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东一直是举世瞩目的一个热点地区,这里政治动荡不稳,军事冲突不断,经济社会落后,民族宗教关系复杂。同时,中东抵触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六十多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时快时慢,时起时伏,中国的中东政策也经历多次调整和变化。中东曾经离我们很遥远,不仅是距离上的遥远,更有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遥远。然而经过六十多年的交往,中东对多数中国人来说正在一天天变得清晰、真实和熟悉起来。
|
內容簡介: |
本书*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中国与中东交往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从第二章开始便是对当代中国与中东关系的考察。以十年为期,划分为六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从宏观的历史角度考察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的脉络和走向。
|
關於作者: |
肖宪,历史学博士,曾任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副校长;现为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长期从事中东国际关系、中东民族宗教问题、以色列和犹太问题研究。在学术领域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出版有《当代中东国际关系》《世纪之交看中东》《当代国际伊斯兰潮》《犹太人谜一般的民族》《以色列史话》等著作16部,《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犹太国》《犹太文明史话》等译著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国内外各种学术奖励12项。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中东是欧洲人创造的一个地缘政治术语。欧洲人在向东方扩张时,以欧洲为中心,以距离欧洲远近将东方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近东原指地中海东南沿岸地区,远东指的是远离欧洲的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区,中东则指的是介于近东和远东之间的地区,主要是波斯湾沿岸和周边地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东一词用得越来越少,而中东一词却用得越来越多,其范围也扩大为整个西亚和北非地区,而且也不再带有欧洲中心论色彩。本书所指的中东,包括(按人口多少排序)埃及、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也门、叙利亚、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阿曼、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塞浦路斯、巴林,共18个国家。由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书中有的地方也会涉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和苏丹等几个北非阿拉伯国家。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东一直是举世瞩目的一个热点地区,这里政治动荡不稳,军事冲突不断,经济社会落后,民族宗教关系复杂,外部大国插手频繁。冷战结束后,中东不但没有平静下来,反而进入了一个更加混乱和动荡的时期。美国在这里连续发动了几场战争,伊斯兰极端势力大面积崛起,一些阿拉伯国家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动乱和政权更迭由于中东地处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亚、非、欧三大洲结合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石油),以及是重要的文明发源地(世界三大一神宗教的诞生地),历来是外部大国争夺和较量的地区。时至今日,美、英、法、俄、德、日等世界大国都仍在中东地区有自已的重要利益,也都非常重视它们与中东国家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也积极开展了与中东各国的交往。六十多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起有时伏。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中东政策也经历过多次调整和变化。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来,中国对中东事务的参与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中国在中东的利益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今天中国与中东的关系同早期双方之间那种简单的关系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交往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不乏一些经验和教训。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今天,在中国迅速崛起和更加开放的新形势下,回过头来研究中国与中东关系六十多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存在问题,展望未来中国与中东关系的发展走向,不但在学术上很有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的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研究领域中,中国中东关系目前仍然还是一片有待于学者们去进一步开垦和播种的土地。在我国国内,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全面、深入和系统地对当代中国中东关系进行过研究,已发表和出版的关于中国中东关系的论著数量也不多。相比之下,我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对中国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关系的研究成果则要丰富得多。 对中国中东关系研究的这种状况,同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学术地位是不相称的,同我国现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中东国家关系迅速发展的现实也是不相适应的。
从国外学术界来看,迄今为止,关于中国与中东关系的论著也不算多。这一领域国外学者中较有影响的有伊扎克 希霍(Yitzhak Shichor)、约翰卡莱布里斯(John Calabrese)、莉莲哈里斯(Lillian Harris)和穆哈马德奥里迈特(Muhamad Olimat)等几位学者。应该承认,这些外国学者中有的人研究态度是严肃的,取得的研究成果是有一定水平和深度的,因而也是很有学术参考价值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外国学者在研究中国中东关系时多半使用的都是英文资料,而且他们大多是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来看问题的,因此他们的研究无论在材料的选用上,还是在方法和观点上,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有的甚至严重地歪曲了中国的中东政策。
研究中国中东关系,中国学者至少在两个方面比外国学者有优势:一是资料,不少中文资料只有在中国才能找到;二是语言,一些外国学者不懂中文,因此无法直接使用大量的中文资料,只能靠有限的翻译资料来进行他们的研究工作。正因为国内外是这样的研究现状,我才不揣浅陋,选择了《当代中国中东关系》作为自己近年来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我深知,以自己浅薄的学识和功力,要想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是有很多困难的。然而,我也相信这个课题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些初步的工作,使学界对这一问题有所了解,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对其他学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研究中国中东关系的主要困难,还是第一手材料的缺乏。因为这一研究领域涉及国家的外交活动,不少档案文献至今尚未公开,一般学术界也很难得到。因此,我能利用的资料主要还是公开发表的材料,如见诸报刊的消息、报道、领导人的讲话,声明、公报、条约等文件,少数当事人的传记或回忆录,以及国内外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我认为,我们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要去披露某些所谓的外交秘闻,而是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去考察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的脉络和走向,分析各种事件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一些规律和特点。从这一目的来说,这些公开发表的东西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资料。只要下功夫去发掘、收集、整理,并对它们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我们的研究同样也可以取得满意的成果。当然,今后随着新材料的陆续出现,对中国中东关系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研究的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
关于本书的架构。第一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中国与中东交往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从第二章开始便是对当代中国中东关系的考察。在这里,我想对19492014年中国中东关系的阶段划分作一点说明。中外学者们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做过各种不同的分期,有人按事件划分,有人按年代划分;有人分得较粗,有的人又分得过细。我则把这六十多年的历史分为六个阶段:19491959、19591969、19691979、19791989、19891999、19992014。这样划分一方面每段正好是十年,便于叙述;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六段时间也正好反映了中国与中东关系的六个明显不同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完成与一批中东民族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双方从陌生到熟悉,中国开始走进中东的阶段。然而1959年10月发生了巴格达什事件,中埃之间发生龃龉,中国中东关系迅速发展的势头停了下来。至此,第一个时期结束,进入到下一个起伏和停滞的阶段。
第二个时期从中国与埃及发生矛盾到文革高潮,是双方关系起伏动荡甚至停滞倒退的阶段。这十年间没有一个中东国家同中国建交,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处于最低潮的时期。1969年是中国文革的高潮,极左的狂热过去之后,毛泽东、周恩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中国对外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三个时期从中国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到全面改革开放,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从恢复到发展的阶段。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出现了一个中东国家同中国建交的小高潮。此后,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不断发展,到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第四个时期是从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到1989年的政治风波,是中国中东关系从调整到突破的十年。1980年代是中国与中东关系发展的重要时间,中国外交从一条线到无敌国,尤其是在与中东国家的经济关系方面,中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1989年的六四政治风波,又一度迫使中国外交全面收缩。
第五个时期从1989年到1999年,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也与整个中国外交一样,经历了一个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的过程。在这十年中,中国在中东整体超脱,局部参与;前期超脱,后期参与;政治超脱,经济参与,完成了同所有中东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1999年中国与沙特签订石油协议为标志,中国同所有中东国家建立了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关系。
第六个时期是新世纪以来的15年(以后也可能还将按10年来划分),是我称之为中国中东关系从巩固到深化的阶段。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2001年911事件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和中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中国同一些中东国家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关系突飞猛进,能源领域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中国越来越需要中东,中东也越来越需要中国。
担任过中国外交部长的乔冠华曾经总结说,中国外交,十年一变。观察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七十年来的外交,这确实是一个规律。但这一规律并不是说中国外交本身多变善变,而是说明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的外交要跟上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就必须随之不断调整。这种阶段性的调整,就是变。我们看到,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也同样随着中国外交的调整而呈现出这种十年一变的规律。
中东曾经离我们很遥远,不仅是距离上的遥远,更有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遥远。当时,对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中东是那样的遥不可及,是那样的模糊、神秘和陌生。然而,经过六十多年的交往,今天中东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有关中东的消息,看到关于中东的报道。中东对多数中国人来说,正在一天天变得清晰、真实和熟悉起来。我想,对于中东人来说,对中国的感觉也应该是同样的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