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专利合作为城市创新合作的主要载体,系统研究中心城市专利创新和产出绩效,厘清中心城市专利合作的主要动力和创新主体,明确中心城市专利创新的辐射方向和辐射距离,全面分析中心城市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对中心城市新兴技术领域的专利合作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搭建跨区域中心城市创新合作平台和增加新兴技术知识储备等观点,并对人才竞争、教育变革、制度创新和创新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
關於作者: |
杨鹏,研究员,1977年3月出生,陕西兴平人,兰州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学士,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同济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专业博士。现为广西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常务副所长,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广西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会会长,广西产业经济与城乡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西区域科学学会副会长,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研究方向包括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战略规划与生态经济等。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8项,主持编制省级专项规划30余项,出版著作12部(独著、合著),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杨鹏,研究员,1977年3月出生,陕西兴平人,兰州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学士,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同济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专业博士。现为广西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常务副所长,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广西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会会长,广西产业经济与城乡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西区域科学学会副会长,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研究方向包括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战略规划与生态经济等。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8项,主持编制省级专项规划30余项,出版著作12部(独著、合著),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
张鹏飞,1987年6月出生,河南洛阳人,经济师,任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中心。近年来,先后作为核心成员承担完成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经验学习及其机制研究国家视角下广西经济跨越发展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广西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研究广西工业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战略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与实证研究等专项课题研究20余项。文建新,1990年5月出生,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广西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会执行秘书长。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广西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思路研究两广跨省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新模式研究广西主体功能区工业布局研究等课题研究10余项。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范畴与研究对象
第五节 数据来源与信息检索
第六节 本书结论与创新点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
第二节专利创新研究综述
第三节创新合作网络研究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空间计量的城市专利产出绩效研究
第一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节 基于专利产出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基于空间计量的专利产出绩效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辐射效应下的中心城市专利合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中心城市专利申请的表征分析
第二节 中心城市间专利合作网络分析
第三节 基于负二项计数回归的空间交互模型
第四节 中心城市专利创新辐射距离等级特征研究
第五节 中心城市专利创新辐射距离与城市信息流对比分析
第六节 中心城市专利创新辐射方向研究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研究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数据清洗
第二节 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现状
第三节 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构建与网络结构分析
第四节 基于中心城市校企合作申请专利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案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心城市新兴技术储备及专利合作网络研究:以机器人为例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第二节 机器人产业发展及其专利研究
第三节 城际机器人领域知识储备的文献计量研究
第四节 中心城市机器人专利创新比较分析
第五节 中心城市机器人专利合作网络研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启示和相关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第三节 若干启示
第四节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 录
附表1 我国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主要原始数据(2013年)
附表2 我国主要城市机器人专利创新原始数据(1990~2013年)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网络化背景下,全球竞争更多地体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是产业,产业发展的背后则是创新的支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创新合作网络不断深化。但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局限与差异,现有研究往往关注区域性、行业性的专利创新问题,而对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专利创新及其合作网络缺乏深入分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中心城市之间的专利合作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本书立足这一背景,通过网络合作研究分析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专利合作网络的内在关系,发掘我国中心城市专利合作的基本机理和主要特征,探究影响我国中心城市专利合作网络的相关因素,开展相关新兴技术领域专利合作的案例研究和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本书以专利合作为城市创新合作的主要载体,通过对中心城市专利产出及其合作网络的分析,系统研究我国中心城市专利创新和产出绩效,理清我国中心城市专利合作的主要动力和创新主体,明确我国中心城市专利创新的辐射方向和辐射距离,全面分析中心城市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明确中心城市的新兴技术知识储备,具体分析新兴技术领域的专利合作网络,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推动城市创新合作发展具有比较明确的参考价值。
第一,本书研究涉及大量的专利及文献数据源统计,数据统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结果及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本书研究中涉及的专利及文献统计量大约为10万条,其中,中心城市专利合作初始检索查询48293个专利条目,经过数据清洗后,符合研究条件的为31144个专利条目,机器人专利检索查询15316个专利条目,机器人知识储备文献查询5000余条,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专利1513条。此外,本书研究还涉及职务专利查询、专利申请机构检索等。大量原始数据的检索查询确保了本书研究工作的开展。
第二,本书对我国中心城市的专利产出绩效进行了测算分析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影响中心城市专利产出绩效的主要因素,研究得出我国中心城市专利产出绩效受空间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下我国中心城市专利产出绩效显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其中专利产出绩效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城市的专利产出绩效普遍较低。从专利产出绩效的分解值可以看出,技术进步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人力资本和R&D投入是影响中心城市专利产出水平的主要因素。
第三,本书从科技创新水平的辐射方向、辐射距离、产学研专利合作等方面对中心城市专利合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上海、北京和深圳已经成为我国专利合作网络的三大主体城市。城市专利合作辐射距离与其跨城市专利合作数量不成正比,北京与上海的专利合作总量较高,但辐射距离最远的则是深圳和哈尔滨。城市间的时空距离、经济差距、技术差距等因素对城市专利创新辐射距离具有较大影响。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受到知识、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城市产学研的产出形式和产出结构不尽相同。
第四,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的主体为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其主体同时也是城市专利合作网络的主要节点。从合作空间来看,产学研专利合作可分为城市内部及城市间的网络合作。研究表明,中心城市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东部城市;从IPC分类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C部(化学、冶金)、G部(电学)和H部(物理),其他部类则相对较少;1998~2013年,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节点数不断增加,逐渐呈现出小世界特性及就近原则。最后,本书以上海为例对中心城市内部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上海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以大学为主,大学与公司间的合作构成专利合作网络的主体,研究机构之间及研究机构与大学、公司间的专利合作数量相对较少。
第五,本书以机器人技术领域为例,对中心城市的新兴技术知识储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中心城市机器人知识储备主要集聚在北京、哈尔滨、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高校是这一领域知识储备的核心主体,企业的知识储备明显偏低,知识储备对于专利合作具有一定的影响。从我国中心城市机器人专利合作网络来看,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成为机器人专利合作网络的核心主体。
第六,根据上述研究,本书认为在加强中心城市专利合作与网络建设的同时,必须着重加强人才引育、教育变革、顶层设计、创新精神等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城市专利合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跨区域中心城市创新合作平台载体建设现代交通变革对城市专利合作网络的影响市场成熟度与专利合作等问题值得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