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
編輯推薦: |
植食性刺吸式昆虫多数是农林作物的重要害虫和病毒介体。要有效控制它们的危害,就必须研究其在植物上的取食行为,探索其传播病害的机理和控制途径。刺吸电位仪(EPG)为研究刺吸式昆虫的取食行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介绍昆虫刺吸电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分为原理篇、实验篇和应用篇三大部分,原理篇介绍刺吸电位技术的历史,概述刺吸式昆虫的取食行为和传毒机制,刺吸电位技术的原理和波形的生物学意义等;实验篇详细介绍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实验准备、实验过程、数据分析、软件使用、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处理等;应用篇是我国学者利用EPG在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植物抗性机制、传毒机制,与人工饲料技术结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总结。书末附有我国拥有EPG仪器的单位及研究内容,中、英名词索引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生物学、生态学、植物保护、昆虫学和农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和实验指导。
|
關於作者: |
闫凤鸣,男,1962年7月生,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重点学科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1993~2007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期间在荷兰、希腊、瑞典和美国做博士后和合作研究。现为国家行业(农业)种衣剂副作用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首席专家,亚太化学生态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粉虱科昆虫的分类研究、烟粉虱-寄主互作关系和化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曾参加863项目1项、主持2项973项目子课题、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持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1项,目前主持和参加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子课题和课题各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30篇),出版专著5部。王满囷1972.9-,男,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昆虫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昆虫与植物互作、昆虫嗅觉感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
目錄:
|
前言
第一部分原理篇
第一章History,Principles,andSummaryofApplicationsofElectropenetrographyEPGElaineA.Backus
刺探电位技术历史、原理及应用概述(中文)ElaineA.Backus(薛堃译,闫凤鸣校)
第二章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及传毒机制闫凤鸣
第三章刺吸电位技术原理薛堃
第四章波形的生物学意义汤清波
第二部分实验篇
第五章刺吸电位技术基本操作与实验技巧罗岚
一、EPG系统的组成
二、EPG系统安装与调试
三、电极制作
四、银胶配制和使用
五、金丝选用和粘连昆虫技巧
六、EPG记录
七、实验昆虫的固定与负吸装置的设计
八、法拉第笼的设计与制作
第六章实验设计、指标选择及数据分析罗岚,薛堃,卢少华
一、EPG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EPG实验数据分析
三、EPG实验指标选择
第七章常用软件使用指南罗岚
一、EPG常用软件介绍
二、stylet 软件及其安装
三、数据采集(Stylet d)
四、数据分析(Stylet a)
第八章人工饲料上的EPG记录王雪丽,李静静,黄翠虹,罗岚
一、昆虫人工饲料
二、人工饲料上的EPG记录
三、示例:烟粉虱在人工饲料囊上的EPG记录
第九章新波形的研究方法黄芳
一、组织切片的显微观察
二、液体食物法
三、DC-EPG和AC-EPG联用
四、蜜露钟
五、其他技术
第十章EPG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罗岚,闫凤鸣
一、EPG常见问题及处理汇总(以Giga系列刺吸电位仪为例)
二、信号调节
三、噪音检测和控制
第十一章EPG系统改进及原创设计潘建斌吴莉莉邢玉清卢少华
本篇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应用篇
第十二章棉蚜在转基因抗虫棉上的取食行为薛堃
第十三章烟粉虱的取食行为研究汤清波
第十四章扶桑绵粉蚧取食行为的刺吸电位(EPG)研究黄芳
第十五章刺吸电位技术中固定昆虫的三种方法比较研究及其应用陈法军江守林万贵钧
第十六章西花蓟马取食行为的刺吸电位(EPG)研究郅军锐温娟
第十七章Armet蛋白影响豌豆蚜取食行为的研究罗岚
第十八章小麦抗蚜性研究苗进
第十九章褐飞虱在转Bt基因水稻上的取食行为孙泽王满囷
第二十章水稻对褐飞虱抗性机制研究张振飞
第二十一章利用EPG评价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抗性的研究孙凯
第二十二章木虱传播黄龙病的机制岑伊静杨成良乌天宇罗孝竹
第二十三章应用EPG技术研究TYLCCNV与烟粉虱互作关系的行为机制刘银泉李杰何文波刘树生
第二十四章麦蚜在人工饲料上的取食波形研究陈巨莲邓青范佳孙京瑞
附录
国内EPG仪器使用单位一览
中英(拉)名词(学名)索引
后记
|
內容試閱:
|
刺吸式口器昆虫是一类非常特殊的昆虫类群,其直接为害和作为植物病毒的介体,一直是农林生产上的严重问题。研究刺吸式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植物抗性机制以及昆虫传毒机制,是治理这类昆虫及其所传播植物病毒病的基础。昆虫刺吸电位技术(EPG)是进行这些研究的有力工具。
与咀嚼式昆虫相比,刺吸式昆虫取食过程很难从外观上直接观察到,因而就不容易评价昆虫对植物的喜好程度和植物对昆虫的抗性水平。为了能够直观研究刺吸式昆虫在植物上的取食行为,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和改进研究方法。EPG技术二十世纪6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D.L.McLean和M.G.Kinsey(1964)发明,使用交流电,当时称为electricalmonitoringsystemEMS(电监测系统),以后不断进行改进;二十世纪70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目前为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University,theNetherlands)的W.F.Tjallingii(1978,1988)对该系统进行了改进,使用直流电,称为electricalpenetrationgraphEPG。后来,两套系统都称为EPG,美国的交流系统称为AC-EPG,荷兰的直流系统称为DC-EPG。两套系统各有特点(Reeseetal.,2000),DC-EPG对于昆虫取食的细节识别更好一些,但对干扰敏感,需要使用屏蔽笼;而AC-EPG使用更方便些,不需要屏蔽笼。目前美国已经研发成功可以使用两套系统的AC-DC-EPG系统BackusandBennett,2009。
EPG技术在研究植食性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昆虫传毒机制、作物抗虫机制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EPG研究的昆虫种类不断增加,从最初的蚜虫、叶蝉、粉虱,逐步拓展到蓟马、螨类;美国开始利用EPG进行吸血昆虫的取食行为研究。近年来,随着烟粉虱和盲蝽类的大发生及其带来的植物病毒病的爆发,刺吸式昆虫传毒机制研究成为热点,这些研究多用到EPG技术。
我国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进和应用DC-EPG,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单位已经购买和正在使用EPG进行各类研究工作(见附件)。1992年第19届国际昆虫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就两套EPG系统的比较、名词和概念的统一等进行了研讨,并在北京举办了EPG培训班。随后,EPG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单位之间一直缺乏沟通,有些单位由于人员变动,EPG应用也时断时续,但需要使用EPG解决的课题日益增多,很多专家和研究生要求学习EPG技术。2007年和2010年,我和W.F.Tjallingii教授分别在郑州(河南农业大学)和杭州(浙江省农科院植保及微生物研究所)举行了第一和第二届全国EPG培训班和研讨会,由W.F.Tjallingii主讲,我负责组织和翻译。2012年在河南农大举办了第三届全国EPG培训班和研讨会,我借准备培训材料的机会,对EPG的技术原理、试验设计、应用技巧、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以提纲的形式作为培训教材,来自全国各地80多名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这些年经常收到不同单位的研究生提出的EPG使用中的疑惑、仪器操作方面的细节或者波形辨识技巧等。我在帮大家解决问题的同时,就在思考在培训教材的基础上出版一本EPG实验指导书。同时我在为许多杂志审稿时,发现不少稿件涉及EPG试验及结果分析的内容,在波形识别、名词理解、指标选择、结果阐释中存在一些误区。因此,出版一本EPG理论和试验方面的中文参考书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此背景下,我邀请了国内使用EPG技术较多的专家和研究生参与编写了《昆虫刺吸电位技术及其应用》一书,参与编写本书的均是对EPG应用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中青年学术骨干,或者有一定使用经验的研究生。这应该是我国第一本EPG理论和实验方面的中文参考书,是作者多年应用体会的总结和参编者多方面应用的成果,可以说,本书既是一本实验指导书,也是我国EPG应用的全面展示,期望能够为EPG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应用,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同时希望使用本仪器的同行加强合作,使EPG技术在科研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书在筹划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本书作者(见本书本书参编人员简介)的积极响应。薛堃博士对原理篇、罗岚女士和黄芳博士对实验篇、王满囷教授和汤清波博士对应用篇的各章节的书稿进行内容和格式方面的编辑;王满囷教授对全书编辑后,最后由我对全书进行统稿。美国农业部的ElaineA.Backus教授专门为本书撰写History,Principles,andSummaryofApplicationsofElectropenetrographyEPG一章,其中介绍了我国学者不太熟悉的AC-EPG和AC-DCEPG的原理和应用。据Backus教授介绍,台湾农业研究院Tsien-tzungShih和他的研究生Po-AnLin(林普安)将该章翻译为中文,美籍台湾学者C.J.Chen进行了校对。我通读整个章节后发现,台湾学者的翻译有些地方不太符合大陆的习惯,同时存在一些翻译错误。因此,我委托薛堃博士对本章进行了重译,我对译文进行了校对。
河南省科技厅特设立河南科技出版基金,用于资助优秀科技著作出版,并组织专家对申报的书稿进行评审遴选,本书有幸被选中获得资助出版。河南科技出版社编辑杨秀芳女士为本书出版倾注大量心血。
本书撰写、编辑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本书涉及昆虫形态学、昆虫行为学、昆虫生理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病毒学、电生理学、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我和参编者在撰写有关章节和编辑书稿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文献和书籍,自感专业知识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我们尽管付出了极大努力,但因限于专业水平和能力,还有很多理解不透的地方;而且本书各章节由多位学者或研究生撰写,表述方面很难完全统一。因此,希望读者在使用本书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沟通联系,以便在重印或再版时更正。
闫凤鸣
2015年7月23日于河南郑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