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是交通安全领域广大科研工作者、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
|
內容簡介: |
本书全面阐述道路接入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道路接入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与分析,并以作者课题组历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总结道路接入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道路接入管理发展历史、道路功能及接入分类、土地开发与道路接入、道路接入间距、道路接入设计、弱势群体安全保护设施、立交区域接入管理和道路接入管理实施等内容。
|
目錄:
|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道路交通管理的状况分析 1
1.2 道路接入管理的概念 2
1.3 道路接入管理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2
1.4 道路接入管理的作用 5
1.5 道路接入管理的原则 5
1.5.1 明确道路的功能分类 5
1.5.2 限制主要道路上直接接入的数目 6
1.5.3 减少交通冲突 6
1.6 道路接入管理战略、战术的着眼点 7
第2章 道路功能分类及接入分类 9
2.1 道路功能分类 9
2.1.1 道路功能分类的定义 9
2.1.2 道路功能分类的必要性 9
2.1.3 道路功能分类原则 10
2.1.4 道路功能分类方法 10
2.2 道路接入原则及分类 12
2.2.1 道路接入原则 12
2.2.2 道路接入分类 12
2.3 道路接入分类的相关应用 15
2.3.1 接入分类在规划阶段的应用 15
2.3.2 接入分类在管理阶段的应用 16
2.3.3 接入分类在公路设计方面的应用 18
2.4 接入管理分类实例 19
参考文献 25
第3章 土地开发与道路接入 26
3.1 土地开发与交通的关系 26
3.2 土地利用分类与接入管理 27
3.2.1 土地利用分类 27
3.2.2 不同类型土地的接入管理 28
3.2.3 干线公路两侧的土地开发 31
3.3 接入控制 32
3.3.1 干线区域交通流 32
3.3.2 交通流接入原则 33
参考文献 35
第4章 道路接入间距 37
4.1 平面交叉口间距划分模式 37
4.1.1 交叉口间距 37
4.1.2 接入间距 38
4.1.3 交叉口角净距 39
4.2 交叉口功能区 39
4.2.1 交叉口上游功能区 40
4.2.2 交叉口下游功能区 40
4.3 平面交叉口间距影响因素及分析范围 41
4.3.1 平面交叉口间距影响因素 41
4.3.2 平面交叉口间距分析范围 42
4.4 信号交叉口间距分析 43
4.4.1 信号交叉口安全间距理论分析 43
4.4.2 信号交叉口效率间距理论分析 45
4.4.3 信号交叉口间距仿真分析 46
4.5 接入间距与交叉口角净距分析 47
4.5.1 接入间距的影响因素 48
4.5.2 交叉口角净距 53
4.6 平面交叉口间距标准 54
4.6.1 信号交叉口间距 54
4.6.2 接入间距与角净距 55
4.6.3 道路平面交叉口*小间距标准 55
4.6.4 平面交叉口间距标准的应用 56
参考文献 56
第5章 道路接入设计 58
5.1 接入设计原则 58
5.2 接入点的视距 58
5.2.1 无控制交叉口 59
5.2.2 次路停、让控制交叉口 60
5.2.3 信号控制交叉口和全停控制交叉口 62
5.2.4 主路左转视距 63
5.3 接入道路设计要求 64
5.3.1 接入道路开口宽度 64
5.3.2 接入道路渠化岛 65
5.3.3 接入道路喉径深度 65
5.3.4 接入道路右转车道的设置 67
5.4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设计 67
5.4.1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关闭 67
5.4.2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出入控制 68
5.4.3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接入顺序 69
5.4.4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与交叉口进口道直接相交的处理 70
5.4.5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合并与合流 71
5.5 中央分隔带开口设计 74
5.5.1 中央分隔带开口形式及其组合 74
5.5.2中央分隔带开口组合型式 75
5.5.3 U形转弯开口 79
5.6 转弯车道的设计 82
5.6.1 转弯车道设计方法 82
5.6.2 转弯车道控制因素 89
5.6.3 间接左转车道 93
参考文献 94
第6章 弱势群体安全保护设施 95
6.1 人行道 95
6.1.1 人行道设置条件 95
6.1.2 人行道设计要求 96
6.1.3 人行道交叉口转角设计 96
6.2 人行横道 98
6.2.1 基本原则 99
6.2.2 人行横道设置条件 99
6.2.3 人行横道设计要求 99
6.3 非机动车道 102
6.3.1 非机动车道设置条件 103
6.3.2 非机动车道设计要求 103
6.4 中央分隔带 103
6.4.1 中央分隔带设置条件 103
6.4.2 设计要求 103
6.5 侧分带 104
6.5.1 侧分带设置条件 104
6.5.2 侧分带设计要求 104
6.6 行人安全岛 105
6.6.1 行人安全岛设置条件 105
6.6.2 行人安全岛设计要求 106
6.7 平面交叉口弱势群体保护设计建议 106
参考文献 108
第7章 立交区域接入管理 109
7.1 立交区域的重要性及意义 109
7.1.1 社区经济重要性 109
7.1.2 交通系统重要性 109
7.1.3 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重要性 110
7.1.4 交通安全重要性 111
7.1.5 交通设计及政策重要性 111
7.2 立交区域土地利用策略与接入策略 111
7.2.1 立交区域土地利用策略 111
7.2.2 立交区域接入策略 113
7.3 立交区域接入道路间距 116
7.3.1 接入道路间距的组成要素 116
7.3.2 距**个主要交叉口的距离 117
7.3.3 距**个出入口距离 118
7.3.4 距**个中央分隔带开口距离 120
7.4 立交区域交通组织 120
7.4.1 衔接部交通组织方式 121
7.4.2 衔接部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122
7.4.3 衔接部接入管理技术 123
参考文献 125
第8章 道路接入管理实施 127
8.1 接入管理实施内容 127
8.1.1 道路现状及接入需求分析 127
8.1.2 接入口周边土地利用分析 127
8.1.3 道路功能与接入分类分析 128
8.1.4 详细的接入口设计 128
8.1.5 接入设计效果评估 128
8.1.6 接入管理保障体系 129
8.2 接入权限获得129
8.3 接入许可流程 130
8.3.1 初步审查 130
8.3.2 预备申请会议 132
8.3.3 正式提交申请 133
8.3.4 许可申请部门审查 133
8.3.5 许可申请部门决策 134
8.3.6 申诉135
8.4 接入监督及法规建设 136
8.5 管理部门间协作 1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