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內容簡介:
本书以德昂族与茶的互动为研究主线,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德昂族生计方式、资源管理、文化适应与选择、民族互助与团结的情况,展示了德昂族生态环境保护、传统产业发展、文化传统传承及民族关系和谐等内容,梳理了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明观念影响下形成的文化秩序体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的文化调适作用。
關於作者:
李全敏,女,1972年生,汉族,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类学专业,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人类学、环境与中国西南的跨境民族,特别是德昂族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各类项目约十余项,先后在中外刊物发表论文近二十篇。曾在Th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客座主编专刊Ethnicity and Economics in Yunnan(2010)。独著《认同,关系与不同:中缅边境一个孟高棉语群有关茶叶的社会生活》(2011)。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的内涵
第一节 技术层面
第二节 制度层面
第三节 知识层面
第四节 信仰层面
第三章 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第一节 历史价值
第二节 文化价值
第三节 社会价值
第四章 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第一节 生计方式的对比与分析
第二节 环境资源的制度与管理
第三节 文化变迁的适应与选择
第四节 民族之间的团结与互助
第五章 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融合
第一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节 传统产业的发展
第三节 文化传统的传承
第四节 民族关系的和谐
第六章 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话
第一节 对生态危机的反思
第二节 对区域发展的共识
第三节 对文化传承的实践
第四节 对自然资源的认知
参考文献
后 记
內容試閱 :
序一
林超民
当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为雾霾所困扰的时候,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高原却是山清水秀,天蓝云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生活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德昂族享受着净洁的空气、甘洌的清泉,从事着繁重而愉快、艰难而潇洒的劳动,创造着简单而幸福、古朴而多彩的生活。
当我读到全敏即将付梓的书稿《秩序与调适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时,就像在德昂族生活的山野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甘甜的清泉,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六年前,全敏出版了《认同、关系与不同中缅边境一个孟高棉语群有关茶叶的社会生活》,首次透过茶叶研究德昂族的社会生活,研究茶叶在德昂族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茶叶在德昂族自我认同、区分他者、处理族际关系中的社会功能。
经过六年孜孜不倦、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深入研究,全敏向社会奉献出她的最新创新成果《秩序与调适》。
六年前,全敏着重研究茶在德昂族中的认同作用,其具有同而不和、和谐美好的重要作用。甫一出版,就得到学术界的同声赞誉。
现在,全敏的新作,着重论述茶在德昂族的社会秩序、生态文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本书是前书的姊妹篇,更是前书的拓展、升华。
全敏的《秩序与调适》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德昂族优美干净的环境、辛勤愉快的劳作、丰富多彩的文化,而且揭示了德昂族敬重自然的生态观、保护自然的环境观、人与自然协调的发展观。
全敏以德昂族和茶的关系为主线,论述德昂族的生态文明观。因为在世界上,唯有德昂族用茶诠释他们的传统生态文明观,来表达人与环境资源的密切联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处之道,表达环境资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一脉相承的理念茶是祖先,茶是神灵,茶是生命,茶是生产,茶是生活,由茶衍生出了德昂族的生态观、人生观、价值观。
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是根植于以茶为纽带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情境中的生存理念,是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共秩序,是规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知识体系;在神圣的信仰中将理念、秩序、制度、知识融为一体,尊重自然,建立制度,维护生态,创造文明,使社会在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全敏这本新著启示我们:没有敬畏就没有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制度,没有制度就没有文明,没有文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当我们一味强调经济发展、一味追求财富增长、一味讲究生活安逸的时候,雾霾一类的污染也跟随而来,使发展受挫,使财富流失,使生活变得苦痛。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深刻反思,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德昂族传统的生态文明告诉我们,在发展中,一定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自然之间确定必要的秩序,做出符合规律的调适。没有秩序,没有调适,就没有持续发展。
德昂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讲究适度,讲究中和。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只有坚持中和,才能做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在大自然面前,无所畏惧,是无知的表现。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敬,无敬者无道,无道者必亡!这是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教训。
德昂族生活在祖国西南边疆,边疆并不遥远,边疆并不荒蛮,边疆并不落后。边疆保存着古朴的传统,传统是我们赖以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敬畏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求得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是全敏新著的重要学术价值,其社会意义也就包含在这宝贵的学术价值之中。
这是一部立足现实、尊重传统、面向未来的学术著作。一般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生态知识,专家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创新启示,决策者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决策参考。
我们处在一个提倡全民创新的时代,然而创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创新需要长期冷静、认真、踏实、执着、求是的研究。全敏不求闻达,不事张扬,不逐名利,淡泊宁静,潜心研究,孜孜矻矻,兢兢业业,在对德昂族的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出发,取得了创造性的新成果。在庆贺全敏新著出版之时,我们更要学习她严肃不苟、严密不疏、严谨不怠的治学品格和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治学气质。
2017年2月18日
序二
尹绍亭
德昂族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与缅甸交界地带,人口两万左右,属人口较少民族。学界对于德昂族的研究,相对于分布其周边的傣族、景颇族而言,应该说比较薄弱。李全敏博士2011年出版了德昂族的民族志专著《认同、关系与不同中缅边境一个孟高棉语群有关茶叶的社会生活》,最近又完成了《秩序与调适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著,可喜可贺!两书的问世,无论从理论还是从田野调查看,均代表了德昂族研究的新水平,为德昂族研究进展的重要标志。
全敏博士的第一本德昂族研究专著《认同、关系与不同中缅边境一个孟高棉语群有关茶叶的社会生活》,主要探索德昂族如何在生产、交换和消费中使用茶叶来表达他们的认同和阐释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外族的各种关系,旨在发掘茶叶和德昂族之间的关系以及该关系对德昂族的重要作用。该书遵循人类学的学术传统,对话礼物、交换等经典理论,意在对德昂族文化进行深度阐释。新著《秩序与调适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依然以德昂族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茶为重心,然而其研究的意图和视野却明显不同了,不再限于人类学领域的理论呼应,也不再只是对德昂族文化的再发掘,而是把目光转向我国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现实课题生态文明的建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运用人类学的研究积极参与重大现实问题的讨论,锐意开拓,值得赞赏。
正如全敏新著所言,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题,中国共产党2007年、2012年、2013年召开的几次全国代表大会,均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中华民族发展和国家建设关联的高度,并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最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又不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社会反响热烈。与此相呼应,学界也出现了研究生态文明的热潮,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那么,目前在以生态学、生物学、资源环境学、环境保护学、环境工学等自然科学为主流的生态文明研究大势中,人类学的研究有何价值和意义呢?
读过全敏新著,我以为以下几点颇值得肯定。
第一,该书集中书写了一个人口较少民族德昂族的传统生态文明,有助于人们认识生态文明的多样性。目前社会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文明的进化是这样的一个系列: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即认为生态文明是从工业文明脱胎而出的先进的、新生的文明形态,是后工业时代或后碳时代的社会形态。这种看法貌似科学,实则不妥。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应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生态与农耕工业不属同一范畴,有农耕社会、工业社会,而不会出现单纯的生态社会。同时,生态文明作为文明的一部分,古已有之,而非工业社会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才重要、才产生、才建设。以往历史的悠久深厚的积累,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创造,可以为当今社会生态文明的培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宝贵的资源。作者立足于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的研究,其意即在于彰显上述观点,以补正某些自然科学忽视历史、忽视文化多样性的偏颇和错误。
第二,生态文明的研究,既需要宏观理论的探讨,也需要微观个案的研究;既需要面向未来的探索,也需要面对现实的深入考察。而在时下宏观理论和未来探讨居多,而且不同学科尚众说纷纭的情势下,作者走出书斋、跳出理论对话的圈子,投身于德昂族社区,做艰苦细致的田野调查,这对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生态文明研究的深化,对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第三,对于生态文明的定义,有如文化,多不胜举。本书独辟蹊径,不做空洞之谈,而是对茶的物象和意象进行阐释,方法之独特,令人称绝。在田野中,作者了解到德昂族对茶的认知茶叶是万物的阿祖,是生命的起源,人类是茶叶创造的。在我国56个民族中,唯有德昂族将茶叶奉为图腾,把茶叶与生命和血缘联系在一起,并把生态环境以及森林、水、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和农作物的产生都归源于茶叶,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自然崇拜。正因为如此,德昂族在整个社会生产生活之中对茶叶的敬畏和尊崇无处不在,这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社会惯性和仪式宗教。这一以茶为象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处之道,即为德昂族千百年来创造积累形成的独特生态文明。作者对这一生态文明案例的发现发掘,堪称范例,启发良多。
第四,该书研究生态文明,落脚到可持续发展之上,体现了学术的人文关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书共六章,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讨论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第三、四、五、六章分别探讨生态文明的价值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融合、对话,把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文明研究的重头戏,使学术研究服务于现实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难能可贵。由于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实事求是,该书的诸多讨论、观点不乏真知灼见,其应用价值值得期待。
第五,作者认为,本书的研究创新之处在于提出文化秩序体的概念,把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视为一种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的文化秩序体,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整合的过程中,用具体实例展示出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并用之阐释生态环境的保护、传统产业的发展、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民族关系的和谐等情况,揭示出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整合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而言,所谓文化秩序体可理解为以茶为主线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文化调适系统。此概念的提出,颇有新意,值得重视和进一步探讨。
生态文明研究,内容丰富,涵盖极广,人类学、民族学的参与,因具备独特的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和学术资源而能有所贡献,这已为包括全敏博士新著在内的许多研究所证明。不过,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人类学、民族学也面临诸多困惑和挑战。譬如该书所写德昂族以茶图腾为象征的生态文明,不可谓不美好绝妙,然而相对于昔日德昂族茶文明的厚重浓郁,如今逐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现代化浪潮高歌猛进的今天,如何传承、发扬光大各民族优秀的传统生态文明?如何避免它们变异、破坏、衰落、消亡?这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关于此,全敏博士已经捷足先登,取得了成绩。再接再厉,再续新篇,是师友们的希望,也是德昂族乡亲们的期盼。相信随着学养和学识的进一步积累丰富,全敏博士今后的研究会更加扎实、精当、成熟。
2017年初春写于景洪