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1.8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503.7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12.7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8.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5.7
|
編輯推薦: |
全书论述的是世界近代以来与当代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线的生产发展史,即世界近代以来与当代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线的三次生产浪潮与三次生产浪潮中的创新,及其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与经验教训,务求以史为鉴,警示今人,明白制造业兴则国兴、制造业强则国强之理。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为制造业呐喊的书,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全书共八章。*章阐述了近代在英国发生的*次生产浪潮机器大工业生产;第二章阐述了近代在德国与美国发生的第二次生产浪潮电气化与自动化生产;第三章阐述了发端于美国波及世界各国的第三次生产浪潮,即信息化、大数据与互联网 时代的生产。第四章阐述了当代中国*次生产浪潮一五计划时期及其后的曲折生产历程,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第五章阐述了当代中国第二次生产浪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中国是如何由农业经济时代迈向工业经济时代,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第六章与第七章阐述了当代中国第三次生产浪潮,即如何在历史性的转折时期与互联网 背景下的发展,以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拓当代中国新一轮制造业发展的新局面。第八章阐述了当代中国制造业困境的破解与当代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命运共同体的营造。
|
關於作者: |
吴声功,1952年生,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科研,发表了个人专著、论文约470多万字,涉及科学技术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等。代表作有:《科学技术的起源》、《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国资本深化、技术变革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双重周期与第三次危机》、《当前中国经济周期呈现的新拐点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
|
目錄:
|
序1
上篇.世界的三次生产浪潮
第一章第一次生产浪潮3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启与瓦特蒸汽机的发明3
二、英国的第一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与第一次生产浪潮10
三、工业革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中心主义18
第二章.第二次生产浪潮33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33
二、自动化与第二次生产浪潮52
三、德国的教训与经济滞胀的成因分析58
第三章.第三次生产浪潮71
一、第三次技术革命与20 世纪70 年代至90 年代个人电脑时代的开拓者71
二、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互联网时代的精英与新贵92
三、互联网 时代的思考与经济发展阶段陷阱分析103
下篇.当代中国的三次生产浪潮
第四章.当代中国的第一次生产浪潮119
一、当代中国第一次生产浪潮的掀起与一五计划完成后的曲折历程119
二、历史的转折与新的大跃进陷阱的避免135
三、顺应当代中国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对外开放139
第五章.当代中国的第二次生产浪潮149
一、当代中国第二次生产浪潮的掀起149
二、第二次生产浪潮的代价157
三、迈上新台阶166
第六章.当代中国的第三次生产浪潮179
一、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179
二、新的发展理念190
三、历史性的转折与历史性的开拓196
第七章.创新型国家的构建与开放式创新205
一、创新型国家的构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205
二、创新主体的认知与夯实科技创新的认知216
三、创新方式的选择与创新氛围的营造230
第八章.当代中国制造业的困境与当代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命运共同体的营造251
一、破解当代中国制造业困境、营造当代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命运共同体251
二、质量创新与品牌战略257
三、组织创新产品质量命运共同体方式的选择与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展望265
参考文献280
|
內容試閱:
|
序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时下,中国经济有一个很大的发展阶段陷阱:国人通过三十几年的粗放型方式,发展了中国经济;通过炒房,既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又炒高了房价,误将房地产视为中国经济的擎天柱:房地产兴,则中国经济兴;房地产衰,则中国经济衰。殊不知,房地产是在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没有这个前提、这个基础,何谈房地产的发展?难道不是吗?看看国内房价高的城市,哪一个不是中国制造业的高地;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是依附于中国制造业的;制造业兴中国经济才兴,制造业衰则中国经济衰,制造业强则中国国运才强。可是不少国人却将此搞颠倒了,本末倒置了。于是乎,有钱的去炒房地产,没钱的则做房奴。而对制造业,则产生了浮躁心态,本来凭国人积累的经验,完全能够做好的产品,偏偏不下功夫去做,甚至搞假冒伪劣,这不仅让国外人士,而且也让国人产生了这样一个印象:中国制造低端,有数量无质量,只能摆到地摊上卖。甚至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制造今不如昔,产品质量不及以前了。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当今中国仍有不少中国制造赢得世界第一,享誉世界;但从总体看,中国制造的确大而不强。这使中国经济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挖了一个很大的陷阱。于是乎,不少投资者不愿意投资制造业了,宁可以短浅的目光去炒房。于是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制造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困难。一些地方政府以为,制造业难发展了,就发展三产吧。结果,搞了一个阶段,三产的占比倒是上去了,超过制造业了。殊不知,这是不可持续的。试问: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三产能发展好吗?看看国内一些三产占比很高但没有制造业为根基的城市就会发现:没有一个经济是可持续的,除了一些以有限的旅游收入维持的城市,其他几乎为空壳。再看看国外,2008年以来,欧洲一些国家为何陷入债务危机,究其原因,就在于丢了制造业。德国为何能够在欧盟一枝独秀,还不是该国将制造业视为王道?还不是靠精湛的制造业支撑了它,帮了它?
可是,国内却有不少人看不明白这个道理,乃至掉进当代中国经济新的发展阶段陷阱而不能自拔,无法摆脱困境。以至于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GDP上升空间越来越小。最近,经济虽有下行触底之感,但还不能说已经触底了。我这么讲,并不是说我不爱房地产,我也要住房,但我深知要住好房,首先要有钱。钱从哪里来?钱是创造出来的。如果你什么也不生产,或者你生产得少,你生产的产品没人买,你就赚不到钱或赚不到更多的钱。钱不可能像变戏法一样变出来。如果把钱的概念换成财富的概念,就一国而言,亚当斯密早在《国富论》里就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财富是从生产领域产生的,而不是别的。城市化的推进,也必须依赖于工业化,智能城市就必须依赖于智造。
中国国运要兴,必须发展制造业;中国经济要摆脱发展阶段陷阱,必须让制造业从低端提升到高端,由中国制造上升到中国智造,而不能在制造业上浮躁;中国人的投资要转向,必须由注重投资房地产,转向注重投资制造业,并且要勇于在制造业高地上创业创新,让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发展之梦。
可是,要将这一道理让国人知道,就很有必要将国人的发展思路引向制造业,使国人的智慧、财富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运用到制造业上。对此,仅写一两篇短文,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很有必要花费大的力气,写一本书,系统地将自己要讲的话讲出来,要讲的道理讲清楚。于是,我就着手构思,写这本书了。尽管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不少挫折,但我还是坚持下来,将这本书写出来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制造业呼吁,为制造业呐喊,让制造业在我国振兴起来、繁荣起来。
在这本书中,我具体写了些什么?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呢?
本书论述的是世界近代以来与当代中国以制造业创新驱动为主线的生产发展史,即世界近代以来与当代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线的三次生产浪潮与三次生产浪潮中的创新,及其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与经验教训,务求以史为鉴,警示今人。
全书共八章。第一章阐述了近代在英国发生的第一次生产浪潮机器大工业生产。第二章阐述了近代在德国与美国发生的第二次生产浪潮电气化与自动化大生产。第三章阐述的是发端于美国并波及世界各国的第三次生产浪潮,即信息化、大数据与互联网 时代的生产。这三章是为第四至第八章作铺垫的。第四章阐述了当代中国第一次生产浪潮一五计划时期及其后的曲折生产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这是一个计划经济时代初步从农业经济迈向工业经济的时代。第五章阐述了当代中国的第二次生产浪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中国通过粗放型发展,由农业经济时代迈向了工业经济时代,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世界加工厂,其间付出了重大代价,凸显了产业结构的失衡,需要通过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第六章与第七章阐述了当代中国正在掀起的第三次生产浪潮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4.0背景下,当代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代,着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价值链,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当代中国经济在历史性的转折时期与互联网 背景下的发展,以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拓当代中国新一轮制造业发展的新局面。第八章阐述了当代中国制造业困境的破解与当代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命运共同体的营造。
在本书中,我阐述了这样一些在某些人看来不以为然,我却力求言之有理的重要观点:
第一,尽管国内外都有不少学者将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生产革命作了严格的区分,且在论述上各有侧重点的不同。如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学者克劳斯施瓦布写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同样是写工业革命,但各自界定不同。我在这本书中,则采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四环节说与生产起点论。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生产,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工具创造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因此,我将工业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都视为是在生产过程尤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第二,在本书中,我以史为鉴,阐述了近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三次生产浪潮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次生产浪潮。第一次生产浪潮是发明与使用蒸汽机这一生产工具创造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第二次生产浪潮是发明与使用电、自动化设备这类生产工具创造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第三次生产浪潮是发明与使用互联网、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生产工具创造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每一次生产浪潮都有其繁荣发展与辉煌之处,也有其深刻的教训与陷阱。
第三,陷阱论是我从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中受到启发提出来的。在本书中,我阐述了每一经济发展阶段,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其不同的陷阱。当代中国发生的三次生产浪潮,也有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陷阱。写这一点,立足点不是揭我们自己的短,而是在于揭示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如何按规律办事。
第四,在本书中,我强调了制造业的发展质量,阐述了当代中国要从制造业低端走向高端、从制造走向智造,一是必须以创新驱动,二是必须注重生产产品质量,营造当代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命运共同体。
第五,对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本书提出了五点看法:一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二是从加工制造走向创新智造;三是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四是走融合与包容发展之路;五是坚持绿色发展之路。这是从未来中国制造业应该如何发展的角度提出的。
为了写好这本书,系统阐明自己的观点,本书博采众长,采取综合分析方法,将搜集来的大量资料,进行概括、提炼。我深知:仅以自己的一孔之见,是难以说服人的,必须广证博引,尤其是要以名家的观点作证,方能较好地以理服人。
本书紧紧扣住的一根红线是生产领域的创新。在我看来,创新不仅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是提高社会生产力与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生产领域的创新而言,应突出科学发明与技术创新,这是根基,必须夯实。
在第三次生产浪潮中,当代中国唯有创新,才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上,摆脱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作为,由一个工业经济中级阶段的国家,大踏步地迈向后工业社会与工业4.0的新台阶。
为了使读者能够较好地把握本书观点,我采取精要主义做法,每章都写了提要。这样,读者只要将每章提要与每章一至二级标题结合起来看一下,便能把握本书的主要观点了。
最后要讲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他与威廉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第十七版中,引用了美国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代表罗伯特索洛批评经济学家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的一段话:一种明显的不可遏制的急切心情,要将他们的科学拔高到超越科学本身的极限的程度,总想将问题回答得比自己有限的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更为精巧的程度。而没有人喜欢说我不知道。a我应以此为戒,坦率地说:这本书,我现在虽写出来了,但书中缺点与值得进一步推敲之处还很多,期盼广大读者、专家、学者斧正。书中,我引用、参考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见解与文献资料,于此,一并向有关专家、学者致谢!可以这么讲,没有这些专家学者的见解,没有这些文献资料,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我是写不出这本书的。
吴声功
写于2016年10月30日
第一次修改于2017年5月10日
第二次修改于2017年6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