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內容簡介: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中国人东渡日本,惊诧友邦之余,把体验、考察、认知付诸文字。本文丛所选作者皆为旅日华人写作的佼佼者。他们都旅居日本20来年,悲情与功利心似乎消磨了,基本能告诉国人一个真实的、切实的日本,也就是80后日本。这是新时代中国人的日本叙述,当今日本观,具有历史价值。本书从著名的徐福寻仙开篇,美丽的传说,或真或假,为我们开启了中国文化来到日本并继承发扬的篇章。从日本的唐人禅寺和孔庙,到围棋长笛,再到一碗抹茶,无不承载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智慧与生活方式。书名《扶桑华影》即是作者用现代人的眼光,为读者搜寻出那些融合在这个岛国日本中的中国元素。
|
關於作者: |
龙昇 原名刘颖,1944年生于河北昌黎。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北京做小学教师和建筑工,但均为代课、临时工、合同工。也曾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年,做农工、建筑安装工。1980年到日本,经涮锅、菜案做到厨师,经跑堂、经理做到公司董事。现自营一家小公司。业余爱好写作,在大陆、台湾、香港发表过《女儿红》等短篇小说十余篇,出版过长篇小说《血色炼狱》、《日籍华人》,传记《我在东瀛六十年》。
|
目錄:
|
或真或假,传说是美丽的 1
漫步徐福之路 1
八女古坟徐福坟 14
英彦山传说 22
贵妃东渡 30
日本的唐人禅寺和孔庙 38
宋人百堂上的圣福寺 38
大楠爷和承天寺 48
唐三寺或四福寺 62
多久圣庙 72
长崎孔子庙中国历代博物馆 80
缘于中国的日本习俗 86
天满宫曲水之宴 86
七夕神社 94
从彩船流到精灵流 99
长崎灯会 107
外郎 112
睹物思情亦思人 119
锦带桥 119
眼镜桥 124
唐人屋敷 131
石垣岛唐人墓 140
琉球狮子 145
嵌入日史的华人 150
何钦吉和陈明德 150
朱舜水和安东省庵 157
陈元赟 166
张振甫 171
孟二宽及其孙武林唯七 177
愿化干戈为玉帛 183
志贺岛金印、蒙古冢 183
黄帝社和唐人墓 190
元顺号和日中友好碑 198
平户岛上海寇与英雄的遗迹 202
定远馆 210
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19
游坊津 219
从玄奘顶骨舍利到水星 227
石敢当、禹稷坛、石佛 230
雄渊雌渊 241
樱花国里梅花赞 249
|
內容試閱:
|
从陈寿《三国志》算起,到眼下要出版的《侨日瞧日》丛书,中国人写日本已写了两千年,年头比日本人写他们自己长得多。日本人总爱问我从哪里来,所谓日本论、日本人论、日本文化论,世界上最早的,就是这《三国志魏书》当中的两千来字,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妇人不淫不妒忌云云。
它记下倭国人性嗜酒,虽然在武则天篡唐为周的时候改叫日本了,但时至今日,这话也说得没错,下班后成群结伙喝个醉仍然是东洋一景。有陈寿的史笔,日本人才得知自己的祖先在公元3世纪是什么样子,但前些年有个叫西尾干二的,跳出来新编历史教科书,出版了一本给国民看的历史书,抢眼一时,说《三国志》关于倭人的记述没有史料价值。日本人疑惑《三国志》,理由之一是中国至日本的航海路线难以坐实。原因归罪于中国,却忘了唐人早说过他们不以实对,山在虚无缥缈间。否定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并非始于此西尾,这既是给自己打气,又是一个方法论,日本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贬低、否定、破坏中国文化来建立的。
倭人在大海之中,古时候我们不关心。遣唐对于日本来说是历史上的盛事,但唐人王维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刘长卿说遥指来从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东。到了宋代,日本刀、日本扇进口了不少,欧阳修浩叹:商人弄来这么把短刀有什么可说的!想当年徐福去日本,始皇帝尚未焚书,但日本把他带去的那些逸书据为己有,不许再传回中国。长达千余年,倭人、日本人冒着生命危险渡海到大陆取经,而中国不必学日本。水往低处流,文化交流基本是单向的,这是正常的历史进程。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研究中日之间古代文化交流也重视起日本文化向中国的输入,这不过是在友好的题目下做文章罢了。或许有助于友好,但文化交流的研究不是为编写一部友好史。日本终于赶超了中国,一场甲午战争把中国人打得正眼看日本了,胡适小时候作文也得原日本之所由强。中国人看明白日本学了西方才强大,去日本留学就直奔主题,通过它学习西方。至于不如人家学得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认识日本及其人以及文化,好些中国人至今犹看重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它确是经典,但毕竟过去五六十年代,出版时当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还没出生呢。人们读它的收获好像主要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论点,即日本文化具有两面性。书中说的菊,并非指皇家的标志,乃是用铁丝把菊花造型,以养菊的爱美对比以刀为荣的尚武。关于日本人的两面性,唐人早已指出过,例如包佶写诗送阿倍仲麻吕晁衡回国,说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还很野的时候就跨越地学会了中国的礼,而那种木性现今也常被在日本打工的中国人笑话。日本的一些优点,譬如拿来主义、善于学习,不过是一种习惯,谈不上多少思想,而且是中国帮它养成的。处于原始时代,旁边就有了一个那么发达的文化,自然会不由自主地伸手拿来。养成了习惯,后来看见西方有更好的东西,也什么都拿。社会一旦形成了某种体制,就未必还那么宽容,因为拿来主义对于社会的稳定也可能是一种破坏。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组建洋枪队,长筱战役用三千杆洋枪击溃武田胜赖的强悍骑兵,德川家康也率军参战,但江户时代二百余年基本未发展洋枪洋炮。
《菊与刀》问世十年前,周作人写道:近几年来我心中老是怀着一个大的疑情,即是关于日本民族的矛盾现象的,至今还不能得到解答。日本人最爱美,这在文学艺术以及衣食住行的形式上都可看出,不知道为什么对中国的行动显得那么不怕丑。日本人又是很巧的,工艺美术都可作证,行动上却又那么拙,日本人喜洁净,到处澡堂为别国所无,但行动上又是那么脏,有时候卑劣得叫人恶心,这真是天下的大奇事,差不多可以说是奇迹。本尼迪克特用文化人类学解开周作人的疑情:这奇事的根由在于欧美文化是良心大大地好的罪文化,而日本人总得有人盯着指着才知耻。
更早些时候,一九二八年戴季陶出版《日本论》,写道:日本封建时代所谓町人根性,一方面是阴柔,而另一方面是残酷,以政治上的弱者而争生活上的优胜,当然会产生这样的性格。现在日本的实业家里面除了明治时代受过新教育的人外,那些八十岁级的老人里面,我们试把一个武士出身的涩泽和町人出身的大仓,比较研究起来,一个是诚信的君子,一个是狡猾的市侩;一个高尚,一个卑陋;一个讲修养,一个讲势利,这种极不同的性格,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出武士、町人的差别了。从社会阶级看透日本人的两面性。近代以来大和民族的两面性是武士与町人商人、工匠等市井之人的合体,现代日本上流阶级中流阶级的气质,完全是在町人根性的骨子上面,穿了一件武士道的外套。诚信、高尚的品格是德川幕府用儒家思想对武士进行改造的结果。清除武士的武,那种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带过来的野蛮的杀伐之气,修养成士,以充当领导阶级。明治天皇复辟后接连兴战,鼓吹武士道,我们知道的武士形象就一副野相了。
哪种文化都具有两面性,非日本独特。民族的两面性不一定分明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鲁迅在《一件小事》里写了车夫和老女人,这两个人物合起来表现出中国老百姓的两面性。一方面高大得须仰视才见,另一方面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倘若他当年更无情面地解剖那老女人的可恶,或许当今中国不至于有满街的扶不扶之惑。鲁思本尼迪克特没到过日本,著作中令人目不暇接的事例好些是得自俘虏或文学作品。戴季陶在日本前后生活过八年,更作为孙中山的翻译、秘书接触过很多日本要人。有日本学者认为戴季陶《日本论》具有体系性,足以比肩《菊与刀》,某些地方更是凌驾其上。或源于历史,或意在取巧,中国人观察或研究日本多偏重文化或风俗,近现代人们更关心政治、经济,却天然是西方人的擅场。
不过,中国人看日本,确实也有几个毛病。一个毛病是先天的:一说日本就扯到中国,好像除了漫画,满日本看见的到处是中国文化。中国人在日本很快就学会弯腰撅腚,而西方人不会,日本人学他们握手,这正是中日文化同根的现象。但过河为枳,何况过了海。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不能用中国人的眼光和心思一厢情愿地诠释日本。例如,有文章介绍皇太子的女儿上学也得跟普通人家女儿一样带饭盒,写这么一句:吃的自然是冷饭冷菜。这是用中国冷观念描述日本,拉家常似的,就误导了我们的认知。日本人自古好生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和食几乎除了大酱汤,没什么趁热吃的饭菜。中国人说到日本文化常常露怯在中国知识上,甚而骂日本反倒骂到了自己的老祖宗。
另一个毛病像是后天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好,打鬼借助钟馗也好,当我们谈论日本时我们在谈论中国。这使我们偏激,凡事都说日本好。看现实的日本也需要把它放在日本的历史当中看。譬如有一位名人说:二战前的东京没法子跟上海比,但现在中国没有哪个城市能够跟日本随便哪个城市比。恐怕事实是二战前的东京没法子比的是上海的租界,不是笼统的上海。东京遭受过几次大破坏,有自然灾害关东大地震,有战争美军大轰炸,也有一九六四年东京奥运会前后的建设性破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对改造城市反悔反思。田中角荣的日本列岛改造论思想曾支配战败后的日本,一面收购土地,用税金修路,通车,建高尔夫球场、休闲设施,获得莫大的利润,使生活便利而丰富,另一面却破坏了美丽的自然。就是说,安倍晋三笔下的美丽日本远不如过去。
听说国内有这么个妙论:不管你多么厌恶日本,去一趟就喜欢了。真就有报道,一位中国军官参观日本,看见街上没有穿军装的,军校里不讲军国主义,感动得回国就要送女儿去日本留学。倒是女儿说:你怎么去日本一个星期就变成亲日家了?这样的亲日家再浅薄不过了,恐怕底子就是个愚民。有位叫莫邦富的,侨居日本三十年,作为独立媒体人活跃在日本主流社会,不久前撰文,道破了日本旅游业歧视讲中文的客人,这恐怕是那些哈日听说又叫向日葵了的游客都浑然不觉的吧。日本人常说自己是小小的岛国,这是长久跟所谓地大物博的中国相邻而形成的传统观念。放眼世界,日本并不小。所谓兰学启动日本走向近代的文明开化,这个兰就是荷兰,它的面积还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人口密度大得多。日本的陆地面积在世界二百三十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六十二,比德国、英国大,比韩国、朝鲜合起来还大。我们对日本的认识每每是传闻,叫它小日本,但若真以为小,那就有误了。这套《侨日瞧日》丛书的作者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长年侨居日本,甚至瞧它瞧了二三十年。他们生活在日本,为生活而观察,而学习,而且有一点研究。把体验和心得写出来,既不是走马观花,也不用妙笔生花,无非要告诉大家一个活生生的日本。日本是这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