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HK$
77.3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編輯推薦: |
本书主要集中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现代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初豫剧*突出贡献是豫剧现代戏的产生与成熟,成为全国地方戏曲改革发展一面旗帜,其发展历程充分反映出全国戏曲改革发展的经验与问题。该书从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与豫剧现代戏的道路探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国化与豫剧现代戏演剧理论建构和风格探索,延安民族音乐学传统与豫剧现代戏民族化、大众化风格的形成,革命文脉与豫剧现代戏思想品格形成,豫剧现代戏编、导、演队伍的形成等角度,探究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现代戏探索的基本路径与成绩,为全面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戏曲的改革发展问题提供具体分析案例。
|
內容簡介: |
书稿梳理了19491966年期间豫剧现代戏的探索历程,综述了期间探索革命艺术民族化、大众化道路中的豫剧现代戏的研究成果,概述了这期间豫剧现代戏发展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又探讨了其发展的瓶颈,挖掘了豫剧在此期间发展的路径,对豫剧现代戏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陈宗花,河南光山人,1975年生。东南大学博士、教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方向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艺术学理论研究院副院长、省重点学科河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带头人。全国艺术学学会理事、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外来研究员、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河南省委宣传部百优人才、省高校创新人才、省高校哲社研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学者。
|
目錄:
|
绪言
一、研究理路:豫剧现代戏在全国戏改中的特殊地位、功用
二、研究意义、方法:戏曲现代戏研究的全新视域、多元视野
三、研究文献、史料基础
第一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与豫剧现代戏的道路探索
第一节戏改黄金期承前启后的经验总结
一、大会背景
二、大会筹备
三、大会概况
第二节关于挖掘、整理戏曲遗产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考
一、对挖掘、整理传统戏曲遗产工作的总体性理论指导
二、经验总结与创新问题的思考
三、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的成绩以豫剧为例
第三节戏曲表现现代生活问题的思考与总结:围绕豫剧《刘胡兰》的争论
第四节一体化体制的真正实现
第二章创造新中国戏剧传统与豫剧现代戏风格探索的理论、实践
第一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国化与豫剧现代戏演剧风格探索
一、杨兰春对斯坦尼演剧体系的接受
二、下生活艺术创作的核心原则与方法
三、革命生活论基础上演员素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第二节延安音乐创作传统与豫剧现代戏民族化风格的形成
一、获取民间生活、民间艺术的滋养
二、集体创作原则
三、吸收传统戏曲精华、融汇民间音乐资源,创造现代戏新音乐
第三章艺人的革命化塑造戏曲现代戏队伍的探索之路
第一节作为旧艺人进步奇迹的常香玉现象:以《香玉剧社号战斗机爱国捐献汇刊》为核心
一、《汇刊》编集的缘起及内容
二、作为政治读本的编辑策略
三、旧艺人改造、戏改的常香玉模式
第二节革命文艺工作者的进一步改造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戏曲的错误认识
二、在传统艺术基础上的新创造
三、劳动锻炼与艺术的提升
附录《香玉剧社号战斗机爱国捐献汇刊》
参考资料
后记
|
內容試閱:
|
绪言
一、研究理路:豫剧现代戏在全国戏改中的特殊地位、功用
本著所围绕的研究领域,是对于传统戏曲表现现代生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豫剧现代戏研究。著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关键转折期,也是新中国新的戏曲形态、发展道路探索的重要奠基期,豫剧正是在这一时期成长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最突出的贡献是豫剧现代戏的产生与成熟,并成为全国地方戏曲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其发展历程充分反映出全国戏曲改革发展的经验与问题。本著从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与豫剧现代戏的道路探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国化与豫剧现代戏演剧理论建构和风格探索,延安民族音乐学传统与豫剧现代戏民族化风格的形成,革命文脉与豫剧现代戏思想品格形成,豫剧现代戏编、导、演队伍的形成等角度,探究并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现代戏探索的基本路径与成绩,为全面研究这一时期全国戏曲的改革发展问题提供具体分析案例。主要观点是:一、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戏曲,尤其是豫剧现代戏发展首次全面总结,为现代戏多方实验指明道路,奠定现代戏重要观念基础。二、豫剧现代戏编导人员吸收改造斯坦尼演剧体系,在斯坦尼体系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系统演剧观念,并探索出新的演剧风格。三、豫剧现代戏艺术风格探索是延安革命音乐创作传统的直接延续。著者归纳出这一民族化与革命现实主义的新音乐创作传统等,借以探究现代戏民族化、大众化探索之路。四、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社会主义新艺人,不仅改造了旧艺人,而且还改造了在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革命文艺工作者,豫剧现代戏编、导、演人员改造即为显例。
全书由绪言,一、二、三章,附录组成。
《绪言》主要从研究理路:豫剧现代戏在全国戏改中的特殊地位、功用研究意义、方法:戏曲现代戏研究的全新视域、多元视野研究文献、史料基础等几方面对研究的基本情况加以说明。
第一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与豫剧现代戏的道路探索》对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56年12月18日1957年1月15日)进行全面考察。戏改黄金期对新中国戏曲发展意义非凡,作为戏改成功典型的河南戏曲成果丰硕,其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担当了重任,成为河南戏曲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性活动,奠定了牢固的观念、体制基础。观摩演出大会围绕戏曲遗产挖掘整理与继承创新等戏曲发展新政之落实,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对戏改成果做出检省,由田汉、马可等省内外专家与省内各戏种、行当戏曲家共同审查、讨论及会诊,从寻找新旧辩证关系出发,解决戏改剧目问题,整理改编尊重传统,又重推陈出新;现代戏成为核心问题;唱腔、表演等继承创新,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常香玉、阎立品成为翘楚。二、会演是戏改理论探索深化的新起点。以挖掘继承、推陈出新为目标,站在总结中国戏曲理论体系、西方理论中国化的高度,总结成果,提出新命题,规划戏曲方向。围绕《刘胡兰》之争,探索地方戏曲表现现代生活之路,马可、冯纪汉等高屋建瓴,确定尊重传统戏曲规律、保持地方剧种特色、紧密结合传统、有重点地创造的原则,奠定河南现代戏崛起的理论基础。三、会演是河南戏曲界走向一体化体制的重要开端。会演完成了调查资源、统一思想、建立共识以及整合力量、成立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等任务,推动了戏曲界一体化格局的形式,使其纳入国家文艺体制。
第二章《创造新中国戏剧传统与豫剧现代戏风格探索的理论、实践》指出,戏改运动自新中国成立之初便已轰轰烈烈地展开,其持续时间之长、改造规模之大与改造层面之深入,在中国戏曲史上均前所罕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特殊的历史现象,不仅是因为改造旧戏曲的思想观念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巨大工程,更关键的原因在于,自延安时期以来革命文艺工作者胸怀远志,奋力开创全新的中国戏剧传统,在其新的理想规划中,这种戏剧传统不仅是民族化、大众化、革命化的有机结合,同时还是世界性、中国性、民间性的完美统一。为实现这一理想,他们走上一条极其特殊并至为艰难的探索之路,其间历经坎坷,遭遇种种失败,当然也积累下来成
功的经验,本章是对其中两方面成功探索的系统研究与总结。
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国化与豫剧现代戏演剧风格探索》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现代戏探索的核心理论基点,是延安时期已开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国化的理论思考与戏剧实践,豫剧现代戏主要编导人员杨兰春等延续斯坦尼体系中国化的戏剧探索之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剧观念与演剧风格,并在河南豫剧院三团的豫剧现代戏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如借鉴并改造斯坦尼体系,创造性地归纳出下生活的艺术创作的核心原则与方法,并在革命生活论基础上探索出演员素质培养的理论指导原则与实践手段等,从而使豫剧现代戏开始具备创造流派的基本条件。第二节《延安音乐
创作传统与豫剧现代戏民族化风格的形成》认为,以编导和音乐创作的核心人员杨兰春、王基笑为中心,河南豫剧院三团创作风格的形成,是延安革命音乐创作民族化探索传统的延续和新的拓展,即河南豫剧院三团的整体创作方式,基本遵循着延安民族化新音乐、新歌剧、新戏曲的创作方式,以民间生活、民间艺术作为现代戏曲创作的来源与根本,进行新的戏曲形式的创造。而且还坚持集体创作的原则,在编创剧本、排演与演出过程中,把所有演职人员与观众视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吸收传统戏曲音乐精华并融汇河南民间音乐资源,创造豫剧现代戏的新音乐。
第三章《艺人革命化塑造戏曲现代戏队伍的探索之路》探讨豫剧现代戏队伍的形成之路,其核心是艺人的革命化以及向传统学习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建构起来的豫剧演员主体队伍,包括几个来源,其中最主要的是经过改造的旧艺人,以及由文工团等革命文艺组织转而从事豫剧活动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河南豫剧院三团的演员队伍的主体就是这一部分,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新艺人的塑造,就不仅仅是旧艺人的思想与艺术改造,还包括那些在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时期已经服务于革命战争的年轻的党的文艺工作者。本著提出,延安整风时期的思想改造经验以及延安民族音乐学的传统是对豫剧现代戏编、导、演人员进行思想与艺术改造的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艺人的改造,豫剧走在全国前列。常香玉代表了一代曾经艰苦地辗转于旧时代的豫剧演员走向新时代、新社会的渴望与决心。常香玉积极配合改造,并且在为捐献飞机全国巡演的过程中,受到了强烈的精神冲击,深刻体会了新的社会观念、政治观念与艺术观念,迅速经历了精神蜕变,完成了转变为新艺人的华丽转身。革命文艺工作者转变为地方戏探索的尖兵,河南豫剧院三团的成员们经历了艰苦曲折的改造历程,并将戏曲现代戏的探索带向了一个高峰。豫剧艺人的改造活动,在全国的戏改运动中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此外,还有一份历史文献作为附录,这份历史文献是《香玉剧社号战斗机爱国捐献汇刊》(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西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西北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共63页),该历史文献的史料价值异常重要,但现在已经较难见到,著者整理出来,以供学界共同使用。
二、研究意义、方法:戏曲现代戏研究的全新视域、多元视野
(一)研究意义:戏曲现代戏研究的全新视域
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现代戏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系统研究,是新中国戏曲史研究的薄弱环节,本著力图对此课题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开拓意义。
1本著首次提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现代戏的发展探索道路,是延安革命文艺民族化、大众化探索传统的延续与发扬,并由此角度出发,考镜源流,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现代戏演剧风格、创作风格、精神品质与题材特征等的形成进行深度挖掘。
2本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国化与豫剧现代戏等地方戏曲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归纳、总结出下生活革命生活论等重要理论观念。
3本著提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艺人的思想及艺术改造,既包括对旧艺人的改造,也包括对新文艺工作者的改造,该研究成果对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范围的戏曲改革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4本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戏曲,尤其是豫剧现代戏发展的首次重要总结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做出全面综合研究。
5本著将《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朝阳沟》《李双双》《冬去春来》等豫剧现代戏的探索均纳入到全国的戏曲改革进程中进行考察,清楚地揭示了它们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二)研究方法:多元视野下的戏曲现代戏研究
本著力图探究、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现代戏改革发展的基本路径与成绩,为全面研究全国的戏曲改革发展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著者充分注意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现代戏的发展与特定时代政治气候、文化背景以及精神风貌间复杂的内在关系,着力凸现豫剧现代戏发展与延安革命文艺传统间的特殊承续关系,并挖掘其中蕴含的重大社会、文化意义。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实证研究方法。本著遵循严格历史主义原则,首先,坚持论从史出,将研究完全置于对原始文献史料的严格考证与系统梳理之上;其次,强调回到历史现场,尤其力求复原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现代戏改革探索时所使用的各类理论系统及观念,如下生活革命生活论等理论,以此作为分析原始文献史料的主要理论工具,较准确地完成复原历史的工作。
2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运用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探究延安时期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探索与成功实践对于豫剧现代戏探索的指导、影响,尤为关注对大众化、民族形式探索与革命音乐形态的生成课题的思考。
3艺术社会学研究方法。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现代戏的改革探索,并非单纯的戏曲自身的发展嬗变,它与新中国的政治生活、艺术观念、意识形态、社会思潮的起伏跌宕紧密相连,是它们合力的产物。因此,本著强调将对豫剧现代戏的本体研究,与对历史、政治、文化、制度以及整体思潮背景等的研究密切结合。
4跨学科研究方法。该研究需要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理论支撑,进行多学科综合理论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