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編輯推薦: |
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源远流长。国学融儒道百家遂成经典,中华经典诵读篇目传承其底蕴、发扬其精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国学曾经哺育出了既有丰富文化修养又具有优秀传统美德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提高国民对中国经典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学必读名篇》应时而生。
|
內容簡介: |
《国学必读名篇》选材以《大学》《中庸》《孟子》为主,又兼及蒙童教材和其他各类国学经典篇章,力图使读者通过诵读积累国学知识并从中接受中国优良传统的熏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记易诵;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开发智力。提高记忆力、专注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使心性向善。
|
關於作者: |
王丽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正高级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毛超,字明远,号传灯散人,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郑州外国语中学语文教师。曾被评为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郑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
目錄:
|
《论语》二十四则
学而第一
公冶长第五
述而第七
子罕第九
先进第十一
宪问第十四
微子第十八
《中庸》十一章
第一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四章
第十六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孟子》两章
公孙丑章句上
告子章句上
朱子治家格言 朱柏庐
弟子规
一、总叙
二、入则孝 出则悌
三、谨而信
四、泛爱众而亲仁
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雀东南飞 并序
《诗经》三首
子衿
硕鼠
君子于役
晏子使楚
《文选》两则
座右铭
庭中有奇树
张释之执法 司马迁
诫子书 诸葛亮
《世说新语》两则
王蓝田食鸡子
华王优劣
慈乌夜啼 白居易
卖油翁 欧阳修
《梦溪笔谈》三则 沈括
日月之形
海市蜃楼
陨星
良马对 岳珂
与子侄书 毛先舒
勤训 李文
《越缦堂日记》三则 李慈铭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郑燮
勉谕儿辈 周怡
大明湖 刘鹗
《幽梦影》四则 张潮
为学 彭端淑
宋定伯捉鬼
四时读书乐 翁森
春
夏
秋
冬
童趣 沈复
卖柑者言 刘基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烛之武退秦师
报任安书 司马迁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王勃
捕蛇者说 柳宗元
卖炭翁 白居易
|
內容試閱:
|
腹有诗书气自华(代序)
文字如一棵巨树,我们所熟知的叶、果乃其直观的组成部分,而其根部和发达的支系,则联结纵深处的文化诗学。先秦诸子、两汉辞赋、魏晋文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恰是古典文化的气质所在,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人类肇始起,对文字的敬畏和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一道构成了人类对文化敬畏的主体部分。马克思认为, 语言是一切思想和现实的外衣。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他们这些智者,针对神一样的语言存在,皆发出了同样的浩叹。
即使进入了电子媒介时代,纸质的阅读依然具备某种不可替代性。这种认识不是来自我们的主观臆想,而是来自数千年沿袭而成的思维认知结构。纸质的图书,哪怕是尺素便笺,也会像竹节一般, 进记忆, 成为节点所在。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指出,每一个个体从自我奴役的状态中超越出来,皆是*困难的。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思想家别尔嘉耶夫也有类似的论断,专注于自己的状态,专注于自我的生老病死苦而难以超拔出来,为人生之常态。而阅读恰是实现自我启蒙的必然环节,读不懂江河大海,何谈理解一滴水的含义? 阅读就是从雨滴开始,通过细雨、溪流、小河的中转,最终流向江河湖海,然后再返回, 在世界的多重影像中,确立一滴水的位置和特性。阅读从热爱开始, 毕竟热爱是最好的导师,热爱始于兴趣,完成于兴趣的定向和深化。兴趣就阅读而言,在我的理解,一方面来自求知天性所在;另一方面
则来自苦中求乐的过程,如禅宗阐发的痛快的道理一样,痛和快两个词语相反相成,内蕴世间万物之间朴素的辩证法。阅读,当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快餐阅读的整体语境中,慢节拍的纸质阅读尤甚。苦读为大呼痛快之前的必修课,是大围墙中的第一道门,这一道门无法推开而入的话,里面的亭台楼榭、花鸟虫鱼皆难以得见。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此为苦读后的开悟。所谓雪夜闭门读禁书,或者红袖添香夜读书,多为古士子的臆想,不可当真。世人所推崇的不求甚解但求会意的陶渊明式的读书法和苏轼的读书方法,都是把书当作下酒之菜,读到会意处,就来上一大杯。前人笔记中记载苏轼每夕读书, 以一斗为率,就是读一晚上的书需要一斗酒下去,这和陶潜的读书境界异曲同工,但二者均不可取,亦不可学。不必燃香,不必沐浴, 也不必鸟鸣相伴,若能够安安静静地读上一个小时的经典人文图书, 则善莫大焉!
初学者尚难理解万物百态的精义,这一时期,苦读是较为切实的读书方法。比如上文提及的苏轼,他的出神入化是在很晚的时间段才出现的,早年的苏轼是典型的苦读学派的弟子。据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记载,苏轼8 岁的时候在母亲的教导下就能够背诵《汉书》和《后汉书》。现在中华书局出版的这两本书,一本是12 卷,一本是9 卷。《汉书》的准确字数是80 万字;《后汉书》呢,也差不了多少。问题的关键是, 苏轼除背下这两本书外,还读了大量的经史子集方面的书籍。如果没有扎实的学识积累,苏轼也做不到对书中兴味、神韵这些最高层次美学品位的理解,更谈不上后来他在诗、文、词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了。
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必修课,所以,人生经历和阅读密切相关。
清代张潮在《幽梦录》中曾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 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另外,阅读初始阶段的眼界培养,离不开经典阅读的滋养。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部分说道: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文化。 诚哉斯言!
眼前的这本《国学必读名篇》,其编选思路与孔门四科不谋而合, 即德行、言语为上者,政事与文学(指文献、辞章)则辅之。亲情人伦的感召和规训乃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之根基,《论语》曾阐发君子三畏说,这种敬畏观和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国史敬畏观遥相呼应,在高度物质化的世界里,对于保存文化精神的余脉,尤为必要。所谓道不远人,道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自己的身体里。而道的显现,则需要阅读去点亮,然后生根发芽,趋于茁壮。
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刘 军
2017 年1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