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导师范文涛先生在为我的第一本专著《复杂系统演化理论与方法研究》所写的序中指出:自然物质在其演化全程的诸阶段所形成的诸理论,即无机物演化的阶段遵从的物理、蛋白质有机物质与生命演化阶段遵从的生理,直到人类及人类社会出现后演化阶段形成的事理(系统工程)、管理、制定人类行为规范的伦理、自人类意识出现起由感性悟性理性不断反复循环领悟深化而成的哲理,以及与测量、记事、计算过程逐渐积累、升华发展而来的数理等七个理是一个理。后来,范老师又把这七个理进一步拓展到包括人理情理地理等十个理。如果说所有的理都通为一,那么这里的一究竟是什么呢?当年我与范老师在他的书房里激烈讨论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记得有一次,范老师很坚决地对我说:今天我们可以大胆地给出这个结论,这个理就是演化是硬规律,这可以作为我们系统科学的宣言。那么什么是演化呢?演化的英文单词是evolution,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的解释,其含义是the scientific idea that plants and animals develop gradually from simpler to more complicated forms,或者是the gradu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idea, situation, or object。前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1)作为一种科学思想的进化论;(2)生物形式复杂性的增加。后者则意味着理念、情境和目标的渐变和逐步发展。综合两者的意思,演化可以理解为就是复杂性的增加。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复杂性的增加呢?十年前的一天,正在杭州做学术访问的范老师突然问我一个问题:小庆啊,老子说的三生万物的三到底指的是什么?记得我当时从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开始,强调这里的三绝对不能用实体主义来解释,因为这里的三实际上是在二出现后而自然而然产生的相对相关性以及随之展开的相互作用,即三既意味着关系(阴)也意味着作用(阳),所以三生万物也可以说成相互作用生万物,而这正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七个字或者有无相生这四个字所想要告诉我们的。我记得当时范老师很高兴地说:你这是系统科学的解释。后来我又按照以上的想法对系统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象给出了定义:系统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正是理解万事万物演化机制的关键所在。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的时候,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把道当作宾语或者表语,也就是说不要为它寻找主语。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的话,我们也只能说道就是道这样的套话。同样的,我们千万也不要为演化的机制去寻找主语,或者说演化机制根本就不是被设计的,万事万物演化的驱动力只可能来自于演化本身,即演化的驱动力只能是内生于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的。于是,我又开始思考相互作用的本质。带着这种思考的成果,我在2014年参加范老师学术思想研讨会时,做了《相互作用的真与伪》的报告。我在报告之前对范老师说,虽然所有的理都是一个理,但是我今天却要做一分为二的工作,即要将这十个理分为两大类物理与人理。当炒股巨亏的牛顿发出虽然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但我却估计不出人们疯狂的程度的感叹时,困惑的或许正是物理与人理之间的迥然相异。物理与人理,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天之道和人之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奉有余而损不足。天之道(物理)描述的是负反馈机制,而人之道(人理)描述的则是正反馈机制。负反馈导致的是均衡,而正反馈导致的则是均衡的跃迁演化。基于天之道的相互作用是伪相互作用,而基于人之道的相互作用才是真相互作用。将相互作用分为真与伪的灵感来源于哈耶克关于个人主义真与伪的讨论。真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是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中成为他自己的。伪个人主义强调的则是原子式的个人,即孤立化的个人。随着经济学微观基础的博弈论转向,自利的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受到了挑战。在一些经典的社会困境博弈模型,如囚徒困境、公地的悲剧、信任博弈和公共品贡献博弈中,自利的决策并不能带来个人最优的结果,而且对于集体来说甚至会带来最劣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原子式的理性人之间的伪相互作用导致了帕累托劣的结果。然而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有关社会困境博弈的行为实验,一些经济学家发现,决策者并不是只考虑结果是什么,而是会在决策的时候关心他人、集体和社会利益,同时也会关注产生结果的过程,甚至会花费成本惩罚那些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利行为,即决策者会表现出所谓的亲社会行为的特点。也就是说,个人不仅仅具有自利的个人偏好,而且还有亲社会的社会偏好,这正是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成员的基本特征。个人偏好和社会偏好何者占主导地位取决于决策者所处的情境,而情境是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开显的,它们只能被参与社会交往的行为人所感受。因此,人们的偏好是内生于真相互作用的过程的,并且会随着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开显的情境而演化.因此,真个人主义信奉自生自发的秩序,而伪个人主义则坚信一切秩序都可以是被设计的。唯有真个人主义才有真相互作用,唯有真相互作用才有所谓的演化。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社会偏好和亲社会行为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有着演化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的基础的。例如,人类成员的社会认知可以视为是以下三个神经元区域的功能:杏仁体、内侧前额叶皮质和颞上沟。一些学者将这三个区域再加上脑回(gyrus)一并称之为社会脑(social brain),它构成了社会偏好的物质基础。如果说经典物理学和《国富论》的结合成就了新古典经济学,那么现代生物学与《道德情操论》的融合则促进了行为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的诞生和发展。前者属于天之道,它与控制论和计划经济属于同一思维范式一切都是可以自上而下地加以控制的,其所涉及的相互作用是伪相互作用;后者属于人之道,它与演化论和市场经济属于同一范式一切都是自下而上地涌现的,其所涉及到的相互作用是真相互作用。定量地研究相互作用的真与伪必然会涉及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概率统计。这是因为,随着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另一个相异于正态分布族的普适分布族重尾分布族不断地出现人们的视野中。根据概率论的极限定理,稳定分布族只有两类,或正态分布族或重尾分布族(尾部具有幂律特征的分布族)。之前的理论,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和有效市场理论涉及的统计规律性都是正态分布的范式,而实际上获得的数据却大多服从幂律分布。更深入地思考发现,凡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以及零理性的分子质点的行为都会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统计规律性,而有限理性的适应性主体的行为则会呈现出幂律分布的统计规律性。这意味着,物理与人理将没有办法在统计学上被统一于同一个范式之下。具体的比较思路见下表。对于这两种范式背后人类行为特征的探索无疑是对智力和视野的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个需要大的团队合作探索的工作。就我个人而言,只能凭着兴趣往前走。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视阈下社会治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批准号:14ZDA062)、国家特色专业(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浙江省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对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提供了支持和资助,这使得我可以分两步走来完成力所能及的部分工作。第一部分就是刚刚完成的《合作演化复杂性》的第一卷,这一部分的工作主要是探讨人的亲社会行为是如何演化的,采用的是定性理论与定量方法相结合。而第二部分的工作将在第二卷中完成,重点探讨合作的复杂性,内容涉及到统计学的两种范式、复杂网络理论以及网络上的合作演化、合作的演化与自组织临界性、人类行为动力学及其统计规律性等,将会更注重统计物理学的方法。第一卷共分十章。导言部分是对于演化范式的详细讨论,这一部分凝聚了作者多年的思考;第一章主要介绍经典博弈论的内容,包括完全理性博弈论和无限种群演化博弈论;第二章介绍若干与合作问题相关的典型社会困境博弈模型;第三章主要讨论Hamilton原则和多水平选择;第四章讨论合作的直接互惠机制;第五章则从多角度探讨社会结构和制度对于合作的影响并从外部性平衡的角度探讨了制度的演化路径;第六章重点介绍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及基于适应性主体的合作演化机制;第七章介绍合作的间接互惠机制;第八章介绍社会偏好的行为实验,分析探讨社会偏好的影响因素;第九章介绍社会偏好的神经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