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編輯推薦: |
20 世纪的中国是大动荡年代。在这巨变不止的年代,政治对家庭的影响、冲击格外强烈。这17 个家庭,家庭出身非常不一样,有的是老革命,有的是国军,有的是劳模,有的是右派,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农民。在中国的大时代背景下,都无法逃避政治。这些家庭的背景非常不同,恰恰构成了20 世纪中国政治的缩影。老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是各有各的不幸。其实,细细说来,幸福的家庭也不完全相似。这17 个家庭的历史,幸与不幸都不相似,将其放置在历史脉络中阅读、考查,呈现出历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老鬼、马勇、萧功秦、俞可平等17位作者执笔,围绕家人、家庭、亲情主题,撰写各自的家族往事。17个故事,17个家族的兴衰跌宕,逐帧刻画家人平凡而坎坷的人生经历、辛酸苦乐。其中包括对抗战历史的个人描述、对父母人生经历的回顾、对故乡亲族的追忆等。作者文笔流畅,娓娓道来,故事真实感人,以个体的生命历程来映衬时代的变迁与历史演进。作者摒弃宏大历史叙事,以个人与家庭的境遇为核心,从个人家庭的坎坷经历来回顾过往、反思历史。
|
關於作者: |
本书由老鬼、马勇、萧功秦、俞可平等17 位作者执笔,围绕家人、家庭、亲情主题,撰写各自的家族往事。
老鬼,作家,本名马波,1947年出生。著有《血色黄昏》《血与铁》《母亲杨沫》等。
马勇,1956年1月生,安徽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萧功秦,1946生,湖南衡阳市人。历史学者、政治学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曾任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俞可平,1959年生,浙江诸暨人,政治学博士,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现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
其他作者,略。
|
目錄:
|
序 雷颐 Ⅰ
我的父亲 老鬼 001
复兴路抗战旧事 邓超 035
一位乡村读书人的生命历程 马勇 053
纪念家族抗日空军战士 马庆芳 071
花山村的农民 俞可平 097
祖父陈长庚的抗战岁月 陈康衡 107
母亲叙说的往事 刘宏海 125
一位不拿枪的抗战女兵 赵定华 147
百年往事如烟云 胡品选 163
父亲的秘密 彭志翔 171
家书中的百年史 萧功秦 191
川江上第一代一等船长 莫西 265
陌路父亲的双重痛 马迅奋 277
沉重的轻烟 张先云 287
父亲在1958 年 吴光文 307
远去的大宅院 钟月 321
老屋旧事 张亚泽 331
|
內容試閱:
|
序
雷颐
准确地说,这本书记述的是家庭史,而不是传统社会那种几
世同堂、十几甚至几十口共同生活的家族史。这本身,就说明了
传统社会已经解体,社会结构已经焕然一新甚至换了人间,
以小家庭或曰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为主了。因此,本序中因行
文需要家族史与家庭史通用。
现在,家庭可说是所有社会中最广泛、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所以有人将家庭比喻为社会的细胞。对家庭史的研究,是了解、理
解历史最重要的门径之一。如果说传统史学也有世家,注意到了
家与人的关系,但世家关注、记述的毕竟是少而又少的
王侯们的家世,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家史,则少有记录甚至不被记录,
因此无法进入历史。新史学与传统史学最重要的突破、最本质的
不同,并非方法的突破与不同,而是视角、立场的根本不同。新史
学的视角,聚焦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大众,认为构成社会主体的平民的
历史而不是精英的历史,才是历史研究最重要的内容。家庭是
社会的细胞,正是这千百万普普通通的细胞,构成了社会。家庭历
史是个人史与社会史的交汇,是家庭成员的个人史,又是成员之间
的关系史,更是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史。透过家庭史,可以看到社会
结构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社会变迁中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仍固
定不变。各种体制、机制如何互动,是互相补充还是互相斗争?如
家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为个人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为何在20 世纪
初年,对家族对个人的束缚、压抑的激烈批判,获得了强烈的
社会共鸣?大家族为何不可避免地变为小家庭?研究普通
人的历史,研究社会的历史,不能不研究许许多多的家庭史。
近年来,家庭史成为历史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家庭
史研究必然是跨学科、多学科研究。如经济史研究,家庭的经济状
况,家庭如何获取生存资源,家庭收入与成员之间如何分配;如法律
史研究,家庭遗产是如何继承、分配的,邻里利益纠纷是如何调解、
判决的;如性别关系,父亲、母亲的角色与地位,家中兄弟与姊妹的
关系与地位;如社会关系,家人与亲戚的关系,与邻里的关系,个人
的社会地位与家庭的关系,等等。家庭史研究,与跨文化研究也关系
密切。如一个家庭嵌入异质文化社区的生存状态,不同省籍尤其是生
活方式差异较大的南方人与北方人、东部与西部彼此通婚的家庭,不
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者彼此通婚组成的家庭是如何协调文化差异、宗
教信仰问题的,全球化时代跨国婚姻越来越多,这种家庭的文化
跨度更大。研究这些家庭史,既需要跨文化的方法,同时,又为跨
文化研究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样本。家庭史研究,与政治更有密切关
系,如政治对家庭的影响、渗透甚至直接干预,家庭又是如何应对政
治的变化的,甚至如何应对政治较为极端的表现如动乱、战争。
在社会、经济、政治、伦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家庭
体系、系统会发生或慢或快的变化。家庭史研究,自然反映出这些
因素的变化。
家庭史研究史料丰富,档案、家谱族谱、日记、通信、账单、
日常用品、房屋格局与家庭成员居住分配、家具式样与摆设、回忆、
访谈、口述总之,家中的一切,都是史料。不必说,个人撰写
的家庭史,当然更加重要。
《家族往事》一书源于网上发起的网友写家族史的活动,现将发
表的17 篇家史结集出版,为家族史研究的大厦增添了厚厚一砖。这
17 个家庭,天南地北,背景非常不同。所记述的历史时段,有交叉,
又有不同。有的记述是家庭一两位长辈的经历,有的记述的是全家
的历史。这些原本不相同不相干的家庭、人物,相聚在这个平台上,
经过读者的阅读、接受,形成读者与这17 篇文本之间的对话,更形
成了这些文本之间的对话。
家庭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家人提供食物与住所,使其免
于冻馁。在非常时期,这种功能更加重要。刘宏海《母亲叙说的往
事》细致生动地记述了母亲那一大家子在抗日战争时期颠沛流离几千
里,在人生地不熟的境况中一家人如何绝处逢生解决食宿及如何
分配食宿的经历。马勇生长在贫穷的皖北农村,他的《一位乡村读书人
的生命历程》有一小段,细述了三年困难时期体制内外、家庭内部
食品的分配情况。吴光文《父亲在1958 年》记述自己家庭是如何度过
那个年代,其实也是对特殊年代食品的特殊分配制度做了细致入微
的回忆。多数文章,都或多或少、或详或略地谈到了民以食为天的
生存问题,这些生动细节,正是许多档案、报告等官方文献所缺乏的。
20 世纪的中国是大动荡年代。在这巨变不止的年代,政治对家庭的影响、冲击格外强烈。这17 个家庭,家庭出身非常不一样,有的是老革命,有的是国军,有的是劳模,有的是右派,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农民。在中国的大时代背景下,都无法逃避政治。这些家庭的背景非常不同,恰恰构成了20 世纪中国政治的缩影。老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是各有各的不幸。其实,细细说来,幸福的家庭也不完全相似。这17 个家庭的历史,幸与不幸都不相似,将其放置在历史脉络中阅读、考查,呈现出历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017 年6 月
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