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4.3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93.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7.9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9.7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71.8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9.4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102.4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102.4
|
編輯推薦: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培育机制研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培育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阐述。在理论方面,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内涵,并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确认模型;分析了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科技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给出并剖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基地内科技创新的促进策略。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原则,设计了基地内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服务平台和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产学研协同模型。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
|
內容簡介: |
主要内容如下:
(1)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内涵分析及其确认。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应具有的特点,界定其内涵;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特点及内涵,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作为确认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理论依据。
(2)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的关键环节。在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特点及其科技创新机理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科技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给出并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提出基地内科技创新的促进策略。
(3)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博弈分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激励策略设计、基地内产学研主体间的创新策略选择以及基地内人才开发策略选择进行博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4)构建新兴技术研发和市场化两阶段模型,对政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研究。针对新兴技术研发阶段,构建企业和学研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影响双方合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针对新兴技术市场化阶段,建立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分析了企业行为可被观测和不被观测两种情况。主要内容如下:
(1)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内涵分析及其确认。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应具有的特点,界定其内涵;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特点及内涵,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作为确认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理论依据。
(2)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的关键环节。在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特点及其科技创新机理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科技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给出并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提出基地内科技创新的促进策略。
(3)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博弈分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激励策略设计、基地内产学研主体间的创新策略选择以及基地内人才开发策略选择进行博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4)构建新兴技术研发和市场化两阶段模型,对政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研究。针对新兴技术研发阶段,构建企业和学研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影响双方合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针对新兴技术市场化阶段,建立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分析了企业行为可被观测和不被观测两种情况。
(5)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设计。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原则,并构造基地内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6)剖析了长沙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7)分析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区域布局及其现状。探讨各区域内新材料产业基地的特点及其发展模式。分析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趋势并给出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基地为例,分析其基本建设情况,提出推动其发展的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8)分析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状和长沙工程机械行业现状,探讨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发展的基本思路,分析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比较了基地内的核心企业(中联重科)在关键技术方面与国内外工程机械先进技术的差距,构造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产业链发展路线,并提出了推动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发展的保障措施。
(9)采用专利地图分析方法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共性技术进行遴选之后, 导出了其几种发展趋势,绘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共性技术综合路线图。分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给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通用架构及其网络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提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策略。
|
關於作者: |
陈一鸣,男,1970年12月生,湖南双峰县人,200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分别于日本国千叶工业大学、美国西俄勒冈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经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经管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评委、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评委和湖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评委等兼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升级、信息管理、技术创新。
主持或参与了2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包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软科学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获得省级奖励两项;出版专著2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的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4篇,EI收录论文8篇,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已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培育机制研究》;批准号:12BJY070)鉴定等级为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