辽金元文学史》(实由顾巍成代笔,1934)等成果,这些著述都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金词的创作情形及其特征,对后世颇有启发。如刘毓盘《词史》之第七章讨论了宇文虚中、吴激等30余位金代词家,明线索,述纲要,简述词人生平仕履、词集流布情况,并论其代表作品,颇有识见。吴梅的《词学通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是词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其第八章专门评述金词,他说:完颜一朝,立国浅陋,金宋分界,习尚不同。程学行于南,苏学行于北,一时文物,亦未谓无人。惟前为宋所掩,后为元所压,遂使豪俊无闻,学术未显,识者惜之。然而《中州》一编,悉金源之文献。《归潜》十卷,实艺苑之掌故,稽古者所珍重焉。综其传作言之,风雅之始,端推海陵,南征之作,豪迈无及;章宗颖悟,亦多题咏,聚骨扇词,一时绝唱;密国公,才调尤富,《如庵小稿》,存词百首,宗室才望,此其选矣。至若吴蔡体行,词风始正。于是黄华、玉峰、稷山二妙,诸家并起。而大集其成,实在遗山乐府所集三十六家。吴梅《词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4页。既有史的描摹,又有对具体作家作品特色的探究归纳,许多观点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可惜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充分展开。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治原因,有关金代词学的研究陷入萧条冷落期,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的三十年间,除了个别文人如元好问、王若虚等偶有人关注以外,其他则为无人问津的学术空白。1970年代末以后,随着政治气候的改变,学术研究焕发了生机,包括金词在内的金代文学研究也重现活力,既有宏观的考察,也有微观的梳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