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296.7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08.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4.8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HK$
101.2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6.7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9.4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12.7
|
編輯推薦: |
《理解与应用》具有以下优点:(1)不照本宣科、平铺直叙介结规范,重实突出修订内容及技术背景;(2)提出很多新的检查验收概念,如检验批的概念;定量检验-定性检验;调整型检验;复式抽样再检验;非正常验收--让步验收;见证检验;检验风险等,对传统经验性的检查是很大的改进;(3)内容表达深入浅出,不作繁琐推导,强调原理和概念,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4)配合以许多图示照片,便于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內容簡介: |
根据我国施工规范体制的改革,《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经历了两次修订,逐渐完善。本书介绍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修订的技术背景和修订内容,可以作为施工、监理、监测以及高校师生的参考资料。本书的*后,还对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可作为今后规范发展的参考。
|
關於作者: |
徐有邻,1966年清华大学本科,1980年清华大学硕士,1990年清华大学博士,2000年清华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清华大学教学督察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的研究及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参加编制、修订规范17本,刊载论文290篇,学术专著15本,获奖17次。3次参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次为修订负责人。著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理解与应用》(2002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结构安全的反思》(2009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及修订规范的应用》(201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标准体制改革及强制性条文的理解与应用》(201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等。
|
目錄:
|
目录
第1章施工类标准规范的基本概念
1.1标准规范的常识
1.2传统的基本建设标准规范
1.3施工类的标准规范
1.4标准规范的体制改革
1.5施工类标准规范体制改革
1.6施工验收统一标准的编制
1.7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规范的编制
小结
第2章总则术语
2.1总则
2.2术语
小结
第3章施工验收的基本规定
3.1验收层次
3.2验收方法
3.3验收的调整
3.4验收资料
小结
第4章模板分项工程
4.1施工方案
4.2模板材料
4.3模板的安装
4.4模板的质量检验
4.5模板的拆除
小结
第5章钢筋分项工程
5.1钢筋应用的基本概念
5.2钢筋材料的进场检验
5.3钢筋的加工
5.4钢筋的连接
5.5钢筋的安装
小结
第6章预应力分项工程
6.1预应力施工的特点
6.2材料进场的检验
6.3制作与安装
6.4张拉和放张
6.5灌浆及封锚
小结
第7章混凝土分项工程
7.1原材料的验收
7.2混凝土施工的检验
7.3混凝土的专项检验
7.4混凝土强度的验收
小结
第8章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8.1结构分项工程的检验
8.2结构外观质量检验
8.3结构位置和尺寸偏差检验
小结
第9章装配式结构工程
9.1预制构件的检验
9.2装配式结构的检验
9.3结构性能检验要求
9.4结构性能试验方法
小结
第10章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
10.1结构实体检验
10.2混凝土同条件试件强度检验
10.3回弹取芯法混凝土强度检验
10.4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10.5结构实体位置与尺寸偏差检验
10.6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
小结
第11章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总结
11.1验收规范的强制性条文
11.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体系
11.3验收规范修订的技术要点
第12章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的探讨
12.1施工期混凝土强度的探讨
12.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调查统计
12.3抽样检验方法的探讨
12.4施工标准规范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编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混凝土结构是我终生从事的事业,可以说,我一生的主要活动,基本都是围绕混凝土结构而展开的。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我经历了我国混凝土结构理论自引进、模仿、改进,自主开展科研探讨,学习,参考国际先进结构理论,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基本理论和标准规范体系的全过程。特别是文革以后,两次到清华大学深造; 并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长期专门从事有关混凝土结构的试验研究和标准规范的编制修订,使我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和更广的视野审视混凝土结构的各种问题。30多年以来,我的工作广泛涉及混凝土结构领域的各个方面: 理论探讨、试验研究、设计理论、规范编制、预制构件、工程检测、事故处理、灾害调查、加固改造,近年又对微观的混凝土力学和约束混凝土,宏观的结构体系整体稳固性和连续倒塌规律,以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等问题颇感兴趣。
此外,我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也并不陌生。由于历史的机遇,刚出校门就接受再教育,下放当了4年混凝土工人。后来又在建筑工地担任技术员和工程师,基本从事的也都是与混凝土结构施工有关的工作。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以后,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探讨暂停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对结构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入,我对传统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模式也提出了质疑。从根本上说,建筑施工的目的应该是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目标。但是传统的施工规范只能适应劳动密集和低技术条件下以行为控制和技术包干为特征的施工控制模式,与上述目标相距甚远,造成了严重的脱节。
例如,用标准养护强度验收结构混凝土的质量时,由于强度增长条件完全不同,这种检验模式并不能真正反映结构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保证结构的安全。又如,结构设计理论已经提出了有关安全的保证概率; 施工统一标准也提出了检验风险概率的要求。但是实际的施工标准规范还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再如,传统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比例抽样检验方法是否合理?从概率理论的角度能否控制检验的风险?怎样的检验方法才更科学合理?还有,时至今日人们对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质量的概率分布如何也还一筹莫展为此,作者多年以来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工作。但是由于科研界和工程界长期对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并未重视,这些既未立项、又缺乏经费和人力支持的探索性工作的范围有限且深度不够,也并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1世纪初,我国开始进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对施工规范提出了以验收为中心的要求; 加上近年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进步,适应低技术条件下劳动密集行业的经验估计型施工控制模式受到冲击; 传统施工标准规范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恰好此时我参与编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并主编《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因此配合标准规范体制的改革,对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
根据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改革原则,通过另编《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即GB 50666解决,原规范中质量管理、施工技术、自检评定等内容,而《验收规范》则集中解决有关各方共同验收的问题。落实《统一标准》确定的验收模式,混凝土结构验收规范建立了以检验批为基础的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检验层次; 完善了进场检验、工艺检验、见证检验等检查方式; 并在子分部工程增加了实体检验的层次,以真正反映实际的工程质量。为反映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以后的质量,实体检验针对实际施工中的通病,要求检验对结构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混凝土实体强度和钢筋的实际位置; 本次修订又增加了对结构实体位置与尺寸偏差的检验。
其实在混凝土分项工程的强度检验评定,钢筋分项工程的隐蔽工程验收和模板分项工程的尺寸偏差检验中,这些项目早已检查过了。但在后续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受到干扰而发生变化。而增加这个实体检验的层次,真正落实了强化验收的原则,努力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的目的。钢筋移位的偏差可以通过其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确定。而模板变形的影响则可以通过实测几个关键的尺寸偏差加以控制。
但是结构中混凝土实体强度的检测,倒是一个比较复杂而长期未能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为此,我进行了10多年的试验探讨。在初版的《验收规范》中,提出了同条件养护强度及等效养护龄期的检测方法; 本次修订又补充了回弹取芯综合检测的方法作为补充。这些检测方法使《验收规范》对结构混凝土实体强度的检验更接近实际。当然这个研究探索的过程还在继续。有关内容将在本书中详细介绍。
至于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其余问题,根据施工类规范的分工原则,基本由《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解决。由于近年结构形式、材料性能、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应的内容变化非常快,上述《施工规范》以及有关的其他标准规范,可能经常会有变化。因此,本书对这些内容只能作提示性的简介,不再展开作具体介绍。希望读者谅解。
为了从更深层次理解规范修订的背景,本书第1章详细介绍了标准规范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标准规范体制改革的大背景。而第12章则介绍了对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的研究探讨和对未来规范发展的展望。当然,本书的主要篇幅仍是系统介绍新公布《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修订的理解与应用。因此,书中按验收规范内容依次介绍了验收的基本原则、各分项工程的验收方法以及最后的子分部工程验收。
目前《验收规范》对于每一项分项工程验收的内容都是按一般规定、主控项目、一般项目的次序安排条文的。这种表达方式将一般规定和检验内容分列,将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分离,并不符合读者理解的正常逻辑。例如对于钢筋分项工程一章,第一条就是隐蔽工程验收,而从检查、验收顺序来说,其作为分项工程的最终验收,是应该作为最后一条表达的。第二条是关于检验批扩大的规定,在尚未介绍具体检验批确定的条件之前,就提出对其调整的原则,从逻辑上也是不妥的。还有在关于检验的各节中,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介绍检验项目,完全打乱了正常施工的次序,容易造成理解方面的混乱。
本书改变了上述方式,不再按《验收规范》的条文依次罗列介绍,而是根据通常读者理解和接受的逻辑,按施工过程依次介绍有关内容。安排顺序基本是先介绍基本概念; 再从材料、产品的进场检验开始; 按施工工序顺次介绍各个工艺检验; 直到最终的分项工程验收。每一章依次介绍各种验收方法的基本原理; 检查验收的具体方法;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原则; 以及分项工程的验收条件。每章结尾再进行小结,并提示性地简介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这种按正常施工工序的次序进行的系统介绍,可能比依次生硬罗列规范条文的表达方式,更符合逻辑,更能为读者所接受。
本书不再重复引用《验收规范》中的具体条文内容和说明; 也不介绍与施工验收有关的其他标准规范。不仅为节省篇幅,主要是因为并不想把本书成为仅供查阅的指南、手册和工具书; 而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对《验收规范》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在实际工程中灵活应用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也是本书副标题所表达的目的。
最后想提示读者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传统行政强制和技术包干的我国标准规范体制,束缚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建筑业的竞争力,造成了对标准规范的严重依赖性。在标准规范体制改革以后,现有的绝大多数标准规范都将非强制性转换而成为推荐性质,即一般的标准规范将以自愿采用,自负其责的方式应用。这意味着从业人员将根据自己对标准规范的理解,处理所有的工程技术问题,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尽快克服依赖性,努力提高素质,加深对标准规范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局限于只会机械地照搬、套用现有的标准规范; 必须培养在理解基础上灵活应用标准规范的能力; 否则,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将陷于被动。适应未来标准规范体制改革的真正出路,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因此,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不断地努力学习。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和对读者的要求,也正在于此。
本书是在规范公布后的宣讲过程中,逐渐积累、修改而成稿的。其中有些学员的提问和讨论,也促进和提升了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因此本书的实际作者还应该包括许多来自工程施工中的实践者。在此,对他们的贡献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对现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迅速发展也了解甚少,加上写作时间过长,难免有文字粗疏甚至观念上的缺陷,敬请读者见谅。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巩耀娜、刘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得到规范修订组李东彬、王晓锋、李小阳的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周莉桦、赵益鹏编辑协助本书的出版,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徐有邻2016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