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现代性的前景:赞比亚铜带省城市生活的神话与意义

書城自編碼: 306793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美]詹姆斯·弗格森 杨芳 王海民 王妍蕾 李小云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0929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0-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44/32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2.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瘦肝
《 瘦肝 》

售價:HK$ 99.7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民法典1000问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內容簡介:
赞比亚一度被誉为非洲的未来。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铜矿的出口使赞比亚的经济更加繁荣,铜带省因而成为崛起的非洲的完美象征。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赞比亚的城市经济迅速恶化,许多矿工食不果腹,艰难度日。本书探索了经济衰退期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应对。作者詹姆斯弗格森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铜带省矿工的动态生活画卷,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
關於作者:
[美]詹姆斯弗格森(James Ferguson),美国人类学家,生于1959年。1985年获得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1999~2003年任加州大学人类学系主任。2003年起任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教授、人类学系主任。2010年受聘为南非开普敦大学荣誉教授。弗格森教授的研究范围包括政治经济学、发展研究和移民,主要关注南部非洲,涉及广泛的理论和民族志研究主题,以对国际发展项目的人类学和政治学分析著称,具有深刻的发展批判立场。其早期著作《反政治机器:莱索托的发展、去政治化和官僚权力》(1990)享誉学界。其代表作还有《全球化的阴影》(2006)、《文化、权力和地方》(1997)、《人类学的地点》(1997)等。他最新的研究成果《授人以鱼:分配的新政治学》,2015年由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杨芳,1966年生于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讲师。1984年获北京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泰国亚洲理工学院性别与发展研究专业硕士学位。自1998年起,长期从事社会学英语和发展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并承担全校选修课程性别与发展的教学工作。2011年出版《发展学专业英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美]詹姆斯弗格森(James Ferguson),美国人类学家,生于1959年。1985年获得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1999~2003年任加州大学人类学系主任。2003年起任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教授、人类学系主任。2010年受聘为南非开普敦大学荣誉教授。弗格森教授的研究范围包括政治经济学、发展研究和移民,主要关注南部非洲,涉及广泛的理论和民族志研究主题,以对国际发展项目的人类学和政治学分析著称,具有深刻的发展批判立场。其早期著作《反政治机器:莱索托的发展、去政治化和官僚权力》(1990)享誉学界。其代表作还有《全球化的阴影》(2006)、《文化、权力和地方》(1997)、《人类学的地点》(1997)等。他最新的研究成果《授人以鱼:分配的新政治学》,2015年由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
杨芳,1966年生于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讲师。1984年获北京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泰国亚洲理工学院性别与发展研究专业硕士学位。自1998年起,长期从事社会学英语和发展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并承担全校选修课程性别与发展的教学工作。2011年出版《发展学专业英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錄
致 谢【钟 玲
译】
第一章 理论上的铜带省从崛起的非洲到衰落的民族志【钟 玲
译】
第二章 永久性的期待流动工人、现代主义叙事及全方位城乡居住策略【徐秀丽
译】
第三章 乡村纽带,城市风格文化二元性的理论阐释【周太东 译】
第四章 回归故土?返乡流动的微观政治经济学【于乐荣
译】
第五章 家庭生活的期待男人、女人和现代家庭【张传红
译】
第六章 亚洲的缩影意指signification、喧嚣与都市主义风格【徐 进
译】
第七章 全球性的失联驱逐与现代主义的余波【廖 兰 译】
后 记【廖 兰 译】
附 录:矿工来信【马洁文
译】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內容試閱
译者序
为什么非洲国家有些地方如今还战乱频仍、生活拮据?为什么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的结构调整之后,许多非洲国家的经济状况却每况愈下?在手机微信拉低了人们的目光、传播着快餐式信息片段的浮躁中,詹姆斯弗格森的作品能吸引我们坐下来,仰头闭目,展开思考。《现代性的前景》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田野调查数据、理论解释和人们理解现代性所需的知识。
多数人在出国之后会更加爱国,是因为通过对所造访国家的社会经济、人文、政治环境的了解,与本国情况对比,会发现许多在自己国家司空见惯而所在国家的国民只能奢望的制度与事物,如义务教育制度、高速铁路,甚至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一个手电筒,都会使他们觉得新奇。当看到弗格森在非洲调研时的信息提供者在信中说就我个人而言,虽心怀理想却苦无出路,因为我终其一生都在面对众多乱糟糟的事情时,不禁回想起译者自2007年以来所访谈的非洲国家的普通民众所发出的共同心声。有些非洲贫困国家的知识分子甚至感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70年代,我们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是远远超过中国的,现在却衰落到这等地步,究竟是哪里出错了?这一问题其实是发展的问题,包括发展的路径、制度、动力等诸多因素。而在发展制度的选择方面,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式的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盛行,媒体上到处充斥着以西方现代化文化为基调的意识形态灌输,然而,其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能够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形态转型的可行措施。
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
走过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大街,你会看到矗立在主干道旁边的赞比亚铜业有限公司金碧辉煌的大厦。若非到过这个国家的铜带省,谁又能料到那里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令人热血沸腾的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导的现代化期冀呢?若非居住在那里一年以上的时间,谁又能解释经济萧条导致现代化之梦破灭以后,矿工返乡潮的经历呢?首先,詹姆斯弗格森以人类社会学家敏锐的目光、细腻的文笔,把赞比亚铜带省城市生活的神话与意义栩栩如生地呈现给了读者,足见该学者之学术功力。在这方面,该作品值得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行政管理者以及走出去到海外投资的人员分享与借鉴。选择这样的优秀作品进行翻译是该书中文版面世的缘起之一。
其次,该作品反映了赞比亚铜带省的矿工们在落魄之后并不消极,而是选择努力理解他们自身的经历,尝试找到新的方法去理解动摇他们生活的宏观社会和经济变化,这可以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镇化提供至关重要的借鉴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管理交互促进的系统发展过程,不能违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盲目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有三个重要阶段:一是农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城市国有土地,二是农业户口转变为非农业户口,三是农民逐渐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单纯的土地城市化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这只是具备了城市化的初始条件,但不充分。我国在21世纪以来推行的城镇化,大多只是土地的城市化。2016年,中央政府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新增1亿人口的户籍城镇化,这是在城镇化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关键步伐。而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城市人口是人口城市化的核心要素,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使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有户籍,同时要有充分的就业与社会保障,是城镇化人口居住环境、文化心理与社区关系转型的过程,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微观体现,蕴含着重要意义。未实现这一步骤的城镇化实为伪城镇化。在这一点上,赞比亚铜带省的城市化过程失败的教训很值得我国借鉴。
再次,该书对于促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得到沿线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会涉及大量对外投资,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其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而在任何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知识与文化的碰撞,这就需要明确谁是发展的主体,当地人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这就必须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并不失时机地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体现我国发展的软实力,努力做到多方共赢。在这一点上,有一件事让译者感触颇深。2007年,译者在非洲对援非技术团队进行访谈时,发现许多国内派出的技术人员在穆斯林地区不修边幅,在炎热的夏季只穿大裤衩,光着背在大街上行走,引起穆斯林地区妇女的反感和抗议。译者在调研完毕之后,向我国驻当地的商务参赞反馈这一情况。他说:你们应该早来,给他们介绍一下,会避免好多错误。现在的情况是来的人不写,写的人不来。来的多数是援助人员和商务投资者,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有些学者没来过这里,他们竟然敢写!当时译者的第一感觉就是,作为学者,还应该承担起社会文化普及的责任,联系实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翻译并介绍一些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助力,普及一些人文社会学知识。
最后,该书作者的求真精神、务实态度与研究规范颇值得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借鉴。与此相呼应的是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张玉林教授的观点,即史诗性的研究需要史诗般的意识和胸怀,它意味着要以文明史的眼光去穿透发展主义的迷雾,以求真的精神去冲破现实政治的束缚,以超然的态度去摆脱所属学科的束缚而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以匠人的气质去对丰富驳杂的资料进行耐心的研磨,以追求对研究对象的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刻画和分析。
本书要点
本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衰退何以普遍而持久的,以及通过修正传统知识与方法来解释非洲的城市化。事实上,本书的一个关键论点就是:赞比亚最近的危机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危机,它还是一种意义上的危机,导致人们对自身经验的理解以及赋予这些经验重要性和尊严的方式遭到极大的破坏。正如作者所言,人类学家以及想要建构理解当代非洲理论框架的人们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当学术及大众意识形态长期以来同样依赖于发展和进步、崛起与前进等比喻的时候,对衰退的普遍而持久的看法将意味着什么?面对目前非线性和反线性的发展模式,我们如何在现代化的某种目的论元叙事框架下修正传统的知识和方法论来解释非洲的城市化?

作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巧妙之处在于把人类学家用于解释社会现实的外部理论变成了民族志的描写对象。铜带省的民族志经典不仅在作者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中找到了共鸣,也在铜带省的城里人作者的访谈对象的话语和思想里回荡。因此,该作品既不是铜带省古典民族志的简单续本,也不是对其直截了当的摈弃,而是某种更加复杂的东西。作者的目标不只是把铜带省的古典文献简单地当成历史和民族志的记录,而是当成一部历史和民族志的艺术品。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元叙事不仅是民族志学家洞观其数据的透镜,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据。
在理解作品方面,读者或许会感到的难点在于理论框架方面涉及诸多专业术语和大量的人名。例如,现代主义这个概念尽管十分模糊,但作者还是坚持用它来阐释一些社会经济以及政治背景,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强调对崛起和发展的线性目的论的废除仍是一个未完成的任务,事实上,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中,这个任务几乎还没有开始;其次,建议目前有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争论不仅需要把非洲考虑进去,还需要在当代非洲的经验方面有足够的资质。作者认为铜带省的近况能促使学者们用一种不同寻常的理论和政治视角来看待现代主义的元叙事以及最近针对其提出的质疑。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把相关专业术语以及频繁出现的人名按照英文原版的页码进行了翻译,以便读者在阅读时参考。
感谢所有为本书中文版的面世提供支持的人。尤其要感谢参与翻译的下列人员:钟玲(致谢、第一章)、徐秀丽(第二章)、周太东(第三章)、于乐荣(第四章)、张传红(第五章)、徐进(第六章)、廖兰(第七章、后记)、马洁文(附录:矿工来信)。
李小云教授为本书的出版进行了前期策划和后期译稿的校对。武晋老师为本书争取到由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支持的中国国际发展研究网络(CIDRN)的资助。我们对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最后,还要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致谢
为完成这个项目,我有太多的人要感谢,在这里我却只能向他们中的几位表达我的谢意。
我在赞比亚的两次田野调查(1985年10月到1986年9月;1989年7~8月)都得到了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和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ACLS)的资助。之后几年,我在伦敦和比利时的图书馆及档案馆的多次访问也都得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社会科学学院的资助。不过本书中的结论、观点以及其他论述并不代表以上机构的观点,而是笔者本人的观点。
本研究是在赞比亚大学非洲研究所(现已改名为经济和社会研究所)的协助之下完成的。我深深感谢该所主任奥利弗萨萨(Oliver
Saasa)先生和该所研究官员伊尔泽姆旺扎(Ilse
Mwanza)女士一直以来对该项目的不懈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助,这本书不可能完成。
该研究也是与赞比亚联合铜矿有限公司(ZCCM)的官员们亲密合作的结果,多年以来,他们一直奉行一项令人嘉许的政策:不仅允许而且支持社会研究。我尤其要感谢的是时任赞比亚联合铜矿有限公司人事部代理副主任B.C.亚姆巴亚姆巴(B.C.Yamba
Yamba)先生,是他批准了我的研究项目。我也要感谢时任赞比亚联合铜矿有限公司恩卡纳(Nkana)分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汉加默罕格(Khanja
Mohango)先生,是他在1985~1986年帮我安排在基特韦西恩卡纳(in the Nkana West section of
Kitwe)的租房事宜,并为我在社区服务部提供了一个办公的地方。社区服务部的官员们也给予了我大量帮助,我要特别感谢时任该部主任的贝森罗毕(Beson
Lombe)先生,以及杰拉尔德柯那尼(Gerald Kenani)先生。我也感谢曾帮助我获得大量有用信息的铜矿服务局的许多官员,尤其是乔哈桑(Joe
Hassan)先生和彼得钱达(Peter
Chanda)先生,他们慷慨地花费了大量宝贵时间给予我极大的帮助。
本研究还得到了赞比亚矿工工会许多官员的大力协助,其中首推柯施塔圣阿姆(Koshita
Shengamo)先生(时任研究官员,后任副秘书长、秘书长),他不仅在许多方面向我提供了实质性帮助,也充当了我在田野调查期间的顾问,在社会和政治事务方面与我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
我同样要感谢的还有帕斯莫尔哈姆柯玛(Passmore
Hamukoma)先生和他的太太奇卢菲亚妮契托-哈姆柯玛(Chilufya
Nichto-Hamukoma),他们让我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和友谊,我无法一一列举他们给予我的帮助。好友约翰(John)和玛格丽特姗顿(Margaret
Shenton)夫妇的陪伴令人愉快,这对于我的意义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想象不到。
我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助手摩西穆通多(Moses
Mutondo)自始至终协助我,在此我向他表示深深的谢意。他对铜带省场面的敏锐观察和精辟分析让人觉得他俨然就是一个天生的民族志学家,这也是我努力通过遍布全书的简短描述人物观察来承认的一个事实:他细心观察他周围的社会世界,每次听到他的评论我都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也深受启发。
在帮助我完成此项目的所有赞比亚人中,我最需要感谢的是那些成为我的受访者的矿工,特别是他们中那些多年来一直与我保持联系的人,这样我才能在某种程度上了解他们在离开城市带薪工作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生活轨迹。他们自愿为我的项目提供帮助让我非常感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兑现我向他们许下的诺言,即通过与他们的合作能够更多地了解他们的问题,这样他们未来的生活或许会变得更好。
除了感谢曾经在赞比亚帮助过我的这些人,我还要感谢美国和其他地方的许多学者。本项目的最初构想得益于我的老师萨莉法尔克莫尔(Sally
Falk Moore)和简盖尔(Jane
Guyer)的教导和鼓励。在那之后的数年中,我曾把本书中的部分章节展示给数十位听众,并收到了许多学者提出的建议和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其中最重要的评论者包括莉萨玛琪(Liisa
Malkki)、弗莱德库珀(Fred Cooper)、阿克修古普塔(Akhil Gupta)、比尔毛雷尔(Bill
Maurer)和黛布拉斯皮图尼克(Debra Spitulnik)。我的一个研究生里卡多奥瓦乐-巴哈姆(Ricardo
Ovalle-Bahamon)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珍贵的角色。1989年夏天,他作为我的研究助手在赞比亚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田野工作,在与他令人兴奋的交谈中,我的许多想法得以变得更深刻。另一个研究生艾里克卡尔多(Eric
Kaldor)不仅对本书进行了批判性阅读,还为本书编制了索引。
本项目的图书馆工作主要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赫尔辛基大学进行。赞比亚大学出版社也为本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文献资料。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亨利埃塔莫尔(Henrietta
Moore) 和梅根沃恩(Megan
Vaughan)撰写的《砍伐树木:性别、营养与赞比亚北部省份的农业变迁(1890-1990)》。该书为如何撰写一部同时反映社会变化(在社会安排中不断变化的经验性模型)与社会变迁(历史地看待这些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志记录绝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基线数据)的著作,提供了一个经验上鲜活有力、理论上复杂高深的样本。他们给了我最后完善这本书的灵感,我认为至少在某些方面我的书与他们的著作有类似姊妹篇的关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